中國炊具大王:套現2億後,直接將公司賣給外企,72歲又二次創業

不得不說,中國家電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在世界中心站穩了腳跟。海爾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冰箱企業,格力則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空調企業,美的正在全面發展,TCL也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電視企業。在20世紀80、90年代,韓國和日本家電品牌佔據了中國市場的主流,但都被民族品牌擊敗了。

中國炊具大王:套現2億後,直接將公司賣給外企,72歲又二次創業

進入21世紀後,中國市場由本土品牌主導。如今,民族品牌紛紛走向世界,開啟了收購之旅。但在家電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中,幾乎沒有一個國產品牌被外國投資者收購,主要都在國內銷售。美的收購了小天鵝,海信收購了科龍,容聲,長虹則收購了美菱等。

中國炊具大王:套現2億後,直接將公司賣給外企,72歲又二次創業

但有一個品牌在上市後立即開始拋售股票,瘋狂地套現,最後把公司賣給了一家外國公司SEB。這家公司是蘇泊爾,被譽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炊具大王。很多人可能仍以為蘇泊爾是一個國內品牌,但其實它早已是一個外資品牌了。

中國炊具大王:套現2億後,直接將公司賣給外企,72歲又二次創業

創始人蘇增福,1941年出生,是浙江台州玉環縣人,海軍服役8年。退休後,蘇增福先是在鄉鎮企業做供應商和銷售,後來又在縣農機廠做供銷員。自1980年起,蘇增福先後任職了農機廠廠長、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廠長,而這個廠就是蘇泊爾的前身。

最初,這個廠只是一個配件加工廠,幫助當時中國著名的“鍋王”瀋陽雙喜壓力鍋廠做配件。隨後,雙溪授權這個小工廠使用其商標生產壓力鍋,需要每年支付給雙喜300萬元的商標使用費。就這樣,蘇增福帶領小工廠辦得越來越好。到1994年,年產值已達到1.8億元,產量高達230萬口,還是瀋陽雙溪的兩倍。

這有點像今天的王老吉和加多寶,王老吉授權給加多寶生產紅罐,而王老吉自己生產盒裝飲料。結果,紅罐反而比盒裝賣得更好。看到這麼多的利潤,每年卻只能收取很少的商標費,這自然是令原廠家很難受的。

中國炊具大王:套現2億後,直接將公司賣給外企,72歲又二次創業

1994年12月25日,瀋陽“雙喜”收回了玉環工廠使用“雙喜”的商標的權力。蘇增福和他的兒子去瀋陽與雙喜公司談判,被果斷拒絕。後來蘇增福和他的兒子只能重新註冊品牌,他的兒子蘇顯澤取了“SUPER”這個名字拿去註冊,但卻通過不了。最後,只能以諧音註冊了中國商標“蘇泊爾”。

1995年,是蘇泊爾成立的第二年,市場份額達到40%,超越了老“鍋王”瀋陽雙溪,成為了新 “鍋王”。此後,蘇泊爾將在四個領域拓展業務:明火炊具、廚房小家電、廚衛電器和生活家居電器。蘇增福父子的艱苦創業,使蘇泊爾的發展非常迅速,並很快成為中國最大的炊具公司。

2004年,蘇泊爾登陸了深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炊具公司。兩年後,蘇泊爾開始與法國SEB集團洽談收購事宜。SEB集團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知名的炊具研發製造商和小型家用電器製造商,每年約有2億件產品銷往全球150多個國家。

中國炊具大王:套現2億後,直接將公司賣給外企,72歲又二次創業

蘇增福父子打算出售蘇泊爾的同時,也在瘋狂地套現賺錢。從2008年到2010年,蘇增福父子開闢了現金套利的途徑,不斷減持股份,套利金額近2億元。在實控人家族減少後,蘇泊爾的高層管理人員也隨之減少。如今,SEB持有81.18%的國際股份,蘇泊爾已完全由外國投資者控股。

在被法國SEB集團收購後,蘇泊爾公司發展勢頭良好,收入和利潤都很好,其市值也已達426億元。青島海爾收入超過1000億元,市場價值僅為882.03億元,也僅是超級家電蘇泊爾的兩倍。

中國炊具大王:套現2億後,直接將公司賣給外企,72歲又二次創業

但在國內市場,蘇泊爾已經受到了美的的壓制,如電磁爐、電壓鍋、破壁料理機等電器的銷售。美的是市場領導者,蘇泊爾排名第二。應該說,國內廚房小家電行業具有門檻低、技術含量低、缺乏創新的特點。正如蘇增福所說,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門檻太低,所以他在成功創業後就選擇了放棄,開始逐漸退出這個市場。

現在,被問到為什麼要把中國最好的炊具公司賣給法國SEB集團。蘇增福不願提及過去的事情,只是回答說:“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遲早向其他國家轉移,而我們確實也賣得很好。”在蘇泊爾的成長曆史上,它與浙江的知名企業有著相似之處。創始人最初在縣裡的一家工廠工作,後來成為廠長,最終帶領工廠走出困境,創造了品牌,走向全國。

中國炊具大王:套現2億後,直接將公司賣給外企,72歲又二次創業

2013年, 72歲的蘇增富本該退休,但他又開始了他的第二份創業。他在放棄“炊具之王”的稱號後,轉身就賣起了蘇泊爾牌水龍頭。但無論如何,蘇增福的這種不服輸、永不停息的創業精神是值得所有人敬佩和尊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