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臨淄人與六世達賴的隔空對話

倉央嘉措與臨淄于道泉的隔空對話

倉央嘉措:第六世達賴喇嘛,17世紀(康熙年間)藏族著名的民歌詩人,藏族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于道泉:臨淄齊都鎮葛家莊人,陳雲夫人于若木的兄長,20世紀著名的藏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

早在1931年,于道泉翻譯的《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歌在北京出版,于道泉時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這也是倉央嘉措的詩歌第一次被翻譯到內地,從此從此,“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等名篇傳遍了世界,倉央嘉措也正式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倉央嘉措

一個臨淄人與六世達賴的隔空對話

倉央嘉措是藏族的一個傳奇人物。命運短暫,卻跌宕起伏:14歲命運驟變,從農奴加冕為達賴喇嘛;22歲再次驟變,達賴喇嘛尊號被廢;23歲命運終結,在押解途中去世。

倉央嘉措是一位才華出眾、富有文采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情歌。最為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詞句優美,樸實生動,彙集了倉央嘉措60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他的詩歌已經超越民族、時空、國界,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于道泉

一個臨淄人與六世達賴的隔空對話

于道泉(1901~1992)。字伯源,山東省臨淄區齊都鎮葛家莊人,是著名教育家於明信先生的長子。蜚聲海內外的藏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

于道泉才華橫溢,自學梵語可跟泰戈爾對話,英語水平遠超徐志摩、林徽因等當時的文學大腕,最早把許地山作品翻譯成世界語,是文學研究會成員,老黨員,他還是陳雲夫人于若木的大哥。上個世紀 ,他們一家人的聲望在臨淄被廣為傳誦。近年來,電影《非誠勿擾》的播出,電影中倉央嘉措的詩歌《見與不見》家喻戶曉,同時,詩歌的翻譯于道泉,再次被人們所認識。

于道泉1920年入齊魯大學,主攻數學、社會學和歐美史。後到國立北平大學,任梵文教授鋼和泰男爵的課堂翻譯,並從其學習梵文、藏文、蒙文。1934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現代東方語言學院學習土耳其語、藏文文法、蒙文文法和民俗學。1938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講授漢語、藏語和蒙語。他

掌握了藏、蒙、滿、英、法、德、日、俄、西班牙、土耳其、世界語等十三種語言

新中國成立後,由胡喬木親自點名安排,籌辦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對藏廣播,促進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並與費孝通、季羨林一起,舉辦了數期藏語學習法,為中央培訓了一大批援藏幹部和專門人才。後任北京大學文學院藏文教授,後隨專業一起併入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從事藏學人才的培養著有《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歌》,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藏文以外的文字介紹藏族文學的專著,受到當時國際藏學界的廣泛關注。1951年,他根據拉薩話的語音系統,設計了一套藏語拉丁化拼音方案,效果很好。1953年開始主持編纂藏漢對照的拉薩口語詞典,1983年出版。70年代以後,工作重點轉向對號碼代字和號碼代音字的研究。他設計了藏文數碼代字,這種字在文獻、資料檢索以及通訊和計算機輸入等方面有許多便利之處,而且它不僅可用於藏語、藏文,還可以用於其他的語言文字。作為我國藏學事業的奠基人,它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藏學,有力地推動了藏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培養了一代藏學人才,為藏學事業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做出了貢獻。

一個臨淄人與六世達賴的隔空對話

1933年9月14日,在北京與西藏喇嘛士登堅參合影

一個臨淄人與六世達賴的隔空對話

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應胡適邀請來華,當時于道泉任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