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对林黛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萍风竹雨123


宝钗与黛玉之间的感情,曹公能用“金兰契”来形容,自然是情同姐妹,情比金坚。只不过,因为宝玉的存在,加上黛玉自身性格的原因,似乎宝钗一直是黛玉眼中的头号情敌。但这并不妨碍以德立身的宝钗,对于黛玉的关心与呵护充满了真情实意。

黛玉与宝钗能结成金兰之契,正是因为黛玉感受到了宝钗的真心。尤其是私下讨论《西厢记》之事和雨夜暗送燕窝之事,足以看出宝钗的用心良苦。倘若宝钗如黛玉之前以为的“心中藏奸”,仅禁书唱词一事,就可以让黛玉在贾府无地自容,更不用费心送什么燕窝和人参了。
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更懂得处理和维护与贾府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处事性格与方式,

与其说是遵从封建道德,不如说是宝钗发自内心的一种选择。知书达理,落落大方,所谓的大家闺秀也不过如此,实在没必要把她对众人的关心当成一种腹黑与虚伪。

像宝钗这种性格的女子,对身边之人的关心,应该是抱有一种慈悲之心和包容之心。宝钗比黛玉年长几岁,加上黛玉孤苦的身世和孱弱的身体,内心也是充满了同情与怜悯。除此之外,黛玉的才气与灵气,也是宝钗真正欣赏的地方,自然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

在涉及到宝玉的问题上,黛玉敏感而痴迷,也是一个人真心爱另一个人的正常表现。而宝钗看待宝玉,则冷静而通透,虽有好感,但绝不会为爱痴狂。宝玉对于宝钗来说,更像是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随遇而安。

宝钗从更早的时候就明白,她的婚姻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初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宫选秀女她都没有拒绝,后面安排与宝玉成婚,也不过是顺势而为。宝钗比黛玉清醒,她明白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只不过是痴人说梦。
所以,宝钗犯不着对黛玉斤斤计较和处处防备,更不会选择虚伪地讨好或者陷害黛玉。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她内心对于自我的坚守和良心的遵从。黛玉为爱而活,为诗而活,最后以“冷月葬诗魂”的悲剧收场,这是一种自我的坚守。

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为身边的人带去阳光雨露般的温暖与呵护,何尝不也是对自我的坚守。一个山中高士,一个世外仙殊,各有各的皎洁与孤傲罢了,也少不了悲剧命运里的惺惺相惜。
宝钗与黛玉,其实就像闺蜜关系里的一种,同样出众,却各具特色。既能惺惺相惜,却也暗中较劲,不甘落后。而总有一方扮演着姐姐的角色,正如宝钗,在处理二人关系的时候,更加具有包容心和慈悲心。

总之,没必要妖魔化宝钗与黛玉的关系。终究,宝钗与黛玉都是心地纯良之人,但谁也逃不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悲剧命运,一个独守空房看着韶华殆尽,一个魂归仙林死不瞑目。


此笺


一,是姐姐对妹妹的感情。

薛宝钗年纪比林黛玉大大概三岁左右,这在十几岁的少女身上,是很大的差距,就像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差距。因此薛宝钗肯定首先会把林黛玉当成妹妹看待。宝钗是大家闺秀,气质典雅,心胸开阔,而林黛玉体质娇弱,多愁多病,很容易引起她的关心爱护。



林黛玉在玩牙牌令时不小心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牡丹亭》里的名句,《牡丹亭》在古代是被当做“淫词艳曲”的,宝钗发现了没有揭穿她,反而私下里到她的住所来劝慰她。黛玉本来一直对宝钗心有嫌隙,暗中跟她较劲,没想到宝钗完全没有她那么小心眼,抓住她的把柄不放,反而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心里十分感动。经过此事两姐妹互剖金兰语,敞开心扉,消除了误会,关系有了很大的好转。


二,同病相连的朋友之情。

黛玉抑郁消极,宝钗积极向上,这是两人的基本性格设定,但宝钗的从容乐观之下,也有很多烦恼不安。她进京本是为了参选陪读才人赞善而来,结果没了消息应该是落选。她和林黛玉一样也是寄居在贾府上,她的关系甚至比林黛玉还要远,林黛玉好歹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她只是王夫人的侄女。林黛玉在贾府都时时小心,处处留意,深感寄人篱下的辛酸,她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她更加成熟,没有表现出来。



实际上宝钗家里情况并不好,父亲不在了,哥哥是个不成器的呆霸王,到处惹是生非,她和她妈整日忙里忙外,辛苦持家还要提心吊胆,这也是她小小年纪就显得干练成熟的原因。林黛玉更惨,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宝钗和她有同病相连之感,更多了同情和怜惜之情。

三,潜意识里的对手

两个大美女之间或许能做朋友,但两个聪明的大美女之间很难有纯真无暇的友谊。无论如何,她们都会对对方保留一丝戒备心。尤其是薛林两人都作为贾宝玉的正妻候选人,两人之间潜伏的矛盾和竞争是必然存在的。



林黛玉自不必说,她早就在心里把薛宝钗当做了对手,而且是一个自己没有胜算的对手。因为宝钗实在优秀,有颜值有头脑,智商情商双高,十分得长辈们喜欢。宝钗一向娴静大方,而且少言寡语,没有表露过对黛玉的提防和计较。但某些细节还是出卖了她潜意识里的想法。

经典的宝钗扑蝶一节就写到了,宝钗因为扑蝴蝶不小心听到了红玉和坠儿说的见不得人的悄悄话,为了替自己打掩护,她故意说“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装作和黛玉在捉迷藏。这是她下意识的自保,却把锅推倒了林黛玉身上,让红玉和坠儿误以为黛玉偷听了她们的话。当然宝钗很可能是无心之语,但关键时刻她搬出黛玉给自己顶包,在她潜意识里对黛玉或许也是存在芥蒂的,只是她的涵养让她从来没有表露出来过。



总之,她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姊妹之情,朋友之情,情敌之争交织并存,有真有假,有虚有实,真多假少,情多怨少,构成了微妙的和谐。


十豆三生


愚以为薛宝钗对林黛玉的感情层次很多,既有惺惺相惜的知己友情,又有既生瑜何生亮的不平之情,还有对林黛玉孤零身世的怜惜之情,姐妹之间谁更受欢迎的攀比之心,综合条件更胜黛玉的优越之心,以及李代桃僵的愧疚之情,更有两女争一男的嫉妒之情。

首先,林黛玉与薛宝钗两者谁为十二金钗之首,至今还有读者各抒己见,可见两者无论才情品貌,都势均力敌;

其次,林黛玉是芙蓉花,风露清愁,最是惹人怜惜,虽然在大观园一众姐妹之间每每以拈酸吃醋、小性儿刻薄见长,但无论是姐姐妹妹,都愿意亲近包容她,可见她并不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人。而薛宝钗像是牡丹花,虽然雍容华贵,看似与世无争,但清清淡淡的总有些不真实的疏离,大家信服她,喜欢她,但她的性子还是王熙凤形容的贴切,那就是个事不关己不开口的;

第三,林黛玉幼失怙孤持,父母双亡,以一届孤女之身借助在贾府,虽然衣食无忧,每日要食一两燕窝,也怕招了别人的眼,有钱也不敢买;而同样住在贾府的薛宝钗就不一样了,她上有寡母薛夫人,呆霸王哥哥薛蟠,外又有薛蝌、薛宝琴一家子叔伯,想要离开抽身就走,买卖东西也不走公账,每每有了烦忙事儿,找她准没错儿。相比较起来,也难怪宝钗优越感十足,又对黛玉充满怜惜之情了。

最后,再说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纷,不得不说贾宝玉虽然从头到尾爱的只有一个林妹妹,但他同样也给了众多姐姐妹妹们深情如斯的错觉,比如史湘云的金麒麟,薛宝钗的金项圈,晴雯的扇子,妙玉的梅花等等,在整部红楼梦出现的男子中,贾宝玉是薛宝钗当时遇到最好的夫婿人选,恁是情深,面貌清俊灵秀,脾气好学问也不俗,最重要的是出身于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府,所以在看到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的时候,她当然是羡慕嫉妒了。只是在姨母和母亲的算计之下,她成为了胜利者,但是在情感上,她却永远的输给了林妹妹。


如意间


嫉妒,但不恨。

同是宝玉的追求者,薛宝钗显得更加老成持重。她对宝玉的感情,是既爱又恨,爱他的温柔善良,恨他的不争气,不学无术。宝玉对宝钗是羡慕而不敢过分接近。而宝玉对黛玉,则爱的如醉如痴,寸步不离。

如此,宝钗做为后来者,并且是宝黛二人的姐姐,尽量迁就他们俩,但内心却非常的失落。宝钗爱宝玉想得是,她婚后有个归宿,有个依靠,黛玉则是她的命运所系,她的使命是回报宝玉的灌溉之恩。宝钗和宝玉的结合是世俗的,宝玉和黛玉结婚则是理想的化身。

我们探讨宝钗和黛玉的感情,可以从他们的三角关系谈起。不管咋说,宝钗对黛玉好又好不起来,恨又恨不是个道理。恋爱中的少男少女则有切身体会。


51194523342社会生


从血缘关系看,黛玉的母亲 贾敏是贾政的妹妹,黛玉有着一半贾家血统,和宝玉是姑表兄妹,宝釵的母亲和宝玉母亲王夫人是姐妹,就是说宝釵的关系是姨亲,虽然门户地位都相当,毕竟黛玉比宝钗高一筹,所以表面上宝钗对黛玉客套带有谦让的,内心却是含而不露,另有一番用意。


赵涵智爷爷


应该说,两人既有竞争的一面,又有惺惺相惜友好的一面。说竞争,因两人都爱着贾宝玉,当然,林黛玉爱的更深一些,更执着一面,因为她跟宝玉二人是真心喜欢。而薛宝钗也爱着宝玉,贾宝玉在宝钗的端庄美貌之前,也常有真情流露。书中黛玉吃醋的描写更多一些,而宝钗对宝玉的爱也带有某种功利色彩,她的吃醋,则表现的更含蓄一些。

但两人又都是大观园中小姐仙佼佼者,有惺惺相惜的一面,有时候也常推心置腹,相互关爱,也确是真心的。这也应该是青少年时期共有的特质吧。


智风林


薛宝.钗,在红楼梦里所有这些.并非是她有意做作.[而是出自她性格,修养的自然,也并非有意和黛玉争,宝二奶奶的位置,而是贾府的宝二奶需要这样的人选。所以她终于取代黛玉与宝玉成婚。不过婚后宝玉出走,黛玉未曾得到的她也末能得到。


张当成458


当然是爱她啊!欣赏她心疼她,希望能抢走她的爱人两人继续做闺蜜


鱼唇姐姐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对林黛玉是一种嫉妒恨的感情


fashion张忠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