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碧崇輝


功名利禄都是人活在世上想得到的。在我们的人生追求中会得到很多东西,但也会失去很多东西。

当我们得到或失去时该保持一种什么心态去平衡自己呢?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到搂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名句诠释了人得与失应持有的品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一种思想境界,古代修身的要求——无我境界。无论外界或自我有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一生行事做人的准则及豁达胸怀。


人的一生,功败垂成,大起大落,实属常情。当我们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我们兴奋的、如愿以偿的达到了。于是我们高兴了,狂喜了,自以为是了。我们炫耀自己,我们目空一切,我们高傲了,忘记自己的初衷。固守不前、得意忘形。然则时代日新日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迁。你得到的成功和价值只是对你过去的认同,我们时刻要保持一颗对未来向往的心。把你现有的、得到的作为起点。绝莫骄傲狂喜,否则一个不小心会误入岐途。当你成功了别大把自己当回事,路还长着呢,还有很多可能性让自己去挑战。因此豁达淡然面对你的成功,你的未来会更美好。


相反,有些人做事失败,遭受一点挫折,便垂头丧气、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顾影自怜,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自设圈套自己跳进去,无法自拔,那只能自己葬送自己。停留在悲伤的过去也许会丧失属予你的可能性。你看前面便是一亮点,抬起头——一片蓝天白云。挫折是你成功的起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藏着潜在的人生哲理,年轻人绝莫过于看重得与失。美好的人生不是得与失可以衡量。不管成功失败,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看待,恒定淡然。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态才会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坚持原则,不要给外界的事物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当你看定了目标,拟好计划,别因为他人的一、二句话而摇摆不定。不要因为外物的好坏而影响前程。


逸ys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佳作,同时代人欧阳修称之为“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髙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确实典重,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与世之图章绘句、不根事实者,不可同年而语也。”

这篇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广为人们传诵,几千年来,都激励着我们,是我们放佛听到了跨越时空的铮铮良言!

但要深刻的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还需要做许多的功课。

第一,先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字面意思

字面上来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的是不因为外物而喜,不因为自己而悲。但似乎意思不完整,我们需要采用文言文翻译常用的“添”字诀,将省略的内容添加进去。那么,这句话就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但意思很矛盾啊,坏怎么让人高兴,的怎么会让人悲伤呢?

其实,这里运用到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参互成文,含而见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不因为外物的好、自己的得而高兴,不因为外物的坏、自己的失而悲伤)。

但这里还会有一个疑问,明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下两点:

第二,再看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岳阳楼记》作为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按道理,若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是不可能写的出来的。但事实上,范仲淹确实没有到过岳阳楼,而只是凭借一幅画所写出来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

庆历四年,被贬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的滕子京,重新修葺了岳阳楼,就写信请范仲淹写一篇文章,随信附送了一张画。范仲淹就借助这幅画,通过大量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了这一篇千古名篇!

可这一点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继续往下看:

第三,深刻理解,还需要结合范仲淹和滕子京的人生经历

其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句自勉和勉励他人的话,具体来说,就是勉励自己和滕子京的话。那为什么要勉励自己和滕子京呢?

这就要涉及到两人的人生经历了——两人都屡遭贬谪,那个时候,都是失意人!

作为北宋的政治家,范仲淹颇有政治理想,于庆历三年,出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王安石也曾担任此职,发起变法,夜以失败而告终),发起"庆历新政"。但新政受挫,第二年(庆历四年)就被贬到邓州,相当于从正国级降为了正厅级,完全就是“断崖式”。

与他同病相怜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滕子京。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两人志趣相投,遂成好友。滕子京仕途多舛,屡遭贬谪,从中央官员到地方小官。所以,《岳阳楼记》的开篇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个“谪”字,包含了多少的心绪!

两个官场的失败者、政治理想的失意者,同病相怜,气息相同。所以,范仲淹写这一篇文章,就是含蓄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所以,文章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说,我们现在虽远离朝廷,但还要为国为民担忧!最后一句,更是直抒胸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高告诫滕子京,不要因为修了一座岳阳楼(修得好或者不好),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还是低(得或者失)而高兴或者悲伤,要有更大的境界,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心境之恬淡,境界之宏大,理想之高远,这,才是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更深的含义!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我辈自当从“古仁人之心”中,吸取精神的营养,用平常心看待外物,用淡泊心对待名利,用进取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水三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本人内心志向的表达,也是天下士子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

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境界不是想达到就能达到的。人的情绪都是受环境外物影响和控制的,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也就是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与人的本性相违背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认同并希望达到这种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做不到的原因。

世上所有的动物都没有违背本能的能力,人是唯一例外。因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管很难,但对于人来说并非不可能。超越本能、超越禽兽的生存状态、摆脱天诛地灭的窘境,成为自己的主宰,实现真正属于“人”的从容自在的理想生活,自古以来就是往圣先贤、士人君子孜孜以求的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呢?《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身修的前提是正心,正心的前提是诚意,诚意的前提是致知。何以致知?孔子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生而知之者,圣人也;学而知之者,渐修也;困而知之者,顿悟也。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命境界的话,对于当下普通人来说“学而时习之”恐怕是最好的路径了。“文武之道布在方策”,经典就放在那里,还等什么呢!





淡漠千里1


句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君;处江湖之远,则优其民。

直解:不会因为外在的物质而感到欢喜,不会因为自己的处境命运而感到悲哀。

我们需要把这句话放在欧阳修的整段语境中来理解一下:

原文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意思是: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由此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要做个木头人,是先与天下人去忧,后于天下人去乐。

这是一种大担当,更是是一种大境界。

和道家所谓坐忘,和佛家所谓放下其实不是一回事。


屯元国学文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不要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也就是说,人不要因为无意中得到一点好东西或者是利益而高兴,也不要因为没有得到什么或者是失去了一点利益而伤心难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要人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一种淡然而宁静的心态,豁达而开阔的胸怀,也是对人们思想境界的一种要求。

当今的社会是物欲横流,太有诱惑力了,每个人都应该是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一切,不要被不属于自己的物质给迷惑了心智。暂时的失败或者是不如意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悲伤难过,振作起来,好好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总有成功的时候。人生的起起伏伏,风风雨雨,就得靠自己来改变。人生的路,就得靠自己来走,不要被外在的物质和名利所困。得到了什么别高兴,失去了利益别伤心,凡事都保持一颗淡定的心,看淡得失,懂得知足,人生须当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泾河长生


不应因为得到的财富和声誉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不为自己的磨难,人生不尽人意而悲伤。做人要有良好的心态。

拥有一定的财富,社会地位就仗势欺人,目空一切,对所有不屑一顾,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姿态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是自贬身价,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生活里有些波折,经些磨难很正常,只要有颗坚强的心,顽强支撑下去,不抛弃,不放弃,终能熬出头,终会达成所愿

“将相王候,宁有种乎"。记住,强中更有强中手,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论环境如何,做好自已,笑对不幸,靠双手,靠努力,坚持打拼一样会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豫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不以物喜”这个“物”字可以是财富,也可以是权利,不要以其得到而喜悦,也不要因失去而悲伤,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顺其自然。“不以己悲” 不要抱怨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不要看到自己的弱点或是失败而沮丧,乐观豁达的面对一切。

生活中有惊喜,也有无奈,有得也有失,拥有一颗平常心很重要,也就要求我们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人是有情感的,《礼记》中写道:“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


阅读与思维


博大胸襟,哲人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名篇中的名段中的名句,此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翻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原段文字: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段中有三个名句,三句之间是一脉相承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

这一段话传留今天,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放下得失,为国为民做出伟大贡献!



王老师阅读写作


范仲淹的,年轻能背诵,四十年后的现在也能背: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心曰"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说做人心胸要开阔,有志向,有家国情怀,少计较得失,要高风亮节,不因外物的美好而特别高庆和眷恋,不因个人的宠辱得失而悲哀消极无作为。

范仲淹我是很欣赏而敬仰的。他公元989年生于今徐州,两岁父逝,其母为把他养大而改嫁朱姓,他也改朱说。范从少就勤奋好学,颇有抱负,后别母离朱家去求学,忍受了别人难忍的穷苦,以读书为最高乐趣,经多年寒窗苦读,终在二十七岁一举及第,走上仕途,改回原姓,取名仲淹,接母来赡养,后官承相,他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高尚情操的人物,他的传也名作不知鼓舞了多少中华学子,特别是:不从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人。总之,他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我十分佩服而崇敬他





树德汉硕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今天我又重读《岳阳楼记》,发现了一点新东西,有了新的感悟。一篇中等篇幅的文章,坚持看到结尾,我相信一定会给你启发:

为什么会感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前学习岳阳楼记,只知道最重要的就是这最后一段议论,这是学习文章的通法,也可以说是教条,并没有多少思考。


当我今天重读岳阳楼记之后,发现这样的感叹是源于登楼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曾经身处不同的环境。我把原文按照自己的理解并结合现代的情况去尝试解释这句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阴雨不断,整月不见天日,阴风呼啸,污浊的大浪前仆后继;阳光、星光暗淡,商客不能通行,船只不能航行;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这给我的感觉就是环境恶劣,氛围压抑。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登楼的时候就会怀念家乡,忧谗畏讥,悲伤流涕。


放在当今,可以理解为你一直身处逆境,长期不见天日,这时候的内心是低迷、痛苦的,抑郁、孤独是这些人的典型心境。当他们看到悲景,看到失败,他们会失望迷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等到春天来了,天空明亮,波澜平静,上下天光,化为一色;沙鸥飞翔,锦鳞游泳;岸边绿草芬芳,郁郁青青;湖面长烟飘荡,高空月光皎洁;渔人对唱,此乐何极!

春天到就是你的事业、你的生活出现新的转机的时候,很多人像摩登兄弟,冯提莫的火爆全国,就是春天到来。之前的努力,加上现在抖音平台给予的支持,让这些人走到观众视野。然而,火爆,或者取得了成就时,是最容易迷失自我的阶段。


所以作者告诫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希望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轻,把环境看的太重,把过去的风光成就看的台神。

不以物喜的含义、反例

为什么有的人登楼他是悲观的,有的人他是乐观的?大家可能没有想过,但是却又很容易想到。

不以物喜,它说的是不要因为你得到了很多就沾沾自喜。

这两天看过刘强东的一次演讲,他提到京东现在成长速度是多么迅速,也讲了京东这些年确实赚了很多钱,同时告诫京东的兄弟们,这些一切的一切,之前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讲归零。这里面“归零”的思想,就是不以物喜。


近年我们不是没看过多少人因为一时爆红,自己本人的素质却停留在很低的水平,所以导致爆红后开始心理膨胀,觉得自己有多么厉害,多么成功。例如美女杨凯莉(莉哥)侮辱国歌的事件,旭日阳刚成员刘刚开豪车因小区老人挡道而打人的事件。。。

这些都是因为本质上没有明白不以物喜是怎样心境,过于依靠自己曾经成就,仗势欺人,败性败德。

不以己悲的理解、典例

最典型的就是马云对于自己学校的个人看法,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学校而自卑过,也没有因为自己失败那么多次而自卑过,反而是这些不顺成就了今天的马云。


大家可能认为马云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如果他没成功就不会这样说了。这也有道理,但是我们可以从马云早年经历中看到蛛丝马迹,就是他过人的乐观。马云高考三次,曾经高考数学只得了一分,他自卑了吗?没有。他还是坚持高考,相信教育会给他带来改变。他面试失败了30多次,他自卑了?还是没有。他反而因为面试不能成功,另择良地,死而后生,选择互联网这个大趋势,站在互联网蓬勃发展前夕的风口上,最终铸就了如今的阿里巴巴巨型企业。


马云失败了那么多次,他没有放弃,源自于他骨子里有永不放弃,和不以己悲的独特魅力。

现在说什么叫“不以己悲”,我相信各位已经知道了这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自卑。你自卑了,不光光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也会不把你当回事。自卑其实是最没用的心思,越自卑,越失望,越失望,越自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想跳出这种循环需要你敢于面对别人,而不是面对自己。

很多人说马云长得丑,可是马云却说,没觉得自己真的特别丑,丑都是别人说的。马云就跳出了恶性循环,他敢于面对别人。

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人过度在意你有多么不堪,多么无能,不会在意一个小角色,一个跑龙套的,他们在意的只是强人的吃喝拉撒。你的自卑只会让你更加不堪,更加无能。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心境确是由自己掌控。一个不以己悲的心,是积极的象征,它能给你带来潜意识的力量。

也许你不信,但是我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