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應該把中小學校服,改為漢服樣式,你覺得是否可行?

大雪如濤風如刀


現在的校服確實倍受中小學生和部分家長的吐槽,認為醜爆了,真該換換了。

小徐老師很支持改變現在中小學生校服的樣子,讓孩子們穿著美美的校服,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更珍惜校服,更愛上學。

但是小徐老師並不支持將中小學生校服改為漢服樣式。原因在於:

一、漢服雖然有一定的觀賞性,但穿起來拖沓笨重,根本不適合中小學生們日常生活。

如下圖所示:寬袍大袖,寫字讀書極不方便,更別說上體育課了。

二、漢服之所以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樣是因為它不適合人們的日常生活。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適者生存”的過程,一旦有更好的替代品,就意味著歷史不會倒流。

三、最初讓學生們著校服,統一服裝的目的,一是為了整齊劃一,體現集體性,樹立集體觀念,二是為了減少學生重表面,不重內在的攀比心理。因此,不考慮校服的實際意義和內涵,就失去了穿校服的意義了。

四、校服可以設計得更美觀一點,但必須考慮它的實用性和經濟性。因為校服的設計初衷是杜絕攀比,而一味的追求美觀,就會在各學校之間漫延。久而久之,不但增加了家庭開支,還會讓不同學校之間產生攀比之心。

因此小徐老師認為,在實用性和經濟實惠的基礎上再談讓學生們穿得更形象美一些才是校服設計的初衷。如果改革校服樣式,我想應該在此基礎上借鑑現代感比較強一點的校服樣子。

例如1、民國時期的校服:儒雅大方,有濃濃的學生氣,可以提醒中小學生行為端正,增添書香氣息。

例2、瀋陽學生自己設計的校服,更符合學生們的審美心理,富有青春氣息,讓學生更愛穿。

例3、歐美校服更具現代氣息。

例4、韓國校服既充滿書生氣,又美麗大方。

不知道各位家長和中小學生們,你們更中意哪一套校服呢,或者你想設計一套怎樣獨具風格的校服來代替我們現在這樣“醜爆”的校服呢?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指尖教育帝國


你說這事兒能不能幹?

我記得我讀初中那會。我就讀的一般的學校。當時有個很出名的中學,招收的是全縣的精英苗子。

這所學校有自己特立獨行的風格,學生穿得都是韓版風格的小西裝,小裙子。再佩戴上獨特的校徽,這裡的學生出校門都有一種自豪感。

我們穿得就是運動服,寬鬆肥大,背後再印個xx中學校。

學生在那個時代其實內心是有比較的。也是很羨慕的。

人靠衣服馬靠鞍,一件漂亮衣服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你千萬別小看。

曾經一個膽小怕事兒的小夥,當了保安,制服一穿,他就敢捉小偷了。

一個小孩子,戴一頂小軍帽就開始指揮“千軍萬馬”了。

我們反對形式主義,但不是說形式就錯了。

喝水要拿杯子喝,我們目的是喝水,拿一個好一點差一點的杯子影響不大,但是你一定要拿一個金盃、銀盃、翡翠象牙杯。。。。。。那就過了。

現在我們許多學校的校服有改進,但很多還是老一套,不論男女都是一樣的。

我只能說很多學校的校服是需要與時俱進改一改了。

至於穿不穿漢服,那就是用什麼杯子喝水的問題。只要你能把水喝了,不是特別離譜,管他用什麼杯子呢?


九門提督坎震離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覺得完全可行。

現在正在使用的校服,孩子們普遍反映,一個字,醜,兩個字,真醜,三個字,太醜了。

當前中小學廣泛使用的校服,是從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的,其實就是運動服,是仿照奧運會、亞運會運動員領獎服設計的。

那會兒,整個社會剛剛脫離一片藍灰綠軍裝的年代,當時的校服,絕對屬於潮服,時尚、大方、實用,當時的孩子們都很喜歡。

現在,已經時過境遷了。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校服幾乎沒有變化,還是那副樣子。現代社會,孩子們對美的欣賞和理解程度,早已經不是那個時候的孩子可以比的,普遍不喜歡現在的校服,也就自然而然了。

時代進步,校服也需要與時俱進。

如何與時俱進?改為漢服樣式,就是一個可行的思路。

漢服之美,不必說了;漢服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之於中國人的重要性,更不必說了。孩子們為什麼不可以身著美觀、得體而合身的漢服樣式的校服,走在上學路上,走進學校,出現在課堂,成為清新而靚麗的風景?想想孩子們脫下醜醜的運動裝校服,穿上美美的漢服式校服,活躍於課堂,遨遊於知識的海洋,身心愉悅,而且切身體會漢文化的美妙與博大,豈不美哉?我們有什麼理由去剝奪孩子們的這一切?

我們動不動喜歡自豪於國外某些事物具有“中國元素”,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校,自己的課堂,要忽視我們自己的東西?

漢服式校服取代當前的運動式校服,正當其時。

當然,做出漢服式校服,並非一成不變地把漢服當做校服,而是需要發揮服裝設計師們的聰明才智,加以合理改動,儘量保留漢服的美觀、大方的特質,而加入便捷、實用性,使之新設計出來的漢服式校服既有漢服之美,也有校服之方便。

個人觀點,你怎麼看呢?


燕園博雅教育


把中小學校服,改為漢服樣式,我覺得不可行。

首先:現在的校服簡潔、大方、富有時代氣息,符合中小學生陽光、開朗、活潑的天性。雖說,很多學生不喜歡穿校服,其實,並不一定是因為校服不好看,而是因為校服整齊劃一,突出不了個性,與年輕人標新立異,追求時髦的天性不相吻合。




漢服雖然漂亮,但是如果作為校服的話,我想依然會遭到學生的排斥,還一樣是因為整齊劃一,跟不上潮流。在中小學生眼裡,流行的才是最好的。誰能引領潮流?明星。明星的穿衣打扮,成了很多學生效仿的對象,明星能天天穿漢服嗎?不能,那學生會天天喜歡校服嗎?也不能。

其次:現在的校服款式簡單,便於學生運動。特別是打球、跑步、跳遠等之類劇烈的運動。如果改為漢服,寬袍大袖,根本不利於孩子活動。試想,男孩子在打籃球時、踢足球時身著漢服,如何身手敏捷,展示風采。漢服作為一種服裝,受到一些學生的喜愛,也不過僅限於拍個照,偶爾參加演出之類的活動,穿穿而已。


第三:漢服體現不了學生的身材美。有的學生不喜歡校服,是因為感到校服臃腫,其實,漢服比校服對身材的要求更苛刻。特別是對身材肥胖的學生而言,穿上漢服,豈不成了“水桶腰”,有何美感可言?男孩子穿上漢服,少了剛健之氣,更多了份“娘味”。女孩子穿上漢服,多了份矯揉造作之態,實在不易提倡。


靜等花開2579


把中小學生校服改為漢服樣式?

別以為因為漢服是中華文化,"三味"就不敢反對和批評!這與我尊重中華文化的品行毫無關係!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但中國人有很多弱點,我們也不能視而不見!



比如,不切實際的盲目跟風、不切實際的盲目標新立意……甚至錯誤地認為這就是"創新"!

本來,跟風或標新立意,也沒有錯,但一旦脫離了實際需求,一切便成了虛偽的東西。

作為一所學校,堅持將中華文化確定為教育目標之一,這是值得肯定的。為達到這一目標,創建自身特色,把學生校服改為漢服,也未尚不可。

但真正實現中華文化的傳承教育,僅靠"漢服"這種形式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

只有堅持將豐富多彩的有內容深度的活動與各種形式持之以恆地結合起來,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味"最擔心最厭惡的就是個別學校,擅長搞形式、弄花架子,一切是為了弄政績,討上級開心。本來一項有重大教育價值的活動,草率地掛幾條橫幅標語,出幾塊板報,拍幾張照片,整幾盒材料就成為先進典型,然後,讓其他學校沒完沒了地去參觀學習!



回過頭來試想:把校服改為"漢服",且問目的何在?且問實用與否?

如果對學生的教育不到位,讓學生穿上"漢服"就有文化底蘊了嗎?如果學生不能從內心接受它,甚至抵制這樣的校服,豈不讓學生更討厭中華文化?

這不僅是教育之悲哀,也是國人之不幸!


三味聊教育


回答問題之前,忍不住吐槽一下好多回答裡的配圖,煩請諸位深入瞭解一下漢服再回答!!!

漢服作為校服,在幾年前就已經有漢服吧甘領大佬和笑飛大佬做過嘗試。下為甘領是受同袍所託,為尤溪一所學校所做的方案。

學生便服

夏天半臂,冬天短褐+中衣+休閒褲(體育課武術課用明制合襠褲)

老師便服

夏天(半臂+褙子),冬天(裋褐+中衣+褙子)+休閒褲(體育課武術課用明制合襠褲)

學生禮服

男深衣女襖裙,成年男儒巾,女自選簪子,未成年女生各班自選印花髪帶

男學生幹部禮儀活動、大會穿襴衫,女則以襖裙配色區分(皆校方財產,臨時發放)



校長教授禮服

盛服:明制朝服,一梁金蟬冠,配次等玉石,禮服:道袍+幞頭。

女校長 長襖馬面裙+狄髻+簪子禮服

行政人員、任教老師

圓領袍+幞頭,任教老師四方平定巾,女老師長襖馬面裙+盤髮簪子

眾人足衣:

便服黑布鞋,禮服男雲頭履,女翹頭履

學生禮服

建議款式:男深衣、女襖裙

用途:各類大會、節日慶典、釋奠禮、祭祖等,國學經典課可視情況選擇穿著。



學生常服(運動服)

建議款式:春秋裋褐、夏交領半臂、冬夾層交領衣(建議束外腰帶,可定製校徽為帶扣)

用途:升旗、日常文化課、體育課

學生幹部工作禮服

建議款式:男襴衫、女襖裙

用途:開閉學式、節日活動時恭行執事、禮儀時穿著,較學生禮服更為華麗

男校長、榮譽教授禮服

建議款式:基於明代祭服、朝服設計的衣裳類禮服

用途:主持開閉學式、節日活動、祭祀/釋奠時主祭。

按照八九品朝服制度,頭戴金蟬冠,八品九品一梁。(梁為冠上的黃豎杆)

佩戴黑曜石等類似玉石的東西,祭服藍青色意思是日當正午,如火純青。

校領導常禮服

建議款式:男裝基於明代道袍,冬可配披風,女裝基於明代長襖設計,冬可配披風.女領導帶銅簪,女校長頭戴狄髻以示區別.

行政、教職人員常禮服

建議款式:男裝為宋明圓領袍、女裝依然採用明代長襖設計,冬可配披風。行政人員頭戴幞頭, 任教男老師頭戴四方平定巾,女老師盤髮簪子。

全體教職員工常服:

建議款式,交領上衣配用短褙子


清風寄情


我覺得不可行!

首先,校服雖醜,但利於學生的各種活動

當今學生的校服基本上是設計成運動服裝,便於學生跑跳等活動。特別是上體育課,學生要做各種運動,穿漢服顯然是不可以的。


穿漢服坐在教室裡聽課還行,顯得比較高雅,操場漫步也可以,但我不能想象學生穿漢服打籃球會是一種怎樣的場景。

第二,校服難看,但結實耐用

雖然校服難看,但是很結實耐用,學生好動,不用擔心校服出現撕裂等情況的發生。顯得既經濟又適用。

第三,校服越醜,早戀越少

當老師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自己教的學生不覺得長得怎麼樣,過了幾年見到以後卻活脫脫成了一個大美女了。

為什麼?這就是校服的功勞!校服就像裹在玉外面的一層皮一樣,使那美玉能夠安然無恙的度過很多年。

兵荒馬亂的年代,大姑娘小媳婦為躲避災禍,將鍋底灰塗抹在臉上,現在很多校服就是鍋底灰色,我想,或許是設計者受到啟發了吧。

暗淡的校服隱藏了少男少女的靚麗,真是大隱隱於校,使得他們的荷爾蒙始終保持正常的分泌,有效的抑制了早戀的泛濫。



現在,你還討厭校服嗎?還想讓美豔的漢服換掉鍋底灰染就的校服嗎?


愛河北人


強烈贊同!

中國已然崛起,中國夢已經照進現實,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僅次於美國,儼然世界第二號強國!

作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標配,必須要有自己的國粹,漢服,自然就是華夏文明的傳承!

遠到阿拉伯人有自己的民族服飾,甚至被英國奴役幾百年的印度,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近到日本,韓國這些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小國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為什麼偏偏我泱泱大國,不提倡民族服飾呢?

在國內55個少數民族,都穿戴著自己的民族服飾,為什麼偏偏我十幾億的漢族,不穿戴自己的民族服飾呢?

大漢民族,作為中國的主體民族,各階層的統治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傳統服飾,而是國家必須規定,傳統節假日必須穿戴!

從小學生校服,娃娃抓起,是再好不過的事情,這樣既讓孩子們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了自己的歷史,從小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而,強烈建議傳統節假日,大人孩子都穿戴漢服,小學生每週必須也要有民族服飾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認知!








詩情球意


看著這麼多支持穿漢服的,我就氣不打一處來,你們喜歡穿漢服自己網上買了穿去,為啥非要讓全國小孩陪你瘋?我很討厭那種華而不實,羅裡吧嗦的衣服。吐槽說現在校服醜貴的,你不知道一套漢服多錢嗎?我一想到讓孩子穿這漢服的樣子就不能忍,男孩子走路方便嗎?跑跳方便嗎?髒了好洗嗎?現在校服醜是因為你長的不美,身材挺拔,朝氣蓬勃穿啥都好看。死氣沉沉,矯揉造作,病病殃殃,穿上龍袍你也不像太子。節假日看到有人穿漢服我只覺得新奇,平時工作中誰穿我就覺得她有病!


漫步的魚124325806


把中小學生的校服改為漢服,我覺得可行。關於漢服的分類,我以前回答過這類問題,在這裡就不說了。今天我只談為什麼可行,與諸君分享,謝謝交流。

第一:我們的漢服很美。

但一說到漢服,大家直觀反映出來的“式樣”是在電視劇、電影等看到的樣子。因為它離我們的生活已經太遙遠,遙遠得漢服在大家的心裡已是演出裝而不是生活裝了。這種藝術化的隔離就是心靈的隔離,讓漢服這個服飾脫離了我們的生活。

還有,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裡看到的漢服古裝劇,為了其觀賞的價值,在選擇時,都會選擇漢服中最具代表性的式樣和配飾,不會考慮生活中的便利性。給大家的感覺,漢服穿著複雜,不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

其實際,任何一種服飾都可以改良。如果中小學生校服改為漢服 ,我相信服裝設計師會根據現代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在保留漢服的主題特色的基礎上,改良成適合他們學生的服飾,這個改良不用我們去操心。

第二: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代表著祖國的希望。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我認為,學生穿的校服不單是一個服裝,是代表著一種精神,也是一種中華民族區別於他國的標誌。強化華夏民族,穿自己的服飾———“漢服”一定是有作用的。

我們的少年通過穿漢服去體現和感受自己的民族,更加強化學生我是華人的特質。服裝給人的心靈暗示有時候是強烈的,不可小視的。

學生本來就是特殊人群,從小培養這種民族精神,由外到內的強化,讓孩子從小就有民族責任感。一個對自己民族有愛、有責任心的少年長大後一定不會崇洋媚外,一定會把自己所學知識為自己民族貢獻。一個個具有強烈民族感的孩子長大後,國則強,中華民族這個東方巨龍重新騰飛,屹立在世界之上將不再是一種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