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真的那麼神嗎,蒙氏寶寶真的特別厲害嗎?

小獸媽媽


蒙特梭利教育是否那麼神?在這我想分享一些蒙氏教育的成長過程。得益於《恢復蒙特梭利》這本絕版書,沒錯,絕版書!

《恢復蒙特梭利》是絕對是研究蒙特梭利教育的最佳入門途徑,看過這本書以後,再去看蒙特梭利書寫的其他書籍,自己才會更清晰。也更清楚其中的緣由。是蒙特梭利入門必備書。



蒙臺梭利教具

其實蒙特梭利本人極少說教具,教具在當時的意義僅限於為兒童提供工作材料,因為當時在貧民區,兒童所需要的任何材料都是匱乏的。

而現時代的教具意義在於:

1.教具主要是用來規範老師的。

蒙特梭利主張給孩子自由,孩子在學習操作教具的過程中,不一定能做到像成人一樣完美,但是,成人必須給孩子提供完整、優雅的教具操作示範。這樣孩子才能吸收。

2.在沒有正確的成人環境時,教具作為人工環境可以用來培養專注。

當孩子對某個教具有探索的慾望,知道如何探索這份教具,並願意為之一直持續長久的工作,成人的存在與否已不再重要,孩子的專注力就此形成。


3.在生活環境不夠時,教具是簡潔而完備的生活場景。

日訓教育為孩子的生活做準備,給孩子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可操作的具體實物,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手部精細動作以及手部肌肉等。就如:切菜、擀麵、玩水、竄珠子等。

4.教具中蘊含著身體邏輯、行為邏輯、思維的人工邏輯和數學發生的科學定律,是感覺知識的教科書。

蒙氏教具包括日訓區、感官區、數學區,文化區。

日訓區是為生活做準備,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等。

感官區則是發展孩子的五官,視覺(顏色、顏色變化、物體大小高低變化等),觸覺(建立光滑、粗糙等概念),嗅覺(分辨不同的味道),聽覺(分辨聲音的大小高低),味覺,同時為數學區的教具做過渡。

數學區的教具則是鍛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就好比加法板、減法板、除法板、乘法板(為小學做準備,孩子能更清晰更直觀的學習簡單的四則運算),二項式、三項式(高中的數學公式)等。



蒙特梭利的發現


蒙特梭利剛開始到貧民窟辦托兒中心,這是他教育正常兒童的好機會。她形容當時她的學生是一群傷心又膽小的孩子,害羞的不敢開口說話,他們是一群貧窮而又被人遺忘的孩子,在成長中卻沒有人啟發他們的心智。

也是在這辦托兒中心的過程中,蒙特梭利有以下重大發現:

1.兒童的工作。

蒙特梭利為兒童設計一個儘量自然的環境,然後靠她自己的觀察來了解兒童們的反應。她指導老師如何使用教具後便退居一旁,等著兒童們把個人的能力表現出來。

而這種情形下產生的結果是,孩子們都專注於活動之中,而且專心活動之後並不是想要休息,而是表現出滿足和快樂的心情。

孩子們會以熟悉的方式去使用那些教具,但是在活動結束後,他們會持續不斷的反覆操作。以至於成人故意去幹擾他,都無法打斷他的活動。但是,最後孩子卻突然毫無理由的結束了活動,便開始輕鬆的休息,而且顯出非常愉快的樣子。

2.方便兒童的使用操作。

蒙特梭利無意間發現,有一天教師忘記給教具櫃上鎖,因為孩子們都已經知道如何操作教具了,所以當教師再次回到教室的時候,發現孩子們都各自拿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正工作得不亦樂乎。

因此蒙特梭利決定把教具櫃調整到可以供孩子自由選取的高度。孩子們可以自由的選擇操作,自己想要操作的教具,同時他也把孩子們不感興趣的教具撤下來。



3.靜默練習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嬰兒被抱進他們的教室,而這些孩子們都興沖沖的模仿嬰兒的沉靜模樣。蒙特梭利由此得到靈感而設計了“靜默練習”。

靜默練習包括控制住身體的所有動作,讓孩子們專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4.正常化兒童

蒙特梭利還發現那些富有人家的孩子跟貧窮人家的孩子在初期的反應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富人家的孩子,因為家裡有太多精巧的玩具可以享受,而且能得到父母細心的照顧,他們需要花好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具上。

而窮人家的孩子則通常立刻就會接受給他們的教具。

但是,一旦教具引起孩子們的強烈興趣,孩子們先是開始反覆工作週期,注意力集中,專心與滿足的循環活動,然後逐漸發展為自律、自信以及對有目的行為的喜愛。

蒙特梭利把這種兒童發展的過程稱為正常化,他認為這才是兒童的正常狀態,因為只要環境能給予適當的條件,這種過程便會自發的發展。



一點願景

其實蒙氏教育在中國,還不是特別完善,有太多“偽蒙氏”存在於社會,很多商家只是打著蒙氏教育的旗號,收著高昂的費用,做著自己的教育。甚至連蒙氏教育是什麼,也不完全能夠理解。

所以當家長們要選取蒙氏教育的時候,請務必要考核清楚。畢竟孩子的幼兒園,只有一次。年齡到了就該上小學了。

3~6歲充滿了孩子的敏感期,只有真正能抓住孩子敏感期並給予相應環境的蒙氏學校,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教育。


願每個孩子都擁有五彩繽紛的童年,

願每個生命都能被愛所照亮。

我是資深幼教,育兒問答達人,正面管教,愛和自由追隨者,更多精彩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


謎婷


近幾年,在幼教界突然興起了一個名詞:“蒙臺梭利”。幼兒園開始打出了“蒙氏教育”的旗號,購物網推出了“蒙氏教具”的營銷,而家長與家長之間,漸漸地也有了關於“蒙氏”的交流。

(一)

一天晚上,我送諾諾去美術培訓班,碰到一個同樣送孩子來學畫的媽媽。孩子學畫,媽媽聊天,聊天的話題自然離不開孩子的學習。

當時,諾諾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於是他在畫室裡東瞅一下,西摸一下,在畫桌上爬上爬下,甚是頑皮,而對我的提醒,他似乎有著自動過濾功能,選擇了主動屏蔽。我無奈地衝這位媽媽笑笑,她定了定說:“其實有個幼兒園特別適合調皮的男孩子,我們在那兒讀了四年,現在養成的習慣特別好,上課根本不會開小差做小動作,注意力相當集中。”

這位媽媽的兒子大我們家諾諾兩歲,剛剛入讀一年級,於是我向她取經。

“那我也是花了血本的,我們讀的是蒙氏幼兒園,不過可惜這所幼兒園現在搬市中心作為標杆去了。”

鮮少地,在一個媽媽的口中聽到“蒙氏教育”, 瞬間讓我對她產生了幾分好感。

“我們學的蒙氏教育,特別是那套教具,真的好!”這位媽媽強調說。

不一會兒,她的兒子上完課下樓了,一如媽媽口中說的那樣,的確是個非常乖巧的小男孩,穩穩當當地站在媽媽身邊。他今天上的試聽課,媽媽爽快地掏錢交完了半年的學費,並要求老師:“我們能不能一週上兩節課啊?”

執教的老師驚訝了一下,估計還沒遇到這種情況:“上課過於頻繁,對孩子壓力太大了點吧?”

媽媽忙解釋:“學畫畫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我們以前沒學過,美術課上不太會畫,所以畫的不好看,幾次也沒被老師選上貼牆展示,孩子自己著急要學呢,你問他是不是?”

孩子點點頭,堅定地又預約了明天的課程。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因為在某一方面不特別優秀,竟會如此主動地給自己加壓來強化學習,孩子心理的成熟超出了他的年齡,這種懂事讓我詫異。於是我好奇地問了這位媽媽,給孩子報了幾個培訓班?

“我們還在學跆拳道和寫字,之前還學過拼音,本來我打算再給他報一個英語班,後來諮詢了孩子的英語老師,老師說基礎還行,再緩緩,所以沒報。”

一週七天除了學校上課,還要再上三個興趣班,這時間怎麼安排得過來呢?難道孩子不累嗎?

這位媽媽的安排聽得我乍舌,接下來她的又一番話,更讓我震驚。

“要有時間,我還想給他多報幾個培訓班呢?一定要報那種跟學校有聯繫的培訓班,比如英語啊、寫字啊這些,這樣孩子有了些基礎,學起來上手快,他自己信心也多一點。”

出於好意,這位媽媽以過來人的身份向我傳授著她的育兒經驗。

“孩子的興趣培養,能堅持一個兩個就很不容易了,這麼多興趣愛好,能專嗎?”我疑惑地反問。

“就是要學多啊,孩子受到表揚了,他才有興趣學呢!我打算今年給他報這幾門,明年再給他換幾門學學!”

這位全職媽媽,真的一門心思撲在了孩子的學習生活上,她計劃全面培養自己的孩子。

“哇,寶貝你畫得真好!”媽媽對孩子今天的作品相當滿意,如獲珍寶,誇讚說,“這下好了,週一能夠交得出手了,你們美術老師一定想不到你會畫得那麼好,是不是?你覺得自己畫得如何?”

孩子看了看,出人意料地咬了咬嘴唇說:“我覺得不好,因為沒有主題。”

執教的老師尷尬地站在一旁,還是媽媽自己圓了孩子的話:“你看,跳繩,唱歌,這個主題就是快樂的一天嘛!”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對於畫畫這件事,竟然要求“提綱挈領掐主題”?孩子畫畫不就是塗鴉嗎?妙筆如花,筆下吐蓮,自由、無羈,繪畫的本質不就是解放孩子的思想與內心嗎?眼前這個乖巧的孩子,他對自己做的事,目的之明確,讓我震驚。

但幸好,我還是看到了這個孩子在他這個年齡段該有的表現。就在我們閒聊之際,不經意之間,孩子如我家諾諾一般在畫桌上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作為一年級的孩子,一個男孩子,有哪個不愛玩?有哪個不淘氣?這才體現了孩子真正的天性!

但很快,他的媽媽注意到了,訓斥了幾句之後,孩子鄭重道了歉,乖乖地揮手與我們告別,然後回家了。

“哇,這差距也太大了,你知道上課的時候,這個孩子有多認真嗎?真的是一點兒都不開小差,從頭到腳註意力超集中,眼睛緊緊地盯著我的一舉一動!”看著母子離去的背影,執教老師感慨說。

(二)

看著母子倆離去的背影,我的心情很複雜,感慨這位用心良苦的媽媽,也心疼這個為學習而努力的小小孩。

其實一開始,我對這位媽媽是懷有好感的,因為我第一次在一個媽媽的口中聽到了“蒙氏”這個詞。如果我們在家長中做個調查,聽過“蒙氏”的估計少數,更別提了解“蒙氏”了,那更少之又少。這位媽媽如此推崇蒙氏,我以為她是瞭解“蒙氏教育”的,卻發現結果她只是知道“蒙氏教具”。一番對話下來,我似乎也能理解在她兒子身上出現的這種年齡與性情之間的矛盾。

其實,“蒙氏”這個詞對我不算特別陌生,當年上教育學課的時候,老師曾提過,後來孩子出生,我也專程拜讀過“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而就在一年前左右,我的老同學過來找我說,他開始做“蒙臺梭利”的教具了。他說,現在的幼兒園可歡迎這套教具了。

我問他,你瞭解“蒙氏教育”嗎?他拍拍胸脯說“當然!我是這片地域最大的蒙氏教具代理商,還有誰比我更瞭解!”

不知不覺,“蒙臺梭利”成為高大上的代名詞,“蒙臺梭利”也成為高價收費的標準,“蒙臺梭利”更成為利益追逐者的目標,目的自然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但現實呢?不說家長,只論幼教工作者,到底有多少從教者真正瞭解蒙臺梭利?瞭解蒙氏教育?能真正踐行蒙氏教育精神?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給孩子自由”,她發明的這套教具,也只是作為教學輔助的工具。只有在被恰當利用的時候,才能體現她的思想以及價值。但是我們的很多幼兒園,打著蒙氏的旗號,只借用了她的教具,卻把這些教具使用到她思想的反面。就如這位媽媽所描述的:每天,幼兒園會在規定的時間讓孩子做規定的事。讓孩子跟著老師的示範步驟使用教具,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與老師示範的保持一致,老師會不厭其煩,一遍一遍指導孩子進行教具使用,直到做對為止……老師會時刻糾正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不能在教室裡大聲說話,不能打鬧,不能做小動作,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同學,應該用最紳士的語氣向對方道歉……

蒙氏提出的是“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而我們的教育卻不約而同忽略了“自由與個性”。

孩子調皮是通性,雖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對孩子規矩太多,卻難成方圓。借用尹健莉老師的話:

“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時光,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純美的原生態世界,具有謎一樣的潛能和發展可能,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開發這種潛能,並努力保護個人的幸福感。壓力和懼怕不可能變成兒童內在的需求,“聽話”或“懂規矩”不過是一種假象,背後是孩子心理功能的失調,所以經歷就不能轉化為經驗,卻會根本性地損壞兒童的心理健康。”

那麼,如果你並不瞭解“蒙氏教育”,那麼還是扔了“蒙氏教具”吧,讓孩子在天地世界裡擴展自我,一個自由的孩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自覺的孩子!


jollyswan


蒙氏教育真的那麼神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弄明白,蒙氏教育是什麼?

如果用一句話來幫助大家感受一下蒙特梭利育兒的思想,那就是:

「Mom, help me do it myself!」 「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並不是說:

「Mom, help me do it。」 「媽媽,幫我做。」

而是,

「help me do it myself」「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上圖就是一個很好的「help me do it myself」的例子。媽媽準備了適合他們的環境,材料,工具,教他們如何做之後,讓他們自己做,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再協助他們。

蒙特梭利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

「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蒙特梭利說,我們要善於觀察孩子,知道孩子所處的階段,這樣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能及時給予幫助;如果他是可以自己完成的,就千萬不要幫助,但可以提供鼓勵和適當的支持。如果盲目幫助孩子做,甚至替代孩子做,其實是在剝奪他學習的機會,剝奪他建立自信的可能。

每個人的技能和自信,都是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得來的。而且需要持續不斷提高難度去挑戰自我,從而成為更好更強的自己,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加。每一次獨立完成有困難的事情之後,我們收穫的是自信心。如果這時候,家長伸手幫忙了,而且還不止幫一次,可能幫了一次又一次,孩子就根本沒有機會練習,更沒有機會建立自信了。

總結一下,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家長和老師都是觀察者,支持者。

第二個問題:是不是蒙氏寶寶特別厲害呢?

如果我們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真正做到了蒙氏的核心理念,我們的孩子,自信,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強,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

但是不是所有號稱蒙氏園的幼兒園真的就貫徹了蒙氏的教育理念呢,我們的家庭環境又給予了多少支持呢?

教育孩子,永遠不是一句口號,一個理念能解決的,它需要我們持續的學習,觀察,實踐、反省,改良……

不要神話蒙氏寶寶,也不要把培養孩子的希望寄託在掛著蒙氏牌子的幼教機構上,最好的教育在家裡。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正面管教親子講師,我的頭條號“二寶媽的成長天地”每天更新一篇乾貨文章,讓育兒更輕鬆,讓媽媽更幸福。歡迎關注。

二寶媽的成長天地


今天看到一位新手媽媽大說特說蒙特梭利好,要帶3歲女兒去xx城市上蒙氏園,這位媽媽眼裡放著光,恨不得明天就帶女兒飛過去。這些年我看到很多這樣子瘋狂的媽媽。拋家陪讀,可蒙氏教育真的那麼好?那麼神奇?



我以前是蒙氏教育的老師,當年看了孫瑞雪老師的書《愛和自由》,就覺得蒙氏好,接著看了蒙特梭利國外的書籍。對蒙氏更加喜愛,就去蒙氏園做了老師。我來說一說真實情況吧。



首先,蒙特梭利教育真的是把孩子發展發育規律研究的非常好非常清楚,其

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兒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長和完善。具體的說就是讓兒童獲得身體、意志、思想的獨立,達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總之是讓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其次,蒙特梭利教學法有兩個主要的要素:一是環境(包括教具與練習),另一個是預備這個環境的教師。對於教室環境必須具備6個子要素: 自由的理念;結構與秩序;真實與自然;美感與氣氛;蒙特梭利教具;能使兒童擁有的生命內在發展模式充分地發揮其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環境是外部的,我們花錢用心就能把環境佈置的很蒙氏。但環境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老師,在我看來,很難有合格的蒙特梭利老師。

基本好的蒙特梭利老師都是國外的老師,這些國外老師是在這種理念下長大的,所以再去用蒙氏理念引導孩子很容易。而我們國內這些老師,培訓幾下就上崗了,自己一身壞毛病,怎麼帶孩子呢。理念都是好的,可實施理念的這個人,會不會走偏,會不會沒走對,這就難說了。
現在這麼多蒙氏園發展並不好,就因為老師和園長沒有帶對路子,有的可能是為了賺錢,打著蒙氏園,有的真想做蒙氏園,可自己本身能力底蘊不夠啊,也是做不起來。家長選擇蒙氏園擦亮眼睛了,別被理念洗腦,而真正的現實看不清了。

早教這些事


我的孩子就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我自己也學過蒙臺梭利的課程。其實蒙氏沒有那麼神,但是確實對寶寶發展比較好。

蒙臺梭利老師學習手冊中第一章中:《你準備好了嗎》中提到心靈的準備,包括:有準備的環境,給孩子自由幫助他們進入自主的狀態,在獨立中給兒童自由,以及規則是建立在愛、理解和自由的基礎上的。除了有教具的環境之外,老師們還要打破之前傳統幼兒園的教學方式。比如說集體上課,各種排隊等等。

另外,蒙氏老師並不是站著就可以了。蒙臺梭利認為,老師是環境創設者、觀察者和指導者。老師站著是在觀察,在記錄,並且必要的時候會介入。當然,不是任何時候都會。

其實,在蒙氏中,玩教具叫做工作。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由操作。老師一般不會介入,除非孩子真的只是在玩,其實操作蒙氏教具是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心智而不是單純的玩兒。

蒙氏中比較神秘的就是教具,生活區、尷尬un去、數學區、語言去和科學區。對於數學不好的父母來說,在蒙氏數學區,數學可以很有意思,因為沒有複雜的概念,一切都是以教具的形式呈現的,加法減法乘法分數,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們很直觀地感受到。所以不需要死記硬背,孩子們一切都明白。

另外,教具之間可以互相組合搭配,進行延伸搭建。比如下面這是紅棒和紅藍數棒的搭建,粉紅塔和棕色梯的建構。孩子們自己用雙手來進行建構,很多東西就在他的腦子裡有印象,就理解了。


親子課堂時間


蒙氏教育只是一個教具麼?這是一種很先進的教育理念,她認為每一個小孩都有無窮的潛力,小孩在童年的時候自由的發揮,老師在旁邊觀察,然後因材施教,引導下就好了。相當於最大限度的發揮天賦。

蒙臺利梭最大的說服點是因為,她在羅馬貧民區建了個幼兒園,結果這批人都被她培養成人才了。注意,這是1907年。

這麼優秀的教育,為什麼中國一開始不用呢?為什麼現在又火呢?

問題很深刻。因為這個教育的理念是,愛和自由。

就算是家長,你能夠給予你孩子的所有的愛,你能給多大的自由呢?比如,你能看著孩子摔倒而不扶,你又能忍著看他吃飯時用手抓得滿桌都是,還是能接受滿屋的牆上塗滿塗鴉。是的,你會給他規範,以愛的名義,人生每一步都是選擇,孩子的命運都在我們家長的選擇之下。

好了,說重點

自由與愛,教出來的肯定是熊孩子,至少是活潑好動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帶著很累人的。家長都吃不消

想像一樣蒙氏教育的老師,要帶幾十個這樣的孩子,還要什麼?愛,你信麼?

我見差點的幼兒園兩個老師三四十個學生,貴的幼兒園也不過三個老師一個保育員帶二十來個學生。

在蒙氏教育開放教育的核心下,即學生自己玩,老師從旁觀察引導,老師可以很累,也可以很輕鬆,而結果卻一時半會出不來,你是老師你選什麼?

所以現在的蒙氏教育,我認為有誇張的成分,蒙氏教育無疑是最好的教育,很多育兒的書都是從這個理念延伸的,但我也認為蒙氏教育只有家長才能教好,全指望老師,這不靠譜。

由於我經歷有限,沒有接觸過一年4萬以上的幼兒園,所以看法略有不全,歡迎指正。我個人選幼兒園,最關心的一點是幼兒園老師的工資。


美鞋控


幾萬塊錢的蒙特梭利早教課有必要報嗎?

時下一些打著蒙特梭利育兒法旗號的早教機構,在家長群體中受到追捧。它們強調孩子的獨立能力,專注力、和自理能力。教學方式以“體驗式”遊戲法為主,讓孩子自己動手、自己摸索,老師只是提供協助的角色。課程看上去非常高大上,價格在市場上也是“鶴立雞群”。一整套課程下來隨隨便便幾萬塊不在話下。

蒙特梭利其實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的育兒法最最核心的觀點:

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不是“媽媽,幫我做!”,而是,“媽媽幫我,讓我自己做!”。媽媽準備適合寶寶的環境,材料,工具,教他們如何做之後,讓他們自己做,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再協助他們。

這種蒙氏育兒法非得花幾萬塊上早教班不可嗎?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當然是可以的啊!

蒙特梭利式的早教,可否由家長自己來提供給寶寶?

家長可以自己在家裡創造一個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太貴的教材和教具,逐漸培養孩子完成工作的獨立能力,自信心、專注力、自制力和自理能力。下面推薦幾個蒙特梭利小遊戲給大家。

1. 培樂多彩泥

培樂多創始於1956年,是世界第二大玩具公司孩之寶旗下品牌之一。培樂多彩泥以食品成份作主要原料,採用食用級全進口色素,安全無毒,不擔心寶寶誤食。是很好的早教神器。

2.切水果遊戲

用刀子把玩具水果切開,再把相同的水果粘在一起,合二為一。切的動作,水果配對。

3.拼圖

2歲孩子可以操作12-50塊的拼圖。拼圖是對觀察力和圖像識別力極好的練習。

早教課程不在於多麼昂貴的教具和教材,只要有心,在家裡也可以創造一個由寶寶自己體驗自己探索完成的蒙特梭利早教環境。

蒙特梭利博士告訴我們要尋找孩子的敏感期。把自己當作一個記錄者,耐心觀察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在對什麼事物產生好奇。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從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來分析,為什麼蒙氏教育那麼“神奇”:

關鍵詞一:自由

擴充關鍵詞:一定範圍內有限度的自由。

自由並不意味著放縱,相反,適度的自由反而會引導出孩子們與生俱來的自律感。

堅持不用懲罰的辦法來管教孩子,只有鼓勵和讚揚,以此來培養孩子自發產生的自信心和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關鍵詞二:混齡

擴充關鍵詞:一定範圍內有限度的自由。

混齡的好處很多,年齡小的孩子會模仿大的孩子從而得到學習,年齡大的孩子也會因為照顧和幫助小的孩子來鞏固自己學到的知識或技能。簡單的說,就是社會適應能力比較強。

關鍵詞三:引導

擴充關鍵詞:教師的任務不是教而是導。

特別注重教師起到的作用,孩子們天生的專注力和好奇心簡直就是天賜的寶貝,我們不應該人為的去破壞它們。我們可以把蒙氏教育想象成孩子在前邊走,老師在後邊保護關注他,而不是在旁邊牽著他的手一起走或者在前邊領著他走。以孩子為中心,全面激發他們的潛能。學齡前的孩子們正處於吸收性性質的巔峰時期,他們對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不一樣的形狀、聲音、氣味、材質和味道,都會刺激到他們的感官,我們要做的,是恰當的引導和鼓勵,是我們去追隨孩子們,而不是要求孩子們跟從我們。

關鍵詞四:個人

擴充關鍵詞: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承認孩子的個體性,不圖方便而進行群體教導。蒙氏教育就是完全跟著孩子內在的指引,在孩子成長的敏感期中,助力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按照孩子自己的興趣、自己的節奏去提供教育。

關鍵詞五:蒙氏教具

擴充關鍵詞:看起來簡單,但其實非常費時費力開發的良心產品。

市面上賣的和很多學校用的根本就不是或者不全是蒙氏教具。蒙氏教具主要是用來開發兒童的各個感官、練習真實生活場景以及科學教育的,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蒙特梭利講求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因此每天必有一段工作時間,且教具就在教室裡,孩子可自由選擇操作。蒙式老師不會用權威吆喝學生,而是蹲下來與孩子用平等的地位對話,願意等待每個孩子依自己的步調成長,不會強迫對孩子說教或聽講填鴨。尊重兒童兒童成長過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自發學習。

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理解,認為蒙氏教育就是操作那些教具,這種認識只對了一半,因為教具只能是蒙氏教育內容的一個部分,它不能承擔全部的內容。還有一部分教育的內容,因為要培養那種健全的人格,光靠教具這部分內容不足以完成,還需要有非教具的內容來補充,兩者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好的老師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都能起到非常正面的引導,起到好的作用,而家長呢,一直都說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就是家長自己,所以,只要家長能和老師相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溝通,瞭解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並去解決問題,都會幫助到孩子的成長。

其實育兒也是育己,願我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讓彼此都能正面的,快樂成長。


娃娃操作手冊


先說優點:1. 蒙氏教育的優點數學的思維 並不是說這些孩子特別喜歡算術或算術成績特別好,而是說孩子對事物的處理方法和思維方法都有數學邏輯性 2. 蒙氏教育的優點幾何的直觀能力 通過蒙特梭利的感覺教育,孩子可以發現事物的原心點,把它幾等分,正確的掌握其均衡關係。這為孩子輕鬆學習和理解自然科學打下了堅實基礎。3. 蒙氏教育的優點出色的語言能力 在現今這個電視音像普及的時代,再加上家庭中的孩子成員減少,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普通下降。然而,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可以很明確地表達自己想說的內容,他們總是不慌不忙地找出自己想要用的詞語,從容地、不怯懦地把它表達出來。 4. 蒙氏教育的優點作純熟靈巧,在運動中形成學習能力 在不必動手即可了事的現代文明社會中,孩子的手也變得不夠靈巧。但是,蒙特梭利教具給孩子許多機會調節力量的大小及訓練使用手指的方法,加上在蒙特梭利學校每天要進行的線上運動,使孩子不但可以自如地運用雙手,而且也有極好的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蒙氏教育的優點孩子籍著運動來學習分類、配對、系統化、在時空中定位等經驗,在運動中形成學習能力,也形成終生學習的原動力。 5. 蒙氏教育的優點專注而極具耐心 多數成年人都認為要孩子精神集中是件困難的事。但是在兒童期,發育中的肉體能量( 敏感期的力量 )和精神能量(智能和意志力的力量)一致,蒙氏教育的優點只要有能夠任其自由持續做活動的環境,他們的注意力可以進入非常深度地集中。這種 “ 集中的全人格 ” 是使人成熟的關鍵所在。蒙氏教育的優點專注而極具耐心的個人品質對一個人一生有重要的影響。 6. 蒙氏教育的優點坦率並積極探尋,顯現出自主的學習態度 蒙特梭利教育中設計了 “ 錯誤訂正 ” 的機會,使孩子們發覺錯誤時可以重新做起。每一件蒙特梭利教具和學具都有蒙氏教育的優點“ 自我糾錯 ” 的特點,蒙氏教育的優點孩子可以用眼睛看或用手摸來辨別是否正確。只有體驗過 “ 自我訂正 ” 的人才會坦率,而且會自主地學習。眼看著接受過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面對事實的坦率表現,連做父母的都會有被超越的感覺。 蒙氏教育的優點經過“自由選擇”“工作”“集中”“正常化”一連串的活動週期後,孩子變得沉靜而安全感,蒙氏教育的優點人格得以成熟,呈現在外表的缺點逐漸消失,而潛藏在心靈深處的人性之善,如溫柔、愛心、體貼、正義感、自發性的規律、協調性、社會性、忍耐等都會一一如鮮花般綻放。這正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魅力!再說缺點: 《童年的秘密》那本書裡提到過,蒙氏教育的重點其實並不是那些教具,教具只是配合兒童成長需要而設計的工具,而不是用教具來讓兒童成長,是因為蒙氏教育的缺點兒童到了那個發育階段,這些教具可以提供更好的幫助,蒙氏教育的缺點但是往往很多不太懂得蒙氏的人捨本取末。


青盞問心


蒙氏教育有多厲害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蒙氏教育的寶寶都是快樂的。蒙氏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蒙氏教育不同於應試教育,它反對填鴨式教學,主張順應孩子的學習特徵,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發性的主動學習。

二、蒙氏教育的教材與教具及其豐富,能夠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三、不給孩子們制定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完全尊重孩子的發展需要。

四、充分尊重孩子萌芽期的尊嚴感,不採用獎懲的教學模式。

五、老師的職責是協助孩子培養完全的人格,只在孩子需要時才對其提供適時的指導。

其實我覺得也不用將蒙氏教育神話,它只是尊重了孩子的內在需求。畢竟,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如若家長能夠靜心研究蒙氏教育的理論,總結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比花重金送孩子去機構學習的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