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當你進來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你應該是承認自己間歇性自律了。網上鋪天蓋地的文章大談成功人士的自律,讓我們這些凡人加入到了“自律”風潮中,比如像我這樣:

  • 多次與肥肉做鬥爭,減肥成功後又反彈,自信心忽高忽低;
  • 多次下定決心早睡早起,結果多次被打斷,精力時好時壞;


於是,無奈的對自己說,我就是一個不自律的人,自信心也悄然破碎。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可是就這樣放棄了嗎?我不甘心,我不奢望像社會精英那樣的全面自律,但至少管理好某一個方面,重建對自己的信心。

於是,我開始去看各種關於自我管理的書。半年內,我通過看書和親身實踐,半年內(以往一個星期都做不到)穩定的形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為我的備孕打下了良好的作息基礎,也重新找到了自信。也總結了四種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希望對你有一些幫助。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少即是多

首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我們不能堅持?原因是我們想要的太多,想改變得太快。高估了每天能做的事情,低估了一年能做的事情。

應對這種情況,記住一句話“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也就是“斷舍離”的精髓。

Less 意味著專注,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你無法專注,你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成長和突破。

以我為例,我就是先給自己在三個月內只制定了早睡早起這個習慣,心裡沒什麼負擔。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目標要小

為什麼目標要小?

目標定得太難,行為改變的阻力大於行動帶來快感,我們就會很難完成。產生挫敗感後就會乾脆破罐破摔、完全放棄。

美國作家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這本書裡說到微習慣,就是從微小步驟開始實現目標,切身感受堅持的力量,同時可以鍛鍊意志力,提高自信心,最終形成慣性並養成好習慣。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以我自己為例,以往差不多都是11點半之後才睡,所以先給自己定的小目標就是11點睡覺,早上7點起,並給自己設定了一個鬧鐘作提醒。偶爾幾次因為特殊原因沒有在11點半睡覺,我還是會讓自己7點起,就是為了要養成生物鐘。早起才能早睡。堅持了三個月後,我再把睡覺時間提早到了10點半,同樣早起時間也提早了半個小時。現在基本都在10點半睡覺,精神也好了很多。

小目標成就大夢想!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公佈並被監督

小目標設立了之後,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公佈目標並且要有監督者

公佈的好處在於你說的話不僅僅就你知道,而是大家都知道了,都在看著你的行動。監督者的好處在於能夠在你差點忘記時給你友善提醒。像我就是把老公定為了監督者,他在這方面做得比我好得多,因此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公佈目標並設立監督者,藉助外力推動我們的前進。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及時獎勵

對於常立志常失敗的“間歇性自律者”,自信心的塑造非常重要,因此達成小目標後及時獎勵很重要。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比如我只要每天達成了任務,就會在“滴答清單”(很好用的APP)上畫個勾,就跟小時候幼兒園老師只要完成了任務就會獎朵小紅花一樣。聽得“滴答”一聲,任務達成移動到已完成任務中,心頭就有一種小喜悅。如果連續一週達成,我就會獎勵自己和姐妹們喝個下午茶或者買點啥喜歡的東東。當然,小進步匹配的也是小獎勵。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治癒良藥:

1. 少即是多。也就是自我管理的價值和意義。

2. 目標要小。 能夠堅持的習慣才是適合我們的習慣。

3. 公佈並被監督。為可能的各種意外情況,尋求外部監督和支持。

4. 及時獎勵。不做苦行僧,過程快樂很重要。

現在早睡早起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事,所以現在也開始了第二項自我管理,就是睡前按摩腹部100下,主要為了促進每天便便的好習慣。目前進展了一個月,達成情況良好。

看著自己一步步的養成好習慣,不再是間歇性自律,真是有種欣慰感啊。

也祝願看這篇文章的你,從我的經歷上找到一些自信,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加油!

這可能是“間歇性自律者”的最後一劑良藥!


▲作者:夢想擺渡人,互聯網資深HRD,新精英認證生涯規劃師,聚焦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分享原創故事與職場管理心得。

點擊鏈接 測一測你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有哪些職業與你最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