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都想,如果這是我的爸爸,他會需要什麼

“我老頭子沒有自理能力,住在護理院。現在我的腿也走不動了,我們該怎麼辦?”

“我今年84歲,老伴和兒子都病故了,有沒有便宜,服務又好的養老院我可以住?”

“我父親102歲,母親96歲,我70歲,我們可以享受什麼照顧嗎?”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馬偉是虹口區涼城街道的養老顧問,這個職務去年5月才剛剛設立,但是面對老人,替他們找個最合適的養老方法這項工作,在那之前她已經做了七年。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馬偉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涼城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接待老人。用大白話解釋政策遠遠不夠,得要把政策和老人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滿足他們心底深處的需求。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八十多歲的退休醫生患帕金森,走路已經不穩,但是偏執自閉,不要阿姨,不要兒子。

馬偉告訴結對志願者,老人家不是脾氣怪,是不服老,又不想麻煩別人,所以在苦惱。趁著她身體穩定,推著她去社區給其他老人講講醫學常識,她會愉快起來。老人也需要尊重。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馬偉工作室的座機在網上都能搜到。每一通打來的電話,或者留言,她一定回覆。老人住在虹口涼城還是浦東,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需要幫助。養老顧問,不分轄區地域。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103歲的老先生患帶狀皰症,在床上躺著痛苦不堪,沒有醫院敢接收這樣的高齡病人,焦急的結對志願者找馬偉求助。聯繫負責長護險機構,聯繫熟識醫院,聯繫藥房諮詢營養劑……馬偉打了好幾通電話,終於將老人妥善安排。馬偉的字典裡,沒有:“我不知道,我不清楚,你去找這個這個這個部門“ 這樣的詞句。養老顧問,沒有工作範疇。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馬偉工作室不大,老人坐下來可以嘮嘮叨叨沒有人會嫌你煩。這裡更多時候是一個養老顧問的培訓基地,馬偉也要帶徒弟,還要經常與社區老人志願者交流,教給她們和不同老人相處的方法,普及養老政策。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這位老先生102歲,老伴兒96歲,以前靠女兒照顧,如今女兒也已耄耋,力不從心。馬偉經過再三考量,請資質可靠的機構為他們派出了一位24小時居家阿姨,本已絕望的一家人,覺得生活有了新的盼頭。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這麼多年與老人打交道,馬偉深知,居家養老,還是深深紮根於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孝道。所以她總是竭盡所能先為老人考慮居家照料的方案。對於社會養老機構的評估,認真近乎嚴苛,“每次我都想,假如這個人來照顧我的爸爸,我是否放心。”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看上去大大咧咧,名字象位男士,走路風風火火的馬偉,面對老人卻有極致的耐心。她說做老人工作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好脾氣,只是有一天,一位與自己爭執過的老人的名字出現在逝者名單上,她覺得連說聲對不起的機會也沒有了。

這就是為什麼,馬偉工作室的牆上寫著:

不輕易說不,不隨意應付,不滿意再來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記錄2019——《百姓故事》

首播時間:週六12:00,週日12:00

重播時間:週六 21:30,週日 21:30

播出頻率:上海新聞廣播FM93.4、AM990

本文完-

每次我都想,如果这是我的爸爸,他会需要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