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日本當年發現了大慶油田,還會輸掉二戰嗎?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次日,瀋陽淪陷;次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100萬平方公里土地、三千萬人口、海量的森林、煤礦、軍用物資成為日軍的戰利品,為六年後“七七事變”釀下苦果。


假如日本當年發現了大慶油田,還會輸掉二戰嗎?


日軍攻佔東北後,開始瘋狂掠奪東北的森林礦產資源。東本有他們所需要的一切資源,唯獨沒有找到石油。沒有石油,日本這臺瘋狂開動的戰爭機器就會因缺油而停轉。北上還是南進?關東軍在諾門坎吃了一場大敗仗後果斷南下,卻遇上了一個比蘇聯還強大的敵人——美國。僅僅三年半,日本以慘敗收場。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如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還會戰敗嗎?


假如日本當年發現了大慶油田,還會輸掉二戰嗎?


事實上,發現油田不等於挖到石油,即使日本人當年發現了大慶油田,也會輸掉這場戰爭。先從大慶油田的開採難度和時間來看。從1959年第一口油井出油,到1963年全面生產,大慶油田共產原油439.3萬噸,僅相當於二戰前日本對美國的石油進口量。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中國集全國之力,動用數千名專家、四萬名工人、七萬噸設備器材的結果。假如換了日本,恐怕還沒等出油,二戰就打完了。要知道,日本重建擁有完整設備的婆羅洲油田,尚且動用了全國七成以上石油工人,用了一年時間才恢復生產。


假如日本當年發現了大慶油田,還會輸掉二戰嗎?


其次是日本的煉油能力。二戰爆發前,日本年煉油60萬噸,其餘全靠進口美國輕質汽油,更不用說大慶油田油層在1500米以下,日本無力開採。即便開採出來,大慶石油的石油石蠟含量高,提煉不易,以日本那點可憐的煉化能力,有再多石油也無用。


假如日本當年發現了大慶油田,還會輸掉二戰嗎?


再次是日本的運輸能力。挖出石油不等於能得到的石油。在珍珠港事件前,山本五十六曾提出攻克夏威夷計劃,結被大本營聯席會議否決了。原因是:以日本現有的能力,要維持本土到夏威夷的戰線,在不影響國內經濟的情況,至少要300萬噸船舶來維持物資運輸,而日本海上運力只有30萬噸。日本重海軍輕陸軍,海上運力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陸上了。

綜上所述,日本即使發現了大慶油田,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既無力開採,也無力運輸,註定會輸掉這場不義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