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势力和能力相比如何?如果不突袭谁会赢?

方铁蛋


当然是李建成了,用《琅琊榜》誉王和太子的争斗来做个简单的例子,誉王权势再大只要皇帝不想让他当太子他就永远也没法当上帝位。李世民面临着和誉王同样的境地,甚至比誉王还惨。当时朝中文官绝大多数都是李建成的人,李世民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李世民旗下的势力也仅仅只是秦王府的一概武将和谋士而已。玄武门之变屠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立马逼宫李渊否则李渊估计是很难放过他的。


苟或


能力不好说,毕竟关于李建成的记载少之又少,但说到势力的话,李建成在长安的势力自然是在李世民之上的,而且是远远超过李世民,倘若没有玄武门之变的话,李世民根本没有机会赢过李建成。当然,如果他能顺利回到洛阳的话,那就很难说了。

史书上关于李建成的记载是很吝啬的,晋阳起兵之前的李建成几乎是个透明人,晋阳起兵之后对他的记载又被人为的抹黑了一部分,因此很难说李建成的能力究竟如何,包括李元吉在史书中的记载也有被抹黑的成分,但这三兄弟能力和性格上不可能相差太多,而且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兄弟俩来说,李建成更可能偏重于文而李世民偏重于武,但这只能是推测。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李世民确实是一名军事天才,李建成必然是略逊一筹的。

而且李渊对两人的培养上也是有侧重点的,李建成作为太子不可能会有太多机会建功立业,反而更可能学习处理政事,即便是在军事上,李建成在建国后也多是在北方防御突厥,而李世民则是帝国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将天下的多股割据势力纷纷剿灭。在一过程中,他的战功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现有的官职都已经配不上对他的赏赐,于是李渊造了一个天策上将让李世民做。

正是李渊将李世民的地位提高到了两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给了李世民开府置署官的权力,还给了李世民争夺天下的野心,这个野心直接要了李建成的命。不过那个时候的李渊并没有想到后来会发生那么多事。

兄弟俩的争权夺势在最开始是李世民占上风的,在他开天策府又设十八学士之后,聚集了一个五十人左右的智囊团体,成为李世民最重要的心腹力量。有资料证明,624年的杨文干事件很可能就是李世民专门设计李建成的,李渊的从轻处理很可能表明李渊已经知道了李世民的野心。因此在接下来的对决中,李渊站在了李建成这边,他甚至对李世民明确表示,他不会给予李世民任何的支援。

在之后的对决中,李建成做了很多部署,比如将李世民身边的心腹谋士调到远离李世民的别的岗位上,像房玄龄和杜如晦直接回了家,而尉迟敬德先是被收买,收买不成又对其进行谋杀等等;再比如讨好李渊的后妃,寄希望于她们能给李渊吹枕边风。当然李建成也怕李世民起兵,因此李建成招募了一支由两千多名青壮年士兵组成的军队,号为长林军,以他们驻扎在东宫内的长林门左右而得名。

这支长林军就是为了防止李世民可能会有的狗急跳墙行为,即便东宫的兵力本就比秦王府多,而且还要加上齐王府的兵力,可见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忌惮。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防备李世民会起兵反抗,却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制造政变,埋伏在玄武门中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

李世民在长安城的兵力有限,当时能集结的兵力只是800名勇士,以及那群心腹谋士。但李世民赢在快准狠上,直接发动政变,二李死后,冯立和薛万彻带着东宫府兵与谢叔方的齐王府府兵汇合,集结了2000精兵围攻玄武门。

在敬君弘和吕世衡所带的玄武门护卫队以及张公谨的阻击下,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很快将二李的人头割下来,尉迟敬德向众人展示了二李的人头并从李渊那里得到了诏令,两府的兵力这才退去。在此之前,他们差一点就攻进了玄武门。

而奇怪的是,长林军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玄武门,这样一支李建成专门用来对付李世民的军队为何竟没有消息呢?或许他们只听从李建成一个人的号令,没有任何武将有资格调动这支军队,以至于这支军队在关键时刻竟排不上用场。


萧晓四姑娘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为开创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李世民大量篡改了高祖起居注,对于那段历史的原貌已经很难做出界定了。

后世对新旧唐书记载李建成的事迹大多表示怀疑,认为李世民有意贬损、遮盖李建成的功绩。比如能流传下来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和新旧唐书的内容就相差很多。

综合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军事指挥能力几乎不相上下,某些地方李建成似乎还强过李世民。

由于唐朝初期,执政权一直掌握在李渊手中,因此无法比较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执政能力。

如果论势力,李建成不如李世民,虽然李建成是太子,但李世民由于多年行军作战,在唐军中具有强大的个人影响力,大部分唐军将领都是倾向于李世民。李世民的秦王府中还有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大批一流人才辅佐。在这一点上,李建成虽然有魏征、王珪、罗艺、薛万彻,但从人才队伍总体实力来看,和李世民还是相差很远。

最主要的是,李建成没有李世民的城府和政治手腕,更没有李世民的翻脸无情的果决,结果李建成不但赔上自己的性命,还赔上了五个儿子的性命,以及全家的皇族地位。

没有玄武门之变,一切按唐朝流程走下去,就应该是李建成成为唐太宗。但是以李世民的个性,他是不会甘心屈居人后的,李建成被封为太子那一天开始,他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谢峰聊影视


玄武门成就了李世民,却害了李建成。其原因有三。

第一,李建成享有优先继承权。中国古代讲究嫡长子继承制,建成作为嫡长子享有符合礼法的优先继承权。自古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因此,嫡长子继承,就避免了或减少了其他儿子的纷争,有利于王朝的稳定。

第二,李渊倾向于建成,又有些摇摆不定。造成骨肉相残的悲剧,作为父亲的李渊难辞其咎!李建成是太子,皇帝就应该维护太子的权威。李世民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只要多奖赏就好,可是李渊却封李世民为秦王兼天策上将地位在其他诸王之上。这种安排,让李建成感到威胁,又让李世民有觊觎大位的想法。兄弟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日益积累,直至总爆发!

第三,李世民果断放手一搏,李建成优柔寡断。太原起兵,李唐王朝建立,李建成、李世民都有大功。李建成有魏征、王珪、薛万彻、罗艺、李元吉等支持,还是太子。李世民有程咬金、尉迟恭、秦琼等军中诸将的拥戴,还是天策上将。两者势均力敌,李世民感到危险将至放手一搏,不想再耗下去,就是不想等了。李建成却是只要李世民俯首陈臣,还是好兄弟。

最是无情帝王家。李世民屠兄杀弟,逼迫父亲,登上皇位。李世民给李唐王朝开了一个恶劣先例,玄武门也多次成为宫廷政变的见证者。


西魏书生


李世民比较像曹操,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皮厚心黑手辣。李建成流传下来的真实历史比较少,只从李世民不得不杀了他来看,李建成能力不差,只是不够心黑手辣而已。


手机用户天干圭木


如果不突袭的话绝对是李世民败。名不正则言不顺,李建成作为第一继承人,无论在皇室里还是民间的民望或者支持认可度都大大胜于李世民。手下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实力高下立判


广东乌蝇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