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这么久了,你还在用你的“学生思维”去工作吗

毕业这么久了,你还在用你的“学生思维”去工作吗

今天,在知乎看到一个很好问题,叫:

在职场中,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刚刚进入职场的样子,愤世嫉俗,看不起攀关系的人,总以为依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实现人生目标。

现在回想起来,这恰恰是我的学生思维导致的,我也因此走过不少弯路:

当众怼过领导,如果不是自己能力足够强,恐怕早已经被边缘化。

做事情的时候没有主动与领导跟进,结果白白熬了3个通宵,当时还特别气愤,把责任归咎于领导没有布置清楚任务。

可以说,大多数时候,自己的职场失误,都来自于自己的学生思维在作怪。

现在工作几年来,也算是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员工了,总结罗列了以下典型的学生思维,希望对你有用。

1、依靠领导驱动,忽视自我驱动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身边都有驱动自己的人:父母、老师、辅导员......

但步入职场后,很多人还是采用这种惯性思维做事情:领导有安排事情就做,领导没有安排就不管。

领导雇员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高的价值,如果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安排,而不主动为领导分忧,领导要这样的员工有什么用呢?

正确的职场思维是,在恰当的时候,主动为领导分忧,你才会被需要,才会获得信任。

2、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在学校的时候,每一道题都有一个固定的解法,连相对开放的语文都是如此。

真实的社会远比校园残酷很多,企业的目的是挣钱、是盈利。所以公司在决策时,更多看的是利弊,而不是对错。

就好像某位员工兢兢业业,在工作上也没有犯什么错误,最终却被开除了。

因为他在他的岗位上,创造的价值还没有他拿的工资高,最后自然是优先被优化掉了。

3、认为努力工作,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在学校里面,一般努力学习的人,结果都不会很差,因为每个人的天花板都有分数限定。

例如100分的题,学霸可以考100分,而学渣考60分。

这个时候学渣和学霸的差距是40分,不是因为他们就差40分,而是因为100分是学校设定的天花板,如果打破这个天花板,你就可以看到,两者的差距是远远超过40分的。

进入职场也是一样,你进入一个天花板明显的行业,即便拼尽全力,也和别人拉不开太大差距。(例如以劳动力为主的行业,你努力到无能为你,可能整2万/月,而别人懒一点,可以挣1万/月)

而当你选择一个天花板很高的行业,你只需要轻轻一跃,就已经超过大部分人。

这就是为什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原因,选对行业和公司,比单纯努力重要太多了。

4、不懂得表现自己和抓住机会

中国式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告诉大家要谦虚,要学会礼让。

但是在职场,太谦虚反而是你性格上很大的弱点。你看看今天中国那些商业巨头们,有哪个是谦虚的主?

在职场,面对机会,是先抓住机会,然后再利用机会学习和提升自己,还是等准备好了再试?

真正走上去的人,一定会选择先抓住机会。正如雷军所说的:在台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顺势而为,抓住机会,勇敢表现自己。

5、过分在意公平

在学校里面,每个人的成绩都是公平的,60分和90分同样都能毕业,彼此之间并没有大的差别。

但是在职场,若论公平,一定是学生思维。

表现更好的人,一定会优先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这个时候很多职场新人会觉得,我和他同时进的公司,同样的时间上班下班,做工作,凭什么他要先升职加薪?

我刚开始也这样认为:为什么有的人跟领导关系好,巴结领导,就可以优先升职加薪。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真的能够帮领导分忧,主动与领导沟通所负责项目的情况,一定能优先取得领导的信任,这看起来不公平,但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你是领导层,你敢在职场上去让一个自己都不熟悉的人担任自己的左膀右臂吗?

如果你没有获得领导的垂青,好的项目给不到你,你又如何获得成长呢?

所以这一点看起来非常操蛋,你虽然不需要巴结领导,但是必须做一个主动沟通、承担责任的人。

为领导分忧,才有更多的机会拥有更高的权限,而权限是让人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

6、不主动汇报工作进度

在学校,只有老师收作业的时候才会上交成果,出一个作业,老师打一个分就算完成了。大部分大学老师也不会去管作业的质量如何。

但是在企业,你根本没有那么多次的机会去练习,往往很多东西都是一次性决定的。

例如一个项目的招标PPT、一个策划方案等等。

所以,这就跟学校的工作存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汇报进度和你对工作的想法、疑问,领导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才能在你发生错误的时候进行纠正。

否则结果可能就是:

你花了3天时间做的PPT,结果连方向都是错的,显而易见是白做了,领导不开心,你自己也很难过。

如果能随时汇报项目进度,主动沟通,又怎么会出现这种让大家都难受的事情呢?

7、这个东西我不会

有多少人在职场用“我不会”这句话拒绝了机会,不会你可以学呀。

有一句话很经典,“上班8小时决定你的现在,下班后2小时决定你的未来”,当机会来的时候,很多人就以自己不会打发了。

当你进入职场几年后,没有人再教你怎么去做好一件事情,所以不会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主动学习。

8、被专业限制

近一年来,我接触了很多想要转行但犹豫不决的人,他们很多人会认为舍弃自己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会觉得比较可惜,感觉大学白读了。

但是,真正优秀的职场人,是一定不会被专业限制的。

当你为自己设定一个边界的时候,一定很难走出这个边界,包括你的能力、收入、职位等等。

大学里面的最重要的并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你相对更加优秀的认知边界、学习能力,这些才是能够保证你在职场成长的底层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