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150年之久,陰魂不散的靖國神社,維繫著日本傲慢的民族自尊

創建150年之久,陰魂不散的靖國神社,維繫著日本傲慢的民族自尊

日本的靖國神社,是一個以容納246萬亡靈為祭,以大和民族最易喜納的參拜形式,賦予本國子孫後代以極端的國家民族意識,在此追憶故人召喚民族知覺與情感。但是用這樣一種形式振奮民族精神,卻完全是建立在對過去侵略戰爭罪責的逃避和否定之上的;日本始終保持明知不對卻屢教不改這樣一種傲慢的民族自尊,是以損害自己與別國外交關係以及大和民族與其它民族感情為代價的。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已經成為日本必須面對如何解決的一個兩難的死結。讓我們來看看靖國神社究竟是個什麼貨色?日本人為何非要參拜它?

用寶地建神社,供靈位招軍魂

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這是東京都的中心部位,靠近日本天皇所在地“皇居”。神社南門前的靖國大道是東京都最主要的大街之一。靖國神社可以說是東京規模和佔地面積最大的神社,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區佔地200畝,呈長條形。它大體由兩大塊組成,一塊是參拜道,由東向西,直抵神門;一塊是參拜區,以“拜殿”、“本殿”、“靈璽薄奉安殿”為中心,附以其它的紀念建築物,其中有死魂靈位館、國防館(武器展館),也稱寶物館,尤其以名為“遊就館”的紀念博物館為重。該館名稱取自於中國戰國時代思想家荀子在《勸學》中的一段話,即“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土”。“遊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出門交友,應結交有德有識之人。“遊就館”也就表示著,這裡留存的,都是值得學習、奉效和結交的有德有識的高潔之士。是否真是如此,則另當別論。單憑“遊就館”中存有保存完好二戰中用過的日本軍旗,戰爭狂人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和陸軍大將阿南惟幾等日軍將領的遺物,便可知其是什麼貨色了。實際上該館展示的是歷次侵略戰爭,是戰史展館。“遊就”就是重溫戰史,美化軍國主義。

創建150年之久,陰魂不散的靖國神社,維繫著日本傲慢的民族自尊

平日裡,本殿和靈璽薄奉安殿是關閉的,只有到了祭日,才可由旁門經過登記後進入,通常日本人在拜殿前向裡祈願,對於不願參拜的外國人,卻也奈何不得。靖國神社最顯著的特點,是借用“祖先崇拜”形式,將其內容歸整到最能顯示日本民族精神,也最能感動日本民族意志的所謂國魂上。靖國神社最初是為了紀念1853年~1868年間日本為了獨立自存、改革維新而獻身的勇士們。眾所周知,日本與中國一樣是被西方列強用大炮逼開國門的,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率領4艘黑色戰艦開進日本神奈川縣浦賀衝港,屯位江戶灣,迫使日本開國通商。日本在列強的炮逼下,在短短的幾年間,就與西方列強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雖然不戰自敗,但同時也憋足了一口氣,一大批要求革新改良的有識之士與統治了300多年的德川幕府進行了反覆鬥爭,最後以明治初年爆發的戰爭結束。史稱“戊辰戰爭”,維新人士戰死3500多人,為紀念這一戰爭陣亡人士並上朔15年,把這一時期維新死亡的亡靈牌集中起來創造了靖國神社。這就把“慰國魂”變成了招“軍魂”。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無論從最早的隸屬,還是從過去所供奉的靈牌來看,靖國神社都是地地道道的軍魂碑,它供奉著明治維新以來2466328個軍人的靈位,其中國內戊辰戰爭7751人,國內西南戰爭6971人,侵略臺灣1130人,中日甲午戰爭13619人,鎮壓中國義和團起義1256人,日俄在中國東北的戰爭88429人,1914年出兵山東和1918年侵入西伯利亞合計4850人,1928年三次入侵山東185人,侵佔中國東北17174人,全面侵華戰爭191215人,太平洋戰爭2133748人。

日俄戰爭以後,靖國神社的地位大大提高,它是天皇、軍隊、神社一體化的主要場所。靖國神社的“祭神”又稱“英靈”。在日本“英靈”的特定含義是“為天皇而死的美譽”。隨著日本發動侵略戰爭越來越頻繁,規模越來越大,陣亡者也就越來越多,由於死者來自各地,國家級的靖國神社已容納不下,便在各地興建了許多分社,稱為“護國神社”。從都(東京)、道(北海道)、府(京都、大阪)、縣(43個)都相繼建立了護國神社,總計52個。其中明治年代建了34個,大正年代建了1個,昭和年代建了17個。此外。在街道、鄉鎮還建有忠靈塔、表忠塔。過去在日本侵佔的附屬國、殖民地、佔領地都為此大興土木,如中國東北、臺灣和朝鮮半島等。所建神社由皇軍的陸、海軍管轄、警衛,並形成完整體系。二戰後才在盟軍的干預下改為民間管理。在日本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神社有8萬多個,遍佈山鄉村鎮,大街小巷,但惟獨靖國神社是專門祭祀死在戰場的軍人,足以可見它地位特殊絕非凡物。

創建150年之久,陰魂不散的靖國神社,維繫著日本傲慢的民族自尊

供奉甲級戰犯 “皇軍”借屍招魂

靖國神社供奉有不僅在日本歷史上,而且在人類歷史上也堪稱惡貫滿盈、臭名昭著的人物。1959年10月,它將甲午戰爭後,侵略臺灣戰死的日本皇族成員北白川能久親王和侵華戰爭中死在內蒙古的北白川宮永久親王的靈牌移入其中。1978年10月17日,靖國神社舉行“秋季大祭”時,又把二戰中被審判的14名甲級戰犯的靈位擺進了靖國神社。他們分別是:東條英機(絞刑)、廣田弘毅(絞刑)、土肥原賢二(絞刑)、板垣徵四郎(絞刑)、松井石根(絞刑)、木村兵太郎(絞刑)、武藤章(絞刑)、松岡洋右(病死)、永野修身(病死)、白鳥敏夫(無期徒刑)、平沼騏一郎(無期徒刑)、小磯國昭(無期徒刑)、梅津美治郎(無期徒刑)、東鄉英德(20年徒刑)。上述這些人以及原先就祭祀在靖國神社的乙級、丙級戰犯,合計1068人。東條英機之流的靈位能夠擺進這裡,只能說明此地已變為一塊為戰爭罪犯樹碑立傳之地。

走進靖國神社建築群,便可以看到各種紀念碑,這裡遍佈著日本對外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陳跡。率領日軍侵略的將領紀念碑;原皇軍駐地紀念碑;記載日軍赫赫侵略戰功的紀念碑,比比皆是。有的紀念碑上寫著:“這裡是原日本陸軍近衛第**師團的駐地,現在健兒們的嘹亮聲音彷彿還在迴盪”。這些紀念碑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內容是歌頌日軍侵略中國“業績”的,這些昔日“皇軍”的招示,甚至在每一棵樹幹上都貼有“皇軍**團**聯隊**中隊”的番號,就像招魂幡一樣,令人毛骨悚然。

創建150年之久,陰魂不散的靖國神社,維繫著日本傲慢的民族自尊

每年8月15日戰敗日(日本認為是終戰紀念日),穿著皇軍軍服的老兵們手持“三八大蓋”槍,舉著“日之丸”旗在這裡竄來竄去。當年他們用“在靖國神社相見。”這句時髦話語在侵華戰場上互相鼓勵打氣,今天他們在此排隊合影,並由過去的長官煞有介事地點名,彷彿回到了戰前,好像鬼子們又要列隊出征了。面對這一股股刺鼻濃烈的“皇軍”氣息,如果說是為了“靖國安邦”,那麼,何以對日本昔日的戰爭機器“皇軍”念念不忘?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靖國”性質的真實性,它到底要人們追憶什麼?綜上所述,不論靖國神社如何認定日本參與和發動歷次戰爭的性質,僅就其創立後所收入的靈牌看,除了“戊辰戰爭”和“西南戰爭”是屬於國內戰爭外,其餘都是對外侵略戰爭。很顯然,靖國神社決不是普通祭祀亡靈的場所,而是日本右翼勢力為戰爭罪犯張目,為軍國主義招魂的封神祭壇。日本的所作所為,除了大和民族外,只要一提到“靖國神社”,總會給人一種臭名昭著的感覺。由日本軍國主義在20世紀30年代發動的那場侵略戰爭,儘管已經過去60年了,但它給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造成的創傷卻始終沒有撫平,這場由日本發起的戰爭所產生的後遺症(如化學武器)災難,至今仍在毒害著中國人民的下一代。靖國神社之所以被愛好和平的人們“千夫所指”,是因為那裡仍然放著戰犯的靈位,日本的倒行逆施,必然激起過去飽受侵略欺辱的亞洲鄰國人民的不安和憤怒,這是所有戰爭受害者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無法從情感上抹去對侵略者憎恨的原因。

你來我往參拜,右翼勢力囂張

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個天皇都親自參拜過靖國神社,每逢立皇太子、結婚、即位、重大國事都要參拜,昭和天皇參拜次數最多,1919年是靖國神社創立50週年,裕仁以皇太子身份參拜。1937年4月臨時大祭時,昭和天皇參拜後並參觀遊就館。按照慣例,每年春秋二次大祭,天皇都派敕使去靖國神社宣讀天皇祭文。四個天皇都有聖旨。戰後,1945、1952、1959、1965、1969等8年,裕仁先後8次前往參拜,並派敕使宣讀天皇祭文。歷屆首相也緊隨其後,值得強調的是,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以首相身份參拜後,激起了亞洲各國人民的強烈譴責,迫使竹下、宮澤、細川等7屆首相在1986~1995年近十年中均持謹慎態度,不敢前去參拜。但是,在1996年7月29日,橋本龍太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以首相身份進行參拜活動。小泉純一郎上臺後,緊赴其後塵於2001年8月13日以“內閣總理大臣”身份繼續進行參拜。在靖國神社的留言薄上,小泉寫的是“小泉純一郎首相”。由於每個日本人進入其中參拜要登記簽字,日本首相及政要是以公職身份還是以個人身份參拜,只要看一看他的簽名落款是否有職務便可知。日本天皇、首相、內閣成員、國會議員等人年年歲歲進行參拜,無非是妄圖為侵略戰爭翻案。至今日本國內仍有一些人幻想重溫“大東亞共榮圈”的舊夢。

創建150年之久,陰魂不散的靖國神社,維繫著日本傲慢的民族自尊

在亞洲各國紛紛嚴厲批評日本政要的參拜行為後,日本國內卻流行著一種難以自圓其說的說法,這就是大和民族認為,人一旦去世,其塵世的善惡功罪便一筆勾銷。死者的世界和塵世的區別只不過是彼岸與此岸之分。東條等人的罪行生前已經得到了清算,死後魂魄昇天,其靈魂應該得到安息,就不必繼續追究了。日本政要大多都是以此作為參拜的藉口。然而我們看到的是,靖國神社是祭祀在戰爭中戰死、傷重而死以及在戰場上患病而死者,一般貧民死者自然沒有資格放入,但同樣是戰死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擺在此地享受供奉的。如西南戰爭屬於幕府陣營的戰死者就一直被當作“賊軍”看待,甚至暴屍荒野。在二戰期間臨陣脫逃被槍決的官兵,雖然其遺屬在戰後也能領取撫卹金,但本人不能作為靖國神社的祭神享受供奉。這充分說明日本人自己也並不是對死者一視同仁。況且,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是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後處於極刑的,他們罪孽深重,遠遠超過一般開小差和違反軍紀者,把他們供奉在此地顯然不合“規矩”,是有其不可告人目的的。靖國神社目前供奉的死魂靈位,其中80%是二戰中喪生的。這麼多有名有姓之人,其遺族及後代人數眾多,並有自己的組織,最大的是日本遺族會,成員達百萬之眾。此外還有軍恩聯盟全國聯合會、報答英靈會、全國各戰友會等。在政界裡有遺族議員協會、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報答英靈議員協議會是他們的政界代言人。這些團體與日本四大經濟團體(經濟團體聯合會、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日本商工會議所和經濟同友會)等許多組織又組成了靖國神社崇敬奉贊會。這些團體必然都是贊成小泉以首相身份參拜的。這些團體人士在日本決不是一小撮,而是具有相當大的數量、相當大的實力、相當大的規模、相當大的輿論,是決不可輕視的右翼群體。在日本右翼勢力的操縱和高壓下,在共有47個都道府縣的議會中,近半數議會通過了追悼戰死者、美化侵略戰爭的決議。1975年,三木武夫首相在8月15日參拜後,懾於國內外輿論壓力,三木只好對外聲稱是以私人身份參拜的。然而就在第二年,日本遺族會和舊軍人團體鄉友聯盟以及自衛隊外圍團體“隊友會”等40多個團體組成的“報答英靈會”,強烈呼籲天皇、首相等對靖國神社進行正式參拜。1978年8月15日,福田糾夫就在這種日本民間強大輿論支持下參拜靖國神社時亮出了首相的頭銜,為戰後公職人員正式參拜開了惡劣的先例。1981年,自民黨成立了一個名為“大家都來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的跨派系組織,其宗旨顧名思義就是要推動包括首相在內的公職人員正式進行參拜。

精選參拜時間,顛倒是非祭奠

在日本,神道教和佛教是兩種並存的主要宗教,為大多數人所信奉。人們崇信神靈在自然界中無所不在,相信靈魂不死,人與神關係密切。明治維新後,統治階級為提高天皇地位,力圖使神道成為國家宗教,在日本各地大興神社,什麼護國神社、忠靈塔,大講其神道,宣揚敬神愛國、崇祖忠皇。以後,神道教義被統治階級作為軍國主義的工具。在日本,國家神道的兩大支柱是伊勢神宮和靖國神社。前者供奉的是天然火神,即神話中日本人的祖先。後者供奉的是為國、為天皇盡忠的所謂祭神。因此,這裡就成了忠君愛國、軍國主義教育基地。天皇、皇族、官僚、軍閥帶頭,強迫和鼓勵民眾特別是軍人、學生進行參拜,要求人們效法那些“英靈”,忠於天皇,為法西斯賣命。並將其列入學生課本,教育學生要為天皇、為軍國主義充當炮灰,成為擺在這裡讓人供奉的“祭神”。靖國神社對毒化人民思想,驅使國民為歷次侵略的“聖戰”賣命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戰結束後,美國以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部的名義,發佈廢除神道教國地位的《神道指令》,使神道降為普通宗教之一。日本統治集團擔心具有軍國主義性質的靖國神社可能被取締,於是搶在被取締之前,於1945年11月20日搞了臨時大祭。12月15日,盟軍總部下達指令,禁止國家神道,實施嚴格的政教分離。然而,參拜靖國神社的活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特別是1963年5月14日,日本政府決定把每年8月15日的二戰投降日定為“舉行全國戰歿死者追悼儀式”,這就為其合法化奠定了基礎。參拜靖國神社的時間,在春季大祭中為4月22日左右,起初是日俄戰爭中日本陸軍勝利紀念日,因為太露骨而改為中國陰曆的春分,再換算成當年的陽曆。在秋季大祭中為10月22日左右,起初定為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勝利紀念日,因為上述同樣的原因,改為中國陰曆秋分,再換算成陽曆。此外還有臨時大祭,如重大事件(戰爭宣戰、結束、靖國神社創立50週年、100週年等),每次臨時大祭的第二天,天皇都必然親臨參拜。

創建150年之久,陰魂不散的靖國神社,維繫著日本傲慢的民族自尊

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已經成為它與鄰國關係中一個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我們清楚地看到,這決不是一朝一夕的孤立事件,問題的實質也不僅僅在於“官方”還是“私人”身份,而是對於過去的侵略戰爭採取什麼立場,執政者要向國內外傳遞一個什麼樣的信息和導向。為什麼要精心選擇在8月15日?從生存意義上講,這足以反映出參拜者把戰爭的加害者與受害者相提並論,連甲級戰犯靈位都供奉起來,使其得到的是敬禮和鮮花而不是譴責和唾棄,這種官方操縱顛倒是非混餚黑白的祭奠行為,對生存的日本人有什麼教育意義呢?今年元旦,小泉首相沒有像去年一樣進行參拜,不過他為自己的參拜行為辯解說,“參拜靖國神社是他作為一名日本公民選擇紀念逝者的權利……”。這卻讓我們想起來從1879年“東京招魂社”更名為“靖國神社”,招魂改為祭神。於是它便具有了國家意識。“靖國”二字源於中國史書《春秋》“左傳.僖公”篇,“靖”意為“安定”、“平定”,“靖國”就是“安國”,即安邦護國,鎮護國家。“靖國”由明治天皇欽定,本意原於:緬懷先烈,祈願國家和平與安定。今天靖國神社自定的性質是:祭奠那些無論具有什麼身份、職業、年齡和性別,而為日本的獨立、和平、繁榮獻出自己生命的同胞們的神靈。僅僅從文字上講這是無可非議的。按道理說,無論哪一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和靖國志士,人們追憶英雄緬懷先烈,以激發自己的民族愛國志,這當然是正常行為,也完全能讓不同民族和國家所認同。日本當然也想擁有自己的民族英雄與靖國志士,靖國神社也因此而創建。但是如今的靖國神社卻將英雄與罪犯一同供奉,這就嚴重偏離了創建的初衷,這種跑了調的哀樂,奏出的不是祈禱和平的“悼念之曲”,而是赤裸裸的“侵略軍歌”。因此,無論我們怎樣冷靜地或者設身處地地去認知日本民眾參拜靖國神社的情結,但由於其自身所具有的那種敏感而微妙的國際性,要想讓他國人民對其保持中立性,不說理、不批評、不憤怒是不可能的。對於那些早有定論的戰爭罪犯,應該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決不是加以供奉和參拜。(特約:劉定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