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 要问我岁月留下的记忆,深恒的绝对不仅只有难忘的故事,

记忆犹新的味觉也能成为最深的惦念。

/ 人们用食物来感知生活,也从食物中窥见过往。

许些年间,爸妈总是带我去同一个地方吃饭,每次去的都是人声鼎沸的老湘菜的馆子。“为什么亲戚家做酒席、请客都往这里跑?”这个成了问过爸妈关于吃饭较多频次的问题,过往的时间似乎总能让人沉淀些什么。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烹饪器具与厨师精炼的手法构成了风味的底色,食材与温度之间的摩擦流转、口味的融合极为巧妙。红花树的后厨才是真正藏着十八般武艺的江湖。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鲁迅先生说过:天下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是啊,来得人多了,便也成了一种习惯。

习惯了这里一颦一笑,习惯了这里常伴的喧扰气息。

也慢慢习惯了这里每道菜的味道。

习惯了每次过来去厨房翻坛倒罐地闹腾一番。

也习惯了厨师大哥哥们的腼腆。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在这里让食客们为之钟情的菜有很多,真正的湘菜味道在这里沉积下了原始的做法和味始之源。

而正是这道柴把肉,繁复的制作手艺,在每个厨师手里都是精挑细磨的艺术品,它因形似外婆绑过的柴把而得名。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取肥瘦比例相等的五花肉厚切备用;取一把干豇豆与温水一番磨合后,作为捆“柴把”的绳。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捆绑,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非常考究厨师的力道把控,捆得太松,容易散开;捆得太紧,下一步就会断裂,入味也就更别提了。

将五花肉一圈一绕,不仅手劲要保持均匀、绑扎的间隙也十分讲究。

就单单捆一碟下来,刚入行的小厨子都是一把考验,当然在这里,这般手艺得到了老厨师们的传承。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绑好后的柴把肉虽已初步成形,但进度却还只是刚刚开始,与温度接触的第一步,便是蒸。

水汽充足,温度恒定,食物和蒸汽彼此渗透,蓬松出了浑圆软嫩的状态,蒸箱外都能闻出香气淡雅、纯实。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微有香气,拿出;精细修剪边角,

才算是这道菜正式进入烹饪阶段。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油,是一道菜不可或的缺的角色,它与火一样,都是激发味道的媒介,打开食物的另一番风味。

将蒸好的柴把肉放入微滚的热油中,走大油、滋滋作响,反复浇灌,直至表面金黄。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起锅将油分沥干,放入小料煸炒,直至蒜、辣的味道入鼻,把柴把肉一同倒入翻炒,这个火候尤为重要,色泽的把控,成了做这道菜的厨师们的研究法门。待小料完全渗透入里,外柔里嫩。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没有香料,直接佐上高汤,它最能衬托豇豆与五花肉的这两味食材的原鲜,灌上高汤倾入、交融。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小火慢熬出风味,正是红花树独有的气质,待高汤鲜红,转大火收汁出盘,别急,盘底还铺上了一层笋干,一道合格的柴把肉由此制成。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油脂浸入豇豆,平衡豇豆的微酸,豇豆香气渗入五花肉,减淡油腻。

色相诱人,一整块下口,肉汁沁舌,软嫩柔润,一场味觉的烟花秀在口腔肆意绽放。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虽说工序繁多,但步步都有各自的门道,缺一不可。平淡的食材,经过厨师的巧手和细密的心思后被一一点亮。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在人类烹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发明的豆腐一直在悄然影响着世界;而在南方潮湿的春季里,菜汁豆腐正是红花树的一抹亮色。

过去的岁月里,靠力气吃饭的农人若能在一天的劳作后,吃到一块美味的豆腐,那就是体力和味蕾上的双重慰藉。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摆盘精致的绿色豆腐让人眼前一亮,你绝对想不到“绿豆腐”归功于天然的染色品“菜汁”,对于“染色品”的选择也非同小可,并不是任何绿蔬都能配合做出一道合格的豆腐。

芥蓝常作为家常小菜,在大多人眼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而在制作菜汁豆腐时,却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只有使用芥蓝嫩叶榨出来的汁水,才能在烹饪之后仍保持翠绿色,不苦反而增加清甜,也是经验老道的厨师们为寻求最佳成果、经过无数次实验,才敲定使用芥蓝。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筛选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无杂质的黄豆提前一天浸泡,豆子与芥蓝同时研磨成浆,再将浆水中的杂质充分过滤,这样才做出来的豆腐才能保持更细嫩的状态。

混入蛋黄液充分搅拌,不同于传统的豆腐制作工艺,它没有凝固后脱水成型的操作,而是通过与蒸汽的配合直接在盒中成形。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有着多年经验沉淀的师傅早已做到心中有尺,方方正正的小块,通过刀具来划出均等的大小,一气呵成。

要想达到最佳口感,油温的把控至关重要,为了不让豆腐粘连、炸老,还需不断用锅勺子不断推动,短短几分钟与油的契合,豆腐表面逐渐添满上金色。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碗底铺上洋葱,将炸好的豆腐整齐的码在上面,撒上一把葱花,这道菜汁豆腐总算是完成了。

夹上一块凑近鼻子细闻会不禁感叹:这香气太独特了!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在保留豆香的同时也有菜汁涌入的清新、蛋清重合的醇香、洋葱溢出的清香,混之一团,却又层次清晰,外表酥脆,内里软嫩。

即使肉眼就能看到它被油锅历练过,但吃起怎么都难以与”油腻“联系到一起。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豆腐总在餐桌上被作为最好的配菜,配鱼得鲜;配蔬果得清爽,而这道菜汁豆腐却能突破常规,大大小小的十几道工序使它跃上主角的位置,如此精心制作,让人为之钟情。


这家店用了二十年,做了几道纯粹的湘菜!



人的口味就是这样,有时像磐石般坚固,有时又如流水一般豁达。

对于美食,厨师们从没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传统菜单上,而是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转化的灵感。

每一位厨师都是独一无二的,而那道菜除了他,无人能复刻,其中的玄妙,只有知味者才能心领神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