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和赵括一样没有实际经验,为何韩信成功了,赵括却一败涂地?

韩信,汉代的名将,出生低微,而后崛起,为汉王朝的创立创下了血汗战功,从官拜大将军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著名汉赵的井陉之战“背水一战”,与酂候萧何,留侯张良一起称之为三杰,与英布、彭越一起称为三名将。

韩信和赵括一样没有实际经验,为何韩信成功了,赵括却一败涂地?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人,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不懂灵活变换,第一次上战场作战领兵便是与秦大战,大败而终,这也是“纸上谈兵”的出处。同样是没有实战经验,同样是第一次打仗,为何韩信仗打得无可挑剔。

韩信和赵括一样没有实际经验,为何韩信成功了,赵括却一败涂地?

首先,出生不同,境遇不同。韩信平民出生,性格放纵而不失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没有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淮南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他:“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有当众侮辱他:“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就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他,认为他胆小。面对屠夫猖狂的挑衅,韩信却能冷静下来权衡利弊,明明有杀他的能力,却能忍辱负重,忍受胯下之辱,从这就能看出韩信的过于常人的见识,忍耐力与自制力,而后结识萧何,得萧何赏识,初露锋芒。

韩信和赵括一样没有实际经验,为何韩信成功了,赵括却一败涂地?

赵括为大将之子,自小锦衣玉食,毕竟地位不同,可能心理的抗压能力,或嗅险能力并不能有韩信来的敏锐,这点在于与秦军大战时,秦将白起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赵括自信并天真的相信了,而后秦军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为两部分,军心动摇,赵军饥饿难耐,赵括出动精兵,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也在突围中被射死,主将阵亡,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全被坑杀,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损失惨重。

韩信和赵括一样没有实际经验,为何韩信成功了,赵括却一败涂地?

而与赵括的临场应变不同,当时韩领军汉兵的背水之战,汉军背水列阵,无路以退,遭赵军耻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的确,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棱,前左水泽”,而韩信却反其道而行,当然,书是死的,人是活的,韩信利用了士兵们的心理 ,“兵士甚险则不惧,无所网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让士兵们退无可退,拼死一战,自会全力以赴。当时韩信领兵甚少,利用赵军的掉以轻心的心理 ,最终以少胜多。两人临场作战站风格谋略大不相同,韩信的随机应变反应能力实在太强,甚至敢不同于兵法上的列阵战术,可见但是不一般。

韩信和赵括一样没有实际经验,为何韩信成功了,赵括却一败涂地?

两人虽同为第一次作战,可两人的谋识谋略,随即反应能力,可谓是大不相同,这恐怕也是赵括韩信必然战败战胜的必然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