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疲软,是时候引进“鲶鱼型”人才了!

团队疲软,是时候引进“鲶鱼型”人才了!

01

每个团队,在建立之初,都是充满激情和目标的,公司上下都团结一心,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所以大家都动力十足,十分愿意为团队而奋斗,于是公司发展势头十分猛烈!

但是过了三五年之后,团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大体趋于稳定,这种时候公司就很容易出现懈怠、疲软的现象,这也是俗称的团队瓶颈期。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果团队一直是一团死水,那么老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让公司再进一步,毕竟,人都是向往安逸的。

当一个团队里,只有老板一个人是加班状态,其他人都是混日子心理,那么,这个团队也就离解散不远了!

那么,到了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团队疲软,是时候引进“鲶鱼型”人才了!

02

如何打破一滩死水?很简单,就是在其中投入一块石头!

而“鲶鱼型”人才,正是那块石头。

在挪威,沙丁鱼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沙丁鱼要从海里运输回来,路途遥远,这么长时间,活动空间狭小,鱼儿们都懒懒地,结果等运送到岸,活鱼也变成了死鱼了。

而在市场上,活鱼更新鲜,自然要比死鱼价格要高得多,渔民们想尽办法想要提高沙丁鱼的存活率,却总是不得其法。

后来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往沙丁鱼池里投入几条鲶鱼,而鲶鱼的主要食物正是沙丁鱼,它们到了陌生的环境,四处游动。

结果本来就懒懒的沙丁鱼一见到自己的天敌,吓得四散而去,时刻警惕着。虽然鲶鱼也吃了不少沙丁鱼,但总的来说,到岸之后,沙丁鱼的存活率反而大大增加。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在鱼槽里投入几条鲶鱼,看似是让其肆意捣乱,却因此救活了整个沙丁鱼群。

在企业中也是如此,当团队疲软之时,引进“鲶鱼型”人才,正是这个道理。

一方面,当这些人才进入公司,他们作为新鲜的血液,必定会给企业带来朝气和活力,与此同时,企业的领导者也可以趁次机会,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的技术带回公司;

另一方面,鲶鱼型人才的到来,也能够给职场沙丁鱼们带来压力。

那些混着日子,以为能够苟且生存的员工甚至管理层,本来以为生活已经很安逸了,所以他们逐渐失去了上进心和动力,而鲶鱼们带来的强大压力,让他们难以安逸下来,于是,整个团队,因此能够得到了良性循环!

团队疲软,是时候引进“鲶鱼型”人才了!

03

当然,鲶鱼型人才,也就是团队的“空降兵”,引进也需谨慎和适度。

毕竟,如果往鱼槽里放太多鲶鱼,沙丁鱼还没到岸,就已经被吃完了。空降的鲶鱼型人才不宜太多,两三个足以,否则,也会引起团队原成员的反弹,造成团队成员出走,不满情绪爆棚的不良反应。

更何况,企业职位本来有限,一旦鲶鱼过多,不仅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公司的本来员工而言,变相地减少了他们的上升渠道,这些都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其次,管理者引进这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团队更具活力。所以在给予沙丁鱼们压力的同时,需要给予正面引导,遏制可能出现的不良竞争。否则,将会出现职场中人际关系紧张,人人自危的负效应,这样反而会破坏团队的团结。

再者,有些企业在错误的时间点,引进了鲶鱼型人才。

但此时,其实公司内部一片良好,管理者错误地估计了情况,反而使职场的沙丁鱼们团结在一起,用力地去驱逐鲶鱼,造成了不该有的企业内耗。

引进“鲶鱼型”人才,务必注意好这三点,用好这类人才,团队疲软也将成为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