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哪位詩人的詩句?

謝小樓


出自王昌齡的詩,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今江蘇鎮江西北。

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一帶也稱楚地,其山也可為楚山。

741年,王昌齡為江寧丞,送別朋友辛漸所作。這首詩妙在精美的意象和堅守的初心。

1 寒雨連,楚山孤

猶如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

雨寒連江,雨聲滂沱,詩人是一晚未眠,聽著雨聲浮想,因聲而覺雨恢弘氣勢和夜之清寒。

楚山孤,待天明,經一夜大雨洗淨,楚山更加清晰可見,立於遠處,孤獨無言。

一個“孤”字,別有意味,楚山之雄偉壯觀,卻孤立於蒼茫煙雨中,更增悲涼之意味,恰如友人別後,只剩詩人,孤單于塵世,無言於歲月。

王之渙“一片孤城萬仞山”,大氣磅礴中透著蒼涼與遺忘。

無限的悲涼,只因離別和離別後的孤獨,雨之寒,山之孤,皆是王昌齡心靈的外化。

2 冰心 玉壺

為何洛陽親友如相問?

辛漸由潤州(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

本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問候,在王昌齡筆下,卻有了石破天驚的回答。

冰心:晶瑩剔透,冰清玉潔之真心,是方得初心,至死不渝。

”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宋書》)

玉壺:玉雕為壺,玉之溫潤,壺之容納。

姚崇《冰壺誡序》:“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冰心玉壺”,這是王昌齡的首創,卻成了古典詩詞中最美的意象。

王昌齡任江寧丞時,剛從嶺南貶謫遇赦而回,江寧丞(小文書),這對詩人而言,多少有點憤懣不平。

然難得可貴,不染人間雜塵玉壺裡一顆晶瑩剔透之初心,是獨留江寧,屢遭貶謫的詩人於逆境中始終堅持的信念,是志氣不改,潔身自好的真情告白。

3 灑脫贈別語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

不捨如“孤帆遠影碧空盡”,珍重如“勸君更盡一杯酒”。

王昌齡是不甘沉淪,潔身自愛的表明心志。

格調之灑脫昂揚,是詩人不屈之人格。

詩風含蓄優美,餘韻悠長,蒼茫的江雨,孤獨的楚山,無一不是山水意境美,然細膩中有偉岸,詩人的冰心是那一抹最晶瑩的亮色。


一綠浮芳


出自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此詩作於王昌齡任江寧丞時,約公元742年秋,送友的地點在鎮江。一般認為是作者親送友人辛漸至鎮江,辛漸於此渡江北上回洛陽。

此詩語言平實,抒情言志,意脈跳宕。

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寫與友同行而來的情狀。

起句點明瞭送別的季候。作者從膚覺寫起,點一個“寒”字,有凜然之意。後接天氣狀況,大雨如注,雨勢連綿,視線一片模糊,”連江“二字營造了闊大的動態場景,而寒意亦一路浸襲,至夜不息。

“秋雨”“秋夜”加重了作者對寒意的感受,也營造了悽清的氛圍。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儘管沒有直言離別心情,但物候生髮的颯颯涼意已能讓人感受到情緒的愁悵

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作者一路送友人而來,在寒天冷地中,又透著一股暖暖的情誼。

次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入夜而來,天明方別,作者與友人此間於芙蓉樓飲酒夜談至天明方休,其情誼之深厚於此可見。

“楚"與"吳"在古詩中也多有對舉的情況,亦多有主離別之意。如“楚山百重映,吳江萬仞清。”“吳山饒離袂,楚水多別情。”“水從吳渚別,樹向楚門分。”“聽猿看楚岫,隨雁到吳洲。”等等。

此句亦用了比喻手法,楚山被人格化,山因離別而倍感孤單,實是作者此時的獨立寒江目送友人遠歸的自我感受。

“楚山”又與上句的“寒雨”的動感形成對比,以靜的形態含蓄地點出作者與友人結伴而來,卻又於此時分袂闊別,悵惘的離愁也悄然瀰漫在這吳地山水間。

此二句由外在的膚覺寫起,於雨的視聽感受過渡到由山引發的內部機體感覺。層層深入,見出友情的深摯厚重。

“洛陽親友如相問”,此句亦別開生面,不說自己對洛陽親友的問候,卻是從對面寫來,言親友對自己的牽掛,足見洛陽的故親至交與己之交情之深厚。

傳王昌齡於開元二十七年因不滿於張九齡被貶相,"得罪"了當時的宰相李林甫,因而被貶嶺南,次年遇赦北迴,後任江寧丞。對於自己被貶的遭遇,作者想來是心懷憤懣的。

因此,作者於末句以“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自證,用冰玉內質的堅韌純潔來形容自己內心堅定清白,此句亦含有不肯屈節降志的傲然態度

盛唐詩人多自負,有著橫絕狂傲的氣概,因此出言率直,難免會得罪小人。

王昌齡本就是性情中人,有著不平則鳴的俠氣。

作者又於天寶七年時因“不矜細行,謗儀沸騰,博才傲物,直言犯上”,由江寧丞貶龍標尉。可見作者被貶並非有什麼作奸犯科的事情,而只是出於對公理的堅持,對正義的追求,言語上直率坦白,但卻被人羅織罪名加以構陷。

“玉壺冰”的意象始見於南北朝鮑照的《代白頭吟》詩,首句言“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明己性直心清,卻屢受猜忌怨恨。後成“鮑壺冰”之典。

唐代王維與盧綸都有同題詩《清如玉壺冰》,王維詩寫女子貞心不改,盧綸證己肝膽澄潔。

初唐姚崇作《冰壺誡》雲:“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後世詩人多以冰壺、冰心、玉壺等意象來證己心之光明正大。


茶香燉魚


這是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名作《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是唐代的大詩人,以七絕而出名,在七絕詩的成就上可以與李白比肩,後世稱其“七絕聖手”。正是在王昌齡和李白等人的不斷創作下,七絕這種格律體裁的詩歌,在盛唐之後大放異彩。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歌創作於王昌齡赴任江寧丞之日,此時他的境遇並不是十分好,在朝堂之上遭人謗議,因此在分別之際以玉壺和冰心比喻心跡。詩有兩首,這是第一首。芙蓉樓原名叫西北樓,位置在今天的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登上芙蓉樓就可以俯瞰滾滾長江東逝水,遙望江北。而辛漸是王昌齡的一個好朋友。

秋冬時節江南的寒玉下得很大,與濤濤江水連成一片,在這樣的一個夜晚來到吳國舊地。天微微的亮了起來,好朋友也要分開了,只剩下巍巍的楚山孤單的矗立在那裡。

這裡的吳:古代國名,這裡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楚山:楚地的山。這裡的楚也指南京一帶,因為古代吳、楚先後統治過這裡,所以吳、楚可以通稱。

好朋友啊,回到洛陽之後,身邊的朋友問起我的情況來,請轉告他們,我的心就像玉壺中的冰一樣,絕不會與世俗同流合汙,我心依舊。

這首詩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抒發的是下面兩種情:

一離別之情,用吳江寒雨渲染分手時黯淡的氛圍,“寒”不只是雨更是兩個好朋友的心,楚山的“孤”,孤的是離別之後詩人孤獨的內心。

二是身世的感嘆,王昌齡寫這首詩的時候,還是一個被貶的官員,經常被讒言攻擊。“冰心與玉壺”不是為洗刷讒言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高傲。洛陽的親友自然不相信讒言,詩人也無需為自己辯白。而是親友擔心詩人為讒言所害,詩人以冰清玉潔的精神、無懼讒言來告慰友人。

宋人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中評:少伯請送別詩,俱情極深,味極永,調極高,悠然不盡,使人無限留連。


翰墨今香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唐朝王昌齡的詩《芙蓉樓送辛漸》。

原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690~756),唐代詩人,字少伯。王昌齡37歲登進士第,與孟浩然是朋友。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汜水縣尉。詩中的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的西北角。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首詩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別辛漸去洛陽時所作。

原詩的意義很有韻味、意境,昨夜下了一場秋雨,水漲江滿,雨水流入鎮江。鎮江屬於吳地。這裡是為壓縮字句又點明地點。天快亮的時候,我送你回洛陽,你走後我就倍感孤獨。如果有洛陽的朋友問起我的情況,你就給他們說,我的心就像玉壺的冰一樣,潔白透明,沒有雜誌。

這首送別詩,這麼多年流傳不衰,就是詩的意境和品格很高,成為歷代送別詩和書法家的酷愛。詩句音調純美,抑揚頓挫,詩風沉鬱,問答有致,別開生面。


一串七珠



這句詩,出自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全詩是這樣寫的: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天才卓邁,除了邊塞詩,還以閨怨詩、送別詩聞名。這首《芙蓉樓送辛漸》就是他蜚聲遐邇的送別詩。根據學者們考證,這首詩大概作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詩人正在江寧丞任上,這是一個八品的小官,他一口氣當了八年,當時他肯定想不到,這會是自己一生中最高的官階,後來因此被稱為“詩家天子王江寧”,也就是說,在人們心裡,他這個小小的江寧縣丞,卻是詩人中的皇帝。


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因為不夠著名,史書上沒有記載他。只是王昌齡為他寫了三首詩,都是送別的。這次送別,一連寫了兩首。另一首不怎麼著名:“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髙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但交代了不少信息,比如送別的具體城市,季節,還有送別的細節活動。原來在這座芙蓉樓上,不單是空口餞行,而是在前一夜擺了酒宴的。


芙蓉樓所在地是今天的江蘇鎮江,芙蓉樓原先沒有名字,是晉代的王恭為潤州刺史,把城西南樓命名為萬歲樓,西北樓命名為芙蓉樓。這個平淡無奇的城樓,從此因為王昌齡的詩留名千古。


通過芙蓉樓所在之地,詩中又提到洛陽,可以推測辛漸大概由潤州渡江北上。王昌齡當時在江寧任職,可能是一直把辛漸送到潤州,才依依不捨告別。



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點明氣候,寒冷的雨,深夜潛入吳地。有雨而寒,說明這個雨是秋冬時節的雨。連江,指雨幕和江水連成一片,分不清彼此,很顯然,雨下得很大。鎮江是春秋時的吳國疆域範圍,又是三國時孫吳的故都,屬於吳地,所以說秋雨“夜入吳”。這句詩通過環境,襯托出送別友人的心境,顯然非常淒涼。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在清晨送別客人,兩岸的青山,顯得那麼清冷孤獨。平,初。平明,就是初明,一大早的意思。漢代計時方式,天剛剛明亮的時候,一般稱為“平旦”,“旦”也是指天亮。古人沒有電燈,很少有像我們今天一樣的熬夜習慣,一般是早早就睡覺了,所以醒來也早。而古人旅行,又沒有夜班火車,都靠徒步或者馬車,趕路必須靠白天,晚上照明不便,也不安全。所以一般天色剛亮就出發,天色剛暗就歇宿,送行常在清晨很早的時段。楚山,楚地的山。前面說了芙蓉樓是古代的吳地,這裡又說楚山,為什麼。因為春秋時的吳國被楚國滅了,所以這個地方傳統上又被稱為楚地。王昌齡這裡變換代稱,是為了避免重複。


古代詩歌很忌諱重複,儘量會找意思相近的詞語替換表達。楚山只是山,它是沒有生命的,千百年來都立在那裡,自己一座山,不會覺得孤獨,多來幾座,也不會覺得熱鬧。它是無知無識的,所謂的孤獨,是詩人自己的心境,於是聯想到楚山上去。這種表現方式,就是借景抒情,融情於寫景之中。


三四句是名句,王昌齡囑咐朋友,如果到了洛陽,見到我那些親朋好友,他們問起我的話,請告訴他們,我的這片光明潔淨的心靈啊,仍然像以往那樣,可以放在玉壺裡面。冰心,像冰一樣澄澈的心,表示純潔。玉壺,指用美玉製作的壺。


古人非常重視玉石,認為玉有五種德行,摸上去溫潤,像仁愛;紋理清晰,像義氣;敲擊的聲音舒揚,像智慧;可以折斷但不可彎曲,像勇氣;尖銳有稜角,像廉潔,人世間最高尚的人,也不過如此,所以古人常說君子溫潤如玉,凡是用玉修飾的東西,都象徵潔白、美麗、高尚、珍貴,比如《詩經》裡說:“有女如玉”,是說美麗,“錦衣玉食”,是說食物珍貴;稱呼君王的身體為“玉體”,是說高貴,自然,用玉做的壺,當然也是很高潔的。冰在古人眼裡,和玉一樣,也是晶瑩潔白,比如秦漢時代,齊國地區生產一種絲綢,因為鮮潔如冰,被稱為“冰紈”。



總之,玉和冰都是美好潔淨的東西,將冰心也放在玉壺之中,表示淡泊清亮,不夾雜功利庸俗。很多文人,都常常用這兩個意象來自況,已經成為古典詩詞中一個重要文化象徵。


為什麼王昌齡要專門提到自己的心像冰放在玉壺中一樣高潔,大概因為前兩年他被貶到嶺南,引起了一些議論。他為什麼會貶官呢?據說是因為得罪了當朝宰相李林甫。而李林甫是什麼人,稍微懂點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那是唐代有名的奸臣,擔任宰相長達19年,氣勢熏天,以嫉賢妒能而著稱,擅長面上一套,背地一套,他的行徑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著名的成語:口蜜腹劍。王昌齡被奸臣陷害,但這種情況,別人不知道,總認為你一個公務員,突然被貶了,還是貶到嶺南那個可怕地方,肯定是違反了國家法律,至少也是人品有汙點。一般老百姓多半會這樣認為,所以王昌齡告訴辛漸,自己是清白的,請代為向洛陽的親友轉告。


詩歌的重點也在這最後兩句,送別為什麼不著重寫依依不捨的友情,而著重剖析自己呢?因為詩人當時心境的淒涼,就是因為朋友要遠別所起,而這又易引起對自己身世的感喟。雖然是寫自己,實際也是寫友情,只不過是用一種比較含蓄的方式。


作詩無定法,技巧也很多,但真誠描寫內心,永遠是作詩的不二法門;照貓畫虎、人云亦云,是寫不出好詩的。


用戶4130325716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詩句,出自他的名篇《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是獨以七絕出名的大詩人,他在七絕上的成就,可與李白比肩,被後人被稱為“七絕聖手”。而這首《芙蓉樓送辛漸》,就是他七絕的代表作這一。清人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評此詩:神骨瑩然如玉。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作於王昌齡赴任江寧丞之日,這時他正遭謗議,故臨別所囑,有以玉壺冰心自明心跡之言。詩有兩首,此為第一首。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登臨芙蓉樓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辛漸,是王昌齡的一個好友。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秋冬時節的冷雨。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吳:古代國名,這裡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平明:天亮的時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楚山:楚地的山。這裡的楚也指南京一帶,因為古代吳、楚先後統治過這裡,所以吳、楚可以通稱。孤:獨立。

昨天夜裡,寒雨與江水連成一片,連夜侵入吳楚大地,早晨,楚山之下,送別好友,天地間唯有楚山孤立在那裡。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現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冰心,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

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問您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從未受世人功利所玷汙。

詩詞鑑賞中,經常會提到一種表現手法,寓情於景,王晶齡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採用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寒雨連江夜入吳,雨水能與江水相連,證明雨勢之大,入字,寫出寒雨由遠及近,從天邊浩浩蕩蕩下進吳楚大地。這一句,描寫出了一幅寒雨悽迷,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

平明送客楚山孤。早晨送別友人,王昌齡沒有寫友人,也沒有寫自己,而是寫孤峙的楚山,就是將詩人自己的情感寓於這景物之中了。

王昌齡在這裡寓託的情感有兩種:

一是離別之情,詩人先用吳江夜雨渲染出了離別黯淡的氣氛,那一個寒字,寒的不止是雨,不止是天氣,還有即將離別的詩人和友人的心,接著,詩人再用孤峙的楚山來表達詩人面對好友離去時的心情,楚山孤的楚山,是詩人內心的外化,是好友離去後詩人孤獨的內心。

二是身世之感,詩的前兩句寓託詩人的離別之情,是很容易看出來的,而這兩句詩中寓託的身世之感,就要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才能讀得出來了。

詩人王昌齡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還是一個被貶謫的官員,時不時受到他人讒言的攻擊,故後文有”一片冰心在玉壺“語。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從全詩的內容來看,離別並不是這首詩最主要的主題,詩人是借離別來寫自己的身世感慨。

所以,“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這一聯中,就包含了詩人對自己身世的感慨,那連江的寒雨,正是紛紜的世浪,那孤峙的楚山,正是孤介傲岸的詩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裡,詩人決不是洗刷讒言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親友相問,自然不是信了讒言而需詩人辨白,而擔心詩人為讒言所害,詩人則以自己有冰清玉潔的精神,無懼他人之讒言來告慰友人,這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宋人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中評:少伯請送別詩,俱情極深,味極永,調極高,悠然不盡,使人無限留連。

答者:謝小樓


謝小樓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做。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尤其善寫七絕,被稱為七絕聖手。代表作有《出塞》《從軍行》等。

這首詩題目是《芙蓉樓送辛漸》。全詩是: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翻譯是:天上下著冰冷的雨,江面上都是冰冷的,我來到吳地。天亮了我送走了朋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獨的背影。朋友啊,如果你到了洛陽,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從來沒有被功名利祿等世情玷汙。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用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的晶亮純潔的冰心比喻自己,告慰友人,既表達了對洛陽故友的思念,又表明了自己的清白。


Edmmms舊癮成疾


秋天才遊玩了湖南懷化黔陽古城的芙蓉樓。



湘西泓泉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的詩,是邊塞詩人,以寫七絕聞名,譽為七絕聖手,詩名為《芙蓉樓送辛漸》,全詩為″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好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首送別詩,全詩的意思是:度過一個下著冷冷細雨的江邊夜晚,早上去送別好友,只剩下一個人孤孤單單,囑咐好友,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問起我,就說我和原來一樣,思念他們,心和以前一樣純潔。他的作品有《從軍行》,《出塞》等。



泉城Snow


王昌齡(六八九……約七五七)字少伯,京兆長安人。作者於天寶元年(七四二)出為江寧丞,詩即寫於任內。芙蓉樓送辛漸。共二道。這首是一。(芙蓉樓,故址江蘇鎮江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