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足球联赛里没有日本外援?

涛声啊依旧


其实,在之前中超联赛还是有几名日本外援的,比如说江苏舜天的埃斯库德罗、杭州绿城的大黑将志、深圳队的乐山孝志等,而近几个赛季彻底没有了日本外援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一,球员特点。众所周知,由于中国足协对于外援名额的限制,只有少数能够打亚冠联赛的球队才会签亚洲外援。一般来说,中超球队会选择防守型中场或者中后卫位置的亚外,比如说此前山东鲁能的尤西雷、本赛季北京国安的金玟哉等。

反观日本球员,在这两个位置上几乎没有实力出众的选手,而槙野智章这种少数顶级后卫则属于非卖品,一般买不来。此外,日本球员大都是团队型,更换球队后大概率会适应很长时间,对于中国联赛球队来说有些等不起。

二,政治原因。要知道,近些年的中日关系一直不太稳定。而且近几年随着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一系列敌对我国的政策使得两国的关系再次变得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球队再使用日本外援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足球部落


我觉得原因有三:1、日本球员属于体系球员,走传球控球路线,不适合中超体系,日本球员在亚洲足球里面算很强的,踢球风格与中超有很大差别。


2、日本球员对中超不感兴趣,更愿意去欧洲赛场发展。欧洲足球算世界上足球的殿堂,一般请的外援都是国外比较强的球员,增加自身的知名度,以及挑战自身。

3、中日之间的不稳定政治因素,中日虽说建交四十余载,两国之间难免会有小摩擦,属于政治敏感话题。
最终是为了进国家队,必须去欧洲赛场踢球,其实中超历史一共出现过四位日本外援,分别是乐山孝志、卷诚一郎、大黑将志、埃斯库德罗。后来因为各种条件,而且日本外援不来中超已经是普遍现象。

这里是追今忆往昔,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ICE说球


先更正一下题主的提问:

自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诞生之日起,并非没有日本外援加入,满打满算总共有六位日本球员,先后在中国的职业联赛效力过。

时间最早的有两位:



一位是1995年,甲A时代的广东宏远队(当时的主教练是陈益明,核心球员有黎兵、马明宇、谢育新),一名叫佐藤义生的日本球员,代表宏远参加过3场甲A比赛,未进过球。

央视五台体育频道《足球之夜》栏目,还曾经采访过他。



另一位日本球员,是曾经在同属甲A的广州太阳神队踢球的辻勇,总共上场4次,也无进球。

央视五台《足球之夜》栏目,同样报道过他。

之后的四位日本外援,分别是:



效力中超深圳红钻队(当时的主教练是前日本国家队主帅特鲁西埃)的乐山孝志,他在球队待了4年,出场79次,共打进4球,是第一个在中国顶级联赛进球的日本人。



乐山孝志退役后定居在深圳,至今一直在深圳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



同乐山孝志一起加盟深圳红钻的,还有另一位日本外援,叫卷城一郎,不过他上场的机会不多。


杭州绿城队也招募过一名日本外援,名叫大黑将志,此人入选过日本国家队,到绿城时已是“高龄”,26次出场,总共进了7个球。


迄今为止,最后一位在中国联赛踢球的日本外援,是效力过江苏舜天(现在的江苏苏宁)的埃斯库德罗。

此人非正宗日本血统,而是日本足球归化的西班牙人(入籍日本前,拥有西班牙和阿根廷双国籍),是日本队前国脚主力,一共代表江苏队参赛29场,交出6球8助攻的数据,在所有六名日本外援中,名气最大、取得成就最高。

为何中国联赛很少引进日本外援呢? 个人认为有四个原因:

第一、众所周知的历史积怨

日本从中国明朝戚继光抗倭时期算起,到清朝的甲午战争,再到近代的抗日战争,一直在不断的侵略中国,犯下过滔天罪行,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悲惨记忆。

有这样的历史积怨,导致中国足球联赛很少引进日本外援,否则,不是招骂吗?

第二、日本球员的特点,不符合中国联赛

在亚洲,日本足球一直坚持学习巴西技术风格长达几十年,日本球员的个人技术优势,建立在高度默契的团队配合基础之上,说直白点,越是整体配合默契的球队,日本球员的特点,就越容易发挥出来,他们的战术执行能力非常强,鲜有单打独斗型选手。

而中国球队的整体配合的意识和能力,一直都是致命的短板,为解决球队得分问题,更青睐单打独斗、能力超强的个体化外援。

所以,南美和非洲外援比欧洲外援在中超更吃得开,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中国球队买外援,恨不得让他一个人,就能带球完成突破、摆脱、射门、进球一条龙。

而体系化的日本外援不受中国球队待见,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第三、跟中国球队普遍的引援思路有关

无论是以前的甲A,还是现在的中超,各队最喜欢的引进外援,强力前锋和前腰,永远排在前两位(因为本土前锋和中场都不行)。

可日本不管是国家队也好,还是俱乐部队也罢,中场实力最强,后场整体协防也不差,恰恰最缺强力前锋。

既然日本球队自己都缺好前锋,那中国球队更不会招募得分能力一般的日本前锋了。

同样,中国球队很少招募外援后卫,即使引进,也倾向于像巴辛、伊斯梅洛夫、吉尔这类的高大壮汉型后卫,身材矮小、防守技术虽然不差,但对抗和争高球能力不足的日本后卫,自然难入中国球队的法眼。

第四、日本球员的性格很难融入中国联赛

日本球员秉承了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征,外表很礼貌、很职业,但性格内敛甚至孤僻,情绪不易外露,也不太擅长社交。

而中国足球界的江湖味道很浓,有时我们把一个球员是否懂人情世故,看得比他本身的技术能力更重要。

正因如此,那些天生性格外向、情商高、“会来事”的南美和非洲外援,能更快接受中国文化,跟本土球员、教练、球迷打成一片,比如“网红”外援帕托(巴西)和姆比亚(喀麦隆)。

关于这点,不要说日本球员不行,就是欧洲外援,也很难适应中国的足球环境和文化,如多奇卡尔(捷克)、汉克(德国)。

甚至跟巴西同属南美,但个性孤傲的阿根廷外援,也时常抱怨中国足球环境,如特维斯、吉利奥蒂。

日本球员其实心眼一点不少,就是外表显得“彬彬有礼”却又呆板拘谨,加上中国人历来不喜欢日本人,造成日本外援的确不太容易让我们接纳。相对而言,同属东亚的韩国外援,比日本外援事故和圆滑得多。


留得花里名


首先,中国足球联赛中并不是没有出现过日本籍球员,本赛季中超升班马深圳佳兆业的前身深圳红钻曾在2011年的时候签过2名日本外援,卷诚一郎和乐山孝志,杭州绿城队还曾经聘请过日本教练冈田武史,但总的来说日本球员在国内联赛确实较少。

总结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跟两国的足球风格有分不开的关系。众所周知,日本足球是典型的传控足球,讲究小范围内传导,整体配合,球员脚下技术细腻,跑位积极主动,中国足球讲究个人技术,速度,不喜欢传控捣脚,侧重定位球,所以日本球员来到中超很难适应中国足球环境,融入不到球队,很难发挥作用。

2 国内俱乐部追求短期效益。看过外国足球联赛尤其是欧洲五大联赛的球迷都会发现,欧洲一家足球俱乐部成立几十年上百年,赞助商可能不停在变但是球队队名很少有更改,但反观国内球队,换一个赞助商改一下队名,这其实就是反应了国内俱乐部往往为了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会去追求一些中前场能力出众,能够单独解决问题,进球高效的球员,一般都会高价引进知名前锋,进攻型中场例如德罗巴,孔卡,保利尼奥等,日本球员或者说亚洲球员很少能够在中前场有世界级表现的。

3 个人觉得跟中日历史背景多少还是有点关系的。中国跟日本有史以来摩擦不断,尤其是近代的抗日战争,更让中国人对日本人天然有种排斥感。还记得去年的南京的世羽赛,石宇奇在南京主场输给了日本选手桃田贤斗,结果引发了网友大规模的批判,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坐满几万人球迷的主场被一个日本人打穿了球门,会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热爱体育,喜欢看体育资讯可以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体育视角。





月白的中场时间


日本人不想来,和给多钱没关系,因为人家职业运动员的职业理念不一样。 而且中国联赛请外援的风格一般是前中后三条线,前峰,高大柱式中锋或者速度快,突破快两种类型。中场,前腰前场策动进攻,制造威胁球和中后场拦截和组织类型(节拍器)。中后卫,高大中卫,身体条件出色,对抗外援前锋,意识和领袖精神。所以日本球员踢球的风格不适合中国联赛。日本足协也不希望日本球员来比本国低级别的联赛淘金的,而是鼓励和帮助球员输送到更高级别五大联赛去练级,世界杯时候回来为国家队效力,亚洲杯这种比赛人家也不是全部主力回来参加的。中国现在也有好多年轻队员留洋的,可大部分都是在u系列很难首发的,所以就又被国内的高工资和u23政策吸引回来了。


夜空中最亮的星67509383


题主好!

我觉得中国足球联赛里没有日籍外援的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去想。

第一当然是政治因素,足球讲求的是关注点和价值性,中国部分人对日本都存在着偏见,球队如果引用日籍外援的话可能需要顶着莫大的压力。

第二是球风问题,日本球员的球风偏向技巧型,脚下技巧细腻,体力过人,拥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亚洲足球强国。而中国球员剑走偏锋,最擅长用长传吊打。这两种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三是日本人的荣辱感很强,他们自小接受青训,踢球为的不是钱,为的是要为国家跟球队争光,中国联赛能给予他们的只有金钱,并没有给与他们很大的荣誉,所以这个也是日籍球员不会加盟中国联赛球队的原因。


精准推荐竞彩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下目前中超的外援政策。目前中超规定球队可以引进四个外援,但是只能上场三个,并没有额外为亚外做规定。也就是说现在亚洲外援和欧洲、南美这些高水平外援是同等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俱乐部更愿意引进水平更高的外援吧,比如韩国的金英权就是因为这个政策没有上场机会,离开了中超。日本球员强项是团队和传控技术,所以日本国家队整体水平很高。但是中超需要外援作为一个爆点,有一己之力带领球队获胜的能力,显然大部分日本球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站在日本球员的角度分析,在他们看来J联赛水平比中超要高,所以能力强的球员选择是去水平更高的欧洲联赛效力。水平相对一般的球员,则倾向于留在J联赛了。他们的邻国韩国球员为什么愿意来中超,因为韩国国家小,市场有限,K联赛不管从经济还是实力上都无法和中超竞争。


鹏哥一锅炖


中国足球历史上并非没有日本外援。1995年,日本球员佐藤义生加盟了广东宏远,身披17号球衣。效力广东1年多的时间,佐藤只出战3次,并没有显示出过人的能力。

除此之外,前中超球队杭州绿城还邀请过日本足球教父冈田武史执教球队,他也是第一位执教中超的日本教练,由于其谦虚的为人,得到了中国球迷的肯定。




再说一下为何日本球员一直没有登陆中超联赛。其实这一点非常好解释,此前3+1的外援政策时,亚外基本都是韩国球员,出任防守位置。而在中前场肯定会去欧美洲挑选一些单兵作战能力强的外援。


还有,日本球员脚下技术好,喜欢打传控,根本不适合中国联赛,性价比非常低。中超球队花大价钱肯定会买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外援,所以日本球员不加盟中国联赛,和历史没有任何关系,单纯的就是风格不符。

此外,去年日本球星本田圭佑一度和中超球队传出绯闻,但最终他加盟了墨西哥联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到10年内,即便直接开房压外政策,国内球队寻找日本球员的几率几乎为零。而未来一段时间内,归化将是中国联赛的一个潮流。


爱嗨体育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1、日本球员技术特点不适合中超联赛,日本足球长期培养的是团队足球,重视个人技术和团队配合,这种特点在对外援单兵能力要求高、团队配合差的中超联赛中完全不适合。2、日本球员主观意愿上不愿意去中超,毕竟日本觉得中国是足球落后国家,去中超最多的是为了挣钱,对自己个人能力和发展没有帮助,且日本国内媒体也对中超持有贬义,完全是烧钱的联赛,宣传报告也比较消极,也让日本球员主观上就不愿加盟中超。


waynelampard


感觉日本球员踢球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赚钱,而更看重的足球这一项事业。个人认为,中国球员和日韩球员的差距,在于对踢足球目的的理解上。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在足球的发展上,我们更应该研究日韩球员对足球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根据中国人的性格文化,研究发现中国足球应该走的路。

现在中国足球管理者与从业者,东一榔头西一拐杖的胡乱舞揸,到头来依然是瞎忙活,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周而复始的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