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马是不是用骟马比较好?如果战马用骒马、儿马子、走马的话,是不是不太好呢?

明月光辉新



独立小桥的黑山老妖


【李光弼巧施母马计!】

滚滚历史5000年。烽烟战火金戈铁马。演绎了无数英雄赞歌。谱写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战火画面。无数英雄在马嘶长鸣中崛起。又有无数人在悲壮的倒下。江水依然滔滔东流去!


自古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是无以言表的。什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都表达了人们对马的高度评价。战争是离不开马的。当年成吉思汗的铁骑军横扫欧亚大陆。这可都是金戈铁马的勇往驰聘。


那么有人问过古代战争,使用的战马到底是公马还是母马?那就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公马和母马都各有哪些特点吧。。



公马体力强悍勇猛好战,刚烈机智攻击力强。但缺点是脾气暴躁。性烈凶猛好斗难以掌控。一旦到了发情期就更很难驾驭。母马脾气温和。易于驾驭适合作战马。但母马勇气不如公马且胆小。缺乏威武震慑力。战斗力也较公马差,耐力不足。民间不是有一句经常说的老话吗:“客马(既是母马,百姓都给母马称为客马)这就是说明了古人就否定了母马不能上阵的。且母马一年中还担负着。怀孕产仔繁育后代的重任。战争是需要母马来繁衍培育后代的。母马一旦在战场上损失过重。就会给骑兵的后续发展带来灾难。



所以当时人们就想到了一个用阉割公马的方法。虽然公马在阉割后不如从前,那么威武霸气。但它比较温顺听话。不但有耐力,而且体力变得比以前更加健壮。既有公马的强健体魄又有母马的温顺。阉割后省去了驯服的时间。武将能得一匹宝马,那也是如虎添翼。如果马在发情期。这对战场上的作战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说騸马才是战马中的最佳选择。騸马四肢有力强壮,性格温顺柔和耐寒且安静沉稳。隐蔽性极佳。用它取代公母马作为骑兵主力才为最大的优势。

可是又有人说了为何不用骡子做战马那?在历史还真有使用骡子当过战马的。那就是西汉时期的王莽。王莽在赶“刘秀“时就是用的骡子军。王莽的骡子军把刘秀赶了一整天,结果刘秀的马实在跑不动了,但是王莽的骡子军却没怎么的。后来刘秀找个地方隐蔽起来才逃过一劫。把个刘秀气的这个骂呀“从哪里弄来的这帮骡子。以后非让这帮骡子断子绝孙。自此以后这骡子可就从来也没有生育过。当然骡子不生育和刘秀是没有关系的。骡子这个物种倒是挺有耐力的不爱生病,骡子的寿命也挺长的。骡子即有马的优良特征又有驴的韧性。但是若论速度可能比马稍差些。骡子外形看着没有马威武。再说培养骡子必须用马和驴进行交配。驴配马生的那叫马骡子。马配驴生的那叫驴骡子。驴骡子不可以用,王莽用的骡子军就是马骡子。但是培养出一个骡子还是比较不容易的。骡子还是少数物种,所以战马就没有采用骡子。


【巧用母马计】

在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公马被母马引诱的实例那?还真有请看下例。在安史之乱时李光弼带兵与叛将史思明对阵相持不下。但是史思明骑兵强悍,所用战马全是从塞北引进的公马。个高劲大体型高大迅猛。对唐军危害很大。史思明经常让士兵在河边放马以炫耀自己兵强马壮。以此来扰乱李光弼士兵的军心。于是李光弼就想出一条妙计来。他吩咐手下士兵到百姓家里收买母马500匹,专卖产后带有幼马驹的母马。某日史思明的一千匹马又出现在河边对岸。


李光弼下令把幼马驹全部关在城里。把500匹母马全部放出。这些母马思念城中的幼马驹。于是长叫不停。对岸史思明的公马听见了这些母马的叫声后。可乐坏了,多常时间没看见美女了。那管三七二十一都不顾一切的向对岸跑来。被李光弼的士兵们圈赶进城中变为己有。李光弼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一千匹战马。士气大振,史思明失去了千匹战马也损耗了战斗力!

由此看来这公马在战场上真要是遇到对方的母马。那可真是无奈。到了那个时候它可顾不了那么多。它可不认主人只认追母马去了,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o星火燎原o


实在忍不住,我也插几句。

首先,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战马用骟马比较多。
骟马相对儿马有很多优点:

1 自从做了宦官苏培盛,儿马们从此没有了泡妞心。看破红尘后,经常思考马生。也就安生了许多,便于训练,由于无马可跑,所以精力旺盛,不闹事、挑事,深受战士们的喜爱。

2 临战不受母马的影响,便于专心一致同骑兵战士配合完成战斗任务。

纠正一下,战马也有大量的母马。


(图为山丹马场的军马)

没有证据说明骒马就不如骟马,同一品种的军马中也有一等一的好骒马。不能有性别歧视。

至于走马,鲜有充做军马的。

作为牧民喜欢骑乘的品种,走马有骑乘平稳,个小灵活的特点。在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中,大名鼎鼎的鄂尔多斯走马在一条道走到黑不擅变道的较量中将它们的主人一大批马匪不客气的交到了察北骑兵团的手里。


这个黄骠马就是大走马。

写到这里我笑了。嗯,就到这里吧。


赛罕蒙古部落


马哥来给你回答一下马的问题吧

古代打仗分为好多,武将和武将打,小兵和小兵打,需要到的马也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想法来的,如果非要说,骟马肯定是有优势的

公马

赤菟马就是匹公马,脾气相当的爆裂,惹急了还会咬人,一般这种马会有比较豪放的人喜欢,如果是发情问题很好解决,上战场之前帮马解决一下就可以了,或者是明天要打仗,今天给一匹母马。这样解决了生理问题以后呢,公马在战场上可以比骟马更有冲劲,一般在武将之间打斗的时候使用

骟马

古代马资源是很稀缺的,所以很少会因为训练马去骟马,这样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虽然骟马很好训练,体力也好,打仗比较占优势,但是成本是很高的


母马

骒马也就是母马,一般用来配种用,也很少会上战场,如果有多余的情况下,战场上也会使用

儿马子

这个就更不会上战场了,一般专门配种的马是很少会拉去战场的

走马

走马善奔跑,一般是用来传书信之类的,还有就是斥候探路的时候会用到,战场上用途还是蛮大的,斥候必备


懂马帝


可在“走马”这一特殊问题上,还想啰嗦几句。所谓走马,就是经过特殊骑行训练,致马匹在乘骑行走中尽力保持四肢活动前移,身子颠簸力大幅度减小,乘骑平稳得多的马匹。用作优质战马、马术比赛等等。

战马需要量大,战争时期完全要走马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安定,自有御马监、军马场还好一些,可以成批训练供应,让谁先用就不用说了吧。不足的,只能用骟马坯子。

战争时期民间征用就更不能讲究了。就聊这些,不是之处,请高人补充更正。谢谢!


西山逸隐


这个问题应该是个没有答案或者不是问题的问题。上阵用什么马,只有上阵的人知道。不同的情况需要的马也不会一样。很多答友都提到李光弼用騍马诱公马的案例。这足以说明,两军阵中既有公马也有騍马。案例中没有提到骟马是否甘于吃瓜,但我们不难想象他们一直以来就是骑乘马和役用马的主力。

因此如果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不同性别在战马中的比例问题。

可以肯定得是游牧部落,或者草原政权军队中母马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母马性情稳定即可以骑乘也可以役使,最重要的是母马提供马奶是骑兵的重要给养。草原部落对外征战从来不会有战败丢失物质的顾虑,一是他们几乎不会打没有完全把握的杖,二是他们打仗以快为先,行军路途远,战斗相持时间短。风里来风里去,席卷呼啸而去。三是游牧骑兵每骑都是三五匹马。其中大多是騍马,行军中驼装备并提供马奶。一般用于冲锋的马在长途行军中不负重,保持良好体力。

因此,游牧骑兵没有选择性问题,因为他们的马多。騍马比重大,但是上阵挑体能最好,最勇敢的马。

中原农耕政权骑兵,主要依靠从草原购买马匹,马的价值相当昂贵,饲养成本更是高的惊人。御马监,群牧司历来都是肥差,可见一斑。

因此,中原骑兵也没有选择性问题,因为他们没的选择,母马功能主要是繁育,骟马应该是主要用马。

至于用不用走马,这个简直是伪命题。

走马价格较其它马高很多,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坐骑。声色犬马中的马,就特指走马,可以理解为豪华跑车或者超级敞篷越野车。这些王公贵族上阵,很可能会在行军途中用走马。真正上阵的时候,只要稍微骑术过关一些的都会换速度更快的跑马。而且即使走马,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快速前进也可以改变步伐成跑马。


扎合敢不49728442


古代战马是不是用骟马比较好呢?用骒马、儿马子、走马又会怎么样呢?首先我们先来弄懂这些名词。



骟马:指的是进行过阉割的公马,也叫做“阿塔思”。

骒马:指的就是母马。

儿马子:指的是雄马、牡马。

走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一种特有的马术比赛用马。

战马使用骟马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呢?大家知道,骟马是经过阉割了的公马,既具有公马雄健骠悍的体魄、勇猛顽强的特性,又具有母马温顺驯服、安静沉稳的个性。



也许你会说打仗需要的是公马雄性的勇猛顽强,要母马的温顺安静干什么?

这是从古代战争血与火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很早以前,大约是唐朝以前吧,那时候的战场也是使用“儿马子”(公马)来作战的。

公马虽然勇猛顽强,但是却是很难驯服,往往临阵不听指挥,特别是处于发情期的公马更是极难驾奴。

在战场上常常需要向战马发出”卧倒、禁声、前进、后退、冲击”等指令。处于发情期的儿马子如果遇上母马便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靠近,这样不听指挥的情况出现时是极其危险的。在战场上付出的常常是战士的生命。



唐朝“安史之乱”的时侯有着一个关于公马的故事。安史之乱后期,史思明统兵和唐朝大将李光弼混战。双方互有损伤,然而史思明却靠着他从蒙古买进的1000多匹儿马子所组建的骑兵部队,成功挫败了李光弼多次。

痛定思痛的李光弼闭城拒守、苦思良策。那史思明获胜之后自然对那1000多匹公马爱如至宝,每到休战之时就命令部下将战马赶到河边进行放牧休养。李光弼得知消息后,想出了一个计策。

李光弼命令部下高价向民间收购带驹的母马500匹。然后将母马赶到敌军公马群的河对面,却把小马驹留在城里,母马因为离开了小马驹,就成群地对着城内方向“咴咴”直叫。

对面史思明的公马群听到母马的叫声后,全体渡河奔向母马。李光弼所部立刻赶着母马入城,后面的公马群对着母马穷追不舍,直闯入城内。

彼时任由史思明的部下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呼喝,尽然没有赶回一只马匹。李光弼由此白白得到了1000多匹雄壮的公马,军威大振,后来就大获全胜。

还有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李牧也是用同样的办法得到了匈奴的公马群,并且埋伏弓弩手射杀了随后追击而来的匈奴大将。

此后一些有经验的沙场老手开始使用骟马作为战马,发现骟马作为战马的确盖过了其他马种。

那么骒马为什么又不行呢?

骒马是母马,温柔有加,但缺少刚猛的气势,也缺少耐力,而且还要留着繁殖马群的后代呢。当然舍不得拿到战场上去消耗。

那么走马又为什么不行呢?

当然走马作为游牧民族的一种特有的马术比赛用马,其不但在短途奔跑中有极快的速度,而且对于长途奔袭也是具有极高的耐力的。质量绝对是优于其他马种的。

但是这样的一匹走马将要花费多少精力去培养呢?一个大草原又能找出多少来呢?在战场上使用这种“马术比赛用马”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总的来说战场上使用骟马是千百年来战争经验的总结,并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其他的“骒马、儿马子、走马等”显然不能与之相比。

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农夫看天下


古代战马中,骟马比起它的马好用。是阉割过的马精利充沛,长彪快性情温和好管理。古代骑兵,一个骑兵最少有2到三匹战马。公马就是已经阉割过的马也叫骟马,其它的是骡马就是驮马运输物资的。驮马当然用母马,母马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喝马奶补充作战骑兵体力。

走马骑行,不善于奔跑。用与驮运军事物资,奔跑时的速度不如骟马就是公马。骑兵作战速度要快,要猛,要有冲击力。长途奔袭要奈力。而且奈力要非常好,急如风快日闪电。

骡马是公驴和母马胶配后,生产的马种就叫骡马。骡马不善于奔跑,能覆重拉车做为运输工具可以。云南的茶马古道驮着茶叶行走在,重山骏岭的马邦就是用的骡马。


封启宇


听说阉掉的马更听话。决定战争的,是后勤、纪律、机动性、火力等,从来不是个人的莽夫之勇。雄性战马发情可是要命的事。安史之乱中李光弼对阵史思明,就用母马引诱过对方的公马。


自强书院


战马需要勇气,阉割过的只能用于运输军事物质,不能驮载勇士去战场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