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小傳

今日推送之《梅蘭芳小傳》,出自1926年出版的《梅蘭芳》一書,為梅蘭芳之摯友,及梅蘭芳的劇本編劇之一李釋戡撰寫於1923年。此文最早將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概括為“梅派”。

蘭芳,梅姓,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世居京師。祖巧玲,鹹、同間名伶,掌四喜部。遇同人如子弟。當兩遇遏密,全部皆衣食於巧玲。巧玲罄所有以贍之,無吝色,故他部伶人星散,惟四喜部獨完。同治初元,有選人與之善券貸二千金,未之官而沒於京邸。舉殯之日,於奠所焚其券,義聲傳都下。

梅蘭芳小傳

《雁門關》梅巧玲飾蕭太后

父竹芬,亦善崑曲,早逝。蘭芳幼孤,其伯父雨田撫養之,雨田擅絃索,時人呼為大瑣兒,尤精胡琴,有當代第一之譽。

蘭芳天資敏慧,夙承家學,七八齡學曲,十一登場,雅合青衣節奏。幼白皙美丰姿,稍長,色藝與年俱進,宣統末,譽者已甚眾。民國二三年間,藝乃大進,色亦愈豔,容光煥發,俯仰如神,蓋異稟也。

十年以來,每嘆中國樂律淪亡,而古舞尤失傳,乃與二三同好,別制古裝新曲,如《天女散花》之袖舞,虞姬之劍舞,西施之羽舞,皆得獨抒新得,融化中外,古今舞態,自成一家。時出新聲,能令顧曲家蕩氣迴腸而不能自已。歌舞合一,有復古之功,群以“梅派”尊之。

梅蘭芳小傳

梅蘭芳《霸王別姬》舞臺照

往歲遊日本,彼都士女,空巷爭看,名公巨卿,每有投縞贈紵之雅。名俊競效,其舞態謂之“梅舞”。伶官東渡,此其嚆矢。將赴日本,有綴玉軒話別圖,中多名作,過滬復有香南雅集圖,一時名流題詠殆遍,故石遺贈詩有“一世名流總附君”之句。

後往香港,歐美人士傾倒備至,海濱臨送者蓋數萬人。各西字報極意揄揚,美使曾於總統餞別席次,謂蘭芳倘能至美一遊,以其絕藝表示中國文化,必能使美人增進愛慕中國之心。明年英倫賽會,預以重幣來聘赴英演劇,聲名洋溢,匪倖致也。

性溫婉謙和,恂恂儒雅,從無疾言厲色,與人交久而能敬,平居相對,如飲醇醪,不期而醉,聞人譽己恆謙抑不能當,而人愈重之。喜文字,恆與當代名士遊,樊山,實甫交相愛重,一新劇出,每作詩歌以張之。實甫客死都下,賻以鉅金,樊山謂其有祖風。演劇助賑百餘次,捐金萬計,旁及日本震災。好施不惜,生平少世俗嗜好,惟愛藏書畫,究心繪事,其精撫佛像,足入冬心之室。

梅蘭芳小傳

梅蘭芳在日本演出《貴妃醉酒》劇照

祖母陳氏尚健在,依侍膝下,無異嬰兒,己未上巳八秩生辰,遍徵文詞以為壽, 以自效報劉之私,人皆稱其孝。又曾供養內廷,賜古月軒珍品,且命為廟首,召見養心殿,都人傳為佳話。

九月廿四日,為卅生朝,其門人程豔秋、徐碧雲發柬徵文,海內名流詩文題贈,盈諸篋笥,簪裙雅集,極一時之勝,於戲盛矣。

夫人材缺乏未有如今日者也,苟有一技即可成名,矧協律世家,天賦美質,益以聰穎好學,能於藝壇獨樹一幟如蘭芳者乎?餘識蘭芳廿年,每與談藝,輒如越女之論劍,曰: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得之,過從既久,重其為人,所以著之於篇者。欲世知人貴自立,芝草醴泉,固不必求諸士大夫也。

癸亥十月

無盦居士

(1926年《梅蘭芳》)

光風霽月的梨園

久已被人遺忘的

故紙堆中那個

致力於尋找和分享

懷舊

梨園雜志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