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2017年4月1日掛牌的第三批7個自貿試驗區,是中國自貿區陣容最大幅的一次擴張,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都擔負著直接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對接的任務。
從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開始,中國的自貿試驗區建設六年來形成了“1+3+7+1”的對外開放新“雁陣”。其中2017年4月1日掛牌的第三批7個自貿試驗區,是這個陣容最大幅的一次擴張,更是將西部內陸地區推到了臺前,其對中國進一步深入開放的意義不言而喻。
兩年過去,這7個自貿試驗區又交出了怎樣的一份“成績單”?
對接“一帶一路”各具特色
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都擔負著直接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對接的任務。在做好國家“規定動作”的同時,各試驗區根據各自特點和長項,創新推出“自選動作”。
30萬噸級的巴拿馬籍“丹尼爾”號油輪靠泊寧波舟山港原油碼頭(圖片來源:解放日報)
兩年前同時掛牌的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僅有浙江自貿區地處沿海,是傳統意義上的貿易發達地區,在地理位置和貿易歷史上更是與上海自貿區非常相似。其核心的舟山港處在“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是全球首個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的超大港。掛牌之初,浙江自貿區就將“推進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作為建設重點,在全國自貿試驗區之中探索出一條鮮明的特色之路。目前,浙江自貿區已成為全國油品企業聚集度第一的地區,新增企業中有1/4均為油品企業。2018年保稅船用燃料油結算量達566萬噸,佔全國50%以上,超過上海躍升為國內第一加油港。
大連海關關員在礦石堆場瞭解混礦業務開展情況(圖片來源:海關總署網站)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自貿試驗區,遼寧省主要肩負著中蒙俄經濟走廊和麵向東北亞地區開放的任務,成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也將會全面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兩年中,遼寧自貿區積極擴大面向東北亞的開放合作。以全國複製推廣的大連港(601880)“保稅混礦”創新為契機,大連港礦石碼頭1年內扭虧為盈,2018年向日韓中轉鐵礦石500多萬噸,奠定了大連東北亞礦石分撥中心的地位。
7個自貿試驗區中,湖北自貿區是唯一一個被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聚集區的試驗區,湖北自貿區的“自選動作”就主要投入在建立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上,一批重點產業基地迅速崛起。在武漢片區,新經濟領軍企業湧入光谷,中誠信、中國醫療器械公司等知名企業總部遷入,小米、新思科技等科技公司“第二總部”紛紛落戶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光谷生物城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第三。
而另外一個地處內陸的河南自貿區,在“空中絲綢之路”上邁出了大大的一步,以鄭州—盧森堡航線為主要依託的“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開通國際貨運航線29條,貨運通航城市40個,年貨郵吞吐量突破51.5萬噸,躋身全球機場50強。
四川、重慶、陝西三個自貿區則突出顯示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向西開放的特點。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並且打造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這正是西部三個自貿區的特色。各種政策紅利的疊加,都為西部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值得一提的是,陝西還依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科教資源,借力自貿試驗區的“東風”,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新模式。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職教聯盟、“絲綢之路”文物考古中心等推動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
中歐班列助內陸地區大步“走出去”
攤開如今中歐班列的運行版圖,我們會發現,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這幾個中西部大城市開行的中歐班列,已基本實現了日行一班,全部落在第三批開放的7個自貿區區域內。其中原因至少有兩方面:西部的中歐班列運價比中部地區更有優勢;相比於更靠近沿海的中部,西部內陸欲通過中歐班列等載體扭轉先天劣勢的緊迫性更強。
特別是中歐班列的“發源地”重慶,自成立之初就肩負“構建中歐陸路國際貿易通道和規則體系”的任務。重慶自貿區總體方案中提出“構建中歐陸路國際貿易通道和規則體系,發展國際鐵路聯運”的有關要求,其核心就在於打造物流供應鏈金融,實現海運和陸運的貿易規則相融通、相適應。重慶自貿區依託中歐班列(重慶)、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等陸上運輸線的起點重慶西部物流園,啟動物流金融創新試點,創制了“鐵路提單”,率先在內陸地區實現了“信用證結算+海鐵多式聯運”的結合。
“襄歐”班列與中歐班列長安號合作的“襄西歐”國際貨運班列從西安港發出(西安國際港務區供圖)
來自自貿區的首創還不止這些。四川自貿區全國首創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新模式,蓉歐快鐵內外貿貨物同列運輸、空箱換重箱,在確保運行實效的同時有效破解了班列發展瓶頸,實現班列運輸提質、降本、增效,重載率提升10%以上,開行成本降低8%。而在今年,湖北自貿區和四川自貿區又攜起手來,嘗試打通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物流連接。3月22日,“襄西歐”國際貨運班列從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鐵路物流貨場駛出,36個小時後抵達西安港集結中轉,再搭乘“長安號”駛往歐洲。其中4個集裝箱12天后將抵達目的地匈牙利布達佩斯,剩餘39個集裝箱15天后將抵達目的地德國杜伊斯堡。“襄歐”班列與中歐班列“長安號”實現了無縫對接。
中歐班列(鄭州)不但實現每週“九去八回”常態化運營,還是中國唯一實現冷鏈業務常態化的班列。河南自貿區實施的“一帶一路”國際多式聯運一單制全程物流服務模式,實現了“一單到底,物流全球”“一單結算,質押融資”,促進了以陸路為主體的多式聯運健康快速發展。
2018年,作為中歐班列最大的一匹“黑馬”,中歐班列(長安號)也加入到領跑者的隊伍中來,成為不容忽視的第三股力量。同時,“長安號”向東通過開行的西安至青島港(601298)的鐵海國際聯運班列,實現與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無縫對接,初步構建起立體開放通道。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孫瀚冰認為,近年來,內陸節點城市的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區域中心城市正在快速形成內陸地區的“高地”。未來,隨著中歐大物流大通關的發展,中歐班列對節點城市的物流、海關、金融、信息等綜合服務環境將提出更高要求,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將進一步提升。
內陸城市終於跟沿海地區一樣,站在了自由貿易和全球產業分工協作的前沿,而不僅僅是掩在後者的影子裡。
閱讀更多 同花順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