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人民音樂家馬可

是徐州眾多文化標籤中的一支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位於徐州五中校園裡的培正樓

正是青少年時期馬可生活、學習的地方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走進徐州五中,透過翠綠的樹叢,可以看見高高的“培正樓”。這座樓,是培正中學唯一存留的建築。算起來,它在這裡也已經矗立了近一個世紀。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徐州五中辦公室主任丁健介紹說,這座樓建於1925年,當時是作為教室來使用的。歷經百年,這座樓的內部結構依然沒有改變,包括樓梯都是1925年的,只是後來在整修的時候刷了一層漆。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培正樓內部的樓梯▲

一踏進培正樓,四周就響起了《咱們工人有力量》《南泥灣》等熟悉的旋律。在二樓,還專門設立了人民音樂家馬可紀念廳。這座樓,和馬可有什麼淵源呢?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青年馬可的成長

馬可從小就讀於基督教會辦的保羅小學和培心中學,也就是後來的培正中學,在這裡度過了整個青春期。

當時馬可就讀的培心中學是一所有著音樂傳統的學校,從創建之初就開設唱詩班,教授學生們音樂常識、歌唱技巧等。除了教會音樂,唱詩班也教學生們莫扎特等人的音樂。而在課餘時間,馬可還會到藝波巷學習二胡、琵琶等傳統樂器,後來他在音樂上展現出的東西方融合就是在中學時打下的基礎。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據記載,青年時期的馬可就展現出其革命性。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下文件要求各個學校必須到教育部備案,如果不備案的話就要撤銷它的教學資質。馬可所就讀的培正中學是美國基督教名義下的教會學校,不願接受中國政府的管理。為此,馬可和同學們一起聯合到校董那進行抗議,要求他們進行註冊,遭到了鎮壓,這可以說是他早期有革命性的代表性的活動了。

1937年,馬可從培正中學投筆從戎,參加抗日鬥爭,成為一名革命文藝戰士,創作了《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等耳熟能詳的作品。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1949年建國後,馬可成為培正中學校董事會成員,還定期回來給學生們傳授音樂知識。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1952年,培正中學由人民政府接辦,命名為山東省徐州第五中學,1953年徐州劃歸江蘇省,更名為徐州市第五中學。

如今,這座“培正樓”被列入“徐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裡面建成的馬可紀念廳,以圖文的方式記錄了馬可的一生,還保留有部分馬可的珍貴物品。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馬可女兒捐贈的馬可遺物▲

喚醒老遺存 ▏培正樓:青年馬可成長的地方

馬可資料▲

今天,馬可依然是五中的一面旗幟,馬可的音樂也仍是五中校園裡的主流聲音。在這裡,每一位學生都會唱馬可的歌,對馬可的故事他們也都耳熟能詳,馬可的音樂、精神,依然悠揚綿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