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早餐一般都吃什么?

XGM0913


小时候我们家属于条件比较好的,但是平时早餐即便是在外边吃,也就是豆汁儿(二分钱)、俩焦圈儿(六分钱加一两粮票);只有周日才会吃豆腐脑或炒肝儿(好像都是一毛钱)加一个烧饼或俩包子(要一两粮票、烧饼四分钱、包子六分钱)。今个儿回忆起来(现如今可不需要粮票了,可以敞开了吃),好像当时吃饭后就没感觉吃饱过(大概是因为长身体的缘故老是感觉没吃饱),但是论味道和享受美味的感觉还是小时候的那种感受好。


睿府旗人


在北京站附近吃到过一家好吃的早点店,那就以这家店的早点来举例回答这个问题吧。两年前从青岛初来北京,我一个人拖着不算厚重的行李箱,凌晨六点下了火车。对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是北京站带给我的,繁闹而拥挤。

犹记当时下了通宵硬卧,饿了一晚的肚子在咕咕乱响。本打算乘公交车直奔目的地,却在北京站东公交站附近被老式大喇叭里传来的“包子、油条、豆腐脑……”的叫卖声引到这里。

杨国福麻辣烫,有商铺的地方就有它。但这家店面却内藏乾坤。

事实上,这里只有中午和晚上才售卖麻辣烫,早上会以供应早点为主。

在和店老板闲聊时,他一直憨憨的笑,哈,店家想多赚份早餐钱的心思早就被我看透了。

店里人很多,附近的居民、来往的旅人纷纷在这里汇聚。

两年来,每个需要早起到北京站赶车的清晨,我都会提早十分钟出门,到这里吃上一顿热乎乎的早饭。

它替这座城市给了我最初的温暖。

厨房是开放着的,卫生状况一目了然。

这里早点的种类虽然没什么新花样,不过是米粥、卤蛋、油条、豆腐脑、小笼包云云。但!他家早点的味道却足以在平凡中称艳,尤其是和周围其它早餐店相比。

大众点评的榜单足以证明。

每到工作日就懒起吃早餐,正在考虑慢慢改掉这个毛病。这不,今早就专程早起,九点多到了这。

心心念念的豆腐脑已经售空,恨自己没有再多早起一会儿。旁人都不知道,它家的豆腐脑有多好喝。

其他的很多早点也都卖光了。最后没多点,一共三份东西,一个人吃足矣。

小笼包▼

小笼包一屉十个,尤以猪肉大葱馅的最香,其次猪肉香菇的也着实不错。

小笼包虽然很小一只,但馅料满满↓

肉馅足够湿润,却并不油腻。猪肉应该是事先经过了敲打,入口是掩藏不住的滑嫩。

自己在家里做包子的时候就怎么也和不出这样的馅来。打算找个机会拜师学艺一下。

油条▼

在火车站附近能吃到这么正宗的油条已经很是难得。它家油条现炸现卖,油条出锅到与牙齿相遇甚至不超过一分钟。

半月前来这里,亲眼见着两个高铁乘务员提着二三十份豆腐脑油条风风火火的从这里跑出去,想必是为了能让同伴们吃上一口焦脆的油条吧。

豆浆▼

很多人认为豆浆和油条是天生一对,但我一直认为豆腐脑才是油条真正的归宿。

甜豆浆泡着油条。比起把它们都吃掉,我更喜欢将油条浸入豆浆的过程。

吸饱了豆浆汁的油条依旧有脆韧的口感,小时候关于泡油条的记忆一股脑儿地涌了上来。

但油条泡豆浆有个坏处:泡完的甜豆浆上面漂着一层油花,油乎乎的让人看了难以下口。

这也是我不喜欢豆浆配油条的原因之一。

最后吃得超饱一共才付了十几块钱,这般价格简直可以跟小时候胡同口的早点摊媲美。

温馨提醒:杨国福(北京站店)早餐供应时段在5:00am-9:30am。

尽量早去,这里的早餐一定值得你早起。


沈一点美食


北京作为首都是非常繁荣的,它也是这个星球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所以几乎不只全国各地美食,全世界的各地美食很多也都找的到。不过现在这也是一个繁忙快节奏的城市,不少忙碌打拼的人可能很少有时间慢下来品尝一些传统早餐了,所以我们下面分享一些比较传统的本地特色的早餐。

【面茶】

这算是一种不太多见的早餐了,名字里带这个“茶”字但是其实是一种米糊状的食品。现在它一般是由糜子面、小米面做的,然后上面淋上用一点香油稍微澥开的芝麻酱,再撒上点芝麻盐,进餐的方式其实准确的说是“喝面茶”,沿着碗边用嘴“忒喽”着就吃到香浓的面茶了。

【豆汁、焦圈】

说起豆汁那就是鼎鼎大名了,哪怕很多没吃过的人可能也听过,在早餐小吃中也是有着“榴莲现象”的美食,就是喜欢的人觉得过瘾、够味儿,不喜欢的人是真的一口都接受不了。焦圈就是跟油条稍微有点类似的东西,一种炸的金黄酥脆的椭圆形的面粉油炸食品,可以搭配蘸着豆汁吃,不过哪怕接受不了豆汁的人来个焦圈还是不错的。

【糖油饼】

不同于一些以糖做馅,或者把糖揉进面粉里的做法,这种糖油饼是把一层糖面贴在油面饼的外层,然后油炸成诱人的红色,口感上是香甜松软的。不过现在好像不那么多见了,有些人可能去护国寺那边吃,但是普遍还是觉得黑窑厂街的好一点吧。

【豆腐脑】

这个是我个人来讲最爱的一种了,不管是口蘑、羊肉打卤的,就还是猪肉、黄花菜打卤的都不错,再来点辣椒油或者蒜汁也很棒。我个人是喜欢豆腐脑搭配油条的组合,觉得比豆浆油条还好吃,当然了我们上面说到的糖油饼搭配也不错。

上面这些早餐美食有没有你喜欢的呢?也欢迎评论分享你最喜欢的或者你家乡有哪些特色的美味早餐美食哦!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一说到北京人早上吃什么,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烧饼豆浆油条这些传统早点,可真要细说起来,北京人的早点可远不止于此。像豆腐脑、糖油饼、包子也都算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花样。

豆腐脑我首推玉华台,这是大教的老字号,再有就是清真的烤肉宛、鸿宾楼和又一顺了。之所以选择这种老字号,无非因其名声响亮,选材和用料自然也相对讲究。首先来说就是豆腐脑的豆腐用的好,这几家的豆腐脑基本不出汤,从头吃到尾,卤也不会见稀。更重要的是卤汤都是肉汤,就着豆腐脑,一口下去,浓香四溢,一般的街边小摊是不会给这么足的料的。

再说说杏园和玉华台的包子,包子个个捏得匀,蒸得透。有很多人起大早,专程排队就为杏园家头屉包子,就碗炒肝或者豆腐脑,吃饱喝足一整天都舒坦。而玉华台的包子不仅馅儿丰富还特别便宜。有酱肉馅儿、猪肉笋丁、猪肉圆白菜,素馅的有香干芹菜和胡萝卜素馅儿。肉馅儿的不腻,素馅儿的还有肉香。特别是汤汁浸入包子面皮的口感真是绝了!

常驻北京的朋友不少都知道黑窑厂的糖油饼,他家的糖皮最足实,几乎不露白边,炸的又酥又脆,咬起来咯吱作响,既有面香又有焦糖香。虽然是个人的,但味道却不比老字号差。当然想去老字号的朋友还可以去烤肉宛,糖油饼的糖足,够酥脆,虽然不比黑窑厂,但也算是非常不错了。


红小豆馆主


北京的早餐现在真的没什么特色了

很早之前,来北京一定听说过北京人早餐吃豆汁焦圈,虽然不知道是啥,但是感觉挺有特色

但是想吃到很不容易,因为爱吃的人太少了,能开门做生意的还没倒闭的豆汁店,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现在的北京人吃早饭要不就是家里解决,要不就是马路边的各种快餐店解决,特色?不存在的

我来给大家简单说说其实北京人相对爱吃的几种早餐吧,能不能吃到,难说了

1、豆汁焦圈,估计还有很多人没见到过吧,就是下图了。味道就不描述了,喜欢的人爱不释手,第一回尝试的人基本上都浑身为之一振。不过真是当之无愧的老北京早餐

2、包子炒肝,包子有很多种搭配,比如馄饨,比如米粥,但是都没有炒肝搭配起来感觉地道。你说发个朋友圈说早餐吃的是包子炒肝,你基本就暴露了你在帝都的位置了。

3、豆浆油条,大众的早餐,北京人也很喜欢

4、火烧夹油饼再来一碗羊杂汤,典型的清真早餐,北京的清真早餐特别多,也特别火,不过现在也少了。不过味道是真的好吃

如果是来北京旅游的朋友们,可能您现在最大几率能吃到的北京早餐就是包子炒肝了,因为除了个别的网红店之外,就是咱们庆丰包子了。经济实惠,味道也很好。

北京早餐简单吃,节奏快,确实不如很多南方城市的早餐营养均衡。

吃吧,能有一口早餐吃就挺幸福的了。

我的最爱,包子炒肝走起

小秀私厨,一个分享简单快乐美食的私厨


小秀私厨


北京作为哪里的食物都能吃到的大都市,早餐早已不局限在老北京早餐的那些品种了,基本喜欢各种口味的人都会找到自己想吃和爱吃的早餐,而且即使你是从外地来北京生活或者工作的,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可口的早餐,除非你非得吃你们当地最有特色的早餐,哈哈。说起来北京早餐种类很多呢,而北京人吃的也是五花八门。

老北京早餐

老北京人还是比较崇尚自己最好的那口,而且早餐吃的也很讲究,豆汁焦圈,包子,油条,糖油饼,炒肝还有各种烧饼之类的,种类也是超多而且每天换着花样吃也不会腻。最喜欢的还是包子炒肝还有糖油饼。这些地道的早餐一般都在胡同口的小早点铺子里,比较全,或者一些比较有名的老字号饭庄,鸿宾楼啊,南来顺,磁器口豆汁等等。

煎饼,烧饼夹蛋夹肉,卷饼,鸡蛋灌饼

这类一般都是上班族在街边固定的店铺买好,来不及坐着吃的时候,就买了带着到公司去吃,也是挺受上班族欢迎的。

西式早餐

以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为首的西式早餐套餐也是很受北京年轻人欢迎的,毕竟年轻人有早餐喝咖啡的习惯,这里的早餐种类更丰富。尤其是必胜客还会不定期更换餐单,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是饮料可以免费续杯,早上时间宽裕的可以从容在这里享受一顿丰盛的早餐。

如果喜欢早茶的,也有金鼎轩这样的店可以早上吃早茶。所以说北京人的早餐还是挺丰富的。


妖夜行摄食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早餐文化也走了很大的改变。记得在80年代时(本人70年代末出生),北京随处可见国有的早点铺子和路边推着“早班车”(板儿车),那时的早点种类真挺多的,有吃豆浆配油条的,有吃豆腐脑配油饼的,有吃包子配炒肝的,大米粥,小米粥,绿豆粥,馄饨,炸丸子,豆泡儿汤,豆汁儿,面茶,豆包儿,糖火烧,糖三角,糖耳朵,最盯时候的是大烧饼叫油饼那一口下去绝对的过瘾只是有点费腮帮子☺。那时的东西也都将就,豆浆是鲜豆子的磨的,浓浓的都香味儿,不像现在要不就是什么味儿都没有,要不就是一把豆子加一壶开水放在搅拌机里打出来糊弄事儿。那时的豆腐脑北京人都叫它老豆腐,吃法也与现在有些区别,有放卤汁的,有放白糖的,有什么都不放的,那时的卤汁绝对的讲究,肉末,黄花儿,木耳,鸡蛋这都必须有的,吃时再浇一勺辣椒油,您就吃去吧,美死了!现在呢?豆腐脑刚盛好还没吃呢,先开始出汤儿,一碗变成2/3塌豆腐,1/3水,再看那卤,酱油加淀粉加碎鸡蛋花,我就想说一句你这叫什么玩意儿!那会要是有点钱的话早点必须包子炒肝,因为只有这玩意儿解馋,包子必须猪肉大葱,一口下去必须顺着开口流油,那会吃包子烫嘴太正常了,炒肝就更不用说了,一勺下去必须有肝儿有有肠儿,想想哈喇子都快出来了。可现在!包子有馅儿吗?我更想问问老北京的包子那么好吃,可现在怎么都变成吃小笼包了?更可气的是到处都出现挂着什么老北京蒸包子的牌子专门卖包子的,我就想问问您吃过老北京包子吗?别的不说就您那包子的面都对不上呢,哎!哟。。。刚发现似乎有些跑题了,言归正传啊,现在北京的早餐基本有三种,早点摊儿,就是租用其他小饭馆儿的地早上卖早点,您要是想去吃的话,晚上9点以前奔着办公区域,小区门口什么的都能找到,但味道和卫生。。。。。再一种是街边早班车或小档口,鸡蛋灌饼,手抓饼,煎饼,说到煎饼我再都个嘴,大家想必都知道煎饼的全称叫煎饼果子,这果子指的是油条,早先北京的煎饼都是裹油条的,后来出了薄脆猜多了这么个选择,现在油条的不能说没有了,但也确实不多了,原因很简单成本高做起来费事!行,没问题,但您到把这薄脆弄好点啊,哎!这最后一种就是老字号的店,白魁老号,护国寺小吃,庆丰包子(本人不吃,原因是与早先的味道差距太大),杏园餐厅,天兴居,紫光园等等,谢谢老字号还是能吃到些许满意的味道!北京,我希望它发展的越来越好,同时我也希望能为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留下更多美好的东西。☺


沐_雨霖


五十年前早饭多是大饼卷油条。上班的人右手握车把,左手持油条;且边骑车边与两边儿的人啦呱,有时候一排得有五六辆车,每个人都是神态自然,好像去赶一个庙会。那时候年纪大一点儿的,骑的全是平把(与“握把”相对)车,不论男女,车座子都是非常低。人坐在上边,仿佛是坐在椅子上,跟地面成差不多九十度的角儿。这样做一方面是腰不累;另一方面是万一有个什么突然情况,两脚瞬间插地,不容易出事儿。不像现在,很多人给车座子起得非常高、而车把又落得非常低;人骑在上面,腰弯得跟虾米似的。这样做阻力确实小了不少;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想下都下不来。


响箭6


无论您是徒步长城还是探索胡同,您都可以在北京旅行时享用美味的早餐,开始新的一天。首都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早餐选择,从熟悉的粥点到古怪的 -发酵酸奶。【包子】

满目琳琅的包子,各式地道的馅料,热乎乎蒸汽娓娓上升,肯定有一款是最满意的 - 更不用说便携式早餐了。一年中有几天不同类型的馅料,从猪肉到腌制蔬菜再到羊肉,甚至是辛辣的绿豆面条。

【面茶 、面粉茶】

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北京小吃,这种误导性的菜肴与茶叶无关。相反,它由一碗脆皮小米和米粉粥配上烤芝麻糊,使得早餐非常丰富。


【豆汁】

这个适合铁杆食品爱好者,豆腐(字面意思是“豆汁”)是一种由发酵绿豆渣制成的饮料,是绿豆面条生产的副产品。它具有酸味,独特的味道,许多人觉得这种微弱的味道更能激发食欲。而豆汁经常配上酥脆的油条,作为最传统的北京早餐之一,它被认为具有健康的特性。

【馄饨】

你可能以前有过馄饨,但北京早餐的流行类型略有不同。对于北京式的馄饨,馅料(通常是猪肉)用薄薄的面皮包裹,然后放入用海藻,通常用干虾和香菜调味,使清汤更加美味爽口。




【豆浆油条 】

把它想象成中国版的咖啡和美味油炸面团,浸在由混合大豆和水制成的饮料中。在中国,这种组合有各种甜味和咸味的变化,但北京人更喜欢加糖的!


以上几种是北京人较为传统的早餐,有所补充的网友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意见,喜欢的给予点赞支持!

食全食美huangxubo《完》


食全食美huangxubo


北京吃早餐的地方不多,最典型和最地道的,算「護國寺小吃」了。吃的都是回民的風味,證明回民是比較勤力的。

「護國寺小吃」給華天飲食集團購買,一共開了七家,每一間都要加上「華天」這兩個字,應該已是半官半私,自負盈虧的經營。

到哪一家好呢?當然是去龍頭,在護國寺街,人民劇場附近的那一間去。

賣的有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撒子麻花、麻團、麵茶、雜碎湯等等,一共有八十種小吃。

從小看老舍先生的作品,對豆汁的印象極深,第一次到北京就到處去找,結果給我在牛街找到,現在流行懷舊,每間風味小館都賣豆汁了。

當地人吃了幾百年幾千年的東西,一定有它的文化,我一向對當地小吃都要嚐一下,這是對這個地方的一種尊敬。

豆汁是榨了豆漿之後的渣,再發酵後加水煮出來的東西,當然帶酸,也很餿,吃不慣的人一聞就倒胃。我照喝,喝出個味道,還來得個喜歡,喝豆汁時一定要配焦圈和鹹菜。

甚麼叫焦圈?這和麻花、開口笑等等,都是用澱粉炸出來的。從前生活困苦,有點油已是美味。從小吃的話,經濟轉好也會記得,長大了就一直要吃下去,看你是不是土生土長。外來的人吃不慣,就覺得不好吃。

肉類很少,我叫了一碗羊雜碎,算有點內臟吃,但湯極羶,愈羶愈好,不喜歡羊肉的朋友最好迴避。又要了一碗羊肉麵,只有幾片薄得像紙的肉,但也覺得很滿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