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詩意是文人雅士一直追隨的意境,唐詩、宋詞撐起了中國文學王國的脊樑,直到今天,唐詩依然是每個中國人喜歡吟誦的經典,唐詩的意境已經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之中!因此,整理唐詩是每朝每代文人都在做的事情,但是編纂最全面的還是清代。
清康熙年間,康熙起用彭定求、楊中訥等多位學士對唐詩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編,共收錄唐至五代詩歌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兩千八百三十七人,是迄今為止古典詩歌總集中收錄曲目最多的一部,也是影響最廣的一部,至今提起唐詩就不得不提《全唐詩》。
不過即便是皇帝欽點的大學士也難免會出錯。在《全唐詩》中就有這麼一首七言絕句,它不是唐詩,而是一位生活在元末明初叫唐珙的詩人寫的,但是由於這首詩寫得太美好了,導致彭定求等人以為這是一首絕美的唐詩,所以就將其收錄進了《全唐詩》裡,這個美麗的失誤,也留下了詩詞中最美好的一段故事,留給了後人最美的一篇詩文。
這首詩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呢?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題龍陽縣青草湖》明·唐珙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首詩的意境很美,描寫的又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畫面。入夜時分,風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從白天到晚上,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至於醺醺然醉了,睡了。他彷彿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
這首詩充滿了意境和想象,如果不看介紹,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它就是一首唐詩。因為它具備唐詩的品格和氣象。這是元末明初詩人唐珙唯一的傳世之作。唐珙,字溫如,關於這位作者,歷史上沒有片言隻語的記載。然而,就是這一首他唯一的傳世之作,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了他。
這是一首極富藝術個性的紀遊詩。一、二兩句,詩人即把對歷史的追憶與對眼前壯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巧妙地結合了起來,以虛幻的神話,傳遞出真實的感情。傳說湘君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而此時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髮。這種新奇的構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樣的觸目驚心了。客觀世界如此,詩人自己的遲暮之感、衰頹之意,自然盡在不言中了。再看三、四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入夜時分,風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夢境如此之美,卻顯得現實的悲傷。
拋開詩人的情感,單純來看這首詩的美感。全詩對夢境的描寫十分成功:夢境切合實境,船在天上與天在水中正相關合,顯得真實可信;夢無形體,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把幻覺寫得如此真切;從夢境的清酣,不難覺察出詩人對於擺脫塵囂的愉悅,記夢而兼及感情,則又有暗中傳神之妙。古代寫夢的詩不少,但像這首詩這樣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卻是並不多見的。
這首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帶有奇幻的色彩,只有西方的童話故事中描述的場景才能和這首詩媲美,但是童話又不會有這首詩的意境。夜晚滿天繁星閃爍,充滿了浪漫氣息,雖然能見卻又難得一見,但是讓繁星映襯到湖邊,這樣的景色卻是詩人的美好想象是夢中的場景。你也許見到過,卻從來沒有發現。他彷彿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
閱讀更多 草夕寸品文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