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清酒長安情懷解讀曲江池:一座曲江池,半部《全唐詩》

曲江南湖溫婉而雄奇,亦如因它而生的無數文壇妙筆。歷代詩詞大家在南湖留下的墨跡不在少數,僅有唐一朝的佳作就不勝枚舉。而白居易與南湖相愛相隨的故事就是盛唐故事中精彩的一筆。

長安清酒今天帶您探尋一座曲江池帶來的半部全唐詩。

長安清酒長安情懷解讀曲江池:一座曲江池,半部《全唐詩》

唐貞元十五年秋,29歲的白居易再一次來到長安。這位曾經的天才少年16歲時就已名滿京城。如今,他不得不像其他學子一樣站在曲江池頭為即將到來的科舉而苦思對策。

玄宗以來便把詩詞列為科舉的必考項目,每年秋闈都會有不少貢生來到曲江池畔賞湖吟詩以備試題。白居易望著曲池秋水捻鬚輕誦道:“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也正是因為這首《玉水記方流》,讓白居易一步登科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來年放榜。年整三十的白居易站在長安城南的曲江池畔,面對同科進舉的十六位名仕心情還是久久難以平靜。他們相約引馬直奔大雁塔,紛紛提筆留名。白居易原本不是狂傲之人,可當他正要落筆之時卻看到孟郊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而心生豪氣。他扯下馬上的酒壺一飲而盡,蘸飽了墨奮筆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千古絕句。從此以後,醉吟先生的名號傳遍神州享譽千年。

白居易因南湖揚名天下,而他的同科老友元稹卻因南湖而被貶江陵。這對官場上的患難兄弟卻在對南湖的迷戀上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審美共識。

憲宗繼位時,登丹鳳樓接受千官朝賀。而白居易的老友鐵血真漢子元稹卻似乎有一件更迫切的事情要做。他點齊左右遊覽南湖,並在眾人的簇擁下吟道:“春來饒夢慵朝起,不看千官擁御樓。卻著閒行是忙事,數人同傍曲江頭。”不久,這位耿直漢子因為怒懟宦官而被貶江陵。

長安清酒長安情懷解讀曲江池:一座曲江池,半部《全唐詩》

當白居易孤身一人再遊曲江時難免因他遠在天邊的耿直老友而觸景傷懷。他在詩中寫到道:“獨信馬蹄行,曲江池四畔。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復旦。”曲江美景,無人伴遊。白居易的苦悶也只能賦予一紙紅箋。

白居易尚能獨遊曲江,而此時身在異鄉的元稹卻只能夢遊南湖。他夢見與白居易同遊曲江和雁塔題名時的盛況,正覺美夢成真卻被驛卒驚醒不能入睡。他就著油燈昏黃的燈火寫下一首《梁州夢》道:“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所驚身在古梁州。”元稹的多情人盡皆知,情路上薄情寡性,可偏對曲江南湖卻一見傾心,夜不能寐。如此看來他到底是多情還是專情卻是另有一番評論。

再後來,白居易乾脆舉家遷入曲江池畔。而此時的元稹也奉召入京,二人終於可以如願同遊曲江南湖。每每暢遊盡興都以近黃昏,直到京城中的淨街鼓響才戀戀不捨的回城入睡。臨行之時白居易竟還振振有詞曰:“更勸殘杯看月影,猶應趁得鼓聲歸。”要知道在唐朝,800聲淨街鼓響完還在街上溜達那是要吃板子的。白、元二人身為朝廷官員卻甘願冒著彈劾貶斥的風險也要盡情觀賞南湖的一池碧水,單憑這點便足以說明這汪清水的魅力不淺。

據考證,從盛唐到近代在曲江池畔先後誕生了三百多首詩歌並傳頌千年而經久不衰。

多少文豪只為常伴南湖而甘願放棄仕途權貴,多少風流雅士因為貪戀南湖秀色而置法令於不顧。若不是皇家將其闢為私有,若不是朝廷法度牽絆,南湖能催生出多少傳頌千古的名篇佳句誰又能說得清。

時過境遷,如今的曲江南湖依然是西安人首選的宜居遊玩之地。這裡的人和事都將成為歷史的見證者而被後人銘記。真人、真水、真歷史,才是南湖真正的價值所在。

如果說唐詩是中華文學的筋骨,那曲江南湖就是滋養這根筋骨的血液文源。如果說南湖是涵養文人氣質的文化之源,那居住在南湖畔的家族必將也會被歷史的文化所涵養而長久立世。

長安清酒長安情懷解讀曲江池:一座曲江池,半部《全唐詩》

Tips:西安漢醴工坊食品有限公司堅守“用心傳承我們的文化”的企業理念,通過對中國清酒傳統工藝文獻的深度挖掘整理了“五齊六法”、“九醞九耙”、“玉洑梁汲漿”等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融合新材料應用研發了“納米分篩與紫外流罐協同系統”,恢復了三千年歷史的“長安清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