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夫妻从打工开始在青岛闯荡27年 现在家里养渔船专卖野生海鲜


在青岛早市上不少人知道一个叫董老二的人,但是却很少人知道他叫董茂恩。董茂恩是潍坊人,1992年他孤身一人来到青岛闯荡,开始跟着别人学卖海鲜。1998年,在小港码头卸货时,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她在一家酒店打工。两人认识后,互有好感,而且两人都是潍坊老乡,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经过不断联系,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图为,董茂恩与妻子在自己的海鲜摊上卖货。

几年后两人结婚,妻子也跟着董茂恩开始卖海鲜,两人一条心,就是要好好干,在青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1997年两人有了大女儿;2008年,儿子出生了;一家人在青岛的日子越来越好,幸福满满。“我和妻子都是从农村来的,不怕吃苦。特别是妻子,怀孕的时候都与往常一样干。她与我就是一条心,在青岛好好闯,让我们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卖海鲜是个受罪的活,也感谢妻子这么多年来,跟着我受了不少罪。”董茂恩说。

后来手里有了点积蓄,董茂恩就觉得光自己卖海鲜还不行,也可以弄条船雇人打渔,这样他手里的野生海鲜就多了,更能照顾好自己的顾客。于是董茂恩找几位朋友一起凑钱买了一条渔船,雇人出海打渔,这样每天都有野生的海鲜出售。


妻子在市场卖,董茂恩每天就到渔港码头卸货。后来,随着销量增加,自己的渔船不够用。他就四处找渔民合作。董茂恩说,他从沙子口渔港找到即墨的渔港,再从即墨找到城阳、胶南、胶州,青岛的渔港他都跑遍了。先后与十多名渔民开展合作,渔民打上来的海货,他们就收购,一般渔民都愿意把海货卖给他。

刚开始,也有的渔民不是很相信他。他与伙计们就给渔民投资,比如:渔民要造渔船,但是又没那么多钱,他就与伙计们一起给渔民投上二三十万,先让渔民把船造出来。然后渔民打上来的鱼就给他们销售,这样投的钱渔民就慢慢还上了。图为董茂恩销售的本地捕捞野生母大虾,60元一只。董茂恩说,野生母虾里面黄多,味道鲜美,所以价钱也贵。

这是60元一只的虾煮熟后的情景,味道与别的养殖虾还是有区别的,口感更好,更加香甜。

董茂恩说,现在他与十多名渔民合作,他就基本不出海捕鱼了。他就养了一条收购船,专门出海到渔民那里收购鱼,渔民专心在海里捞鱼,他们就不用跑到港口卸货了,渔民省了不少油钱,还节约了时间。图为捕捞的野生公大虾,100元一斤。

这是100元一斤的公大虾煮熟后的情景,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这是他们捞上来的鳗鳞,都是打上来的野生鳗鳞,上面最右边的鳗鳞28元一斤,下面从左至右的鳗鳞,分别为28、18、13元一斤。

这是鳗鳞,左边18元一斤,右边13元一斤。

这是舌头鱼,15元左右一斤。

这是偏口鱼,也是野生的,15元左右一斤。

这是偏口鱼,稍微小点,10元左右一斤。

这是辫子鱼,也叫百甲鱼,18元左右一斤,大的30元左右一斤。

平时,在市场卖鱼,都董茂恩的妻子独自卖。董茂恩就在外面联系渔民,找野生海鲜,再卸货,而后把海鲜运到市场让妻子卖。自家卖不完,董茂恩就销售到别的海鲜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