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对孩子将来有好处吗?

南平北


据说,日本在2016年宣布放弃“快乐教育”,因为在宽松环境下长大的人,进入社会后发现自己不得不面临优胜劣汰的局面,很多人会感到无可适从。

如果快乐教育指的就是教学课时减少,教学科目减少,课后作业减少,那这个教育长久不了。因为咱们目前来说,不管孩子如何学,最终都要面对高考。之前少下的功夫,都会在那个时候显出负面效果;或者为了弥补,在高中就需要更多的付出。

但具体到某个孩子,或者具体到某门科目的学习,还是可以选择相对愉快的学习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不是只有“苦学”这一条路。

而且,如果孩子真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就不觉得苦了。朗朗父亲当初逼他练琴时,也会让他感到痛苦。但当他弹琴的技艺越来越好,拥有了弹钢琴的成就感时,快乐就大于痛苦了。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尽力帮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 让学习过程变得快乐,而不是一味地“减负”。

搬书回巢,有书智库领读达人,秘密扣扣签约作者,今日头条认证作者,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

搬书回巢


有一位爱生如子的前辈姓宋,当年他在小学当校长,也教课。他的学生刚升入中学的时候非常优秀,年年初中一年级的前几名几乎总被他们学校的学生给包揽了。不幸的是,等到了初二这些优秀学生大都开始变得平庸;到了毕业的时候,能一直保持成绩优异的,十不抽一。


因此中学的老师对这位宋老师的教育方式意见很大,称他是“大棚育苗”。意思是这些苗苗在他那四季温暖如春的环境里长势喜人,可一旦移栽到其他露天的地方,一场小小的风霜雨雪就把这些苗苗给废了。

宋老师得知情况,给中学的领导和教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大意可概括为一句话:你们说我把学生“压”到了初中,可如果初中的教师接着把他们“压”到高中,高中再把学生“压”到大学——学生不就成材了?


举宋老师这个例子,旨在说明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方法不见得全是一致的,甚至还可能是相反的。

笔者本人是所谓“快乐教育”的践行者。近年来也在反思,我担心宋老师的学生所遭遇的困境重演。你决心把欢乐还给孩子,想法设法让课堂变得有趣,但他们今后所遇到的老师都秉承和你相同的理念吗?会不会那时由于水土不服反而害了他们?记得有篇写某位知名教授的文章,说到他教学生英文的时候,由于书写特别规范认真,等后来学生换了老师,根本适应不了人家的龙飞凤舞了。


假如每一名教师都实施快乐教育,都决心让学习变得有趣,至少他们的学生生涯是丰富多彩的。但人的一生也不都是快乐的,这一段求学时代的快乐时光能给他多少美好的回忆和温暖,我不能确定。

我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都喜欢当“严师”,回忆乏善可陈。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其实没有什么发言权。


牟山花下客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有资格回答,十二年前,我还是一个英语高中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反对所谓的快乐教育,从来就是欺骗底层人的把戏,对孩子毫无好处,为何这样说?

第一,教育向来不是快乐的事情。幼儿园小朋友可以带着他们认识东西,可以游戏,扮演角色,唱歌跳舞,所以可以很快乐,因为没有强烈的竞争,可以很顺利的进入初中。上小学后,只是学习变得多元化,不再仅限于有趣的东西,而是大量枯燥的认识东西和思维逻辑运算,涉及到这些,单纯某个内容,可以快乐,但是一旦涉及到系列问题,就不再快乐,不痛苦的学习,根本就无法掌握,看到身边的同学取得的优异成绩,心里能够快乐吗?

在这个时候,让你的孩子还是坚持快乐教育,不再枯燥学习,那么这阶段就拉下和其他孩子的差距,以后就无法你弥补了。

第二,没有人能够随便成功。二十多年前,小学水平或者初中毕业就可以出来创业,只要胆子够大,够灵活,取得成功的一定是这些人,经过二十年的激烈竞争,活下来的那些人,已经早已不是当初的小学文化或者初中水平,无不是经过努力学习,补足了当初的短板,否则倒下得就是他们了。现在活跃的成功人士,无不是都是从刻苦学习的书山学海中奋斗而来,没有人通过快乐学习,愉快的考试而来,而那些快乐学习的人就成了他们成功的垫脚石!

第三,快乐教育是平民化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社会阶层的固化就是从教育开始,而快乐教育就是精英阶层给平民阶层的一剂药方,让你永远呆在你的阶层,还快乐的以为,这药好喝,当你的孩子上课做简单的问题,课后没有啥作业,周末快乐的玩耍,而精英阶层选择好的学校,选择严格的课外培训课来训练自己孩子,那么久而久之,你就永远呆在下面玩耍,快乐着,就这样社会就逐渐固化,你就永远只是一个财富的搬运工!所以快乐教育从来就不是平民子弟的良药,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你觉悟高,没有啥理想,觉得孩子的快乐比任何事情重要,什么财富,成功都是浮云,那么快乐教育未尝不是一剂良药,佛系心态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呢?

希望我的观点能够引起你的共鸣,权作抛砖引玉的作用!


静看流落人间的天使


现在一些文人,真会起名,对孩子还有快乐教育,如今的孩子,也够快乐的呀!一点苦也不吃,吃,穿,住,行,有滋有味,都是现代化生活。追赶着时髦这东西。从娘肚里出来,就用金钱包裹着。在学校没有义务劳动。在家里。不帮助爹妈劳动,一天比着,过着享受的生活。甚至。有些孩子,在婚后。应然,花着爹妈的钱。我看这就够快乐的,也就够幸福的,还要什么快乐呀?在要快乐。就是要命,我认为,作长辈的人和国家教育,让孩子。先会学吃苦。只有吃苦。才能珍惜今天的幸福。才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真正快乐的时代。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上甜。要不,在快乐,也感觉到不快乐。我认为快乐的教育。是一种腐化堕落的想法。让思想变质的想法。把整个我们下一代的人。培养成。思想瘫痪,没有战斗力的接班人。


赵89112171


快乐教育对孩子是否有好处要看您对快乐的理解,如果单纯把快乐教育看作是带孩子去游乐场、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简单的鼓励、口号式的表扬、物质的满足、娱乐式的教育法等,那么快乐教育就是很危险的,会给孩子带来痛苦甚至灾难,而不是快乐。

因为这样的快乐教育放大了孩子的欲望,让孩子不能自控,只要有一点枯燥、困难和不如意就会觉得难以忍受。孩子对快乐的刺激需要太高,无法忍受不快乐。这些快乐都是低级的快乐,而孩子作为人需要高级的快乐。

而某些不快乐才是人真正需要学习和具备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快乐高级的快乐。如忍耐、坚持、包容、阅读、探究、助人,深度的思考,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细心观察。考虑他人的感受、感恩,拥有伟大的梦想等等。

在我的拙作《这样培养孩子的好品格》中就有一篇文章专门说快乐教育的文章,就是源于在多年的家庭教育中看到太多快乐教育导致的悲剧。

如果对您有帮助,那是我的荣幸



陆传文品格学堂


快乐教育不等于不教育。

我个人觉得快乐教育这话没毛病。

现在很多人把快乐教育等同于不教育,其实是有误解的。

不教育,顺应孩童天性发展,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态度。

另一面,就是过度教育。但是过度教育真的就好吗?

我看过这样几类家长。

第一,不管型。

美其名曰:放手就是爱。让孩子自由成长。这类型的孩子,成功与失败的概率一半对一半。有一半,成了。那是因为他慢慢在读书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生长点,开始了良性循环。另一半,失败了。那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在学习上找到乐趣。

第二,瞎管型。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多数就是这类型的家长。从小开始对孩子各种培养,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家孩子学不了的。不加选择,只要是家长认为需要学的,一股脑全部给孩子。这样的孩子,成功与失败的概率依然是一半对一半。有一半,在父母的选择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良性循环。孩子愿意学,父母愿意培养。当然就成功了。另一半,就是孩子被过重的负担压得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是开始厌学。任凭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不学了,最终必定是失败。

第三,适度管。

中庸之道,是个很玄妙的东西。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管与不管之间,就是一个很适合的界限。这个度把握好了,百分百成功。这个度把握不好,百分之五十成功。理由同上。有一半,孩子找到乐趣,愿意学,成功。另一半,当然是没有乐趣,弃学,失败。对比前两种管法,此种管法的成功概率最高。

换个思路,学霸,都不是绝对学习很苦的,相反,学霸都是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的人。

快乐的事情才愿意长久地做下去。学习更是如此。不可否认,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是辛苦的,但是并不影响你学会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只有会在学习中寻到乐趣的人,才是最终学习的胜利者。

换个角度来说,快乐教育,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去寻找学习乐趣的教育。而不是,不学无术的傻着乐。从这个角度来说,快乐教育没毛病。


沙砾1015


最受教育的是家长,是父母!

快乐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快乐教育不是单纯的在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主要是要家庭教育的快乐氛围。父母关系和谐,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乐观、健康成长。反之,孩子天天在父母吵架,冷战的氛围里成长,你能想象到受到什么影响吗?悲观、压抑、甚至会形成孤僻偏激性格。

结婚生子就要承担责任。当今,最应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最近网上火的有一个跟唱《卡路里》的小女孩。这样的孩子天真无邪、快乐自由的跟唱你会不由自主的喜欢。这肯定是快乐教育的一个因素。

家长们、年轻父母们,切莫漠不关心孩子,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教育孩子,以身作则,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


南楼五号


快乐教育当然好,但不能搞偏了或者走极端。

什么是偏呢?

你就是一味地强调教育要快乐,所以不能让孩子有一点点不快乐,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但事实是,哪一门学习可以不要吃苦,不要用功,不要让人难受,就可以轻轻松松取得好成绩,就可以轻轻松松成功呢?如果孩子因为学习的苦,不快乐了,不想学了,我们是不是就要一味地纵容孩子呢?

那么什么是不偏呢?

正确的快乐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和态度,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种快乐是不断掌握新知识,从无知到有知的快乐,是开动脑筋,不断破解难题的快乐,是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造福人类社会的快乐!引导孩子在学习中积极探索,主动找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一个不断正向激励的过程,孩子会越来越爱上学习,越学越好!

在快乐教育过程中,不能忘记适当的苦难教育,酸甜苦辣是人生常态,社会很残酷,哪里会只有快乐,只有提前让孩子接受苦难,将来他才有迎接苦难的勇气和肩膀。苦难才能辉煌,经受苦难的孩子必将成长更快,走得更远!


精进者er


什么是快乐,孩子是不懂得分辨的,孩子所谓的开心快乐,就是什么都顺着他,不逼迫他,由着他随心所欲就开心快乐了。但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作为儿女的父母,是儿女的监护人。我们应该有明辨真理,知晓事物,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成长,不是吗?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想学习,而大多是在学习上学得好,得到了成就感,满足感后开心快乐了才越发兴趣浓厚。如果孩子感兴趣,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最好,但这样的孩子一定是少数的;大部份的孩子其实是不主动的。当然,玩游戏这一项应该是例外的,但这方面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会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那么我想,学习任何让孩子感到快乐的东西也应该是这样,父母首先是征求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想学习什么,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如果孩子对任何一门兴趣班都不感兴趣,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做一些引导,让孩子在某方面慢慢培养起兴趣来。学习的过程中在孩子会有想偷懒想放弃的时候,督促着陪伴着他度过一些艰难的反抗时期和郁闷瓶颈期。

我们都知道要培养一个良好习惯,也是要一段时间的周期;学习这件事也是一样的,等他形成习惯,享受到学习中的快乐,那一切都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看最终的好成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坚强,耐力,意志力,学习力,专注力,抗挫折等各种能力;这些远比好成绩本身重要,因为这些能力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崩溃37


所谓的快乐教育,既做不到寓教于乐,也做不到让孩子快乐成长,我认为快乐教育简直就是一剂毒药,谁信谁安乐死。

有些教育行政官员或者有机会去美国考察教育的教育“精英”,看到美国的孩子课业轻,以玩乐为主,就如获至宝,认为美国的教育先进,回国后就到处倡议快乐教育。其不知他们已经中了美帝的毒害。他们在美国所见不假,确实这些孩子“快乐成长”,但这是美国平民阶层孩子就读的公立学校,而不是美国精英孩子就读的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美国的社会阶层很固化,平民百姓的孩子爬入上层社会的几率已经很小,因为他们没有钱财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能接受快乐教育式平庸教育。

美国私立学校的孩子学习不仅仅不快乐,而且是非常的用功和吃苦。可以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然后他们进去到了更好的私立大学,然后走上了社会顶层。美帝是不会让你看到这些的。享受快乐教育的平民百姓之子,最后上了公立大学或者社区大学,最后成为社会底层。

所以我个人非常反感快乐教育的提法。学习本身就是需要下苦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提倡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但决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背记,放弃对数理化的大量演算,更不能贪图快乐,沉湎于游戏之中,否则这个孩子将一事无成,还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奉劝家长千万别拿自己的孩子去尝试快乐教育,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付出辛苦,共同去打拼的。我要奉劝老师,也千万不要中了快乐教育的流毒,遗害学生。我还要奉劝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祖国的未来着想,任何人的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