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越来越多,摄影究竟是为了什么?

阴阳眼的影像坛子


摄影人越来越多,摄影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题所说,现在真是摄影的门槛很低了,可以说任何人敢说自己会摄影了,但是要拍出让众人都称赞的作品,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小的时候,看到挂单反的人,真是羡慕。因为那个时代用单反的是真正的摄影师或是记者。前些年,拿单反的人,我们可以称为摄影爱好者,但是现在,你拿单反,没人把你当专业摄影师对待,因为现在数码相机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中了。

下面我来说说本人的摄影路途吧。

从上大学起,本人就玩起了胶片相机,那时就有一个做摄影师的梦想,因为本人学的是美术,所以相机还是用的比较多,一次外出采风,总要拍摄几个胶片,那个时代,摄影就是为了本人创作搜集素材用。

就这样多年下来,摄影已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了,可以说现在绘画和摄影都是自己生活之外最大的爱好了,本人在这些年也是走了不少地方,拍摄了不少的图片,记录下看到的感人细节,摄影,主要是本人记录生活之用,当然也是记录走过的路,遇到的事。每一次外出,本人都是带着单反和几款镜头,生怕误了精彩的瞬间。回来之后在电脑上看看作品,着实让人感觉到很充实。

如果有时间把拍摄的图片发到头条上,和大家共享,也有时会参赛,检验自己的作品。

以上就是本人这些年玩的一个想法,我摄影,就是记录生活,你呢?

我就是剑舞影像,欢迎关注,我们一同交流摄影问题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只为表题义,一并感谢原作者)


剑舞影像


说说我自己。其实很小的时候我是非常讨厌拍照的,因为我爸就会摄影,每次家人聚会什么的要拍照我就躲起来了。后来初中开始才慢慢接受拍照。高中时候学校有摄影兴趣班就参加学了一点点。后来毕业的时候有一个机会,我们镇上有家影楼招摄影师,不需要经验的,他们出钱送去上海培训,但是必须签5年的合同。我那时没什么长远眼光,一心只想离开老家,又简单5年好漫长就没有同意。再后来有拍照手机了,刚开始还买不起只能用没有拍照功能的。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一个广告拍,竖着写的招聘和主营业务八个大字“招营业员 以旧换新”,当时就觉得非常搞笑,很想拍下来分享给朋友,但没有拍照手机只能作罢。所以最开始,拍照对我来说是为了分享。



后来到现在,拍照或者摄影最主要的仍然是记录及分享自己的生活。因为自己其实并不是非常善于沟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但偏偏做了销售,而摄影,尤其是手机摄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事。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不需要别人配合(人像摄影除外),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意见就可以去做。它是一种休息,一种最自我的表达。而且自从在朋友圈开始每日一图的打开,因为不可能每天去不同的地方拍照,所以练就了更容易发现美的心——同一个场景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会有不同的美,有时候别人觉得非常常见的场景我也能拍出美美的照片,这也让我心境更开朗开阔,也不再斤斤计较一些小烦恼——因为很快就会发现很多很美的东西,完全没空去计较。



万有尹力


摄影的人到底有多少?大神到底有多少?其实这都不是我们摄影人关心的,因为我们自始至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我相信大多数人玩摄影,都是为了拍下内心深处的感动,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细节能够触动我们,此时此刻如果能记录下来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这是我拍摄的第一个妹子,我至今还保存着。因为舍不得删除。



这是我旅游时记录的每一刻的美好。我相信当我老了以后看到这些照片,一定会追忆自己的青春。我当时为什么记录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哪一幕触动了我。这些都是我们岁月的痕迹。所以在摄影的过程中,我是真的不关心摄影能给我带来多少名利的。我享受的只是这过程中摄影带给我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会慢慢提升自己的技术,让自己记录这个世界的手段更高明。照片本身就是一种记录。我们记录的价值能在多年以后唤起某些价值。



所以回到现在你的话题。随着摄影业余和专业的人士边界越来越模糊,人越来越多。那么我们摄影人的意义在哪? 其实摄影本身就是不分边界的,技术有高低,审美无高低,我们玩摄影的最终追求和初心都是保持一致的,那就是为这个世界拍出更完美的照片。这才是我们玩摄影的必行之路。无关名利无关其他。最后祝你保持初心,别被外在的因素困惑,最好自己,享受着摄影带给我们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摄影小课堂


个人认为,摄影是什么,摄影就是用技术手段表达人类情感的手段。

现如今,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导致了摄影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和我们看书、看电视剧、看春晚的感觉是一样的,市场上的书越来越多,电视剧上映速度越来越快、春晚越来越花哨,但是,我们却感觉越来越不好。

颐和园金光穿孔,看多了也会烦。

因为摄影人数越来越多,每天都会有海量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上,这让我们分辨好照片的时间成本倍增,因此,我们对摄影作品的免疫力也在增加。无论多美的照片,现在都不能带给我们感动、兴奋、怜悯、反省……,这些情绪的缺失其实就在于摄影作品缺少情绪、摄影师缺少情绪,人们唯一的追求,就是快和精。

福建霞浦的片子,看的想吐。

现在的摄影作品可以总结如下:新闻摄影抢速度、少深度,人文摄影抢角度、缺深度,风光摄影抢光影、少观察。这尤其表现在风光摄影领域,很多人看到听到哪里很美,就一窝蜂的冲上去,嚓嚓嚓,一百部一千部的相机产生十万百万张一模一样的照片。很少有人去思考一下环境与人、环境与社会、环境变迁的故事、历史和关系。

至于这头牛, 我再也不想见到。

摄影是什么,摄影就是用技术手段表达人类情感的手段。可是现在的摄影,成为了表现自己欲望的工具,好像遇到一个夕阳与老人、蓝天和白云、晚霞和渔船,不拍一拍,就对不起自己的手机或者相机一样。

一旦摄影缺失了摄影人的情感,摄影这门艺术就变成了干巴巴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另类的写实画,一个丑恶或美化生活的小工具。

至于故宫角楼,一年四季,阴雨云霞,有点动静,全网到处都是。不用去故宫,就能看个明白。


半日闲影像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在以前还没有数码单反的时代,一个胶卷可能就是一个人半个月的工资,那时候生活水平不高,我父亲一个月就30多块钱的工资,一个胶卷就10多块钱,并且一卷也就36张左右,所以很珍惜的拍摄,也是有目标的拍摄,基本就是家人合影留念,真的去拍风光,那绝对不舍得。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数码单反逐步的走向成功,最初一台单反也是上万的价格,虽然价格贵,但是脱离了胶卷,并且拍摄后可以及时查看拍摄的照片,不满意在重拍,不过价格的昂贵也让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

数码摄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成熟,尼康佳能索尼等厂商开始推出入门级的单反,单反时代走向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单反,入门级的单反大多在3000-4000左右,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价格,不过有些人买了也就拍那么几次,甚至买了就后悔了,因为懒得动,不明白不会拍,这是最让人无法理解的。



目前手机摄影也逐渐的升级,从30万像素到现在的2000万像素,手机摄影也添加不少的拍摄功能,一般拍摄足够满足日常的需求,像素不输单反。

摄影,真正摄影的人不单单摄影,从摄影中体会不一样的快乐,摄影的心酸体会只有深入进去才能了解。摄影也增长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美,了解拍摄动物的生活习性,锻炼自己的耐心。摄影其实有时候不被周围人理解,被认为是疯子,其实摄影人是很有爱心的。

摄影喜欢你去努力,就会成功。


济南滴麦兜


摄影:记录与表达


摄影人越来越多,摄影究竟是为了什么?

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摄影人越来越多,专业和业余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每天都在产生着海量的图片,那么,作为摄影人,你明确自己的摄影目的和意义么?摄影到底是为了什么?

结合多年来的摄影实践及对摄影的理解,摄影的目的与意义应该是记录与表达。

2017年,黎明新视觉摄影工作坊出三峡巴东集体采风创作留影。


首先作为记录的摄影,是比较客观真实的记录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因为只有摄影会一模一样的把你看到的真实凝固下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摄影是一个记录的工具,我们用它来记录我们走过的时光。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这种记录只不过从原来传统的文字转换成一种图像在记录,他更直截了当,让人回到当初的画面,找回原来的记忆。

2016年沿黄河拍摄,老牛弯创作留影。


这种记录可以是记录生活,记录心情,记录自然,记录历史等,你可以拍下你去过的地方;你见过的风景;你品尝到过的美食;他人的生活;你自己家人难得相聚的时光;自己小孩成长的过程;人生有意义时刻的留影纪念;或者专门的自拍自己不同时刻的状态等等。

记录类作品《后三峡纪实》在大坝右岸参观留影的人们。


随着科技的普及,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摄影的记录无处不在,到处都充满着海量的图片,我们更容易通过图片来传递信息,记录生活。专业与业余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不同的是业余大多只是记录自己比较私人的生活。而专业的摄影师,会记录整个当下的现实世界的各种。他们会有自己主题的创作,想通过记录让大家有所启发,或为大家留下一些研究的文献。当然还有各种实用的摄影,目的更明确的记录。

宜昌长江边看落日的少女。2015年


除了记录,摄影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与功能就是表达。

表达是一种主观上的需求,就像有的人只是把摄影作为一个工具,需要记录的时候就拿出来拍摄,但有的人就是喜欢摄影,时时刻刻去研究它,用它来记录他看到的世界与生活,表达他自己感受。表达是可以追溯的艺术的起源,当我们无法用文字描述场景的时候,我们开始用图画。当有了摄影之后,自然就用摄影来记录与表达,所以我们目前通过摄影图像传播也是一种表达的需求,我们想表达我们的心情,想分享自己的喜悦或自己的悲伤,通过摄影去实现,它有的时候很直接,代替了文字和语言。我们看到如今微信圈,微博,头条等自媒体,其实图片的背后都是一种表达的渴望。希望被关注,或者自我宣泄,或者分享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好作品希望获得交流等等,其实这都是一种表达的需求。

游山玩水之新游人系列(2017)


而专业与业余在摄影表达这一功能上不同之处在于,有自己更独特的表达。我们说摄影变得越来越简单了,而表达却越来越难了。怎么用摄影恰如其分的表达你的观点与感受,让摄影能引起大家的感动或思考,这时的摄影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主张的表达了。这是区别简单的爱好者:见什么拍什么,也不知道表达什么,简单停留在器材与技术上。而好的摄影家,除了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还有对摄影艺术的看法,还表达自己摄影的艺术主张。





凡是宜昌


摄影,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就是记录生活。把所见、所想,所到之处,用最简单的“按快门”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不是说大家都爱好摄影,而是有值得纪念的事,需要相机这个功能。恰好现在手机都有照相的功能,这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真的爱好摄影的人,往往还会买下专业的单反相机。希望用最专业的方法,把自己的所见所想优质的展示出来。

人都渴望证明、展示、倾诉的。摄影是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法。拍到好照片证明了自己审美,证明了自己的思想,也表达了一种倾诉。分享起来也能获得愉悦,获得优越,获得认可后也会获得满足。如果这个过程能有所贡献,那种体现价值的快乐,更是不言而喻。

另外,摄影作为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谋生手段。大量的摄影人通过摄影获得了名、利。网络发达的今天,无处不用照片。摄影师还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的。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不用想太多了,只要从摄影中能获得愉悦,干就完了!


如果你想获得专业的摄影技术,可以关注金立摄影。


摄影中级班


就题论题,关键不是摄影究竟为了什么,而是你想通过摄影得到什么。

题主所说的摄影门槛越来越低,摄影人越来越多,是因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科技在发展。以前之所以摄影门槛高,主要还是因为拍摄照片的设备购置花费高,还没有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接触照片基本都是通过杂志或者电视等传统媒体来,就会觉得很厉害。再加上镜头的烧钱更新速度,并非普通人所能承担的。

可是现在呢?人人基本必备一部手机,不说拍照很清晰的智能手机,就拿老人机来说,都有拍照功能,摄影对于一般人来说早已不稀奇了。因此门槛自然就低了,门槛低了人当然也多了起来。当然,如果题主认为手机拍照不能划归到摄影当中去,那就拿微单和拍立得来说也是一样的,价格都相比较传统单反来说便宜了很多一般人也都能买得起。

拍照是为了什么?当然是记录当下的美好或值得纪念的瞬间了啊。数据显示,从2016至2018年,都市休闲客群旅游人数增长迅速,预计至2020年占比将达到36.9%。(引自《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8》)这么多人出来旅游,假设一人一天拍一张,那摄影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了。所以每天产生的海量图片也不足为奇。

最后来说说,我作为一个喜欢拍照的伪摄影人(很业余不敢自诩摄影人),摄影是为了什么。

【iphone6拍摄|黄山光明顶日落】

  • 我爱摄影,目的只有一个,记录美好的瞬间。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既然有这么一个现成的工具,还方便携带,为什么不充分用起来呢?为了自己存储那些美好的记忆,最后做成影集供亲朋翻阅,或者向后背讲述自己的一生,都是很不错的材料。从深处来说,我觉得摄影记录成像的东西是真实的,并非南柯一梦虚无缥缈,可以实实在在的证明我活着,我很好的活在世界上。所以对于很多PS合成的图片过度渲染的影像,我都是持反对的,真正的好的作品并非依靠巧夺天工的后期处理造就的,现在摄影界对于这一块也逐渐在重视起来,大家辨别真假的能力也提升了不少,我觉得这是好事。

  • 我爱摄影,只是充当大家的眼睛带他们领略世间美景。

从大学买了第一部手机到现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换过三部手机,买了一部微单,工作中接触的单反......拍的照片估计上万都有了。最初是觉得能有记录的东西了很开心,后来就是为了分享而不断提炼自己的技术了,开始追求技巧的美了。看到自己拍的照片被人赞赏会很开心,也会在游玩的时候寻求更佳的拍摄点而告诉别人。拍摄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就是为了分享吧,代替那些没去过的眼睛来记录这些,分享自己觉得美好的瞬间。

【sony微单拍摄|泸沽湖的日出】


看题主的语气,感觉是不是遭遇过什么事情,而对摄影产生了怀疑。任何一个圈子人一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多了起来,这很正常,鱼龙混杂嘛。可能你无法去改变对方或改变这个圈子的乱象,但你可以从自身出发做好自己,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自我了,但只要你当初喜欢上摄影的那个点没有改变,那无论外部坏境怎么改变,你依旧还是你,摄影也依旧是你当初喜欢的那个过程。


水瓶座的小光


摄影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一张张照片,就像一个个独立的时空,存储着那一刻的记忆。如果记忆是人生的全部,那摄影就是通向记忆的桥梁。

对我自己而言,学摄影是贯穿一生的事,它需要领悟,需要积累,需要沉淀。与生活密不可分,将摄影融入自己的生活,融入自己的生命,这便是对我而言,爱好摄影的缘由。

有时我会觉得美丽的风景是值得放下相机细细品味的,因为那种感觉才是最真实的。

大多数人摄影的理解就是拍照,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下眼睛所看到的。而在我看来,摄影就像是作家手中的笔,不仅可以书写出美好的文字,更体现着作者的情怀和素养!


摄影和我们去过的地方,阅读过的书籍,看过的电影,吃过的美食,听过的音乐,见识过的人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最终都会在作品中呈现。

我始终认为,摄影绝不是仅仅靠技巧和冷冰冰的技术就能完成的工作,能说会写字就能著作传世经典吗?能识谱就能创作《命运交响曲》吗?一组作品如果没有作者对主题的理解,没有对世态人生的感悟和表达,他就没有灵魂,谈何价值?


对我来说,摄影,是对世态、人生的感悟,是对生活的理解,也是传递能量与爱的一种方式。

著名摄影师朱莉娅·玛格丽特曾说:“我渴望捕捉我眼前所有的美,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

弗雷德里克说:“生命本身不是现实。我们是那些把生命注入石头和鹅卵石的人。”

阮义忠曾说:“我在拍照时,最想留住的正是人性的美好:人与人的互信互助,人对土地的依赖感恩,人对天的敬畏、对物的珍惜。”从这三位摄影师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摄影的看法以及对摄影追求的缘由。


很多专业的摄影师只有一两台相机,他们的专业不在于所使用的相机本身,而在于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修为上。


专业摄影师除了追求完美的摄影技术以外,还会探索美术、电影、雕塑、建筑、服装、化妆、舞蹈、体育、文学等一切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领域,久而久之,这种素养会不知不觉融入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中通过照片体现出来,而这个时候所呈现出的美好可能连摄影师本人都会感到惊讶和满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设影纪元


这是一个好问题。摄影到底是为了什么?

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我以摄影为生,与摄影打了半辈子交道,回顾30多年的摄影经历,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人生不同阶段摄影对我的不同意义。

起初,摄影对我来说是生存下去的手段。

在我的书《最后的耍猴人》的序中,我絮絮叨叨,讲述了我不富裕也不快乐的童年,我枯燥乏味的青年,以及我为了寻找出路而走过的所有生活的弯路。

后来,我选择了摄影,一边继续撕扯着我的生活,一边拿着摄影器材四处拍摄。

摄影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和其他任何技术一样,是一门能让我体面生活下去的手艺。

接着,摄影给我带来了名和利。

那些年,凭借着在报刊上不断发表作品积累的名气,我开始辗转在各个报社做摄影记者,满腔热血的想要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后来发现社会上很多问题不是摄影记者能够解决的。于是,我便从新闻摄影转向了人文纪实,连续拍摄完成了《最后的耍猴人》《西部招妻》《中国人的家当》这几个书。开始有人找我做讲座,发作品,我也有了纪实摄影师这一头衔。

所以,在第二个阶段,摄影超越了起初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带我往人生更高发展的方向转化。

现在,摄影对我来说,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快乐。

近两年,我与摄影的关系又开始有了转变,现在的我依然像第二个阶段那样去进行艰苦的专题拍摄,但更多的时候,我关注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快速的按下快门。这些岁月积累下来的下意识寻找和努力抓住的习惯,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心灵上的释放和快感。在摄影中,我得到了满足和快乐。

偶尔,我还是会想起年轻的时候,我看到美国国家地理拍摄的“喜马拉雅采蜜人”的那种震撼,原来摄影师还可以用如此罕见的视角,去传播人类的生存精神。那时候的我在想,我也要拍这样的片子,我也要当这样的摄影师。

所以,当你踏上摄影这条路的时候,关于它的意义,无论想的是生存,名利或者是快乐,都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要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