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親信在上朝路上被刺殺,腦袋還被割了下來,皇帝卻錯殺了凶手

在封建社會時期,皇帝之位一直是一個十分矛盾的存在,要說他手中握有重權,但他又被朝中的各種勢力所牽制,無法獨自做出決定,每個想法都需要考慮朝廷各方的利益平衡,才能做出最後的決議,而不能單憑個人的想法或者喜好對於國家的政事進行處理;但若說他手中沒有權力,朝中各大臣的生殺大權又全在他手中緊握著,皇帝見誰不順眼便可下令將其滿門抄斬。

兩位親信在上朝路上被刺殺,腦袋還被割了下來,皇帝卻錯殺了兇手

唐朝到了李純繼位之時,藩鎮割據勢力已經大過了中央政府權力,於是中央對於地方已經無力管轄,而作為皇帝的李純也對於這個問題十分頭疼,他渴望能夠恢復往日大唐盛世的美好局面,於是他便重用主張削藩的臣子,期待他們能夠為國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公元814年,李純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淮西節度使去世,而後由他的兒子繼續接管他的權力,於是他便趁機帶兵攻擊淮西,打算削去吳元濟的官爵。

兩位親信在上朝路上被刺殺,腦袋還被割了下來,皇帝卻錯殺了兇手

於是吳元濟只好一邊抵抗朝廷派來的精兵,一邊向周圍的節度使進行求救。他們便上書請求皇帝能夠赦免吳元濟,然而李純削藩的心意已決,對於他們置之不理。就在這時,李師道的屬下建議燒掉洛陽的糧倉,使得朝廷無暇顧及削藩。

但是他們低估了唐憲宗削藩的決心,他萬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放棄。這時李吉甫已經去世,於是武元衡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也掌握了削藩用兵的諸多事宜,他的作風十分強硬,這也惹惱了王承宗,他不斷上書詆譭武元衡,但是唐憲宗都未理會。

一日,武元衡坐在馬上去上早朝,然而突然之間從四周竄出幾隻利箭,將其射倒在地,還沒等到眾人反應過來,這些刺客便將武元衡的頭顱割下揚長而去。與此同時,裴度也遭遇到了刺客的襲擊,但是他比武元衡又幸運得多,雖然他的頭也被刺客的刀砍中,卻由於當天穿的衣服很厚,未曾危及生命。

兩位親信在上朝路上被刺殺,腦袋還被割了下來,皇帝卻錯殺了兇手

這件事情的發生震驚朝野,也使得唐憲宗大怒,於是下令徹查朝內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兇手抓獲,在嚴密的盤查過程中,兇手沒有東躲西藏,反而是向各個府衙送去了威脅信,警告他們不要再繼續深入搜查下去,否則他們的性命即將不保。

見此情景,唐憲宗沒有退縮,反倒繼續下詔還將緝拿兇手的賞金提到了一萬貫,而後還會封官加爵。於是在幾天之後,有人提供了相關線索說,在成德進奏院的幾名士兵最近一段時間一直鬼鬼祟祟,行跡十分可疑。於是辦案部門迅速將這幾名士兵逮捕進牢中,進行嚴密會審,不久之後,牢中眾人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但丞相卻認為是屈打成招,正在氣頭上的唐憲宗並不理會丞相所提出的疑問,而是直接將這些人處死,到此武元衡遇刺一案算是告一段落,京城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兩位親信在上朝路上被刺殺,腦袋還被割了下來,皇帝卻錯殺了兇手

但是一個月之後,洛陽方面又傳來消息說,那裡的郡守破獲了一起由李師道在幕後指揮的卻最終未能得手的襲擊案,從這裡也將之前的舊案翻了出來,從這之中唐憲宗才得知了整件事情的真相,原來李師道才是真正的兇手。但是這時的唐憲宗正集中兵力對吳元濟進行作戰,同時他又因為先前懷疑王承宗居心不良而與其翻了臉,所以再也沒有多餘的兵力去討伐李師道了。

幾年之後,李師道終於被殺,查找當年的檔案才得知原來中央治安部門之中的相關官員因為收取了李師道的賄賂,才讓兇手逍遙法外了這麼多年。不過這些也都有李純本人的責任,他太過急於削藩,沒有踏實得走好每一步,便著急回到原本的鼎盛局面,從而忽略了一些細枝末節的線索,也導致了之後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