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該如何發展?

牛X一號人物


蘇州的發展既依託於上海,也受制於上海。

站在一個很客觀的角度來看,蘇州的發展已經相當不錯,而且其潛能大體上也已經挖掘出來了。通過傳統模式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實際上已經不是很大了。當然這裡指的不是說某些具體的指標,而是說就蘇州經濟在整個長三角和全國的經濟地位。

蘇州目前的經濟體量僅次於四大直轄市和廣深兩個一線城市,全國排名第七。但實際上,天津前些年的經濟數據當中存在著不少的水分,實際體量可能要比蘇州還要小一些。而另外一個直轄市重慶在人口和轄地面積上更接近於一個省份,而不是城市,所以也不具可比性。綜合來說就經濟質量而言,蘇州的水準實際上僅次於四大一線城市。以一個地級市身份做到這樣的經濟成就,真的是難能可貴。

蘇州未來發展的最大痛點,恐怕就是離上海太近以及自身政治地位太低。先看地理方面。憑藉著和上海的毗鄰關係,蘇州的區縣在90年代以後,通過引進外資高速發展起來。蘇州目前的經濟體量已經超過了上海的一半,兩地的人均實際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現象。上海的實際人口數量應該已經達到了3000萬,蘇州應該也超過了1600萬。網上現在常見的兩地人均GDP數據採用的常住人口數量存在嚴重的低估,可信度不高。如果以這兩個人口數據來看的話,兩地的人均GDP,實際上已經差不多了,蘇州可能還略佔一點優勢。而很多微觀經濟指標層面,蘇州大體上也已經和上海持平,甚至於在某些方面還佔優勢。發展到這個層次兩地間恐怕很難在實現之前的級差分工模式。蘇州要進行產業升級,勢必要進入高端製造業領域,而這實際上將必然觸動到上海的利益。上海雖然打出了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口號,但實際上依然是以製造業為基礎的工業城市。上海的高端製造依然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受制於行政資源不足,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設實際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金融業的產值近些年甚至於被北京超過。航運中心的建設目前還處於早期粗放階段,還處於增加貨運量的發展階段。對於更高端的航線規劃和航權定價,上海在這一方面依然很落後。兩大中心建設的滯後,使得上海在短期內不可能放棄高端製造業。從這個角度上講上海和蘇州的關係將從以前的合作分工轉向以競爭為主。

另外一個痛點就是政治地位問題。雖然蘇州的實際政治能量超越很多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但是在國家層面,蘇州依然只是一個普通地級市。這種政治地位使得蘇州在面對上海的時候尤為底氣不足。實際上不僅蘇州,縱使是江蘇省在面對上海的時候,也恐怕很難做到平起平坐。在這樣的情況下,蘇州在面對包括行政審批,行政區劃調整以及爭取更多中央項目的時候始終在行政層面處於嚴重的劣勢。

所以就現實而言,其實能做的事情很少。地理位置是不能更改的,蘇州自身政治地位的突破涉及到中央和省多個層面上的權力調整難度極其之大,恐怕很難實現。蘇州本身的潛能基本上已經被挖掘出來,傳統模式難以為繼。在產業升級的時候,恐怕很難避免和上海的競爭。不過有一點,上海在意的未必就是將來發展好的,上海不在意也未必將來發展不好。馬雲曾經在上海發展,但失敗了,回杭州之後反而有了更大的成就。而阿里巴巴的成功又帶動了杭州的產業升級。就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杭州的產業升級水準,實際上已經超越了上海,在中國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次於深圳。這說明傳統產業比較適合在上海,而新興產業很難在上海尋找到發展空間。也就是說上海最大的劣勢就是在於過於規範的經濟管理模式反而沒有給予充分的創新發展空間。這是上海經濟發展當中最大的硬傷,也是未來最大的隱憂。上海實際上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在尋求改變,但顯然沒有取得成效。而上海的問題就是周邊城市的機會。不妨給予新興產業支持,未來也許有意外驚喜。同時要注重這些新興企業的合作發展,這樣等這些企業做大之後,就不會有前往上海的慾望。這種支持應當是普遍化的,不僅僅針對某一個企業。最主要的是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而不是緊盯著某些特定企業給一點財政上的支持,比如直接的政府補助或者減免稅等等。前者遠比後者更重要。最關鍵的是要有耐心,此類企業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是發展異常艱難的,用傳統的三年投產,生產5年以後收回成本的思路來運作此類企業是不可能成功的。這是目前最嚴重的問題。因為大部分官員是以自己的任期為限來推行經濟政策的。


zyb38537240


回答這樣的問題,儘量要客觀。首先聲明:本人蘇州新住民,熱愛蘇州,不是黑子,不喜勿噴。

因為工作原因,所以對江浙滬的經濟和人文環境瞭解的多一些。

蘇州如何發展?過去路子走的不錯,尤其是蘇州工業園區,可以說是決定蘇州命運的一個決定。

1992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決定在蘇南合辦新加坡工業園區,當時首選無錫,因為無錫是1983年確定的“中國較大的城市”,工業底子好,門類相對齊全。當時蘇州積極爭取該項目,開出來優厚的條件,打動李光耀,新加坡工業園區288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區縮水到10平方公里,名聲很小很多人都不知道。

借園區東風,蘇州1993年趕上了最後一批“全國較大城市”的政策規劃。同時在1994年GDP一舉超過無錫近兩百億,取代無錫成為全國GDP排名第7的城市。從此蘇州正式取代無錫成為蘇南霸主。這裡要澄清一下,蘇州歷史悠久,但是太平天國時期,蘇州罹難,被屠城,經濟工業受創嚴重,蘇州城里人基本被殺光了。到民國時期,無錫是中國前五大工商業城市,在全國排名第三,號稱小上海,是院轄市,蘇南行署中心,政治地位和經濟是遠遠高於蘇州的。一直到1994年,蘇州才從經濟上超越無錫。蘇州人花了近兩百年才重回蘇州府的地位。真的來之不易,1997年李光耀從蘇州撤資,時任蘇州市委書記陳德銘幾次親赴新加坡遊說,最終打動李光耀重新投資蘇州。

蘇州因為工業底子薄弱,尤其是崑山最窮,過去號稱蘇南的西伯利亞。所以以引進外資為發展第一要務。蘇州有大量臺資、日資、韓資、德資等企業。蘇州用大量的土地優惠,稅收優惠等等吸引了大量的加工型企業,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吸引了大量勞工進入蘇州。但是人口素質低下,相對競爭力較弱,蘇州利用人口紅利大力發展城建和第三產業,這是正確的方向,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房價,過高的房價會讓城市競爭力直線下降。

蘇州的本土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張家港和吳江。

從江陰分出去的張家港,過去都是沙土地,非常窮,很多都是南通過來的移民。張家港人利用沿江優勢,學習無錫和江陰,大力發展本土企業,成就了沙鋼等一批民營企業500強。

吳江主要以紡織和化工也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

蘇州民營企業相對於無錫還是短板,雖然蘇州近年來引進了很多高科技公司,但是還是以中下層製造加工為主,獲利能力差,抗經濟危機能力弱。

無錫近年來轉型很成功,搬遷關停大批高汙染企業,大型企業380餘家,中小型企業2800多家,小作坊等上萬家,直接關聯GDP 近3000億。無錫這是多麼大的決心和毅力!為此,2008年——2015年連續8年無錫GDP增長全省墊底。無錫市政府一度財政困難發不出工資。

無錫最近兩年強勢迴歸,GDP破萬億,增長率一直高於蘇州。考慮到無錫只有江陰、宜興兩縣,說明市區GDP增長遠遠高於蘇州市區,這個不能掉以輕心。而且無錫房價低於南京、蘇州、對人才落戶吸引力無錫近年逐漸走高。

希望蘇州能取長補短,開放進取,越來越好!


社論消息


蘇州發展非常好,在地級市中是個神一樣的存在

在城市經濟發展中

行政資源配置至關重要

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都因其特殊地位具有很強的集聚資源能力,那除此之外的普通地級市發展情況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在東部擁有“雙子星”的省份中,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大連都成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而獨獨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卻沒有計劃單列市。

不過,儘管沒有成為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蘇州的經濟發展之快卻超乎想象。


地級市排名第一

在293個非省會地級市,也就是"普通地級市"中

蘇州一直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

1、GDP唯一破1萬億大關的地級市

在《第一財經日報》對全國普通地級市的經濟總量統計發現,共有18個城市的經濟總量超過了4000億大關,其中蘇州是唯一一個超過1萬億大關的地級市。

去年蘇州市GDP達到了14504億元,GDP總量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7位,遙遙領先於其他普通地級市,並且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在江蘇省都位居第一。

不僅如此,蘇州下轄的幾個縣級市如崑山、張家港、常熟等一直領銜中國百強縣排行榜。

2、全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地級市

蘇州是全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地級市,也是全國唯一開通兩條地鐵線的地級市,目前運行的地鐵有兩條:1號線和2號線,在建的線路有4號線和3號線、5號線。

3號線:預計2019年通車。它是目前在建線路中換乘站點最多的線路。

4號線:軌交4號線也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將於2017年上半年開通試運營!

5號線:今年上半年開工的5號線,線路全長44.1km,共設車站34座,計劃2021年6月通車。

未來蘇州將形成一張四通八達的巨網,9條軌交、3列軌電、6條市域軌交線。

3、地級市民生髮展全國第一

由人民日報研究的“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名單出爐,指數樣本包含了全國27個省下轄的262個地級市,以市為單位進行區域民生髮展指數的測算與比較。

這份百強名單中,蘇州穩居第一。

4、地級市小康指數全國第二

近日《中國城市小康經濟指數報告》發佈最新數據,地級城市小康經濟指數前10位分別是:鄂爾多斯市,蘇州市,東營市,無錫市,克拉瑪依市,舟山市、嘉興市、紹興市,大慶市,珠海市。

5、地級市信用指數排名第一

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城市信用監測月報》顯示,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間,根據“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測平臺”監測數據:

蘇州在259個地級市中,信用指數排名第一。

6、唯一擁有地級市的專利審查中心

全國共有7個專利審查中心,其他6個審查中心,都在直轄市、省會城市,還有一個在蘇州高新區。

2011年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江蘇中心成立,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直屬事業單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和獨立的人事、勞資、財務管理權,經費自理。

  

截止2015年底,蘇州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104件,名次比上年度前進1位,名列全國主要城市第五位(列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之後)。

7、唯一擁有兩所中外合作大學的地級市

經過十多年發展,昔日鳳毛麟角的中外合作大學,如今在國內已有很多。但像蘇州這樣擁有兩所中外合作大學的地級市,目前仍然是全國唯一的。

西交利物浦大學它是中國第一所強強合作,並以理、工、管起步的中外合作大學。

崑山杜克大學由美國杜克大學和中國武漢大學在崑山舉辦的,主攻精英教育和前瞻科研。2014年8月正式開課。

8、唯一擁有兩個中科院研究所的地級市

中國科學院的絕大多數科研院所,都在直轄市、省會城市。但蘇州擁有兩個研究所,這在全國所有普通地級市中,目前是唯一的。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由中國科學院、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和蘇州工業園區共同出資創建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位於獨墅湖高等教育區。

蘇州醫工所由中國科學院、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位於蘇州科技城,研究領域為醫療儀器、醫用材料和生物製劑。

9、地級市超越級別的待遇

作為一個地級市,蘇州有著不同尋常超越級別的待遇。

2011年7月,國家開發銀行蘇州分行正式開業。這是國開行設立的全國第一家“非計劃單列市”城市分行,是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地級市分行。

此外中農工建四大銀行在蘇州建立直屬一級分行,獨立於江蘇省分行。這在全國罕見。

全國排名靠前

蘇州在地級市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放眼全國,即使和北上廣深相比,也光彩奪目!

1、2015年公共財政收入 全國第六

儘管行政級別是影響城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一個重要因素,卻從來沒有擋住蘇州躋身全國前十的步伐。

2015年蘇州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1560.76億元,雖然較之上一年(1443.80億元)增幅不大,但依然排名全國第六。

2、2015年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

《蘇州統計年鑑》顯示:2015年,蘇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90元,繼續排在全省第一。收入水平高出第二位的南京4287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217元。

可支配收入扣減消費支出後的人均年度節餘19254元。

收入、消費和結餘均居全省13市第一位

“蘇州人”不僅賺得最多、還花得最多、攢得最多


做一隻精緻的婊


據2019年的最新統計,蘇州市的GDP達到了歷史新高的1.85萬億,在全國範圍內的城市排名是第七,同年臺灣的GDP大約是3.8萬億人民幣,所以,現在蘇州的經濟總量已經相當於半個臺灣,體量不可謂不大。

蘇州該如何進一步發展是一個非常宏觀的問題,如果不具備宏觀情勢的掌握,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判斷和回答。

但是我們可以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做出一些合乎現實的推測。 筆者本身也是蘇州人,對於蘇州的現況有一定的瞭解。

蘇州的發展其實不單純是蘇州城區的任務,也包含了蘇州下轄的包含崑山、太倉、張家港、常熟等幾個縣級市在內的共同發展。所以,蘇州如果要進一步發展,整合現有的各個縣市之間的資源很重要,進行產業融合,比如崑山的電子業、製造業和常熟的輕工業、紡織業可以進行深度融合,太倉可以發揮上海後花園的優勢,等等諸如此類。

蘇州的發展也還存在著品牌意識不強的問題,蘇州的鄉鎮經濟在全國是出了名的,有學者稱之為蘇南模式。不過這樣的模式也存在發展的瓶頸,那就是無法形成集聚效應。缺乏大的全國知名的品牌。

蘇州的發展前景絕對是光明的,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蘇州的發展更加具有後勁。


青年史學家


這個問題根本原因還是地理位置決定的,離上海杭州近註定不會是幅射中心。這次國家把安徽納入長三角範疇,而特大城市蘇杭出局南京入圍,很顯然想用三省交匯的南京帶動安徽發展,可憐蘇州每年上繳那麼多稅收自己落著好,蘇北也沒受益全讓利給安徽了。

不過歸根到底,自己過得好才是真的好,城市等級都是虛的。蘇州經濟省內頭名至少十年內南京超越不了。我們拿數據說話,張嘴我感覺我同學我朋友怎麼怎麼樣請先準備好數據再噴。有不少人說蘇州只靠外資,你可知中國民營五百強二十多家在蘇州,省內第一。再說民富,2015國家統計年鑑蘇州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過五萬,江浙兩省第一,僅次於上海。南京城鎮人均收入水平放浙江大概和紹興差不多四萬六左右。不過非私企業員工收入南京冠絕江蘇,平均超過八萬。這說明什麼?說明南京人民的錢都在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口袋裡,是他們拉高了南京收入水平。再說科教,南京大學特別多這點蘇州沒法比,不過南京不是上海北京,沒有高考優勢,況且南京高考成績比蘇州還差,都被蘇北碾壓。文化上南京六朝古都,文化底蘊比蘇州深厚。不過蘇州也不差,世界文化遺產蘇州有園林和大運河兩個,而且這兩個的景點遍佈古城區,南京一個世遺。國家5A景點蘇州6個南京2個。

肯定還會有噴子說蘇州靠下面縣市,拿掉就沒什麼了。真是笑話,你也可以說上海經濟去掉崇明,南匯等外郊就沒什麼了。


混工分


沒得到政策支持,怎麼會經濟、對外交流和國家中心城市差不多?想一想都不可能。

我們不談其他的,就談蘇州等級為何那麼低?這個等級可以指政治等級,也可以指經濟等級,我們先談經濟等級。

關於經濟等級。蘇州GDP總量全國第七,總量破萬億,在地級市中排第一,江蘇省內也是第一,被 第一財經週刊 評為中國新一線城市,經濟等級不低,甚至很高。

當然,如果去掉代管的市、縣,蘇州市區的總量並不高。

關於政治等級,這就要好好說說為什麼蘇州僅僅只是一個較大市了。

按我國政治等級劃分來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較大市—地級市—不設區的市(縣級市)/縣 等等。蘇州旁邊上海是直轄市,杭州、南京是副省級城市也是省會城市,從地理位置上看,蘇州離這三個高等級城市太近,如果蘇州等級提升,那長三角經濟圈將會出現四個高等級城市,想一想在首都所在地的京津冀經濟圈都只有兩個高等級城市,會允許蘇州成為第四個高等級城市?

副省級城市除了六個計劃單列市都是省會城市,蘇州自然無緣,省會城市也不可能,直轄市更不用想了,北京天津兩大雙子星直轄市是由於北京是首都,天津是北京門戶,護衛北京,進出口貿易的通道的地位所決定的,蘇州和上海不會成為兩大雙子星直轄市。

綜上所述,蘇州目前的等級只是較大的市,哪怕蘇州經濟總量再大,政治等級也就這樣了。


旅遊雜事兒


靠近上海,上海地方太小入駐的外企大部分都轉移到了蘇州,上海無錫都有機場,就是以後建也建不了太大的機場,現在蘇州靠近上海的崑山包括蘇州自己交通上幾乎都完成了一體化,很多人工作在上海住在崑山,,所以蘇州gdp高的嚇人,等級低應該和這幾點有關,自己沒有輻射性,蘇州的經濟發展完全靠著上海輻射出來的,中國靠海靠江的古城很多但是現在沒有能經濟上比的了蘇州的,比如江北的揚州,如果揚州和上海做鄰居呢揚州能僅僅是現在這樣嗎,如果蘇州和常州掉個位置呢?這點我想也很重要,自己被輻射不能輻射別人。雖然靠海很近也在長江邊但是港口的重要性別說上海了,港口重要性連寧波青島大連幾個港口都比不了,所以這三個是計劃單列市副省級蘇州不是,這三個都是省內龍頭可以帶動省內的,蘇州只能被輻射。其實蘇州想提高城市地位,感覺辦法也有就是南京劃成直轄市,蘇州直接變成省會,但是估計位置離上海太近,南京就是直轄了也不一定會選擇蘇州當省會,還有一個就是蘇州直接變成直轄市,可是蘇州離上海太近依賴性太強,直轄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國家連個計劃單列的名單都沒給,當然了這僅僅是說了本人的個人觀點,如果國家提高你的地位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了


貝多芬談鋼琴


既然是討論城市等級,那麼就不能把縣鄉鎮經濟併入來核算,蘇州是利用與上海距離帶來便利最充分的城市,也承接了大量上海的資源和機遇,蘇州人也異常頑強上進,加上90年代後蘇州等開始獨闢畦徑走"江南鄉鎮"模式,帶來轄區內出現多個全國經濟靠前的縣級城市,甚至想崑山這樣的省轄市也交由蘇州管理,其財政併入蘇州,形成了蘇州整體經濟中主城區(含高新區)財政收入只佔整體的50%左右,剩下50%則由轄區縣級城市貢獻。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蘇州有錢,但屬於一整家兄弟都腰纏萬貫齊心協力的情況,蘇州主城區沒有形成一人獨大的局面,也就沒法定更高的標準。另外一個原因——蘇州離特大城市上海太近了,對於國家而言,不可能在相距近幾十公里的地方投太多資源重複建設又一個特大城市。

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主城區範圍不大,其轄區內也沒所謂的縣級市提供財政收入,甚至連江寧區這個行政區的財政都獨立核算和分配,都不給南京主城區奉獻財政稅收,可以說南京整體經濟沒蘇州高,但主城區卻遠高於蘇州主城區。

打個比方,南京相當於一個父親帶著十幾個兒子打拼闖天下,蘇州則是一幫兄弟齊心打拼闖天下。南京這個父親對下面的兒子有絕對權威,資源、政策、資金分配都比較容易平衡和落實。而蘇州則要複雜得多,特別是底下幾個縣級市,很容易形成爭搶資源、政策、資金的局面。二者一比較,上頭重視誰也就心知肚明瞭。

繼續說南京,作為江蘇省會,轄區又是瘦長形狀的,南北跨度大而東西跨度窄,其發展空間其實很有限,所以拼命構建所謂都市圈,也落下個"徽京"的綽號,其實也挺不容易。往東是鎮江,靠近蘇錫常傳統經濟強市,除非把鎮江併入,否則很有可能會幫襯蘇錫常繼續領先自己。往北是揚州,揚州雖然不算經濟強市,但歷史上相當有地位,所以也無法發展。往南已經撤縣建區,逐步納入主城範疇,那往西就是安徽的一些縣級市(為了打消南京對巢湖的念頭,安徽強行把該市一分為三),這些小縣級市居民對南京的感情遠比對合肥深,而且從國家層面說,讓南京成為重點中心城市,可以帶動安徽東側的發展,遠比在上海旁邊再重複建設一個上海來的有意義。

再說杭州,坦白來說,個人覺得杭州絕對是個被嚴重低估的城市,至於026這個區號個人都覺得應該留給杭州使用。那為什麼不列杭州為重點中心城市呢?個人覺得這和南京以及杭州的地理位置有關。

杭州位於浙江省東北角,即使給政策給資源給資金,帶動的也都是浙江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而南京則可帶動安徽東側的經濟發展水平。如果我是政策制定者,我也會定南京,畢竟投入一樣的情況下,帶來額外的提升,顯然是最划算的。

南京因為經濟發展水平低於本省蘇錫常小兄弟,一直被質疑其省會成色,一直有點窩囊,憋著股氣想要趕超。好在這些年也沒浪費國家的政策資源和資金支持,相繼超過了常州和無錫,剩下蘇州唯一一個對手,隨著上海發展後勁的下降以及發展瓶頸,蘇州能獲得的紅利也正在衰減,工業發展帶來的增長也正在下降,蘇州也面臨著如何保持高增長以及經濟轉型的難題。理論上,蘇州並不如南京的高校人才資源(特麼南京就不懂利用和留住更多人才),所以以高知高才為特色的服務業競爭力可能不如南京,這也是可能會被南京趕超的機會。

希望上述從個人觀點給出的答案有一定的說服力。


科技老周


蘇州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較高的平臺上,在新的發展階段就要有更加寬廣的視野,在更高的座標系中提升標杆。

突出創新驅動,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形成產業引領優勢上狠下功夫做文章,特別是要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要通過創新在新一輪發展中把握主動、搶佔高地,拿出更多新招、硬招,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實現創新成果的多點開花,提升創新能級,提升產業層次。

突出改革開放,鑄就創新發展新動能。緊緊圍繞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個大背景,緊緊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集聚整合全球創新資源要素,進一步謀劃和展開改革開放的新突破,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突出城鄉建設,打造人間新天堂。在新起點上高水平、高品位推進城鄉建設,用心琢磨城市建設的每一處細節,有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加快“城市大腦”建設,推動城市治理和管理方式變革,展現蘇州城市之美,彰顯江南水鄉的生態韻味,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福祉,打造美麗宜居的人間新天堂。

突出文化傳承,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把吳文化重要發祥地和崇文重教的文化特質傳承下去、彰顯出來,塑造多元融合的文化生態,打造一批最具蘇州標識的文化名片,注重推動歷史傳承與“互聯網+”、“大數據”等相結合,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文化的力量。


揚眼


蘇州最大的優勢是地理位置優越,靠近上海,與此同時帶來的劣勢是被打壓,就是所謂的燈下黑。

優勢帶來的是承接轉移產業,跨國公司總部位於上海,而製造工廠位於蘇州,當然並不是低端製造業。

劣勢是發展金融及互聯網等產業,會面臨很大的壓力,人才資源優勢不足。

所以蘇州的未來就在於,看清自己的定位,不在於非要爭個所謂中心城市,而是利用優勢發展自己。上海是個大佬,總愛顯擺愛去撒鈔票,我們去撿鈔票總不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