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有什麼症狀?

逆行IT


直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大便隱血陽性可以是直腸癌最早出現的症狀。但是由於人們對大便習慣發生改變、出現便血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耽誤了疾病的診治。有研究顯示,高脂肪類食物的大量攝入、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可誘導直腸癌的發生。同時腸道菌群紊亂亦可導致直腸癌變。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腹部疼痛,排便不適,大便不盡,或者出現頑固性便秘、痢疾樣膿血便、腸梗阻需要高度警惕結直腸癌可能。

對於有下列情況的朋友,如果出現大便習慣改變、便血,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1、大便隱血陽性。2、一級親屬(父、母、同胞兄弟、姐妹)有直腸癌病史。3、本人有癌症病史。4、長期吸菸者或肥胖者(特別是年齡大於50歲要尤為注意)。5、下列情況中有任意兩項存在的:A、慢性腹瀉。B、慢性便秘。C、粘液血便。D、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E、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F、長期精神壓抑。6、有盆腔放療病史的。
直腸指檢是發現直腸癌最為重要的檢查方法之一。通過直腸指檢,醫務人員可以發現直腸腫塊,並可感覺腫塊的質地如何,表面有無結節,是否存在腸腔狹窄,指檢後是否指套上存有血性的粘液物。這種檢查方法能夠發現75%左右的直腸癌。結腸鏡對結直腸癌具有確診價值。通過超聲內鏡技術有助於判斷結直腸癌的侵潤深度,對結直腸癌的分期有較大幫助。直腸癌的治療方法是早期切除,由於術後有可能出現第二處原發結直腸癌,可於術後3~6個月進行結腸鏡檢查明確。
此外,CEA、CA125、CA19-9等腫瘤抗原標誌物的血清學檢測對直腸癌術後效果判斷有一定價值。祝健康。


兒科恩銘


直腸癌是指發生在齒狀線以上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部位的癌腫,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在我國,直腸癌是大腸癌的最好發部位,佔大腸癌的60%~75%。在發病部位方面,我國的直腸癌以中下段為多,據報道直腸中下段癌佔全部直腸癌的87.3%。雖然近年來我國青年直腸癌的發病率有所下降,但仍遠高於國外。


由於直腸癌早期缺乏症狀,發展潰破後又易與痔出血、痢疾等疾病混淆,因此,直腸癌的誤診率一直較高,有報道誤診率竟達88.57%,誤診時間平均8個月左右,其發病率在我國上升較快,已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重視。

(二)病因

直腸癌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與其發生有關的因素很多。現在一般認為直腸癌的發生不是某個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


1.飲食因素

高脂肪飲食:Armstrong等於1975年首先描述結直腸癌發生率和病死率與高脂肪、肉類和動物蛋白有密切正相關。隨後許多資料表明高脂防飲食是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Byers等統計發現高脂肪飲食者大腸癌發生率比低脂肪飲食者高2倍。移居美國夏威夷的日本人,大腸癌的發生率比日本國內高2.5倍;移居美國的中國人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也隨高脂肪飲食而增加。類似這樣的移民研究很多,提示飲食改變是結直腸癌危險增加的重要因素。Hurstin指出大腸癌的發生與富含飽和脂肪酸有密切關係。至於高脂防飲食導致大腸癌的機制尚未明瞭,可能是脂防通過生成氧化物和脂肪酸而產生致癌作用。

2、大腸癌遺傳因素 家族史是大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近親中有1人患大腸癌者,其本身患此癌的危險度約為2倍,更多親屬有此癌則危險度更大。根據遺傳流行病學研究,大腸癌確實存在家族聚集現象。

3.生活方式及其他

(1)吸菸:吸菸作為大腸癌發病危險的因素尚無一致的認識,在保健工作者中的前瞻性研究表明,長期吸菸者大腸癌危險性提高,同時,吸菸也是腺瘤發病的危險因素。

(2)飲酒:至今未有證據證明飲酒與結腸癌發生相關,但是有研究表明可能與直腸癌有關。

(3)運動:缺乏體力活動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的保護作用見於腺瘤和癌,可能體力活動刺激結腸蠕動減少雜亂的非推進性節段活動。

(4)肥胖:肥胖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動物試驗表明限制熱量可減少大鼠和小鼠腫瘤的發生。有1項研究提示高體重指數是獨立的結腸癌危險因素,特別是腹型肥胖。身高也與結腸癌危險度相關。

(5)生殖因素:激素或生殖因素可能影響大場癌的危險性,雌激素降低血漿膽固醇、增加膽汁酸產生,而孕激素、妊娠及口服大劑量避孕藥可降低血漿高密度脂蛋白,減少膽固醇產生。

(6)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此兩種病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危險,特別是診斷時年輕和病變範圍大者。

(7)放射性國素:因宮頸癌做放射治療可使患直腸癌危險性提高,放射後15年危險性開始上升。

(8)阿司匹林:較長時間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不僅使心血管疾病減少,而且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率。

總之,影響結直腸癌發生的危險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強度有所不同。有些因素如遺傳因素是無法改變的,處於此高危險因素的人群只能從嚴密監測中得到好處。從預防角度考慮,比較實在的是減少攝入紅色肉及脂防、飲食中增加蔬菜、水果、穀物、避免肥胖、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及早消除癌前疾患(如潰瘍性結腸炎、腺瘤等)、適量服用維生素C和阿司匹林等,有可能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性。


(五)臨床表現

直腸癌早期病變僅限於粘膜,有的無症狀或僅有排便習慣改變。便血是常見症狀,血量多少不等,但大出血少見。癌腫發展後,中間部分潰破,繼發感染,症狀開始明顯。主要有三類症狀:①直腸刺激症狀,如便意頻繁及排便不盡感。②病變潰破感染症狀,如大便帶有粘液和膿血。③腸壁狹窄梗阻症狀,如便前腹痛,排便次數增多,而每次排便量不多,排便困難,糞便變細等。

直腸癌一般無疼痛,但如腫瘤浸潤及肛管和括約肌,則疼痛明顯。由於括約肌功能喪失,膿血便經常從肛門流出。男性直腸癌可侵犯後尿道、前列腺或膀胱後壁,出現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女性可侵犯陰道後壁。

直腸癌疾病,經詳細詢問病史,認真的肛門直腸指診,內鏡檢查及病理組織檢查,直腸癌不難發現。

直腸癌的治療原則是以手術治療為主,配合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及中醫中藥治療。

直腸癌的手術治療原則:要提高直腸癌手術治療的效果,減少術後復發和轉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的結直腸癌病人正在增加,並且年輕人也逐漸增多,大家要重視早期症狀。

直腸癌常見哪些症狀?

1.間斷性大便帶血,鮮紅色

這是很常見的一個症狀,需要與痔瘡鑑別,要及時去肛腸科檢查。

2.貧血

腫瘤表面破潰,反覆出血,可以出現貧血症狀,面色蒼白、乏力等,常伴有體重減輕。

這位女士才37歲,反覆大便帶血兩個月,伴有消瘦(幸好她有經常測量體重的習慣)。


直腸鏡發現中分化腺癌,及時做了根治手術,由於發現及時,腫瘤距離肛門較遠(7釐米以上),保留住了肛門。

兩年後複查恢復很不錯,已經正常上班了:

3.腹痛、腹脹

多位於中下腹部,以悶痛、脹痛為主,逐漸加重,嚴重時可發生絞痛(腸道功能紊亂引起)。女性朋友還要警惕婦科腫瘤!

4.大便變細、變形

直腸位於胃腸道的末端,腫瘤增大導致管腔狹窄,可以引起大便變細。

這位男子54歲,平時喜歡看今日頭條健康版,有專家建議每次大便後,回頭看一眼性狀,結果發現大便變細半個月,原來是直腸癌突入腸腔擠壓大便變形。

及時做了手術,隆起型中分化腺癌,清掃盆腔18顆淋巴結,均未見轉移,預後應該很不錯!

預防癌症,要對自己好一點!

很多人感慨現在這個時代腫瘤高發,年輕人也不敢說倖免。

只有重視早期輕微信號,出現身體不適及時檢查,才能早診早治,防患於未然!


影像科豪大夫


直腸癌是富貴癌的一種,也被稱為“懶癌”。因為直腸癌和高脂高蛋白飲食,低纖維素飲食有關,運動少、肥胖、久坐、抽菸等,都是直腸癌的危險因素。那麼,得了直腸癌,會有哪些症狀呢,生活中的哪些蛛絲馬跡可能提示患直腸癌的信息呢?

首先要說的就是大便帶血或黑便。很多人一提到大便大學,都會認為是痔瘡。

當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帶血,或者出現黑便,都要警惕腫瘤的發生。除了顏色鮮紅的血液外,如果是陳舊性出血,可能會出現大便顏色發暗發黑或者表現為棕褐色,也成為黑便、柏油便,容易被人們忽視,但其實也是有出血。需要警惕,出現該症狀可能是消化道出腫瘤,包括結直腸癌。此外,一些不嚴重的少量出血,可能是隱血便,肉眼看不出來,需要通過化驗大便才能發現紅細胞,容易被人們忽視。可能在體檢中發現,或者出現貧血時做相關檢查才發現。

便血是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當腫瘤發生破潰的時候,則發生出血,血液由於腸道的作用,其表現和出血的位置以及出血量,以及在腸道停留的時間等這些因素有關。對於結直腸癌的患者,便血可以是血色鮮紅或暗紅,常與大便相混合;晚期常出現膿血便並伴有肛門直腸下墜、消瘦、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需要警惕腸道腫瘤。例如以前一天一次大便,近期突然變成了一天多次,或者出現裡急後重,經常想解大便,但是去廁所了確又解不出來。或者大便的形狀、性狀發生變化,都應該引起警惕。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貧血、腹部疼痛等,也應該警惕直腸癌的發生,應該儘快去醫院檢查。目前腸鏡是篩查及診斷結直腸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重視!

總之,我們需要留心日常生活中身體發生的細微變化,此外,即便沒有任何先兆,定期進行結直腸鏡的篩查,對預防及早發現結直腸癌,都是很有意義的,推薦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美中嘉和腫瘤防治科普


你好,我是普外科醫生。

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與高脂、高蛋白及慢性炎症,息肉及遺傳變異有關。
直腸癌常見分類:1. 菜花型癌: 最常見,向腔內突出,呈乳頭狀、或結節狀、或菜花狀。腫瘤多脆弱,易出血,表面有深淺不等的潰瘍形成,一般轉移較晚。 2. 潰瘍型癌: 向腸腔深層組織浸潤生長,表面雖有多個結節,以潰瘍為主,其邊緣和基底較硬,能侵及全層腸壁,癌轉移較早、預後較差。 3. 浸潤型癌: 腸管硬厚,有如皮革,表面可有淺潰瘍,早期即有轉移,預後惡劣。

所以針對不同類型的直腸癌主要的症狀不一樣。

1、出血,多見於菜花型

2、大便性狀及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裡急後重感,各類型均可見。

3、疼痛,腫瘤向內侵犯神經,浸潤型多久。

4、梗阻的表現,多見於菜花型腫瘤晚期,腫塊較大引起了梗阻,腸道不通。


健康擺渡者徐醫生


直腸。

直腸:自腸緣向上約15CM的一段大腸,稱為直腸。

辛辣刺激食物、高脂高鹽食物、無法吸收廢物成為糞便經腸道排出體外。

直腸有兩個彎曲:直腸骶曲和直腸會陰曲。

直腸內壁有三條橫皺,圍直腸一週。

彎曲及橫皺的存在,相對易儲存糞便。糞便的有害物質會長期對腸黏膜造成刺激。

直腸癌。

直腸癌,也就是發生直腸的惡性病變。

直腸癌與不良飲食習慣相關,與家族史有關,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與腺瘤有關。

直腸癌有什麼症狀?

直腸癌早期無症狀。

中晚期會出現排便習慣及排便形狀的改變、便秘、腹瀉、血便、粘液血便、消瘦、排便梗阻。

癌症侵潤生長,可能對就近器官,如:膀胱、尿道、陰道等侵犯。可能會出現會陰部疼痛、下肢水腫等。

直腸癌會不會擴散?

直腸癌會對周圍相臨臟器造成侵犯。

直腸癌會向遠處臟器轉移。

建議: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近些年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直腸癌約佔整個大腸癌的50%左右,其發病原因與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久坐、少運動,肥胖都是其發病的高危因素。直腸癌早期腫瘤侷限於粘膜、粘膜下層,症狀不明顯、或者沒有,隨著腫瘤增大、轉移會逐漸出現一些臨床症狀。


一、原發灶引起的症狀

直腸位於盆腔,長度大約12-15cm,下接肛管約2-3cm至肛門,直腸腫瘤有腫塊、潰瘍、浸潤等形狀。

便血是最常見、也是就診最主要的原因,腫瘤表面破潰引起出血,血量一般不多,與糞便相混,顏色多暗,多間斷性發生。常伴有較多的粘液、或壞死物、膿性分泌物,內痔引起的出血一般顏色鮮豔,多不與糞便想混,沒有粘液、壞死物、膿性分泌物相伴。

腫瘤距肛門口近,可能有下墜、裡急後重、便不盡感。若腫瘤較大,腫塊型、或浸潤型有可能致糞便變細、腸梗阻等情況。

腫瘤向後浸潤可能出現腰、骶部疼痛,向前浸潤膀胱或者陰道(女性)致陰道流血或血尿,向兩側浸潤可能壓迫、阻塞輸尿管致腎積水、腎功能衰竭。

二、轉移灶引起的症狀

直腸癌最易發生的遠處轉移部位是肝臟,肝區疼痛、黃疸、腹水、低蛋白血癥等。肺轉移可能有咳嗽、咳血、氣短等。骨轉移發生率約5%-10%,以疼痛為主。還可能發生腦轉移、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等。

三、全身中毒症狀

直腸腫瘤若長期出血可能致貧血,消耗體內營養物質,消瘦、乏力、食慾不振,甚至噁心、嘔吐,還有一些病人可能有低熱、腫瘤性發熱,一般38.5℃左右。

症狀出現後再去檢查,病情大多比較晚,所以篩查是早發現最主要的途徑,建議有家族病史、直腸炎等高危人群40歲以上做1次結腸鏡,每3年複查1次,一般人群5-10年做1次腸鏡比較合適。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直腸癌是消化系統腫瘤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我們都知道,癌症一旦發現後會給人無形中“判死緩”,對病人和親人的壓力非常大。我們都想成為一名“醫生”,能夠從一些不適症狀和表現中及早的發現疾病,儘早進行診斷和治療,避免發展到癌症晚期。那麼直腸癌會有什麼症狀呢?

  說實話,直腸癌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從臨床經驗來講,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潛血陽性是直腸癌最早出現的症狀。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對大便習慣發生改變、出現便血等常見症狀並不會非常在意,導致耽誤了疾病的診斷。總結來說,直腸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大便習慣改變,大便的性狀改變。這是最初的異常表現,因為直腸粘膜的病變導致直腸刺激症狀,如便意頻繁及排便不盡感,大便不再規律,大便不成形,大便變細或者是腹瀉等,甚至伴有間斷性大便帶血等現象時,一定要引起重視,此時最好去醫院肛腸外科做檢查,需要與痔瘡、肛裂等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第二,出現不規律性腹痛,多位於中下腹部,以悶痛、脹痛為主,逐漸加重,嚴重時可發生絞痛,此時需要做過腹部B超檢查,女性患者需要婦科B超檢查,和婦科疾病加以鑑別。

  第三,隨著病情發展,還會出現貧血,因為腫瘤表面破潰,導致局部的反覆出血,大便帶血等,慢性貧血就會發生,患者面色蒼白、渾身乏力等,常伴有體重明顯減輕,出現消瘦。

  第四,腫瘤導致腸管狹窄。腫瘤不斷增大導致腸管狹窄甚至引起腸梗阻,會嚴重影響大便,另外腸脹氣,絞痛等症狀也會越來越明顯。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直腸癌先期:大便異常,腹寒體涼,下肢寒冷,小腿至腳部血管細癟,深陷在皮膚內,血壓降低。結合腹部腫物檢查和AdAlpu檢測,即可比醫院提前2-4年檢查出來先期直腸癌。

如到大便帶血等明星體徵,醫院認為的早期,其實已經是晚期了。見《健康資本論》健康的四大威脅-癌症的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