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牛市出現,市場上漲邏輯已經出現變數!

講真,這個標題我幾個月前就已經想好了。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在4月7日這晚提前用上了,我當初估計最快也要等到6月以後才會用到吧。的確,第一季度A股的上漲速度和幅度都超出了預期。

從市場整體估值來看,A股依然處於低位水平。下面我用中證全指代表全體A股,為了剔除盈利影響,我用了市淨率(PB)估值指標。

警惕牛市出現,市場上漲邏輯已經出現變數!

為了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我再單獨把2010年9月至今的估值數據拿出來。我最近看到很多人都說,A股估值已經不便宜,但數據上並不是這樣顯示的。想當年我們在2017-2018年還逢低加倉,現在僅僅回到原點,就跟我說估值已經不便宜的,這是在開玩笑麼?

警惕牛市出現,市場上漲邏輯已經出現變數!

得出“當年A股估值比較便宜,現在A股估值已經不便宜”可能基於兩點邏輯:

1、近因效應。在2018年10月之前,A股的估值底是觀察2011-2013年估值底部得到的。在此之前,誰也沒想到,A股的估值會創出新低,我們以“估值為底”設計的網格,也紛紛破網。以2018年10月作為估值錨來看,現在的確不便宜。

但2018年10月的估值底,先是由於“去槓桿”**,令國內企業(特別是民企)出現了資金流緊張問題。隨後**毛衣衝突爆發,進而影響經濟加速下行。銀行縮減貸款,企業盈利不佳,走投無路之下進行大量股權質押。最後因為股市下挫,股價不斷下跌,質押爆倉,流動性危機就在眼前。好在11月政策連番出臺,不然是真有跌到2000點的可能。

下一輪熊市可能又會出現類似的坑爹事,2018年估值底依然有參考價值。但在短期內看,我認為意義不大,因為政策的呵護不會立馬180度轉變。除非美股真的崩盤了,否則市場很難再跌回2440點。

2、未來預期。在2018年2月的時候,大家對未來展望還是一片春光向好。在2018年10月之後,大家對經濟前景紛紛感到迷惘,而且感覺自己在2018年2月被騙了,A股辜負了我們的信任。

未來預期,才是我真正糾結的地方。做交易,向來都是總結過往,分析預期。過往總結得再好,分析預期錯了,也賺不了大錢。

現在市場都在說一句“正確的廢話”---只要經濟觸底了,牛市第二階段就開始了。這跟我之前寫的《牛市的三個階段》一樣,只是跟大家科普一下牛市各階段的推動邏輯,並沒有交易指示作用。

股市是國民經濟晴雨表,股市是經濟的先行指標,用經濟反預測股市,並沒有太大作用。

股市一般都提前反映了經濟數據3個月-6個月的情況。在2018年初,經濟數據還是一片向好,如果沒有2018年6月後面的數據,3587可能不是上證指數的高點。

當時2018年5月的數據還出現了一輪反彈,以致於當時大家都比較樂觀,包括我在內,都對**毛衣衝突抱有樂觀的態度。我還記得在2018年2月,不少朋友都說“滿倉呆坐”,當時嘲笑我網格策略的不在少數。

警惕牛市出現,市場上漲邏輯已經出現變數!

即使我在去年年底早早預測今年6月經濟就可能觸底,但有沒有一種可能,經濟提前觸底來啪啪啪打我臉呢?並不排除這個可能,而且照目前情況來看,這個概率在不斷增大。

在估值指標,經濟指標都沒辦法得出結論的時候,是時候掏出技術指標看看了。同樣是3200點,但技術指標顯示的卻是和當年不太一樣。

1、成交額(AMO)和成交量(VOL)比2018年翻了一倍。對比2006年,2014年牛市,我們都可以得知,相同位置,成交額放大意味著什麼?

2、月線三連陽,短期漲幅過大。市場上一直有一個偽邏輯:短期行情出現連續大漲,說明市場風險積累很高了。

事實卻並非如此。當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暴跌,在底部開始往上連續三個月出現暴漲,並不代表著市場的風險已經積累到非常大的程度。這反而是一個新的信號,暗示著“反彈行情”可能即將徹底扭轉成為“反轉行情”。

說了這麼多,那接下來我們要如何應對?我們接下來可能要放棄一直依賴的網格交易策略,轉變為趨勢交易策略。我的趨勢模型跟其他人的略有不同,它最大的作用是在於“時刻提醒大家,準備收拾包袱跑路”,能較好地控制資產回撤幅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