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內容有點多,大家慢慢看~~歡迎多交流~~

間戰期是指1919年-1939年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這20年,它有一個英文專有名詞:Interbellum,是由兩個拉丁文單詞“inter - 之間”和“bellum - 戰爭”組成的。

1918年,“厭戰”號在B炮塔和X炮塔上各安裝了一部飛機起飛平臺,用於起飛索普維斯1¹⁄₂ Strutter雙翼機,以觀察炮彈落點進行校射,完成任務後觀察機將返回陸地著陸。當時還沒有彈射器,要起飛的時候把炮塔轉向上風方向,起飛速度極低的雙翼機依靠自身動力從25米長的平臺上起飛。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不倦”級戰列巡洋艦3號艦“澳大利亞”號(屬於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吊裝、放飛索普維斯雙翼機的過程,攝於1918年

1919年4月,貝蒂(日德蘭海戰後接替傑利科出任大艦隊司令)的海軍上將旗最後一次從“伊麗莎白女王”號的主桅上降下,大艦隊的番號被取消,主要作戰艦艇被分配到新組建的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厭戰”號加入第2戰列艦中隊,成為新組建的大西洋艦隊的一部分。

這一時期,皇家海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一戰的廢墟之上,發展經濟成了主旋律,眾多功勳卓著的老艦紛紛退役拆解。1921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署後,英國和美國擁有相同的主力艦份額,但為了保護龐大的英帝國海外利益,英國維持了巡洋艦的優勢力量,這要歸功於1919年底出任第一海務大臣的貝蒂海軍元帥在條約談判桌上的外交技巧。

1919年起連續3年,“厭戰”號都在春季參加了地中海巡航,和地中海艦隊進行演習。1921年爆發了全國性的煤礦和鐵路工人大罷工,“厭戰”號被派往格拉斯哥附近的克萊德以顯示政府的力量,不過“厭戰”號的艦員大部分時間都在和罷工工人較勁踢足球。

1924年的春節巡航中,“厭戰”號第一次到訪馬耳他,一座今後它熟悉得如同自家後院一樣的港口。7月份它奉命返回本土,以參加7月26日舉行的皇家閱艦式,接受英王喬治五世的檢閱。這一年的閱艦式有近200艘戰艦出席,共排成10列,兩列戰列艦分別由“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巴勒姆”號領銜,“厭戰”號排在“巴勒姆”號身後第三位。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24年閱艦式艦位分佈圖,藍色虛線是皇家遊艇的檢閱航線,藍色軍艦隸屬大西洋艦隊,紅色軍艦為預備役或其它艦隊軍艦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喬治五世乘坐的皇家遊艇正駛過“伊麗莎白女王”號艦艉,5艘QE級均在列,右上方即為“厭戰”號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皇家閱艦式

皇家閱艦式 - Royal Review of the Fleet(簡稱Fleet Review),是皇家海軍歷史悠久的檢閱儀式,通常在樸次茅斯港外的Spithead海域舉行。

有據可考的皇家閱艦式起源於1415年,當年亨利五世在出徵法國前在南安普頓首次舉行閱艦式以振軍威,並在隨後的阿金庫特戰役中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輝煌勝利。

在此之後直到今天一共舉行過46次皇家閱艦式,有的是為了戰爭動員,有的是向來訪的外國領導人展示大英實力,1896年8月為各國總理舉行的閱艦式上有一位我們都很熟的中國人:大清北洋大臣李鴻章李中堂。

進入20世紀後,皇家閱艦式的主要功能變成了慶祝國君加冕(Coronation)或者每25年一次的登基紀念(Jubilee)。這一傳統於2002年伊麗莎白二世登基50週年時因國防經費短缺而終止,所以最後一次皇家紀念性閱艦式就變成了1977年的登基25週年閱艦式。

1924年這次規模宏大的閱艦式原因比較特殊,是為了慶祝皇家海軍更換海軍旗,歷史上只有3次是因為這個原因,另2次是1969和2003年,規模都非常小。在1924年的閱艦式上第一次出現了航母的身影。

以當年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每次國際閱艦式都頗有萬國來朝的氣勢,世界各國不遠萬里派出重要艦艇參閱,因而能看到一些日後敵對陣營著名戰艦同框的罕見景象。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37年5月為慶祝喬治六世加冕所舉行的皇家閱艦式,圖為德國袖珍戰列艦“格拉夫·斯佩”號,背景是“君權”號戰列艦和“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1937年閱艦式上,“斯佩”號、荷蘭海軍的“爪哇”號輕巡和日本海軍的“足柄”號重巡排在同一列。2年後“斯佩”號在塔普拉塔河口海戰中被“埃克塞特”號重巡和2艘輕巡圍困自沉,“埃克塞特”號則在5年後的泗水海戰中被“足柄”號率領的4艘“妙高”級重巡擊沉,“爪哇”號也在同場海戰中被同型的“羽黑”號擊沉。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37年閱艦式艦位分佈圖

同一列裡還有法國的“敦刻爾克”號戰列艦,1940年7月3日於“弩炮”行動中在阿爾及利亞奧蘭灣米爾斯克比爾港遭到“胡德”號率領的英國H艦隊突然襲擊,以防止處於觀望中的法國艦隊倒向德國。戰鬥中“敦刻爾克”號被“胡德”號命中四發,重創後自行搶灘擱淺,兩年後在土倫港自沉。

指揮H艦隊的是二戰名將詹姆斯·薩默維爾海中將,他曾任在1927-28年間擔任“厭戰”號艦長,海軍生涯早期還在上一代“厭戰”號巡洋艦上服役過,同時他也是皇家海軍首屈一指的無線電和雷達專家。

到目前為止最後一次閱艦式是2005年女王特別舉辦的國際閱艦式,以紀念特拉法加海戰200週年,但參閱噸位最大的是法國“戴高樂”號航母。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2005年6月國際閱艦式,圖中依次為“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塞班”號兩棲攻擊艦和“無敵”號輕型航母

而2012年即位60週年紀念日,女王就只能在泰晤士河裡檢閱一下民間小艇了,大英國力之衰令人嘆息。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2012年6月Diamond Jubilee的泰晤士河皇家巡遊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第一次改裝

1924年“厭戰”號進行了一次局部現代化改裝,最主要目的是安裝防雷突出部,以應對日益嚴峻的魚雷威脅。

自從1864年白頭魚雷問世後,主力艦就開始採取防雷措施。之前使用的是防雷網,網體本身由鋼製圓環串編成,總重可超過一百噸。沿艦體側面安裝有一排撐杆,航行時撐杆貼著舷側收攏,防雷網捲起放置在甲板邊緣;停泊時展開撐杆,將防雷網垂直佈防在離艦體8-10米的距離,向下延申到龍骨之下。來襲魚雷碰到防雷網時或者提前爆炸,或者乾脆無法觸發碰炸引信。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無畏”號戰列艦1:350模型,上圖為防潛網收起狀態,下圖為展開狀態

但是隨著現代化魚雷在航速和威力上的飛速發展,薄薄的一層防雷網已經頂不住了,而且防潛網只能在停泊靜止狀態使用(布放時最多隻能以6節航速行駛),航行作戰時無能為力。1915年皇家海軍已經將軍艦上的防雷網撤除,德國是在1916年,所以在上一篇的一幅插圖中,向“厭戰”號齊射的德國“凱撒”號戰列艦還帶有防雷網,而大部分英艦上已經看不到了。

更先進的防雷設計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艦體內置的防雷結構,由雙層或三層艦底向舷側延申形成空艙,內側佈置煤艙或者液艙,再增設裝甲防雷艙壁,形成坦克上覆合裝甲似的三明治結構。意大利人還開發出更復雜精巧的“普列塞”水下防禦結構,依靠外側積液艙吸收爆炸衝擊載荷,並將其均勻傳遞給內側圓筒,通過內筒的破壞性崩潰解體吸收爆炸能量,使其無法突破內層支撐板,保護主體結構。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蘇聯在30年代末設計“蘇聯”級戰列艦時曾對意式普列塞結構(左)和美式縱向隔壁結構(右)做過1:1模型爆破測試,結果顯示前者能有效吸收爆炸能量,減輕艦體受損,但被破壞區域進水量更大。

對於舊艦改造來說,內置防雷結構的工程量將十分巨大,整個艦體幾乎要重建。1915年,英國人發明了防雷突出部,它是焊接在艦殼外部的一個流線型水密隔艙,用來吸收魚雷的爆炸能力,外觀很像現在三代機改型安裝的保型油箱。防雷突出部大大增加了魚雷防禦系統的深度,也增加了軍艦的浮力(當然還增大了阻力),同時安裝工程相對簡單,不需要對內部結構進行大手術,因此風靡一時,各國海軍在改造舊式戰列艦時紛紛加裝。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皇家橡樹”號在1914年下水時和改造之後的對比,從正面看防雷突出部就像是鼓起的腮幫子

“厭戰”號的防雷突出部①幾乎覆蓋了整個艦長,從水線上2米一直延申到龍骨上方,整個突出部被一道縱向水密隔壁分隔成兩個獨立部分,橫向還被分成很多水密艙室,以儘量控制進水範圍。因為龐大的突出部所帶來的阻力,“厭戰”號的最高航速降低到23.5節。

沒什麼作用的飛機起飛平臺②被拆除,將2座3英寸高射炮③替換為全新的HA4英寸單管高射炮,並拆除了一半的魚雷發射管。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將兩個細長的煙囪④合併為一個粗壯的單體煙囪。改造完成後,“厭戰”號的排水量從27500噸增加到31300噸。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厭戰”號於1926年4月重新服役後加入了地中海艦隊,與四艘姐妹艦一起組成重建的第1戰列艦中隊。之後的18個月內它都擔任地中海艦隊的旗艦,然後轉給了“伊麗莎白女王”號。

這段地中海歲月過得很平靜,直到1928年7月12日,在時任艦長薩默維爾中校的指揮下,“厭戰”號在愛琴海斯基亞索斯島附近撞上了一塊海圖上未標明的礁石,只得返回樸次茅斯維修。該艦的軍官沒有被問責,因為顯然是海圖的錯 - 它使用的還是1887年的水文調查資料。薩默維爾隨即轉任“巴勒姆”號艦長。

1929年1月,“厭戰”號再次加入地中海艦隊並短暫成為旗艦。1930年5月,它和“勇士”號、“巴勒姆”號一起轉隸大西洋艦隊的第2戰列艦中隊。之後3年又是歲月靜好的“海軍假日”,每年春夏例行前往地中海舉行艦隊級演習。

1933年3月21日,“厭戰”號和“勇士”號從直布羅陀返回樸次茅斯,於大霧中在葡萄牙塔霍河口外被一艘羅馬尼亞蒸汽客輪Peles號撞擊右舷,損害主要位於水線以上,在緊急搶修後“厭戰”號自行返回樸次茅斯。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第二次改裝

1933年5月“厭戰”號修復歸隊(都記不清是第幾次了),但僅僅6個月後它又被轉入預備役,不過這次沒出事,而是改造經費得到落實,要徹底翻修了。

根據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美、英主力艦不得超過15艘,日本9艘,法、意5艘。皇家海軍在一戰後只新建了2艘“納爾遜”級戰列艦和一艘“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保留了QE級和R級戰列艦各5艘,加上“聲望”號、“反擊”號2艘戰列巡洋艦,正好達到上限。

1930年,在經歷了全球大蕭條之後的《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所有簽約國繼續停建新戰艦,為期5年,艦齡超過20年的主力艦可進行改裝與性能提升。“厭戰”號和“聲望”號就是根據條約進行重建的首批2艘皇家海軍主力艦。

這裡更正一下,作為唯一一艘建成的“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胡德”號不是為了紀念日德蘭海戰中犧牲的霍勒斯·胡德少將,而是紀念他的曾祖父 - 18世紀的海軍上將塞繆爾·胡德子爵,1916年下水的“胡德”號已經是第4代採用這一艦名的軍艦。而上面提到的薩默維爾中將,日後的薩默維爾海軍元帥,他的奶奶就來自胡德家族,和胡德上將同根。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1934年3月到1937年3月間,“厭戰”號在樸次茅斯進行了全面現代化改裝,工程造價達到236.3萬英鎊,幾乎等於它1915年時的造價(252.4萬英鎊,當然相差20年幣值不同)。改進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推進系統

整個推進系統被拆除重建①:內部底層甲板被更換,輪機艙細分為8個獨立艙室,原來的4檯布朗·寇蒂斯直驅式蒸汽輪機被帕森斯齒輪式蒸汽輪機和4座主減速齒輪箱取代;鍋爐艙縱向分成6個艙室,用6座海軍部式三鼓鍋爐替換了原來的24座亞羅鍋爐。

海軍部鍋爐是海軍燃料試驗站主導設計的新一代艦用鍋爐,1927年開始安裝在3艘A級驅逐艦上,其300 psi/600°F的工作條件成為皇家海軍的新標準。這樣的改進將“厭戰”號的燃油效率提高了35%,航速24節時的油耗從每小時41噸降低到27噸,總功率從7.5萬馬力增加到8萬馬力。而且更輕的推進系統共節省了1524噸排水量,可以用於防禦和武備。

裝甲

全艦增加了1118噸裝甲,增強了A炮塔之前的艦體和鍋爐艙的防護,彈藥庫的裝甲厚度增大到5英寸,輪機艙增加到3.5英寸。劃分更合理的輪機艙室也增強了艦殼整體強度。

武備

“厭戰”號的4座主炮炮塔②被整體吊起,送往位於Elswickd的維克斯·阿姆斯特朗軍械廠進行了升級,火炮耳軸提高了22.2釐米,後移18.4釐米,每門炮的炮身上增加12噸的配重,令最大射擊仰角從20°增加到30°,以大幅提高射程。

拆除了最後兩具魚雷發射管和前後4門6英寸炮廓炮,只留下艦體舯部的8門③。上次改裝時安裝的4門單管4英寸高射炮被拆除,更換為4座雙聯裝4英寸高射炮④。在煙囪旁增設了2座平臺,安裝了4門8聯裝2磅乒乓炮⑤,它們被炮手戲稱為“芝加哥鋼琴”。在B炮塔和X炮塔上還各加裝了一座4聯裝維克斯12.7毫米高射機槍⑥。

火控系統也得到現代化升級,對空採用了Elliots公司研製的HACS MkII高射角火控系統,對海則是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Mk VII型海軍部式火控桌。因為增加了大量的電氣設備,全艦的電纜線路重新鋪設。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左圖為HACS MkII對空火控系統、右圖為如今停泊在倫敦泰晤士河上公開展覽的“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內的海軍部式火控桌實景

上層建築

上甲板以上除炮塔外的上層建築全部拆除重建,包括重達200噸的裝甲司令塔,原來的三角塔桅被巍峨的堡壘式裝甲艦橋⑦代替,它有一個專門的綽號:Queen Anne's Mansion - 安妮王后大廈。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左圖為1940年停靠亞歷山大港的“厭戰”號

這是1873年在倫敦聖詹姆斯公園旁建築的一座14層公寓樓,曾經是全英國最高的民用建築,它的建成甚至擋住了維多利亞女王從白金漢宮看大本鐘的視線。但當時的法律並沒有禁止100英尺以上的高層建築,所以女王也拿它沒辦法。1894年通過的《倫敦建築法案》規定倫敦市區建築不得高於80英尺,就是這座大廈給逼的。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納爾遜”高聳的堡壘式艦橋

堡壘式艦橋最早出現在1925年下水的“納爾遜”級戰列艦上,日後成為英國大型戰艦的標誌性設計。“厭戰”號則是第一艘改造成這一形態的舊艦,它不但為艦隊司令部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能容納更多的先進機電設備,而且是氣密的,具備防化能力。

因為鍋爐數量減少到原來的1/4,大型單體煙囪進行了瘦身,煙囪前彎曲的煙道被取消⑧。煙囪後部增設了大型機庫⑨,兩座捲簾門內可以容納4架水上偵察校射飛機,但通常“厭戰”號只攜帶2架,1938-1941年間是“劍魚”式,1942-1943年間則是“海象”式。飛機由一座橫向安裝的彈射器彈射起飛,在水面降落後由安裝機庫兩側的大型吊車回收。1943年後因為皇家海軍的航母力量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厭戰”號撤裝了水上飛機,機庫被改作艦員的娛樂場所(真是城會玩啊,能裝4架水上飛機的機庫用來喝下午茶、打板球!)。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左圖為1941年被吊車吊上“厭戰”號的“劍魚”,右圖為1942年從“厭戰”號上彈射起飛的“海象”

改裝工程完成之後,“厭戰”號脫胎換骨般地變成了高大簡潔的現代化戰列艦,火控先進、火炮精準、防護厚重,除了航速不夠高,其它方面並不比晚誕生十幾年的歐洲新式條約型戰列艦遜色多少。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綠彈”和“長彈”

皇家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遭到的戰術性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炮彈造成的。德艦配備的定時引信穿甲彈在穿透英艦裝甲後才爆炸,產生很大的破壞作用。而英國當時採用的穿甲彈有兩大缺陷:一是老式穿甲彈採用輕質軟被帽,無法有效穿透德艦的克虜伯滲碳表面硬化裝甲,二是作為炮彈裝藥的“Lyddite - 立德”苦味酸炸藥對震動過於敏感,且配備的是無延遲引信,很多情況下彈丸剛接觸裝甲表面還來不及穿透就提前起爆,導致德艦雖然被命中多發大口徑炮彈卻傷不到內部要害。

1918年初,皇家海軍終於研製成功帶凸臺的硬被帽穿甲彈,官方稱為New-Type(新式),舊彈則被稱為Old-Type(老式)。新彈塗有綠漆以示區別,綽號“Greenboy - 綠彈”。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綠彈的彈頭較鈍、裝藥腔較小、彈體結構強度更高,配備了延遲引信,有利於遠距離在較大的入射角下穿透大厚度水平裝甲,並在進入艦體後有效起爆。它的裝藥名為“Shellite” ,是Lyddite和DNP(二硝基酚)的混合物,降低了威力、增強了鈍感。最初兩者的比例是50:50,但威力下降過多,後來調整為60:40,達到較好的平衡,裝備第一代綠彈。一戰結束後比例又上升為70:30,在維持足夠鈍感的前提下儘可能提高炮彈威力,併成為此後英國381毫米炮彈的標準配比。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在1941年2月9日炮擊熱那亞的格羅格行動 - Operation Grog中,因炮手操作失誤,“馬來亞”號發射的一枚15英寸穿甲彈擊中聖勞倫斯大教堂正廳的東南角,但幸運的是引信失效沒有爆炸,這枚炮彈至今仍被收藏在該教堂內,上圖左側就是它帶凸臺的被帽,右側為穿甲彈本體

到了“厭戰”號進行第二次改裝的30年代中期,Mark I型15英寸艦炮已經是20年高齡,綠彈也不再先進。同期美國“科羅拉多”級的Mark I型16英寸艦炮、日本“長門”級的三年式410毫米艦炮威力強大,而英國自己為“納爾遜”級配備的Mark I型16英寸艦炮卻水平低下,其高速輕彈遠距離存速急劇下降,導致彈丸貫穿力不足,水平穿深只與QE級的15英寸艦炮和“英王喬治五世”級上的14英寸艦炮相當,也就是說整個皇家海軍新舊主力艦的火力基本上就停留在20年代的水平。

為了改變這種尷尬局面,英國在1938年開發了新式6crh炮彈。crh - caliber radius head是炮彈頭錐曲率半徑和彈丸口徑之比的縮寫,通常是指最外層風帽的crh,這個比值越大風帽就越尖越長;老式炮彈的風帽粗短,為4crh彈。6crh長彈更具流線型,外彈道性能好,遠距離存速更高、落角小,因此垂直穿甲能力遠超4crh彈。

不過6crh彈的彈體長度顯著增加,和舊的Mark I型火炮並不兼容。因為船臺週期、改建速度等原因,到二戰爆發時只有“伊麗莎白女王”號、“厭戰”號、“勇士”號和“聲望”號四艦在現代化改裝時對火炮供彈機構進行了相應改進才能使用。包括“胡德”號在內的其它9艘主力艦都只配備了重型化的4crh短彈 - 採用與長彈相同的彈體、硬被帽和更圓鈍的彈丸頭錐,只是風帽較短,炮彈全長和老式Mark Va穿甲彈相同。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左圖為重型化4crh短彈,右圖為6crh長彈,可以看到除風帽外的內部結構基本相同

比較可悲的是,“胡德”號原定在執行完圍殲“俾斯麥”號的行動後即將入塢大修改進火炮,但它和“皇家橡樹”號、“反擊”號一樣都永遠無法發射6crh彈了;其餘各艦在1940年-1943年間進行了適配改進。

“厭戰”號在第二次改裝提高主炮仰角後,發射4crh短彈時最大射程從21.6公里增加到26.5公里,1938年配備6crh長彈後,30°角最大射程達到29.3公里,比日德蘭海戰時增加了9千碼,對一門爺爺級火炮來說性能的提升是非常顯著的。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諾曼底登陸當天在離岸2.6萬碼距離轟擊德軍灘頭陣地的“厭戰”號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形態不同的QE級

如上面所說,5艘QE級中只有“伊麗莎白女王”號、“厭戰”號和“勇士”號來得及在二戰爆發前完成現代化改裝,因而到1938年時5艘姐妹艦的外觀呈現出很大的差別。

“巴勒姆”號和“馬來亞”號只接受過第一次改裝,除了煙囪合併為一個外,外觀和日德蘭海戰時差別不大。兩艦之間的區別也非常小,最明顯的是後桅,“巴勒姆”號是三腳桅,“馬來亞”號是單腳桅。另外“巴勒姆”號的飛機吊車是安裝在後部上層建築上往前伸的,“馬來亞”號正好相反,安裝在中部上層建築上往後伸。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41年航行在地中海上的“巴勒姆”號,後桅是三腳桅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45年退役時的“馬來亞”號,後桅是單腳桅

在QE級之後建造的5艘R級戰列艦也是差不多的待遇,到二戰時已經顯得相當陳舊落後,“皇家橡樹”號在斯卡帕灣被擊沉事件因為德國宣傳機器的大肆炒作而名聲很響,但實際上當時皇家海軍僅僅是把它暫時充當港口防空炮艦使用,對本土艦隊的實力幾乎沒有影響,U-47的勝利並沒有多大戰略、戰術上的意義。

三艘現代化改裝過的QE級中,“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之間的差別也非常小,“伊麗莎白女王”號的前、後桅都是三腳桅,高度相同,“勇士”號的後桅是單腳桅,比前桅低很多。兩艦都拆除了全部的炮廓炮,每舷5座副炮均採用炮塔形式,兩側的幹舷顯得非常平順。另外兩艦的機庫一直延申到舷側,和艦寬相同。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43年的“勇士”號,注意單腳後桅和兩個桅杆的高度差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二戰中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後桅也是三腳桅,兩個桅杆高度相同

“厭戰”號又是一個另類,和以上四艦都有所不同。“厭戰”號的前、後桅都是單腳桅;上層建築和煙囪的間隔非常近,幾乎連為一體;艦橋底下沒有像“伊麗莎白女王”號那樣增設一座探照燈平臺;機庫的寬度比艦寬小,機庫兩側還有一座副炮和小艇甲板;兩舷各保留了4座炮廓炮。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42在印度洋航行的“厭戰”號,背後是一艘荷蘭Tromp級輕巡,前後桅都是單腳桅,艦橋和煙囪幾乎挨在一起

歸納一下5艘QE級最顯著的區別:

“伊麗莎白女王”號:堡壘式艦橋、前後三腳桅、兩桅同高

“厭戰”號:堡壘式艦橋、前後單腳桅、機庫不是全艦寬、單側4座炮廓炮

“勇士”號:堡壘式艦橋、前三腳桅、後單腳桅、前高後低

“巴勒姆”號:舊式艦橋、後三腳桅

“馬來亞”號:舊式艦橋、後單腳桅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上面這張照片攝於1939年馬耳他大港,圖中有2艘QE級戰列艦和2艘郡級重巡,大家看看這2艘戰列艦到底是誰?

在“英王喬治五世”級服役前,皇家海軍最拿得出手的門面擔當就是當時世界上艦體最長、排水量最大的“強力胡德 - The Mighty Hood”,接下來就是三艘現代化改造過的QE級戰列艦了。

新建的“納爾遜”級總體設計受條約約束甚多,三座主炮塔集中在前部以節省防護重量,造成適航性和穩定性較差,航速也只有23節,無法伴隨航母行動,空有406毫米巨炮卻火力貧弱,被謔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淺水重炮艦。因而“納爾遜”級在英國海軍中的地位甚至還低於老舊的QE級,通常執行對岸轟擊等支援性任務。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41年擊沉“俾斯麥”號之後在波士頓海軍造船廠接受改裝的“羅德尼”號,正在進行主炮試射

即便是最新的“英王喬治五世”級,因為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只配備了10門14英寸主炮,按照當時英國的國力和作戰環境採用了低成本、大批量的建造模式,造價僅為“俾斯麥”號的40%,實際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5)間戰期大升級


> 1943年北角海戰中向“沙恩霍斯特”號齊射的“約克公爵”號,面對列強的新型戰列艦幾無勝算

所以到了二戰,隨著“胡德”號、“威爾士親王”號等名艦戰沉,皇家海軍衝殺在第一線承擔苦活累活的還是QE級。這點和日本海軍愛用老戰列艦不同,日本是有更新更強的新艦藏著掖著不用,皇家海軍則是真的青黃不接,只能老將出馬了。

  • 看完如果喜歡就點個關注吧哈~
  • 剛開新號,所以還不能有原創標籤,歡迎大家多交流~
  • 下一篇會寫:二戰中戰功顯赫的“厭戰”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