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内容有点多,大家慢慢看~~欢迎多交流~~

间战期是指1919年-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20年,它有一个英文专有名词:Interbellum,是由两个拉丁文单词“inter - 之间”和“bellum - 战争”组成的。

1918年,“厌战”号在B炮塔和X炮塔上各安装了一部飞机起飞平台,用于起飞索普维斯1¹⁄₂ Strutter双翼机,以观察炮弹落点进行校射,完成任务后观察机将返回陆地着陆。当时还没有弹射器,要起飞的时候把炮塔转向上风方向,起飞速度极低的双翼机依靠自身动力从25米长的平台上起飞。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不倦”级战列巡洋舰3号舰“澳大利亚”号(属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吊装、放飞索普维斯双翼机的过程,摄于1918年

1919年4月,贝蒂(日德兰海战后接替杰利科出任大舰队司令)的海军上将旗最后一次从“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主桅上降下,大舰队的番号被取消,主要作战舰艇被分配到新组建的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厌战”号加入第2战列舰中队,成为新组建的大西洋舰队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皇家海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战的废墟之上,发展经济成了主旋律,众多功勋卓著的老舰纷纷退役拆解。1921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英国和美国拥有相同的主力舰份额,但为了保护庞大的英帝国海外利益,英国维持了巡洋舰的优势力量,这要归功于1919年底出任第一海务大臣的贝蒂海军元帅在条约谈判桌上的外交技巧。

1919年起连续3年,“厌战”号都在春季参加了地中海巡航,和地中海舰队进行演习。1921年爆发了全国性的煤矿和铁路工人大罢工,“厌战”号被派往格拉斯哥附近的克莱德以显示政府的力量,不过“厌战”号的舰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罢工工人较劲踢足球。

1924年的春节巡航中,“厌战”号第一次到访马耳他,一座今后它熟悉得如同自家后院一样的港口。7月份它奉命返回本土,以参加7月26日举行的皇家阅舰式,接受英王乔治五世的检阅。这一年的阅舰式有近200艘战舰出席,共排成10列,两列战列舰分别由“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巴勒姆”号领衔,“厌战”号排在“巴勒姆”号身后第三位。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24年阅舰式舰位分布图,蓝色虚线是皇家游艇的检阅航线,蓝色军舰隶属大西洋舰队,红色军舰为预备役或其它舰队军舰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乔治五世乘坐的皇家游艇正驶过“伊丽莎白女王”号舰艉,5艘QE级均在列,右上方即为“厌战”号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皇家阅舰式

皇家阅舰式 - Royal Review of the Fleet(简称Fleet Review),是皇家海军历史悠久的检阅仪式,通常在朴次茅斯港外的Spithead海域举行。

有据可考的皇家阅舰式起源于1415年,当年亨利五世在出征法国前在南安普顿首次举行阅舰式以振军威,并在随后的阿金库特战役中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

在此之后直到今天一共举行过46次皇家阅舰式,有的是为了战争动员,有的是向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展示大英实力,1896年8月为各国总理举行的阅舰式上有一位我们都很熟的中国人:大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李中堂。

进入20世纪后,皇家阅舰式的主要功能变成了庆祝国君加冕(Coronation)或者每25年一次的登基纪念(Jubilee)。这一传统于200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时因国防经费短缺而终止,所以最后一次皇家纪念性阅舰式就变成了1977年的登基25周年阅舰式。

1924年这次规模宏大的阅舰式原因比较特殊,是为了庆祝皇家海军更换海军旗,历史上只有3次是因为这个原因,另2次是1969和2003年,规模都非常小。在1924年的阅舰式上第一次出现了航母的身影。

以当年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每次国际阅舰式都颇有万国来朝的气势,世界各国不远万里派出重要舰艇参阅,因而能看到一些日后敌对阵营著名战舰同框的罕见景象。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37年5月为庆祝乔治六世加冕所举行的皇家阅舰式,图为德国袖珍战列舰“格拉夫·斯佩”号,背景是“君权”号战列舰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1937年阅舰式上,“斯佩”号、荷兰海军的“爪哇”号轻巡和日本海军的“足柄”号重巡排在同一列。2年后“斯佩”号在塔普拉塔河口海战中被“埃克塞特”号重巡和2艘轻巡围困自沉,“埃克塞特”号则在5年后的泗水海战中被“足柄”号率领的4艘“妙高”级重巡击沉,“爪哇”号也在同场海战中被同型的“羽黑”号击沉。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37年阅舰式舰位分布图

同一列里还有法国的“敦刻尔克”号战列舰,1940年7月3日于“弩炮”行动中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湾米尔斯克比尔港遭到“胡德”号率领的英国H舰队突然袭击,以防止处于观望中的法国舰队倒向德国。战斗中“敦刻尔克”号被“胡德”号命中四发,重创后自行抢滩搁浅,两年后在土伦港自沉。

指挥H舰队的是二战名将詹姆斯·萨默维尔海中将,他曾任在1927-28年间担任“厌战”号舰长,海军生涯早期还在上一代“厌战”号巡洋舰上服役过,同时他也是皇家海军首屈一指的无线电和雷达专家。

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阅舰式是2005年女王特别举办的国际阅舰式,以纪念特拉法加海战200周年,但参阅吨位最大的是法国“戴高乐”号航母。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2005年6月国际阅舰式,图中依次为“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塞班”号两栖攻击舰和“无敌”号轻型航母

而2012年即位60周年纪念日,女王就只能在泰晤士河里检阅一下民间小艇了,大英国力之衰令人叹息。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2012年6月Diamond Jubilee的泰晤士河皇家巡游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第一次改装

1924年“厌战”号进行了一次局部现代化改装,最主要目的是安装防雷突出部,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鱼雷威胁。

自从1864年白头鱼雷问世后,主力舰就开始采取防雷措施。之前使用的是防雷网,网体本身由钢制圆环串编成,总重可超过一百吨。沿舰体侧面安装有一排撑杆,航行时撑杆贴着舷侧收拢,防雷网卷起放置在甲板边缘;停泊时展开撑杆,将防雷网垂直布防在离舰体8-10米的距离,向下延申到龙骨之下。来袭鱼雷碰到防雷网时或者提前爆炸,或者干脆无法触发碰炸引信。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无畏”号战列舰1:350模型,上图为防潜网收起状态,下图为展开状态

但是随着现代化鱼雷在航速和威力上的飞速发展,薄薄的一层防雷网已经顶不住了,而且防潜网只能在停泊静止状态使用(布放时最多只能以6节航速行驶),航行作战时无能为力。1915年皇家海军已经将军舰上的防雷网撤除,德国是在1916年,所以在上一篇的一幅插图中,向“厌战”号齐射的德国“凯撒”号战列舰还带有防雷网,而大部分英舰上已经看不到了。

更先进的防雷设计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舰体内置的防雷结构,由双层或三层舰底向舷侧延申形成空舱,内侧布置煤舱或者液舱,再增设装甲防雷舱壁,形成坦克上复合装甲似的三明治结构。意大利人还开发出更复杂精巧的“普列塞”水下防御结构,依靠外侧积液舱吸收爆炸冲击载荷,并将其均匀传递给内侧圆筒,通过内筒的破坏性崩溃解体吸收爆炸能量,使其无法突破内层支撑板,保护主体结构。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苏联在30年代末设计“苏联”级战列舰时曾对意式普列塞结构(左)和美式纵向隔壁结构(右)做过1:1模型爆破测试,结果显示前者能有效吸收爆炸能量,减轻舰体受损,但被破坏区域进水量更大。

对于旧舰改造来说,内置防雷结构的工程量将十分巨大,整个舰体几乎要重建。1915年,英国人发明了防雷突出部,它是焊接在舰壳外部的一个流线型水密隔舱,用来吸收鱼雷的爆炸能力,外观很像现在三代机改型安装的保型油箱。防雷突出部大大增加了鱼雷防御系统的深度,也增加了军舰的浮力(当然还增大了阻力),同时安装工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对内部结构进行大手术,因此风靡一时,各国海军在改造旧式战列舰时纷纷加装。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皇家橡树”号在1914年下水时和改造之后的对比,从正面看防雷突出部就像是鼓起的腮帮子

“厌战”号的防雷突出部①几乎覆盖了整个舰长,从水线上2米一直延申到龙骨上方,整个突出部被一道纵向水密隔壁分隔成两个独立部分,横向还被分成很多水密舱室,以尽量控制进水范围。因为庞大的突出部所带来的阻力,“厌战”号的最高航速降低到23.5节。

没什么作用的飞机起飞平台②被拆除,将2座3英寸高射炮③替换为全新的HA4英寸单管高射炮,并拆除了一半的鱼雷发射管。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将两个细长的烟囱④合并为一个粗壮的单体烟囱。改造完成后,“厌战”号的排水量从27500吨增加到31300吨。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厌战”号于1926年4月重新服役后加入了地中海舰队,与四艘姐妹舰一起组成重建的第1战列舰中队。之后的18个月内它都担任地中海舰队的旗舰,然后转给了“伊丽莎白女王”号。

这段地中海岁月过得很平静,直到1928年7月12日,在时任舰长萨默维尔中校的指挥下,“厌战”号在爱琴海斯基亚索斯岛附近撞上了一块海图上未标明的礁石,只得返回朴次茅斯维修。该舰的军官没有被问责,因为显然是海图的错 - 它使用的还是1887年的水文调查资料。萨默维尔随即转任“巴勒姆”号舰长。

1929年1月,“厌战”号再次加入地中海舰队并短暂成为旗舰。1930年5月,它和“勇士”号、“巴勒姆”号一起转隶大西洋舰队的第2战列舰中队。之后3年又是岁月静好的“海军假日”,每年春夏例行前往地中海举行舰队级演习。

1933年3月21日,“厌战”号和“勇士”号从直布罗陀返回朴次茅斯,于大雾中在葡萄牙塔霍河口外被一艘罗马尼亚蒸汽客轮Peles号撞击右舷,损害主要位于水线以上,在紧急抢修后“厌战”号自行返回朴次茅斯。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第二次改装

1933年5月“厌战”号修复归队(都记不清是第几次了),但仅仅6个月后它又被转入预备役,不过这次没出事,而是改造经费得到落实,要彻底翻修了。

根据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美、英主力舰不得超过15艘,日本9艘,法、意5艘。皇家海军在一战后只新建了2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和一艘“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保留了QE级和R级战列舰各5艘,加上“声望”号、“反击”号2艘战列巡洋舰,正好达到上限。

1930年,在经历了全球大萧条之后的《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所有签约国继续停建新战舰,为期5年,舰龄超过20年的主力舰可进行改装与性能提升。“厌战”号和“声望”号就是根据条约进行重建的首批2艘皇家海军主力舰。

这里更正一下,作为唯一一艘建成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不是为了纪念日德兰海战中牺牲的霍勒斯·胡德少将,而是纪念他的曾祖父 - 18世纪的海军上将塞缪尔·胡德子爵,1916年下水的“胡德”号已经是第4代采用这一舰名的军舰。而上面提到的萨默维尔中将,日后的萨默维尔海军元帅,他的奶奶就来自胡德家族,和胡德上将同根。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1934年3月到1937年3月间,“厌战”号在朴次茅斯进行了全面现代化改装,工程造价达到236.3万英镑,几乎等于它1915年时的造价(252.4万英镑,当然相差20年币值不同)。改进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推进系统

整个推进系统被拆除重建①:内部底层甲板被更换,轮机舱细分为8个独立舱室,原来的4台布朗·寇蒂斯直驱式蒸汽轮机被帕森斯齿轮式蒸汽轮机和4座主减速齿轮箱取代;锅炉舱纵向分成6个舱室,用6座海军部式三鼓锅炉替换了原来的24座亚罗锅炉。

海军部锅炉是海军燃料试验站主导设计的新一代舰用锅炉,1927年开始安装在3艘A级驱逐舰上,其300 psi/600°F的工作条件成为皇家海军的新标准。这样的改进将“厌战”号的燃油效率提高了35%,航速24节时的油耗从每小时41吨降低到27吨,总功率从7.5万马力增加到8万马力。而且更轻的推进系统共节省了1524吨排水量,可以用于防御和武备。

装甲

全舰增加了1118吨装甲,增强了A炮塔之前的舰体和锅炉舱的防护,弹药库的装甲厚度增大到5英寸,轮机舱增加到3.5英寸。划分更合理的轮机舱室也增强了舰壳整体强度。

武备

“厌战”号的4座主炮炮塔②被整体吊起,送往位于Elswickd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军械厂进行了升级,火炮耳轴提高了22.2厘米,后移18.4厘米,每门炮的炮身上增加12吨的配重,令最大射击仰角从20°增加到30°,以大幅提高射程。

拆除了最后两具鱼雷发射管和前后4门6英寸炮廓炮,只留下舰体舯部的8门③。上次改装时安装的4门单管4英寸高射炮被拆除,更换为4座双联装4英寸高射炮④。在烟囱旁增设了2座平台,安装了4门8联装2磅乒乓炮⑤,它们被炮手戏称为“芝加哥钢琴”。在B炮塔和X炮塔上还各加装了一座4联装维克斯12.7毫米高射机枪⑥。

火控系统也得到现代化升级,对空采用了Elliots公司研制的HACS MkII高射角火控系统,对海则是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Mk VII型海军部式火控桌。因为增加了大量的电气设备,全舰的电缆线路重新铺设。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左图为HACS MkII对空火控系统、右图为如今停泊在伦敦泰晤士河上公开展览的“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内的海军部式火控桌实景

上层建筑

上甲板以上除炮塔外的上层建筑全部拆除重建,包括重达200吨的装甲司令塔,原来的三角塔桅被巍峨的堡垒式装甲舰桥⑦代替,它有一个专门的绰号:Queen Anne's Mansion - 安妮王后大厦。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左图为1940年停靠亚历山大港的“厌战”号

这是1873年在伦敦圣詹姆斯公园旁建筑的一座14层公寓楼,曾经是全英国最高的民用建筑,它的建成甚至挡住了维多利亚女王从白金汉宫看大本钟的视线。但当时的法律并没有禁止100英尺以上的高层建筑,所以女王也拿它没办法。1894年通过的《伦敦建筑法案》规定伦敦市区建筑不得高于80英尺,就是这座大厦给逼的。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纳尔逊”高耸的堡垒式舰桥

堡垒式舰桥最早出现在1925年下水的“纳尔逊”级战列舰上,日后成为英国大型战舰的标志性设计。“厌战”号则是第一艘改造成这一形态的旧舰,它不但为舰队司令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能容纳更多的先进机电设备,而且是气密的,具备防化能力。

因为锅炉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4,大型单体烟囱进行了瘦身,烟囱前弯曲的烟道被取消⑧。烟囱后部增设了大型机库⑨,两座卷帘门内可以容纳4架水上侦察校射飞机,但通常“厌战”号只携带2架,1938-1941年间是“剑鱼”式,1942-1943年间则是“海象”式。飞机由一座横向安装的弹射器弹射起飞,在水面降落后由安装机库两侧的大型吊车回收。1943年后因为皇家海军的航母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厌战”号撤装了水上飞机,机库被改作舰员的娱乐场所(真是城会玩啊,能装4架水上飞机的机库用来喝下午茶、打板球!)。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左图为1941年被吊车吊上“厌战”号的“剑鱼”,右图为1942年从“厌战”号上弹射起飞的“海象”

改装工程完成之后,“厌战”号脱胎换骨般地变成了高大简洁的现代化战列舰,火控先进、火炮精准、防护厚重,除了航速不够高,其它方面并不比晚诞生十几年的欧洲新式条约型战列舰逊色多少。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绿弹”和“长弹”

皇家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遭到的战术性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炮弹造成的。德舰配备的定时引信穿甲弹在穿透英舰装甲后才爆炸,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而英国当时采用的穿甲弹有两大缺陷:一是老式穿甲弹采用轻质软被帽,无法有效穿透德舰的克虏伯渗碳表面硬化装甲,二是作为炮弹装药的“Lyddite - 立德”苦味酸炸药对震动过于敏感,且配备的是无延迟引信,很多情况下弹丸刚接触装甲表面还来不及穿透就提前起爆,导致德舰虽然被命中多发大口径炮弹却伤不到内部要害。

1918年初,皇家海军终于研制成功带凸台的硬被帽穿甲弹,官方称为New-Type(新式),旧弹则被称为Old-Type(老式)。新弹涂有绿漆以示区别,绰号“Greenboy - 绿弹”。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绿弹的弹头较钝、装药腔较小、弹体结构强度更高,配备了延迟引信,有利于远距离在较大的入射角下穿透大厚度水平装甲,并在进入舰体后有效起爆。它的装药名为“Shellite” ,是Lyddite和DNP(二硝基酚)的混合物,降低了威力、增强了钝感。最初两者的比例是50:50,但威力下降过多,后来调整为60:40,达到较好的平衡,装备第一代绿弹。一战结束后比例又上升为70:30,在维持足够钝感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炮弹威力,并成为此后英国381毫米炮弹的标准配比。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在1941年2月9日炮击热那亚的格罗格行动 - Operation Grog中,因炮手操作失误,“马来亚”号发射的一枚15英寸穿甲弹击中圣劳伦斯大教堂正厅的东南角,但幸运的是引信失效没有爆炸,这枚炮弹至今仍被收藏在该教堂内,上图左侧就是它带凸台的被帽,右侧为穿甲弹本体

到了“厌战”号进行第二次改装的30年代中期,Mark I型15英寸舰炮已经是20年高龄,绿弹也不再先进。同期美国“科罗拉多”级的Mark I型16英寸舰炮、日本“长门”级的三年式410毫米舰炮威力强大,而英国自己为“纳尔逊”级配备的Mark I型16英寸舰炮却水平低下,其高速轻弹远距离存速急剧下降,导致弹丸贯穿力不足,水平穿深只与QE级的15英寸舰炮和“英王乔治五世”级上的14英寸舰炮相当,也就是说整个皇家海军新旧主力舰的火力基本上就停留在20年代的水平。

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局面,英国在1938年开发了新式6crh炮弹。crh - caliber radius head是炮弹头锥曲率半径和弹丸口径之比的缩写,通常是指最外层风帽的crh,这个比值越大风帽就越尖越长;老式炮弹的风帽粗短,为4crh弹。6crh长弹更具流线型,外弹道性能好,远距离存速更高、落角小,因此垂直穿甲能力远超4crh弹。

不过6crh弹的弹体长度显著增加,和旧的Mark I型火炮并不兼容。因为船台周期、改建速度等原因,到二战爆发时只有“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勇士”号和“声望”号四舰在现代化改装时对火炮供弹机构进行了相应改进才能使用。包括“胡德”号在内的其它9艘主力舰都只配备了重型化的4crh短弹 - 采用与长弹相同的弹体、硬被帽和更圆钝的弹丸头锥,只是风帽较短,炮弹全长和老式Mark Va穿甲弹相同。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左图为重型化4crh短弹,右图为6crh长弹,可以看到除风帽外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比较可悲的是,“胡德”号原定在执行完围歼“俾斯麦”号的行动后即将入坞大修改进火炮,但它和“皇家橡树”号、“反击”号一样都永远无法发射6crh弹了;其余各舰在1940年-1943年间进行了适配改进。

“厌战”号在第二次改装提高主炮仰角后,发射4crh短弹时最大射程从21.6公里增加到26.5公里,1938年配备6crh长弹后,30°角最大射程达到29.3公里,比日德兰海战时增加了9千码,对一门爷爷级火炮来说性能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诺曼底登陆当天在离岸2.6万码距离轰击德军滩头阵地的“厌战”号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形态不同的QE级

如上面所说,5艘QE级中只有“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和“勇士”号来得及在二战爆发前完成现代化改装,因而到1938年时5艘姐妹舰的外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别。

“巴勒姆”号和“马来亚”号只接受过第一次改装,除了烟囱合并为一个外,外观和日德兰海战时差别不大。两舰之间的区别也非常小,最明显的是后桅,“巴勒姆”号是三脚桅,“马来亚”号是单脚桅。另外“巴勒姆”号的飞机吊车是安装在后部上层建筑上往前伸的,“马来亚”号正好相反,安装在中部上层建筑上往后伸。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41年航行在地中海上的“巴勒姆”号,后桅是三脚桅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45年退役时的“马来亚”号,后桅是单脚桅

在QE级之后建造的5艘R级战列舰也是差不多的待遇,到二战时已经显得相当陈旧落后,“皇家橡树”号在斯卡帕湾被击沉事件因为德国宣传机器的大肆炒作而名声很响,但实际上当时皇家海军仅仅是把它暂时充当港口防空炮舰使用,对本土舰队的实力几乎没有影响,U-47的胜利并没有多大战略、战术上的意义。

三艘现代化改装过的QE级中,“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之间的差别也非常小,“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前、后桅都是三脚桅,高度相同,“勇士”号的后桅是单脚桅,比前桅低很多。两舰都拆除了全部的炮廓炮,每舷5座副炮均采用炮塔形式,两侧的干舷显得非常平顺。另外两舰的机库一直延申到舷侧,和舰宽相同。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43年的“勇士”号,注意单脚后桅和两个桅杆的高度差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二战中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后桅也是三脚桅,两个桅杆高度相同

“厌战”号又是一个另类,和以上四舰都有所不同。“厌战”号的前、后桅都是单脚桅;上层建筑和烟囱的间隔非常近,几乎连为一体;舰桥底下没有像“伊丽莎白女王”号那样增设一座探照灯平台;机库的宽度比舰宽小,机库两侧还有一座副炮和小艇甲板;两舷各保留了4座炮廓炮。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42在印度洋航行的“厌战”号,背后是一艘荷兰Tromp级轻巡,前后桅都是单脚桅,舰桥和烟囱几乎挨在一起

归纳一下5艘QE级最显著的区别:

“伊丽莎白女王”号:堡垒式舰桥、前后三脚桅、两桅同高

“厌战”号:堡垒式舰桥、前后单脚桅、机库不是全舰宽、单侧4座炮廓炮

“勇士”号:堡垒式舰桥、前三脚桅、后单脚桅、前高后低

“巴勒姆”号:旧式舰桥、后三脚桅

“马来亚”号:旧式舰桥、后单脚桅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上面这张照片摄于1939年马耳他大港,图中有2艘QE级战列舰和2艘郡级重巡,大家看看这2艘战列舰到底是谁?

在“英王乔治五世”级服役前,皇家海军最拿得出手的门面担当就是当时世界上舰体最长、排水量最大的“强力胡德 - The Mighty Hood”,接下来就是三艘现代化改造过的QE级战列舰了。

新建的“纳尔逊”级总体设计受条约约束甚多,三座主炮塔集中在前部以节省防护重量,造成适航性和稳定性较差,航速也只有23节,无法伴随航母行动,空有406毫米巨炮却火力贫弱,被谑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浅水重炮舰。因而“纳尔逊”级在英国海军中的地位甚至还低于老旧的QE级,通常执行对岸轰击等支援性任务。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41年击沉“俾斯麦”号之后在波士顿海军造船厂接受改装的“罗德尼”号,正在进行主炮试射

即便是最新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因为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只配备了10门14英寸主炮,按照当时英国的国力和作战环境采用了低成本、大批量的建造模式,造价仅为“俾斯麦”号的40%,实际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战列舰三国志 -“厌战”号(5)间战期大升级


> 1943年北角海战中向“沙恩霍斯特”号齐射的“约克公爵”号,面对列强的新型战列舰几无胜算

所以到了二战,随着“胡德”号、“威尔士亲王”号等名舰战沉,皇家海军冲杀在第一线承担苦活累活的还是QE级。这点和日本海军爱用老战列舰不同,日本是有更新更强的新舰藏着掖着不用,皇家海军则是真的青黄不接,只能老将出马了。

  • 看完如果喜欢就点个关注吧哈~
  • 刚开新号,所以还不能有原创标签,欢迎大家多交流~
  • 下一篇会写:二战中战功显赫的“厌战”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