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體會唐詩裡的五情五味

作家簡介

蒙曼

著名隋唐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史及中國古代婦女史。著有《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

2007年登上央視百家講壇,先後講述《武則天》《太平公主》《大隋風雲》等,並出版相應圖書,產生了巨大影響。

2016年起擔任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評委,以其深厚的學養和探幽入微、幽默風趣的點評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2018年4月出版首部唐詩賞讀作品《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蒙曼:體會唐詩裡的五情五味

圖書簡介

《蒙曼品最美唐詩:人生五味》

繼《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之後,著名隋唐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推出品讀最美唐詩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蒙曼品最美唐詩:人生五味》,帶你重返大唐,品讀最美唐詩。

該書以喜、怒、哀、樂、怨五種人生情感為切入點,帶領讀者從人生五味的獨特視角,體會唐詩裡的五情五味。通過對精心收錄的30餘首唐詩解讀,將唐詩的精神情感與現代人連接起來,為讀者展現唐詩雖經千年卻永不過時的恆久魅力。

蒙曼:體會唐詩裡的五情五味

2019年初,繼《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之後,中國詩詞大會評委、隋唐史學者蒙曼“品讀最美唐詩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蒙曼品最美唐詩:人生五味》正式與讀者見面。該書收錄30餘首唐詩並做解讀,以“喜、怒、哀、樂、怨”五種人生情感為切入點,帶領讀者從人生五味的獨特視角,體會唐詩裡的五情五味。《蒙曼品最美唐詩:人生五味》由磨鐵圖書旗下子品牌可以圖書策劃推出。

蒙曼老師在新書的自序中寫道:“詩是人寫的,也是寫給人的。人的一生,從縱向看,是四季;從橫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麼?春夏秋冬,對應著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麼?喜怒哀樂怨,對應著人心,就是那些迴環往復、起伏不定的心情。”

圍繞著唐人的五情五味,也就是圍繞著從古至今的人生五味。人有五情,人就活著,詩有五情,詩就永恆。

選詩的標準首先是詩好

記者:您的上一本書《四時之詩》和這本《人生五味》都是品唐詩的,兩者有什麼不同?

蒙曼:上一本這個系列的書叫《四時之詩》,是按照一年四季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些非常美妙的唐詩,這一次是人生五味,在每一個季節,無論人生的每一個季節也好,自然的每個季節也好,我們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情,比方說喜、怒、哀、樂、怨,這些感情構成了我們人生最真實的色彩。所以,在我們的詩中,其實也都是在講這些人生的境遇、人生的問題和人生的應對,然後產生了這樣一些詩篇,所以這本新書要跟大家分享這樣一個情感屬性的話題,人生五味。

記者:《四時之詩》是按節氣節日的時間思路來講的,這次的新書用人生的五種情緒講詩,都很新穎。這兩種思路有什麼關聯呢?

蒙曼:四季和五味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人的一生,從縱向看,是四季,從橫向看,是五情。人生四季,我覺得應該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就猶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樣。五情是什麼?喜怒哀樂怨。對應著人心,就是那些迴環往復,起伏不定的心情。都和人密切相關。

記者:書中按喜、怒、哀、樂、怨五種情緒的選詩篇幅安排,喜、樂、怨、哀這幾種情感的篇幅明顯比怒的篇幅更多,這是如何考量的呢?

蒙曼:在《蒙曼品最美唐詩:人生五味》這本書裡面,喜、哀、樂、怨佔的篇幅都更大一點,但是怒佔的篇幅會相對小,因為我們的古典詩歌的情緒本身是以慰藉為主,怒是一種更加強烈的感情,因此也沒有那麼多憤怒的詩歌,而且我們也不希望人生走向憤怒,我們希望在更加流暢和舒緩的情感中,解決我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記者:五種情緒的選詩大體是按照什麼標準?這個背後的考慮是什麼?

蒙曼:選詩當然是以詩的標準來,首先還是詩好,也就是這首詩能夠忠實地表達這種情緒,不僅是豐富地表達這種情緒,而且是詩意地表達這種情緒,讓人覺得這首詩本身就是好的。另外,除了詩好之外,我們也希望它的情緒足夠引起人們的共鳴,我們能夠隨它一起經歷五味悲歡的心情,從而更深刻地瞭解我們的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詩更多的是審美意義上的存在

記者:您如何看待大眾對詩詞文化的接受,比如有人主張不能單單停留在個人理解的審美階段,而是通過一些途經真正去靠近詩詞。

蒙曼:我覺得大眾跟詩歌的關係,可以是一種任何形式的存在,為什麼呢?這個沒有固定的標尺,比如我們不能說,一個人應該以這種方式親近詩歌,而不能以那種方式親近詩歌。

但是我們主張循序漸進,當你傾注了自身情感之後,我們當然也希望你能夠有一些詩歌審美的知識,我們還希望你有一些對這個詩內在的文化背景的瞭解,最後才期望你能夠通過詩瞭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等等,我覺得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哪一個角度切入都是好的,只要您覺得它對您的人生有意義,那麼它就是您值得一讀的作品。

記者:之前您說過詩詞是中國人文化的最大公約數,您也經常去各地做講座,現在對這個觀點有什麼更多的感受?

蒙曼:其實我現在覺得,詩詞不光是中國人心靈的公約數,其實也可以成為全世界所有愛好漢語言文學人群的精神的公約數。比如近日剛剛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節目中有來自國外的選手,他們說當他們瞭解到“床前明月光”的時候,再回家鄉去,看到月亮的時候,心情都會不一樣,會知道在全世界範圍內,有一些人以那樣的方式思考月亮,理解月亮,感悟月亮,我覺得這就說明我們詩詞的影響範圍其實可以更大。就是說,人類共有的心情,如果在這裡體現出來了,它其實可以成為承載人類靈魂,人類夢想的一些共同的美好記憶。

記者:《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近日已經播出,這一季的錄製您有些什麼新的感受?

蒙曼:感受就是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喜歡詩的朋友遍天下,在這裡我們看到了7歲的小朋友,70歲的老人,他們都在詮釋他們對詩歌的理解,以及他們對詩意的理解。另外,仍然會看到各種職業的人,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欣賞著中國古典的審美。所以我想這個思路是一樣的,我們一直都在講《中國詩詞大會》為什麼可以贏得人心,並不是我們打出多少高難度的詩篇,而是它承載了那麼豐富的感情,把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包含在這個節目當中,每個人都能在那裡找到共情,所以我還是推薦大家看看節目,讀讀詩。

記者:您在高校是歷史教授,詩詞和您的關係是怎樣的?唐詩在您的日常生活中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蒙曼:唐詩在我的專業中是史料形式的存在,因為實際上唐朝的史料沒有大家想象的這麼多,除了傳統的以史書形式存在的史料之外,唐詩也是史學研究的富礦,從老一輩史學家到今天,大家一直沿著這個路子走,所以我們知道很多反映社會生活的詩歌。

在我的生活中,它更多的是精神意義上,審美意義上的存在,我們希望生活在可以跳出來一點點的世界裡,希望能夠以一個新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的滾滾紅塵,這個時候,詩可能就給我們打開一片新的天地,允許我們有一個新的視角來觀看人生。

記者:除了出版新書,您接下來在詩詞普及和傳播方面還會做哪些事情?您以後會長期在這塊領域做一些工作嗎?

蒙曼:首先,詩詞的推廣和傳播是件好事,只要我有餘力,只要大家還喜歡,我都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悟與心得,不管是以什麼方式。當然,具體的方式可以再探討,但是心情不變。

記者:您能給喜歡詩詞的讀者幾句寄語嗎?

蒙曼:愛詩的朋友,有一首詩特別好,是李白的《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我希望我們對詩一直保持這樣一種青梅竹馬的愛戀之心,這種心是那麼自然,那麼純潔,那麼有魅力。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宋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