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在何方?

卜算子w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话谁都会说,真正要做起来,不知道有多难!农业的规模化喊了多少年了,现在连个影都没见。我坐火车从陕西跑到浙江,一路上见到的都是自家户的自留地,传说中的大农场连个影都没见,戴着牛仔帽的农场主那就更是电影上的事了。偶尔见到一个上点档次的,仔细一看却是某个研究所的种植基地,鹤立鸡群地待在自留地中。

现在种地农民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种那有啥用,连本钱都不够。谷贱伤农,伤不起。以前人们种地家里大部分开支都要出于其中,人们也主要忙于种地,而主要支出就是食物支出,不上学,不买衣服,不看病,或者说不看大病,也不旅行,生活贫穷也简单,人们的平均寿命三十上下,有些子个倒了血霉的,媳妇还没娶先得了个肺痨,吃俩血馒头照样拜拜!没办法,医学太落后了,钱也成问题。现代人很少去地里,种收全是机器,主要靠打工养活一家老小,上学看病买衣服,就地里那点钱,还是算了吧!偶尔还要去趟大城市铁岭旅旅游,开个party玩个小浪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古代根本没有可比性,这么多开销,自然地里的产出不能满足需求,况且我们投入地里的劳动确实很少。

给大家背俩概念,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由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决定。现在中国农业大部分活都让机器干了,粮食价值自然低。可有人却非说粮价低得不正常,这种看法不对!所以,抱怨现在粮价低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生活需求多了,成本高了,农民还单纯地认为一切都应该从种地里产生,产生心里价格差;第二,粮价的高低根本是由市场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由货币表现。货币价值既反映商品价值,也反映商品的的稀缺成度,商品的市场供应情况。所以,粮价如果太低,种的人就少了,粮食供应过少,又会因起粮价的强力反弹,利益驱使,种的人就会多起来。有人会说,等市场调节,社会早乱了!的确,粮食这种战略商品,一旦缺了,是会死很多人的。不过中国目前几千万吨的粮食进口实在让人忧心忡忡。有人会说,咱们是把坏的卖出去,好的买进来!没那么简单!

现在那些所谓买地的开发商,十有八九都是炒地的,倒个手弄个他娘的几万亿,夸张了,是的,但心态是对的。要是靠他们来实现中国的农业规模经营,到处都是烂尾楼了!单纯地想要依靠股票、期货来拉动需求,这是所有经济危机的根由。那种不劳而获的心里,那种利令智昏的智商,种种一切都表明,好好的日子让你他娘的给毁了!

都知道大部分农业劳动力要转化为非农业劳动力,我就害怕这种转化中,大部分土地都变成非农用地,而且都毁得种不了地了,那可就问题大了。

城乡发展规划就怕那些牛鬼蛇神搞乱了,这是我们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根本同题,值得每一个人好好想想!





彩虹的星星


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集体化,机械化!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分田单工能富裕,那还闹哪门子革命?几千年中国就是这么过来的!!

过去大集体时农民苦,是由于中国是农业国,家底子薄,要实现工业化只能从农业生产中积累建设资金!农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国防,工业建设,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工业基础初具规模,十三套大中型化肥生产设备已产出尿素,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取得成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完成了!差不多也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

就算是继续搞大集体,四十多年过去了,单就农村来讲应实现了机械化,灌溉自动化!

有人讲是分田单工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不这么认为,我是八零年进城读的大专,我所在的江南农村已经可以吃上饱饭了!


有二说一


中国农业要想跨入真正的现代化农业,必须抛弃传统的农业模式,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农业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以目前的农业现状来分析,既不适合农村的形势,又违背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市场规律!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和补贴不但很少落实到位,反而被一些人利用,或以权谋私,或中饱私囊。项目投资钱没少用,事没少干,可收效甚微,最终大部分投入还是打了水漂。

像现在的私营老板,农业合作社和一些大承包户,都是在挖空心思或千方百计在套用国家的投资和项目补贴,他们并没有将投资和补贴用于新型农业生产的开发与发展规模,而是片面的追求形式主义,以假象来蒙混过关!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考虑农业人口的生存环境!可以将农业人口改为农场职工,农村人口一律按政策拿工资,实行工龄工资挂钩的制度,享受离退休养老金待遇!改乡镇为国营农场。以农场为单位将土地全部收为国有,鼓励年轻有为的农民出外创业,留在农场的农民统一按劳分配,统一规范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才能有效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才能减轻农民的负担,免去农民的后顾之忧!





沱江人社会领域创作者


中国农业现代化首先实行集体化。如果以村屯为单位建立起来大集体是很容易实现农业现化的,单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实际单干已经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限制了农的快速发展与农村的扶贫攻坚,建设新农村的速度。我们要想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大张旗鼓的进行农业改革,拨乱返正。使农村的发展跟上工业的发展,使农业的发展更加适应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奔小康。南街村与小岗村同样发展了四十年,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营模式不同,结果也大相竟庭。南街村实现了共同富裕,小岗村呢?一切事情的可行于否,主要是靠结果去证明。南街村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小岗村还是小农经济,他们由于走的道路不一样,结果是成了两个世界两重天。

这只是个人的微见,农业究竟怎么发展是上层的事,谁也左右不了。大家觉得呢?


先生63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永远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为实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要有大规模的投入。一、受地型限制,很多地块要使用机械化平整,由小变大,由坡变梯。二、供水设施(沟渠、管道)建设,由于大包干这些年,8一90%的设施都毁坏了。三、各种农业机械设备。这三样投资算下来就是个天文数字,这么大的资金投进去,能有回报吗?你搞得再好,在开放的今天,外国农产品都会进来把你搞死。所以,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政府调控,实行农业计划经济体制才有可能。


欢乐一生170050633


美国200万职业农民,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管理22亿亩耕地,不仅满足3亿多美国人海吃海喝,还以低廉价格大量出口。中国3亿多可怜的老农,死守着相对落后的农村,用落后的管理手段,半手工打造着20亿亩田地,却不能满足14亿人的生活需求(17年进口1亿吨粮)。有人说美国农业补贴很高很高,咱就以美国每个职业农民补贴10万可以吧,也就是2仠亿,中国3亿务农人平分也就是667元。中国农业实际补贴远高于此!

分田单干只能解决温保,与人们追求富足及农业振兴背道而驰!要实现民富国强,就必须实现农业振兴。而农业振兴土地连片集中,实行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是唯一必行之路。

根据目前现状,土地集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一次性买断为辅。但目前土地宅基地村集体所有制,小农户承包经营严重阻碍了土地集中,城镇化发展。巨额农业补贴漏洞大,种类繁多的农补效益差,按地按人补贴成福利,总之农业补贴存在不合理、成本高、效益低。甚至有的成为腐败的温床,土地集中的减速器,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所以要快速振兴农业,实现民富国强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改变农业补贴办法。对此本人见意如下。

1,首先进行体制改革,土地及宅基地由现行的村集体所有改为乡镇所有。以行政手段,将放弃土地承包权、放弃土地使用权及不愿弃权的土地分别调整集中在一起。取消种类繁多的农业补贴,集中用于赎回农地、农地流转。乡镇以较高价用支农资金赎回进城农户自愿放弃的农地,再将赎回农地以低价出让或发包,其收益归乡镇财政,这样财政有所收益也避免财政投资个别村民受益。有利于农户落户城镇,加速城镇化。搬迁村、空心村的农地山田收归乡镇另行出让转包得以合理利用。乡镇用国家支农资金适当高租金(比如50O元/亩)流转农户农地,再以低廉〈比如200元/亩)租金(甚至零价、补贴),以适当规模(百亩左右为单元)流转租给有意愿有能力的承包人。中间地租差价用支农资金补贴。这样以乡镇为媒,价格统一,双方互信,补贴单一透明,效率高,成本低,土地集中会大大加快。

2,尤先支持大平原宜农基本农田区农村人放弃农地、流转土地,安居城镇。大力推进贫困山川地区农村人放弃农地山田搬迁至城镇定居。对放弃农地按人头地亩补、弃民宅按处补,一刀切、成本低好执行,比如1人弃农田转城补1万另1亩地补1万,一处宅基地补2万,依照先易后难,先少补后多补,逐年推进。鼓励资本下乡购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

2,规模化流转的农地必须按国家用地规划管理,尤其是基本农田必须接国家规定种植。如此可避免供给失衡,比如必须种植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粮油棉等,限制种树种草种菜等,

3,享受国家补贴的规模化经营者必须适当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贪困人员就业脱贪。这样在有人关照下贪困人员即可发挥能力也可持续脱贫(比政府给点钱,给点羊等有效)。

4,对不愿放弃土地且有能力耕种者可将其承包地调整集中在一起!不再享受农补,但鼓励其种植不宜机械化生产、收益较高的的农品!(因大规模土地不种此类农品,其价格会高,不补也收益可观)。

如此推进,兼顾各方诉求,保证各方利益,易推广!望国人参与讨论。

附:振兴农业歌

农村穷,农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补贴多,粮价高,

几亩良田富不了。

要脱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条路。

忙耕种、闲外出,

两项难顾穷跑路。

弃良田,背水战,

创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抛荒`,

规模经营路宽广。

城域广,农村亡,

农家柴鸡变凤凰。

农业兴,农村旺,

国家强盛民富康!


娄一LGS


土地都分产到户,全国各地道路修到哪,房子建到哪,到路两旁全是工厂、仓房、住房等,因为土地都分为私有了,大集体时土地为公社大队小队,谁在有能耐也无法建,还有到处私人卖坟地,因为土地是他自己的。给社会环境和水利舒通造成很大的破坏。现在无不感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眼光,下象棋能看多少步,下围棋可布多个眼。不象之后的当权人鼠目寸光,把土地分了,生态环境规划各方面都破坏了,小农经济还制约了机械化发展,制约了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总之坏处举不胜举,太多太多……


龙行天下175857324


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在何方?

一些人立马提出恢复原有的集体经济,事实上这是一条不可能再重复的道路。振兴中国农业,尽快走上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非快速发展城镇化别无选择。

加快城镇化发展,我还有话要说:

关于集村并镇的几点想法:

1.集村并镇是国家政策指导下的系统工程,是政府行为,可以在东北平原华东平原条件适宜地区率先试点。

2.集村并镇应该以保护和扩大耕地为主导思想。

3.集村并镇以后为解决就业问题必须有配套的产业,保证人员有工作,能够搬出来稳下来。

4.集村并镇尽可能布置在国家主要交通线上,形成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5.集村并镇后现代化的公益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必须跟上。

6.农业生产由国家指导下的产业化运营,基础设施建设早期可以让农民参与以工代补。

7.集村并镇完成后,农业生产机械化为主,致力培养现代化农业工人。

8.集村并镇是把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应该是以赎买加置换的方式。当前虽然说土地是国家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农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并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生产资料,而宅基地上的附着物则是长期积累的基本生活的必需品,都具有私有产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对原住民的土地宅基地的征用,只能用赎买加置换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强制性的剥夺。

特别补充——9.要避免造成长期纠纷,最好是打乱行政区划,异地分散安置,而接手的农业生产企业必须有组织的及时全面进驻并不误农时的及时运作正常的农业生产,甚至可以先期以军垦的方式接手。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根据国家需要进行的大迁徙,大换血。



问题不在这理


我看到这个话题,不得不想说两句,又害怕被漫骂,我虽然多年不种地了,但一直没有离开过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基本上不会饿死了。解决了温饱问题,有些分田到户之前没有参加过集体生产队劳动的人,一些年轻的人,拿小岗村和南街村作比较。认为分田到户剝夺了自己享受南街村集体主义的红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学大寨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不能温饱而伤心难过。农业稳定发展国家就稳定,现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土地入股,参加分红。有特色产品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产供销一条龙扶持种殖户发展,土地可以流转。才能适应机械化种植的需求。我们建昌的红香芋专业合作社办得很好,从种到收全部实行了机械化了,一台机器一天可以节省几十个劳动成本。


user2967448950190


路在何方?

路在土地归属享有权上,首先看集体所有权,集体有名无实,画耕地红线,是谁突破红线?征地何用谁在用?土地红利集体得到了多少?由谁分置?该得多少?到谁手中?总结是政府权力运作,单干是突破口,商业工业占地是土地红利的得易者,潜规则操作让集团个人有攻关能力者受益,集体有名无实,无权维护,村乡两极不会也不敢不想为村民维护利益,受损是集体,得利者是势力派。

历史或近代都有欺诈压迫农业之操作,各种资源产出于土地,使用各种政策手段独立于农业,多数都是收益高效益快,赠受于势力派,再招收愚民为其效力,诈骗最后的人力资源。历史在重复上演。

历史上农民暴力运动繁杂,真正为农民求变的少之有少,独有一人毛泽东!可是有少人变成李自成,不得而知,并且延用了民国体制中的大部分,又有多少被打倒扶正的家族精英?但相信共产党是先进的组织,敢向自身问责,立志壮士断腕,不被势力左右,重提振兴母体农业,一定会有改变,推动是艰辛的,也是持久长远的。共同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