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决定是否处死吕布时,身旁明明站着郭嘉,为何偏要问刘备?

秦征说


吕布败在了曹操手里后,曹操抓住了他想要收为己用,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杀了他。在杀他之前曹操专门询问了刘备的意见,却没有问一下身边的谋士郭嘉。这是为什么呢?听笔者跟您娓娓道来!

在曹操询问刘备之前,曹操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非常的重视人才,对于吕布这样的猛将,他心里确实是有点心动的。可惜的是吕布背叛了太多人,如果哪一天有人给他足够的好处,他肯定还会背叛自己的。曹操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决定杀了吕布。凭借曹操多疑的性格,他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所以刘备的回答其实并不能真正决定吕布的生死。<strong>

曹操心里早就给吕布判下了死刑,却表现出一副非常重视人才,不忍心杀了吕布的样子。这样人们就会认为曹操是非常宽厚的,面对吕布这种人都愿意接受。这样就会给曹操带来更好的名声,很多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靠他了。再说吕布手下还有好几个大将,如果杀了吕布,吕布手下的几个猛将肯定会非常恼恨他。曹操就不能把他们收服了,他考虑的是如何得到更多的人才。<strong>

还有一个原因这样就是可以破坏刘备的名声,为什么这样说呢?刘备和吕布之间也有很多说不清的纠葛。吕布曾经夺走了刘备的地盘,这件事情让刘备非常恼怒,但吕布也救过刘备的性命。当时刘备得罪了袁术,被袁术视为眼中钉,派大军攻打刘备,想要尽快除掉刘备这个后患,后来吕布辕门射戟救下了刘备。

有了这一层关系,刘备怎么答复曹操都不好,如果不杀掉吕布的话,曹操可能会怀疑刘备不是真心投靠自己,刘备的野心也会就此暴露,刘备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建议杀掉刘备,那刘备的名声就会受损,以后就没有人愿意去投靠他了。<strong>

这是曹操一定要问刘备的原因,至于为什么不问郭嘉,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郭嘉是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建安三年刘备归顺曹操的时候,曹操也曾想杀过刘备,当时他询问了郭嘉的意见,郭嘉以刘备负有英雄之名,杀了会让天下英雄寒心为理由阻止了曹操杀刘备。这次击败吕布,郭嘉也是功不可没,这样的谋士曹操是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询问他的意见的,就算要问,也是之前私下询问过了。如果郭嘉真的在曹操要杀吕布的时候出言阻止,还说出来一番道理,这个时候难受的就该是曹操自己了。

这也就是曹操为什么抓了吕布之后,不问自己身边的谋士郭嘉,而是去问刘备的原因。曹操顺手给刘备挖了个坑,怎么会回头再给自己挖一个?


邓海春


曹操处死吕布时,去问了刘备,而不问郭嘉,那是因为另有玄机。但这个玄机,并非是曹操要陷害刘备,让刘备背一个不能容人的恶名;而是刘备故意让曹操处死吕布,使曹操背了一个不纳贤才之名。同时,刘备唆使曹操处死了吕布,还让曹操至少失去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三位顶尖人才,等于是大大减弱了曹操的实力。这对刘备而言,是最好的结果。整个事件,

刘备才是大赢家,而曹操被刘备诱导了。三国人物中的曹操和刘备,因为评书、戏剧的缘故,通常会让大家觉得,曹操是一个奸诈、阴狠、无情的小人,是一个十足的大奸臣。而刘备宽厚、平和,对人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乃是一位以德服人的兄弟或长者,是一位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大忠臣。

如果真的这么认为,那就跟两人实际的历史形象相悖了。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其腹黑程度比曹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刘备相比曹操,已经达到了腹黑的最高境界。刘备的腹黑,如果不去仔细琢磨,根本很难看出来。刘备隐藏的太深了。

曹操相对而言,是更加的胸怀宽广而坦荡。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让人误解了千百年,但曹操的真实意思是“我对不起别人,难道就没人对不起我吗?”曹操对于是非对错,还是很清楚的。只是因为特殊时期,过于谨慎,徒增了误解与无奈,犯下了大错,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这句话,正好显示了曹操非常自责的心情,实非一个完全残酷无情之人。

曹操也是真正拥有以天下为己任抱负之人。他在《述志令》中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上,也只有曹操做到了。如果将献帝交到刘备手中,恐怕献帝危矣。刘备完全可以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继承大统,但凭刘备的实力,又不足以震慑诸侯,那时候,恐怕天下会更乱。

曹操还是三国时期,真正广纳贤才,不计前嫌之人。曹操在《短歌行》中有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曹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人才的渴望呀。曹操甚至对于反复无常,跟自己有“杀子亡侄损将”大仇的张绣都能收为己用,并用之不疑。正因为此,曹操手下才聚集了一大批的能臣良将。

曹操连张绣都能容忍,更不要说吕布这类勇冠天下,头脑却相对简单的猛将了。吕布因为不听陈宫之言,导致大败。而张绣却能听从贾诩的计策,多次赢了曹操。很明显,曹操控制吕布,要比控制张绣更容易。那曹操为什么不收降了吕布呢?而且得了吕布,陈宫、高顺很有可能跟着就投降了,一举多得呀,岂不美哉?

但是,刘备不会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三国志》中清清楚楚记录下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白门楼一役,吕布投降,被押到了曹操面前。吕布说绑的太紧了,松一松。曹操答复说,绑老虎不能不紧。吕布就向曹操说,他今天战败了,服气了,希望能够投靠曹操,带领骑兵为曹操打天下。

接下来的事情,看看《三国志》原文怎么说的:“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

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划重点,曹操没问刘备,是刘备主动进言的;是刘备主动进言的,曹操没问刘备。

刘备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表面可以装出柔弱无助,哭起来梨花带雨的,甚至可以伸出长手臂,把刘禅放到地上,名曰掼,用以收买人心。但是关键时刻,刘备对于何去何从,盘算的非常清楚,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留情。这才使得吕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

善于识人的伯乐郭嘉,早就一眼看穿了刘备。刘备投曹之后,郭嘉对曹操说:“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建议曹操趁早杀了刘备。

而郭嘉参与了攻打吕布的整个徐州之战,原本吕布坚守,曹军士卒疲倦,曹操都要退兵了,可是郭嘉却劝说曹操,赶快乘胜加紧攻击,必能取胜。吕布在郭嘉眼中,就是一个毫无大志,“威力不及项籍”的猛夫而已,降之可御,即使再叛也无足挂齿。如果曹操真的跟郭嘉商议过怎么处置吕布,那么郭嘉应该会建议曹操收了吕布,而曹操在吕布愿意投降时,也不会面露疑色了。


奕天读历史


董卓被杀后,吕布先后投奔了南阳太守袁术,渤海太守袁绍,上党太守张杨、陈留太守张邈,但是时间都不长,后来还投奔刚得到徐州的刘备,吕布便驻军在徐州附近的沛县,结果因为曹操要刘备讨伐袁术,吕布见机夺取了徐州。

随后刘备讨伐袁术失败,吕布采纳陈宫意见,让刘备驻军沛县,接着曹操亲率大军讨伐徐州,吕布兵败,退入下邳城,之后吕布兵败被曹操抓获。

那么曹操算作为一个非常惜才的人,而吕布武力天下第一,为什么曹操没有把他收入自己账营呢?

吕布这个人不仅反复无常,而且还不忠不义。吕布原先认了丁原做义父,效忠丁原,因董卓的诱惑,他不仅杀了丁原,还认贼作父,之后又因别人的美人计,杀了董卓。对于这样的人品,任他有三头六臂,曹操也不敢用他!

吕布虽然败了,但是他手上还有很多能将,由其是那八健将,而吕布本身又不是个安分的主,就算他今天主动归顺曹操,保不齐哪天就带着这些旧部下把曹操给返了!

在当时曹操即将需要和袁绍对决,他们两本身实力是差不多的,如果这时曹操周边有其他隐患分散曹操的军力,那么势必对此次对决造成重大影响,所以曹操必须杀了吕布消除隐患!

吕布在被抓之后,见到曹操便说自己愿意辅佐曹操定天下,曹操回头问刘备如何看待此事,刘备便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就这样曹操杀了吕布。

那么曹操在下令杀吕布时身边就站着个军事天才郭嘉,可是曹操却问刘备意见,这是为什么呢!

收买人心

吕布虽败,但是他的旧部还在,不可能全部都杀掉,何况张辽等人已归顺他,在加上曹操这人疑心病重,所以为了收买张辽等人的心,这个坏人必须让别人做!而选择刘备则是因为他素有“仁义”之称,如此一位仁人都说要杀他,天人之人又还有什么要说的!

笼络刘备

曹操身边明明站着一位能人,却跳过他问刘备,足以证明他对刘备的重视与信任,其次也是告诉他我如此重视你,事事都与你商量,你也应该识时务!

试探刘备的忠诚

吕布在败之前是有心投靠刘备的,刘备表面上是拒绝了,但是曹操怕他们暗地里操作,所以以此试探他,选择问刘备不仅仅是以上三个原因还有刘备比郭嘉更加了解吕布,同时也是警醒刘备,今日我如此重视你,你若负我,他就是你的结局!


羽评郡主


吕布贪生怕死,向曹操乞降,愿做曹营一小将。曹操这人爱才,知道吕布的武力天下第一,要为自己所用,何畏袁绍?但曹操有点犹豫,他问刘备。刘备不是曹操的人马,只不过是客居,而曹操倚重的谋士郭嘉就在身边,可曹操为什么不询问郭嘉而问刘备呢?

实际上,曹操见识不在刘备之下,他根本就不想收留吕布。吕布野心太大,让他做小将,短期可以,以后翅膀硬了,肯定会咬自己。而他做作犹豫状,也是有原因的。

1.吕布该杀,但他的旧部都在,张辽、高顺、宋宪、魏续这些都是虎将。如果杀了吕布,这些人会寒心,不好招降。所以曹操先要作出惜才的姿态,犹豫一下,再找个理由,刘备就是曹操杀吕布所借的一把刀。由刘备建议杀吕布,这口黑锅由刘备替自己来背。

2.曹操很称赏刘备,想收为自己所有。所以,把如此重要的事件交给刘备裁处,也是对刘备的尊重。

3.曹操多疑,也信不过刘备,此举也是在试探刘备。如果刘备劝自己放了吕布,曹操会更加疑心刘备。而刘备也不傻,看出了曹操的意图,来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么一来,曹操可以愉快地把黑锅送给了刘备,满心欢喜地把吕布绞死了。至于郭嘉,是曹操的心头肉,这种背黑锅的事,曹操也才不会让郭嘉干。

吕布在临死之前,大骂刘备忘恩负义,却不知,他不过是曹操和刘备两大枭雄之间心理暗战的一枚棋子罢了(JL)。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是否处死吕布,郭嘉与曹操应该提前沟通过,曹操心中已有定数。他征询刘备的意见,明着是给足刘备的面子,实则暗含三重意思。


一:如果刘备为吕布说好话,让自己免其一死。那就证明刘备并非真心投奔自己,他还有野心。欲在将来,与吕布合力对付自己。因为吕布虽夺了刘备的徐州,然对他对刘备有辕门射戟的救命之恩,俩人并未情断义绝。所以,今天只要刘备开口为吕布求情,那就把他俩一块收拾,永绝后患。

二:如果刘备建议杀掉吕布,这才最合情理,最合曹操的心意。像吕布这种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天地所不容。刘备想让自己杀吕布,一是欲报夺徐州之仇,二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说明刘备投奔自己并无二心。



三:杀吕布的黑锅必须让刘备背上,这样不仅能抹黑刘备宽厚仁义的形象,而且很容易给人一种假象:杀吕布是刘备提议的,并非他曹操的初衷。由此,吕布的手下必怨恨刘备,而自己则可落个惜才爱才的美名。

曹操不愧为枭雄,这次征询刘备的意见可谓一箭三雕,不仅探视了刘备投奔自己真伪,更借此笼络了吕布手下将士的心。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曹操是一位什么人物,可以说是三国中最重要的人,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对于形成三足鼎立的贡献,刘皇叔比之还要略逊一筹。作为一代枭雄,曹操可谓足智多谋,为人很有魄力。那为什么曹操在处死吕布时,身边站着郭嘉,偏要问刘备。我认为那时的曹操应该已经决定好了,只不过是想借刘备之口,来处死吕布。

谈到吕布,曹操可谓是恨得牙根痒痒,在曹操为其父曹腾报仇,兴兵讨伐陶谦时,吕布便偷袭了曹操的大本营兖州,让曹操无家可归,迫不得已与陶谦议和,在濮阳城大战中,曹操差点被烧死,因凭借自己的计谋,才从吕布面前逃得性命。吕布有陈宫作军师,数次大战,曹操并没有占得多大便宜,反而是吕布自己沉湎于酒色,冷落了下属,造成手下人心离散,曹操联合刘备,将吕布包围在下邳,在下邳城外挖了深沟,以防吕布突围,吕布部将宋宪、魏续开门献降,才擒得吕布。可以说,消灭吕布这一势力,曹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曹操能不恨他吗。

纵观曹操一生,曹操可以说是胸怀很宽广的,不是小气之人。像张绣,偷袭曹操,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还有爱将典韦,张绣来降的时候,都没有计较过去的恩怨,反而待之颇厚。手下好几位大将,也是从别人那投降过来的,像徐晃原在杨奉麾下,张郃从袁绍投奔而来,包括吕布手下的张辽,曹操都能宽厚地对待他们。所以,曹操不可能因为旧怨便杀死吕布,而是因为吕布为人反复无常,先后投奔过丁原、董卓、袁术、袁绍、刘备,丁原、董卓被他杀死,刘备被吕布弄的是无家可归,所以对忠诚很看重的曹操,反复无常是很受曹操顾忌的,一开始,曹操已经决定城破便处死吕布。

那为什么,曹操有郭嘉不问,而要去问刘备。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郭嘉跟随曹操多年,被誉为“手下第一谋士”,他怎么会不了解主公的心思,曹操也了解郭嘉对自己的忠诚,如果,我是说如果,当郭嘉认为吕布不能杀时,在刘备劝杀吕布后,郭嘉这时便会劝谏曹操:“以一人之患,绝四海之望,请明公慎之”,曹操肯定会考虑郭嘉的建议的。反之,如果郭嘉一言不发,则证明,吕布死不足惜。

第二,曹操只不过是想借刘备之口说出来,让刘备这个宽厚之人,背负一个忘恩负义之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刘备的人设崩塌。其次曹操对刘备是很欣赏的,曹操也想看看刘备的眼光如何,刘备惧怕曹操收下吕布之后,如虎添翼,对大业更加不利,对于这种送命题,刘备二者取其轻,毅然决定送吕布一程。曹操一直对刘备很防备,在刘备说完这番话后,曹操就知道,所谓的仁义名声,远比不了事业的重要,曹操对刘备更加警觉,直到“煮酒论英雄”之后,才放下对刘备的提防。


山人维屏


方圆论坛观点!

先声明一下。这个问题我就按小说《三国演义》里面的情况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之前有好多朋友给我私信要我以后再写关于三国方面的历史,不要讲正史。因为他们三国的历史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获取的。写正史他们有点懵。那我就满足大家的要求。

小说《三国演义》有一章叫做“白门楼吕布殒命”讲的就是曹操攻打吕布的下邳城,最终吕布这头猛虎由于被部下出卖最后被曹操所擒。吕布被擒之后骨子里存在的懦弱又开始发作,他不断的请求曹操饶命。并且对曹操说,我是天下无敌的猛将,曹公你只要能得到我,我帮您打天下,您又何愁天下不平。曹操爱才是出了名的,所以曹操露出了心动的表情。于是他就问身边的刘备,曹操这么做的原因有三。


一、曹操在试探刘备。虽然刘备一事无成,而且这个时候还在依附曹操。但是曹操一直都没有对刘备放松警惕,他既想用刘备又怕刘备怀有异心。所以曹操就用吕布来试探刘备,在曹操心里吕布是必死无疑的。因为吕布的品行实在是太坏了,三姓家奴,投靠一个人害死一个人。曹操可不会把这么个炸弹放在身边。而吕布的平行刘备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刘备敢劝曹操收降吕布。那刘备就很有可能会陪着吕布一起死了。但机智如刘备轻易的躲过了这一劫。


二、为了给刘备泼污水。虽然吕布占过刘备的便宜。但也救过刘备的命。当年吕布辕门射戟退纪灵可是救了刘备的性命。而刘备一向以仁义之名行走于诸侯之间。曹操要杀对刘备有恩的吕布。如果刘备敢替吕布求情。那么曹操会直接连刘备都处理掉,显然刘备就是居心叵测。但如果刘备识破了曹操的计谋不替吕布求情。那么刘备在天下间也会名誉受损。毕竟他眼看着有恩于他的吕布被杀而无动于衷,这对于向来仁义的刘备显然是一个污点。

三、为了收张辽高顺等将之心。虽然吕布在曹操心里已经判了死刑。但是吕布麾下的将领曹操还是很感兴趣的。曹操既想杀吕布,又怕寒了吕布麾下将领的心不好收服。所以就把这个烫手山芋抛给刘备。借刘备之手杀吕布。还正好试探刘备,简直一举两得。

刘备也是个腹黑男。再加上刘备的第一块基业徐州就是被吕布夺去的。别管刘备猜没猜到曹操的用意。但是刘备绝不介意给吕布顺手一击。而且刘备也是心怀大志,他也怕万一曹操收服了吕布之后更加的强大。所以刘备对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乎”。什么叫杀人诛心!刘备这一句话比千百句诋毁吕布的话都管用!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一个是精人,一个是人精,揣着明白装糊涂,心知肚明,只因为是两个人个人的隐私,不便公开化罢了!至于说曹操决定是否要处死吕布时,身旁明明站着郭嘉,偏偏要问刘备?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并不复杂,曹操要处死吕布就是不问刘备也得处死吕布!问刘备只是为了自已的政治目的达到另一种政治目的罢了,罢了!黄鼠狠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是別有用心的,刘备要不是聪明睿智反应的机智,他有可能就是第二个吕奉先!曹操这一系列的举动去问自已的人郭奉孝还有什么价值意义呢?说一句不雅观不文明的话,其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吗。”评心而论,干掉吕布说白了在当时特別特殊的情况下,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比喻,巧合的不谋而合!都怕吕布不死养虎为患被对方的一方所利用耳,但可惜遗憾的是,吕布在没闭上眼睛之前也不知道自已只是曹刘二人手中的玩物一颗棋子矣!只因吕布的性格反复无常,有奶便是娘,得到利意后对不起他就变成了狼!曹操和刘备对其的性格了如指掌,一个见利忘义反复无常专门坑爹的货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均为一理,曹操和刘备是干什么的,一个是乱世之中的奸雄,一个是乱世之中的枭雄,岂是丁原董卓之辈可比也!综合上述各方面的原因和因素,吕布是必死无疑。”但遗憾的是,不得不说他可惜埋没了一身的好武艺!。”


人间正道陈德立


曹操目的很明显,想把杀吕布的责任部分转移给刘备。

曹操是精明之人,擅长驭人之术,什么样的人该留用,什么人不能留,他心里一清二楚,吕布是只猛虎,而且这只老虎恶名远播,屡次吃了自己的主人,曹操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想给自己徒增祸端!



吕布被押送至白门楼之后,说道“缚太急,乞缓之”,这是故意试探,看自己是否还有活命的希望,他知道曹操爱惜人才,而自己武艺又是三国第一武将。

没曾想,曹操不置可否,半开玩笑的说了句:“缚虎不得不急。”在这种肃杀氛围里,能开这种玩笑的,也只有曹操干的出来。曹操这话一说出口,吕布的心就拔凉拔凉的了。



于是,吕布又向刘备讨救,刘备点头,但并没说答应不答应。刘备其实心中恨死他了,之前刘备好心收留他,让他留在小沛,但吕布却忘恩负义,趁刘备攻打袁术之机,夺了刘备的徐州,要知道刘备得到徐州有多么多么不容易,所以刘备恨不能生啖其肉。

曹操上楼来后,吕布大叫,声称只要曹操饶了他,愿为曹操争得天下。曹操故意问了刘备的意见,刘备说了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区区十个字,仿佛就是十把尖刀,刀刀插向吕布的心窝。



曹操故意问刘备,无非是故作姿态,其实内心早想杀之而后快,只是又不想背负杀降将的骂名,于是故意问刘备。刘备的标签就是仁义,如果仁义之人都说该杀,那么吕布就确实该杀了。

曹操不想独自承担杀吕布的责任,就拉来刘备一起承担。


一半秋色


杀吕布是曹操先有的定夺,后又试探刘备心机。留不得吕布,最大的原因是吕布武功能力过于强大。这是任何君主所能利用,而又不敢为己而用,怕招杀身之祸的原因。
吕布是为财、为利、为色、为自私而生、而活。其实三国演义中,各人物都生存在朝不保夕,在阴谋诡计多端中争扎。


从这个角度分析吕布的不忠不义,虽然他真是全都占全了,但也让人为他的能力所可惜。他的人格个性,这样的人除了是做暴君主的料,怎么能谓居人臣呢?虽然吕布先杀丁原,再杀董卓,都是被离间之计所利用。被张飞嘲讽为三姓家奴。


在那个群雄捉鹿,尔虚我诈的分争霸权霸主霸王时代。谁都想称王称霸。做为谋臣多说少说一句话,就有性命担忧。吕布能出类拔萃的有勇而无谋,不被明君所利用,实属可惜。

曹操问刘备吕布生死定夺,其实也是在验证刘备的智商和忠心忠诚。借刘备之口杀吕布,让刘备成落井下石的小人,是曹操谋略部属的失算。而借曹操之手除了吕布,正是刘备借刀杀人,让这超级能力的人才吕布,不为己用,也不能为曹操所利用。如果曹操广纳了吕布,财富安抚吕布,委任吕布大统天下战将先锋,将快速统一天下,真的就没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这点看刘备城府至深,智商和奸诈远高于曹操。



如果那时曹操和刘备换一下位置,天下也早以稳定,也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是无立足之地,无掌权之机,是在被削灭的危机中三顾矛芦,尊请诸葛亮,才有了立足之地,打下了三分天下的江山。

然而,就是这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在托孤阿斗辅佐继位时,刘备心机重重,险些杀了诸葛亮。这是怕诸葛亮功高盖世,夺了自立的皇权,让阿斗刘氏江山成为傀儡,刘备防范于未然的先机。可见在阴谋诡计上、在弄权智商上刘备比曹操智高一筹。

如果在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和刘备换一下位置。可能就早以杀了曹操,一统天下。只可惜,苍天没给刘备这个权势的机遇。

整个三国演义,虽然是传给人的忠义文化。但整部作品充满了奸诈诡计。就连忠义的化身诸葛亮死后还要计杀魏延,计杀给他埋葬的人。所有的谋臣到浑君明君明主,整个三国演义就是谋略杀人计谋杀人的尔虚我诈的忠义文化的内涵。所以老不看三国是养生养老的养生之道。



文章原创艺术领域作品。欢迎朋友们审核、评论、转发、收藏、赞美。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