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突然消失,它们都去哪了?

历史上的秦汉时期,黄金是流通的主要货币,动辄赏赐、馈赠以千万计。楚汉战争时期,陈平携黄金4万斤,到楚国行反间之计;刘邦平定天下后,叔孙通定朝仪,得赐黄金500斤;吕后死后,遗诏赐诸侯王黄金各千斤;梁孝王死后,库存黄金40万斤;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受赐黄金20万斤;王莽末年,府藏黄金以万斤为一匮,尚有60匮,他处还有数十匮……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黄金突然消失,退出流通领域,不仅在商品交换中以物换物,而且以黃金赏赐也极少见。那么,西汉时的巨量黃金到哪里去了呢?后世学者做出了种种推测和考证。

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突然消失,它们都去哪了?

佛教耗金说认为,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到处建寺,到处塑像,大到通都大邑,小到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无不用金涂。加之风俗奢靡,用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就把西仅时期大量的黄金消耗殆尽了。反对者认为,佛教耗金说一违历史,二悖情理。因为史书明确记载,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初年,当时的佛教在中国并未站稳脚跟,只能依附于中国传统的道教和神仙思想,根本不可能大张旗鼓地修寺庙、塑神像,所以也很少用金涂塑像,即使有一些使用黄金,量也微乎其微,不至于巨量黄金突然消失。而且西汉巨量黄金退出流通领域是在东汉开国时期就发生了,当时的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突然消失,它们都去哪了?

外贸输出说认为,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是因为对外贸易,大量输出国外造成的。这种说法显然也缺乏根据,因为西仅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国家,是商品输出国,只有少量的黄金流到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并不常见,而且许多还是邻国称臣纳贡而得,加上和汉朝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经济相对落后,根本认识不到黄金的价值,对黄金的需求量也很有限。相反,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向西方国家输出了大量的丝和布帛,却换来了大量的黄金。如当时的罗马帝国,为了获得中国的丝绸产品用大量的黄金作为交换,以至有学者认为,用黃金换取中国的丝绸,是后来罗马帝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突然消失,它们都去哪了?

黄金为铜说认为,史书上记载的西汉时期大量赏赐黄金、府藏黄金都是指的“黄铜”,所以数量才会巨大。因为从历史上看,从秦汉黄金开采量上看,从对外贸易看,西汉不可能冒出那么多黄金。人们惯以“金”称号钱财,有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称作黄金。这种说法也缺乏有力证据,因为汉代时金、铜区分极明显,金的开采由金官管理,铜的开采由铜官管理;黄金、铜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黃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黄金的计量单位为斤,铜钱的计量单位为株;黄金主要用于赏赐、馈赠,铜主要用于铸钱和铸造一些器物。黄铜和黄金泾渭分明,根本不可能混淆。

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突然消失,它们都去哪了?

地下说有两种,一种认为西汉黄金以金币的形式窖藏在地下;一种认为西方的黄金被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在墓中。前一种观点的依据是科学家们对地球黄金开采的预测,科学家预测,有史以来人类在地球上共开采了9万吨以上的黄金,而现在留在世上的只有6万吨其余3万多吨窖藏在地下。而且考古工作者也不断发现地下窖藏的西汉黄金。以此说明西汉大量黄金突然消失,只能是公私窖藏于地下后因战乱或人祸,藏主或亡或逃而使藏金失传。地下窖藏说似乎很科学,而且还有考古发掘实物为证,西汉黄金消失之谜仿佛可以解开了。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无懈可击,因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储存巨量黄金的金库总是留有线索的,决不会一场战争或一场天灾人祸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者忘记自己的财宝说在。如果说一部分因窖藏而消失还可以理解,而绝大多数黄金都说是因窖藏而不知所终则难以理解。

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突然消失,它们都去哪了?

后一种观点的依据是汉代盛行的厚葬之风,导致大量的黄金被随葬在墓里。西汉时期朝廷规定天下贡赋的1乃3供宗庙,1/3用以赏赐、馈赠那些忠于汉王朝的文臣武将和敬待外国来宾,剩下的1/3则用以营造陵墓,构建再生世界。而黄金作为当时的上等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其1/3用于随葬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个推理和今日科学家的预测不谋而合。但事实上,许多汉代的厚葬墓自埋葬之日起就已成了盗墓者的目标,因为汉代有用玉衣随葬的习俗,所以汉墓是盗墓者首选的对象,更何况是随葬大量的黄金呢?这么巨大的财富肯定不会从盜墓者的双手中漏掉。而且还须注意的是,埋葬在地下的并不限于黄金,还有银有铜有种种奇珍异宝,而唯独黄金却奇迹般地消失了?看来,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其明显的漏洞,西汉巨量黄金到底去向何方,仍然是个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