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中国名画

了解自己的文化艺术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秦汉时期是秦代、西汉(含新莽)、东汉三个朝代的合称,时间从公元前21年秦灭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开始,到公元220年曹丕逼迫东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东汉灭亡为止,共经历了400余年的历史。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时代,其军事、经济、文化、艺术都发展迅猛,高度繁荣,呈现出了秦汉帝国的泱泱雄风。

秦汉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由于此时佛教尚未或刚开始进入中国,还未对华夏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故秦汉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呈现出相对纯净的中华原生态的特征,即以儒学为背景的“礼教美术”、“神仙美术”与“人生享乐美术”。

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荣极一时的官学,儒学的提倡与深入人心,使美术带有浓厚的礼教色彩,以儒家三纲五常为标准的美术内容,成为礼教美术集中表现的对象,其题材包括歌颂王公显贵、忠节义士、龙凤呈祥,抨击乱臣贼嗣、淫妃乱主等方面,起到“明劝诫、著升沉”的政教功能,正如王延寿所云:“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秦汉时期流行的神仙思想与延长生命的愿望,使绘画也多呈现神仙美术的特点,其题材包括西王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天界、人间、冥界的生活状况,升天成仙等方面,使绘画表现出了浪漫、奇幻、神秘等艺术特征。

西汉后期尤其是东汉,出现了较多的反映人生现实生活的绘画作品,题材包括车马、猎物、宴乐、侍从、出行等方面,表现了汉人对纵情、享乐生活的追求,描绘了他们较为现实的私人生活,使绘画呈现出更多的现实与世俗色彩。

秦汉时期的绘画主要以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形式出现,由于画像石、画像砖属于浮雕、线刻的范畴,故暂而不论,着重对壁画、帛画予以概述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1.壁画

秦汉壁画主要集中在宫廷,壁画以图案纹样与车马图等为主,由于时间较短,故传世作品较少。汉时由于崇尚厚葬,故壁画以墓室壁画为主,壁画内容主要由墓主人升仙神异、天象祥瑞、驱疫辟邪、生平威仪、经史故事、家居娱乐、生活活动等,由于社会思潮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各个时期内容又各有侧重,西汉时期多表现升仙神异等内容,东汉以后多表现墓主人的生活出行与享乐等内容。

汉墓壁画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著名的墓室壁画有河南洛阳烧沟西汉晚期61号壁画墓、陕西平陆枣园村新莽时期壁画墓、河南洛阳西汉晚期卜千秋壁画墓、陕西千阳壁画墓,等等,为数众多、绚丽多彩。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2.帛画

帛画是在灵堂时高悬祭祀,出殡时在行列中高举招魂,入葬时覆盖在棺盖之上以安魂的绘画作品汉代著名的帛画作品有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马王堆3号汉墓帛画、山东金雀山墓帛画、甘肃武威磨咀子墓帛画,等等。帛画大部分分为天上、人间、冥间三大部分。所绘内容主要有日、月、金乌、蟾蜍、玉兔朱雀、白虎、玄武、龙凤、墓主人、侍从、宴乐、蛟龙、赤蛇、大鱼等。技法上比之先秦时期较为成熟,描线清秀流畅、设色丰富绚丽,极具神奇色彩。

马王堆1号汉T形帛画 西汉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绢本设色,205cm×92cm×47.7cm,湖南省博物馆藏

1972年4月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描绘出灵魂升天的情景和灵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以寄托渴望成仙的遐想该帛画上段(即最宽阔的一段)绘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左上角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还有升龙与人面蛇身等形象,表现天界的威严和神圣;中段与下段则以玉璧为界,中段描绘的是墓主人出行、宴飨等日常生活;下段绘有神怪、大鱼、龙蛇等下界(阴间)的形象,使人感到阴沉昏暗。

T形帛画的出现,说明汉代初期开始以毛笔作画,无论从技法、着色与布局方面分析,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技法娴熟,用笔自如,着色多样,对象不同,用色不一,布局巧妙,把人间与地府通过穿璧的蛟龙联系在一起,又通过昂首的神龙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阁,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形成有机的统一。各界之中,都以典型事物凸显其空间,不嫌芜杂面有条理。特别是人间部分,墓主人形象显著,主题突出,完全符合帛画的用途。


中国名画1000幅——秦汉

【张哥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