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為異鄉獻真情:記溮河區遊河鄉高臺村第一書記魏樂樂

溮河區遊河鄉高臺村是省級貧困村和艾滋病重點防治村。自2015年以來,在派駐單位河南省總工會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書記魏樂樂同志帶領全村黨員幹部一起,強根基、抓發展、辦實事,引領高臺村走上支部凝聚力強、產業發展快、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新路子。

當好領頭雁,樹牢支部“硬牌子”


樂為異鄉獻真情:記溮河區遊河鄉高臺村第一書記魏樂樂


才到村時,村幹部工作積極性偏低,組織活動開展不力,村班子威信不高。他抓住問題根源,堅持實施黨組織提檔、黨員提質行動,從根本上扭轉困局。建強支部,有一個好班子是關鍵。他瞄準重點對象,逐戶走訪考察村裡致富能人、畢業大學生、復退軍人,把2名有奉獻意識、一技之長的年輕人吸納進村後備幹部隊伍,結合2018年“兩委”換屆,推選進村班子,並選齊配強了 20個村民組組長。為了激活村班子和黨員隊伍,他組織外出學習考察、舉辦知識競賽、開展黨員志願活動,不斷豐富“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形式,並創新開展了“雙述雙評雙亮”活動。即:班子成員年初述目標、年底述結果,接受黨員評議、群眾評議;黨員常年佩戴黨徽亮身份,黨員家庭掛牌亮形象。在經常的思想引領、組織薰陶下,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激發,14名黨員致富帶頭人主動結對幫扶41戶貧困戶,5名外出創業成功黨員返鄉,領辦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個,帶動200多名群眾就近就業,每年增收100多萬元。

走好產業路,充實集體“錢袋子”


樂為異鄉獻真情:記溮河區遊河鄉高臺村第一書記魏樂樂


村級集體經濟一直以來都是高臺村脫貧致富的“短板”,為了摘掉“空殼村”的帽子,魏樂樂對全村的“三資”和村民收入情況進行詳細摸底。他經過深思熟慮,按照“產權明晰,市場運作,分紅保底,協議帶貧,收益惠民”的思路,用活用好省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試點資金,建立400㎡的發展基地,平整荒山300多畝,種植2.1萬棵花椒、2萬棵油茶和5000棵桃樹、梨樹,產權歸集體所有,合作社負責運營管理,收益與村集體四六分成,運營2年來,已為村集體創收33.6萬元。


樂為異鄉獻真情:記溮河區遊河鄉高臺村第一書記魏樂樂


同時,他著眼蓮藕種植加工、林果茶、優質水稻、花木苗圃、菌菇種植、龍蝦養殖6個產業,吸引在外經商成功人士回鄉,創立9個專業合作社,黨支部主導搭建1個電商平臺,打造高臺村“691”產業格局,將全村的農業生產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極大提升了產業扶貧帶動力。截至目前,9個合作社共流轉土地和荒山2780畝,提供務工崗位200多個,每年帶動含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就業9000餘人次,支付勞動報酬100多萬元,並與17戶貧困戶簽訂土地流轉和帶貧用工協議,每年帶動貧困戶增收20多萬元。

辦好公正事,把準治理“新路子”


樂為異鄉獻真情:記溮河區遊河鄉高臺村第一書記魏樂樂


魏樂樂深知,贏得群眾信賴,發動群眾參與,是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重中之重。他秉持一顆公心,實行“三化”工作法,推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確保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他堅持推進議事規則程序化,充分保證全村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所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危房改造、貧困戶識別退出等重大決策,均嚴格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凡是民主表決不過半的,順應民意完善方案,堅決不貿然推進;他堅持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每項集體決策,都積極邀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全程參與、全程監督,並在文化廣場和各村組入口設立22個便民公告欄,把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到群眾家門口,接受全方位監督; 他堅持推進便民服務標準化,嚴格要求村幹部認真執行輪流值班、首問負責、接訪回訪等制度,特別是對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和行動不便的群眾,一律由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主動定期上門告知村裡的大小事務,並提供代辦、清潔等各項服務。“三化”工作法推進了陽光村務,實現了陽光惠民,群眾的心氣兒順了,村幹部說話群眾信得過、願意聽了。如今,黨群齊心共建美好家園的氛圍在高臺蔚然成風。

做好貼心人,聚力民生“好日子”


樂為異鄉獻真情:記溮河區遊河鄉高臺村第一書記魏樂樂


三年多來,魏樂樂吃在高臺,住在高臺,把高臺群眾當成家人,把高臺村當作第二故鄉。為改善家鄉人居環境,他多方協調資金2100多萬元,修建水泥路18.81公里,整修水塘27口,安裝太陽能路燈241盞,對全村進行電網改造,在全村栽種果樹3萬多棵、欒樹3000棵、楓樹300棵,修建封閉式垃圾池10個,購置發放垃圾桶300多個,並安排專人定期清理,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為保障家人生活便捷安全,他積極實施互聯網全覆蓋工程,在全村20個村民組全部通寬帶,重點位置安裝監控攝像頭66處,對全村754戶實施飲水安全改造,有效提升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為解決群眾生活困難,他走訪慰問貧困戶、困難黨員、艾滋病戶等510多戶,發放慰問品及慰問金18.6萬元,發動社會公益力量設立高臺村貧困學生救助基金,累計資助43名困難學生21.5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