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东北话是外地人根本理解不了的?

博博爱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农村小伙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人文景观。东北方言,简洁、形象、通俗、易懂,也造就了东北人豪放、直爽、幽默、乐观的性格。

东北话比较好懂,朗朗上口,语言生动、形象,深受全国人民的喜欢。特别是在春晚上的语言类节目中,由赵本山老师代表东北小品更是每年过年,大家最期待的节目。赵本山不上春晚后,开心麻花团队结果东北小品这一面大旗,将东北话继续发扬光大。还有各个直播品台的主播,东北人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比如之前的MC天佑,英雄联盟的主播、大鹌鹑、葫芦岛小智、利哥等。他们能火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离不开东北方言的独特魅力。

东北话比较好学,东北话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同时感召能力强。在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面都是南方的同学,跟我一个宿舍两个月之后,每次去食堂打饭,不同窗口的阿姨都会问他们是不是东北人。说话怎么有一股大碴子味儿。他们解释说自己是南方人,打饭阿姨还不相信。

那么有哪些外地人不了解,听不懂的东北话呢?

叽咯-闹别扭

列巴-俄罗斯面包

贼拉-非常

嘚瑟-显示、炫耀

磕碜-难看

稀罕-喜欢

撒摸-寻找

损色-德行、小样儿

岔劈-有出入、错误

膈应-讨厌,招人烦

毛楞-鲁莽

外屋地-厨房

笆篱子-监狱

老娃子-乌鸦

蒙圈了-形容做某事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精神状态

秃噜皮-皮肤裂开破皮了

扬了二正-形容做事不动脑子,有点傻

驴马蛋子-地痞流氓

皮儿片的-一般形容房间杂乱、乱七八糟

虎超儿的-形容一个人傻

犀利马哈-马虎

七尺咔嚓-形容做事雷厉风行

秃喽反账-形容人办事不利索、话说不清楚

大耳雷子-耳光

急头白脸-着急、恼火

吭哧瘪肚-说话吞吞吐吐

拔犟眼子-倔强、钻牛角尖

舞舞渣渣-形容一个人言行激进、夸张、能嘚瑟

等等........

还有好多东北话,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

下面图片附赠八大犊子和东北九大神兽,有知道什么意思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东北八大犊子分别是:“滚犊子”、“扯犊子”、“护犊子”、“完犊子”、“装犊子”、“瘪犊子”、“王八犊子”、“小犊子”。

东北九大神兽分别是:土豹子,毛驴子,白眼狼,傻狍子,王八犊子,大马猴子,熊瞎子,黄皮子,兔崽子。


东北子峰


我是一个西南人,媳妇儿是东北人,第一次去她家的时候,假装勤快去厨房洗碗,然后不知道洗碗布在哪里,丈母娘说在“嘎斯罐”边上,我就一脸懵。想我也是经常混迹厨房的好男人,各种厨房设施我都了然于胸,可“嘎斯罐”是个什么鬼?!又不好意思问,就在厨房满世界地寻觅,后来终于知道了所谓“嘎斯罐”就是煤气罐,音译自gas。


之后又陆续接触了一些奇妙的词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所谓东北话,远远不是诸如:“你瞅啥”,“干哈呢”这么浅显。


刀楞---螳螂

妈灵---蜻蜓

博乐盖---膝盖

......


但是在我心中,嘎斯罐是永远的巅峰。


爱陪娃的熊叔


在我的学习班里,总有外省市学员。当我讲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会控制不住地把东北方言溜达出来,外地学员就会瞪着眼睛,在那瞎琢磨:“老师说的啥意思?”

一次课上,给嫁到咱东北的南方女孩辅导。公务员面试题涉猎内容很复杂,而且要求口语话。所以,免不了会要求学生放松再放松。

当讲到:“一个老大娘不小心摔倒,玻璃盖磕到马路牙子上,痛苦不堪。此时,你会上去帮忙扶起来吗?”我在等着她回答,半天她就在那卡吧拉吧眼睛不说话,我很纳闷:有这么难吗?

突然,情况有意料以外的翻转。课堂上,学生们哄堂大笑。有的学员问那女同学:“老师问的啥,你听懂了吗?”她红着脸:“不懂。”同学们说:“老师,她是外省人,不懂咱东北话。”啊,我突然明白了。玻璃盖、马路牙子,不懂是吧?哈哈哈哈……

还有一次,本地同学答题,也溜达出方言来:“小孩子不小心磕到马葫芦上,把胳膊肘嗑吐露皮了,我上去把他扶起来。”也引来同学们大笑,外地学员也一脸懵懂,不知道他说的啥,也不知道大家笑啥。

咱大东北方言很好玩,咱大东北人天生就是相声、小品演员。我坐火车出差,与外地人聊天,把他们逗得前仰后合的。其实,并没有刻意说笑话,就是方言起了笑话作用。





0大木瓜0


嘎横么玩意儿(干什么)

到可能呀(不可能)

那嘎达(那块)

嘎斯罐(煤气罐)

马窗台(厨房窗台)

歹饭(吃饭)

溜达(散步,玩)

马勺子(饭勺)

等等…………作为东北人,自认为说的就是普通话而且普通话7级以上。迷一样的自信!然而………南方人根本就听不懂。就像南方人说方言我也一脸懵………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东北地区很多地方的方言也有不同的。虽然我们的方言不同!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说的都是国语!我们同唱一首歌【国歌】



哟乁佳宝呀


我是东北比较大城市——铁岭人,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是有山有水有河流的地方大家都听说过吧!希望各位有空来东北大铁岭游游湿地公园,登登龙首山,看看乾隆皇帝驻陛之地。生于东北长在辽宁,从小到大都是听东北话讲东北话,用一句流行语就是满嘴大碴子味!对这种充满亲切感的语言真的是情有独钟!

其实东北泛指辽吉黑三省,东北话在这三个省份也是各不相同,并非像春晚小品里面演员说的那么通俗易懂,可能全国人民都对嘎哈呢……这三个字耳熟能详,不过东北话的丰富内容可并非嘎哈呢能代表!不说省与省的语音,语言有区别,就是辽宁省的市,县,乡,镇都会各种各样,一些生僻的有语即使你是东北人都不一定听得懂。东北话发音不用多说了,平翘舌大部分都是分不清楚的,四,是,十都是一个音,人就是银!热铁岭会说成越,肉会说是右!下面来说语言的字眼,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儿!

那是小学四年级第一次回我老爷爷家,距离我居住地才二十多公里,根本不能算远!老爷爷家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差,物质贫乏,给我包的酸菜馅儿饺子。是放个小方桌坐炕上吃,老奶奶告诉我一句话……大孙子把棉(脑)袄擓(kuai)了,呛吧!东北话应该是说把棉袄脱(陀)了,造吧!我想想应该是这个意思,那就脱棉袄,吃吧!真的就呛滴小肚子溜圆。晚上农村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老奶奶又说一句算彻底把我整蒙圈了。大孙子把起灯递给我,当时真的是一头雾水,起灯是啥呀?老姑递过去我才知道原来是火柴,东北话叫洋火!东北的洋还有洋钉子,其实就是铁钉。还有去捡废品叫捡洋(落)烙。铁岭县境内把村子叫堡(pu)子,吉林就叫屯子,丰收了瓜果蔬菜结果多,辽宁叫结滴溜涮挂,吉林叫结滴哩嘟噜,我们叫姑姑的丈夫是姑爷,吉林是姑父,而且是连一起的顺嘴溜达出来,声调往上扬像说的是一个字。关键是会笑话我们辽宁人这个称呼,因为我们辽宁把女婿也叫姑爷,不过就是发音不同,姑(夜)爷就是姑姑的丈夫,姑(夜儿)爷就是女婿!仔细琢磨还是吉林的叫法准确,接近普通话!

至于说猪肉屁股那里叫后丘,羊膝盖骨叫嘎啦哈,摔跟个头叫仰八叉,打一拳头叫电炮,皮肤破了叫吐露皮,人膝盖叫剥令盖,可能大家都能听说过!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不管来自五湖四海还是长江黄河我们都有一个名字——中国人!我爱东北也爱我的祖国!祝福我们祖国越来越富强繁荣!


红茶美食领域创作者


(“波楞盖儿磕马路牙子上卡秃噜皮了”因为流传太广,相信大家都能懂了吧!)

注:有些字的写法可能不对,按照发音来,大家见谅!有补充以及更正欢迎评论区指教!

“旮沓”——一般说“这旮沓”、“那旮沓”,是这里、那里的意思

“秃露反仗” ——做事反反复复,不靠谱

“嘚瑟”&“得瑟”——嘚瑟”一般是指冻的发抖;“得瑟”则是“臭美”的意思

“八(二声)败”——指一个人话多,说话不让人。有时候也指未成年的小女孩说话厉害

“扒瞎”——撒谎(扒的可不是这个“虾”,是扒瞎,不是扒虾)

“赛脸”——不听话,唱反调(多用于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隔路”——形容一个人“与众不同”,一般是用作贬义作“特立独行”的意思

“咯吱”——使痒痒(动词,“使某人、某物发痒的意思”)的意思

“干叶”——干呕的意思

“膈应”——烦人

“显摆”——炫耀

“卖单儿”——看热闹,不干正事

“顾拥”——滚动、蠕动的意思。大概是毛毛虫爬行的状态……“吭哧瘪肚”:不利索

“虚头巴脑”——虚伪,不实在

最后上大招:

“稀neng(四声)” ——下雨了路不好走,稀neng啊!

在下拙见,解释不好,大概是:稀泥被你踩过一遍的状态(想象不出来请看图)

小明我有点解释不出来了,neng字更是写不出来了……欢迎大家指教!

(Z)


新文化报


东北话跟普通话很接近,会说普通话的人,一般能听懂东北话。

但东北有些土话,没去过的人,是没办法弄明白的。

东北人有时会跟你说:真“膈应人”,其实这不是骂你,有点嗔怒的意思,大致有烦人、讨厌的含义。

东北形容脏,用的话语挺逗。东北人说某个城市很脏,一般会这么说:×××市真“埋汰”,埋汰有脏的意思。埋汰也可以用在人身上。比如说你很脏,可以用“你真埋汰”来说。如果你的话语,含的脏话多,东北人也可以用埋汰说你。

流口水是中国人都熟知的话语,如趴着睡着了,流了一桌口水,即形象又生动。但要让东北人说出来,你肯定懵逼。东北人会说:操!你咧着大逼嘴,睡的跟猪一样,流了满桌“哈喇子”。

与东北人见面,免不了会被东北人问:大哥,你是哪嘎达的?哪嘎达就是哪里的意思。

东北人还会用东北特有的语言来形容稀奇古怪的事情或东西。比如你弄了一些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东北人会问,你在哪个“犄角旮旯”弄得?“犄角旮旯”是不是很形象?

东北人还会把弄说成“淘弄”。比如东北的冬天,很难看到西瓜,如果你从南方带回一个西瓜,东北人一定会惊奇的说:哎呀妈,你这是从哪里“淘弄”来的?


淡泊天下行走无形


几十年了,有一句东北话我始终没弄明白。那时在吉林榆树当知青,经常听社员说话中带“招井蹦子”四个字(因为不理解它的含意,所以不知道选用哪四个贴切的字更合适,只能标出其发音),很难理解。它跟其他绝大多数东北方言、土话、俚语、歇后语明确表达一个事物、状态、情景都不一样。好像是一种连带语、介词,起话语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回忆揣摩当时他们说话的语气,类似于“我看呀,实在不行,再不干脆(咱们)就这么这么……吧”,或“还不如怎么怎么……”的意思。不知道五十年后的今天,榆树闵家镇那地方还有人常说这话吗?


手机用户74642207926


我们东北话是有魅力的,因为我们说的话外面的人根本听不懂。而且我们说的话都是很直爽的。

我们一般说你干哈呢?这也就是说你在做什么呢?你这人长的真磕碜,这是我们东北人说你这人长得真丑。小瘪犊子,是我们东北人骂臭小子的一种亲昵的称呼。这一天天,你怎么虎超的。这是说你一天天的太鲁莽。你这完蛋玩意儿,这是说你没有什么用,干不成什么事。你说这话埋汰谁呢?


这是东北人说你说的这话有一些贬低我和讽刺我的意思。这天可贼冷啊,这句话就说这天气特别的冷。类似于这样的话真的是曲不胜举,说不完道不完。所以说东北的语言还是很丰富多彩的。还是很直爽率真的。所以说只要你和东北人接触就不要装假(客气的意思),就不要藏着掖着的。什么话都痛痛快快儿的,做什么事都麻溜(痛快)的。实诚的做人就是最好的。


伊春美食美客


说起东北话那可有老鼻子(很多)了,俺给你们叨咕叨咕(说说):

俺们家那(nèi)旮瘩儿(地方),有一个老朽(老头),平时不怎么和别人来往,有点儿神叨叨(怪癖)的,他有个爱好,就是爱耍个五把超(武术)啥的,经常看到他在广场上候哈(喊)的,手脚还舞仙舞仙的(动作),人越多他就越能显呗(表现),膈应(烦)死人了。

有一些好事的人经常调理(让别人出丑)他,“喂,来一路勾拳。”“诶,你…你…你可别白(给点东西)了我啊!”老头拳脚挺利落,就是说话有点挂不上档(磕巴)。他磨磨叽叽(磨蹭)地不想做。“瞅你那德性,傻了吧唧的,我还不想看了呢。”好事的人说完就扬了扬了(洋洋自得)地走了。老头气得囊次囊次(语无伦次)地说不出话来。

唉,年轻人,口下无德,哪能拿老人开涮(不礼貌)呢?欠收拾(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