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為何越來越貶值?

用戶102195459969


現在人們總是感覺到,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過去一百元錢還能花幾天,現在一百元錢只要跑一次超市或菜場就花沒了。同時,退休工人的工資和各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線卻在年年上調,這些都在暗示,國內的確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因為只有調高弱勢群體的收入水平,才能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過去面對每一次通脹來襲,國內經濟學家都表示,適當的通脹對經濟有利,可以推動經濟穩增長,但過快的通脹回升,則會對產生負面影響。而且通貨膨脹趨勢一旦形成,再要回收起來就難了。不過,我們認為錢越來越不值錢,這肯定是超發的結果,是一種貨幣現象。那麼,老百姓為啥會時常感覺到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呢?這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首先,過去中國工薪階層的收入是被長期壓抑著的,近十多年被完全釋放出來了,十年前三四千元工資覺得收入不低,現在八九千元的收入也不覺薪水有多高。正因如此,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已告中止,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都已經移至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廉價勞動力已不再是中國職工的代名詞。

再者,國內的貨幣購買力越來越不如過去,主要與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有關。中國的經濟主要靠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來拉動,而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基礎貨幣,而大量基礎貨幣流向社會時,購買各種建材物資,國內物價沒有不漲的道理。美國的核心CPI為啥會如此穩定?就是美國經濟主要靠民間消費來拉動,這樣才能保持穩健的發展。

再次,每當國內經濟發生下行趨勢,內地貨幣政策就要全面寬鬆,這樣雖然能給經濟帶來短暫的剌激,但長期會造成通脹來襲。靠貨幣寬鬆來剌激經濟會存在二大問題:一方面,如果每次經濟下行,只願意採用貨幣寬鬆這種打雞血療法,而不重視調整經濟結構。那麼,貨幣寬鬆越往後,對拉動經濟的效果會越來越弱。

另一方面,寬鬆的貨幣政策,也要跟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合,主要是大刀闊斧的減輕實體經濟的稅費負擔,給實體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如果僅是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剌激經濟增長,而金融體系內的流動性又不願意流向實體經濟,更願意流向虛擬經濟領域,那對於國內經濟是百害而無一利,只能發生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以及資產泡沫。

最後,中美兩國長期的貿易順差,也是導致中國居民手中的購買力越來越弱的原因之一。每年中國向美國出口了大量的廉價商品,而換來不是相對等的商品,卻是花花綠綠的美鈔。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結售匯制度,進來多少外幣就要換成相應等值的人民幣,這等於流入中國的資金越多,我國央行就要被動投放更多的人民幣。

更關鍵的是,中美兩國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後,中國方面無法從美國那邊買回相等數量的商品來,因為美國的很多高端製造商品和高新技術都是禁止向中國出售的。這就導致了,中國輸美商品越多,只能去購買美國國債,而無法換來相等值的商品,而國內商品因大量出口而減少了,再加上國內貨幣超發,錢越來越不值錢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未來人民幣購買力相對於過去可能會有所改善,這既有中國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貨幣購買力需要穩定有關。另外,中國經濟結構也正在轉型,以後將減少對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的依賴度。更關鍵的是,中美貿易順差未來會大幅收窄,因為合適的貿易順差,更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平衡。總之,未來幾年國內的通脹率肯定會比過去有所改善,人民幣購買力會處於小幅貶值的狀態,我們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不執著財經


當貨幣供應量過多時,錢就會越來越貶值。

我們現在越來越能夠感受到,錢越來越貶值了,十多年前5毛可以吃碗粉,而現在一碗粉怎麼說也得5元了,那是為什麼?因為央行印發投向市場的貨幣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先看M0的供應量

M0是指流通在市場上的現金量。

在1990年M0的貨幣供應量約為2644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了73000億元,2018年的M0貨幣供應量是1990年的約27.6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我們先看M1的供應量

M1指的是狹義的貨幣供應量,是指M0加上活期存款。

1990年M1的貨幣供應量約為6951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了552000億元,是1990年的大約79.4倍。

我們先看M2的供應量

M2指的是廣義的貨幣供應量,指的是M1加上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還有一部分證券客戶保證金的數額。

1990年M2的貨幣供應量約為15293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高達1827000億元,是1990年的大約119.5倍。

為何M1和M2的增長倍數比M0要高出那麼多?是因為隨著發展,大家儲蓄的習慣已經養成,大家都把錢存入銀行後,由於貨幣乘數效應,使得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增多。很簡單的例子說明,比如甲持有一百元現金,他把錢存入銀行後,假設存款準備金率為20%,銀行上交20元的準備金到央行的賬戶後,剩下的80元便可以貸向資金需求者,然後獲得貸款的人也會把錢存入銀行內,那麼銀行除去繳納的16元,剩下的64元又可以貸給需要得人,以此下去,20%的存款準備金率最終會翻五倍,也就是貨幣乘數為5。


當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時,往往有幾種選擇,一種是使用貨幣政策,通過調節貨幣的供應量來調節經濟,第二種是財政政策,通過調節稅率等手段來調節經濟,第三種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同時使用,雙重作用一起調節市場。

但是目前來說,我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時候,大部分時候都採用的是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來調節經濟。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國就提出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政策,但是這些錢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量來提供的,同時從去年開始,我國經濟面臨著下行的壓力,央行採取的策略就是通過定向降準提高貨幣供應量來提振經濟。

所以說最近的降稅政策是一個好的政策,可能會比增加貨幣供應量產生的效果好。很多時候降稅也是行之有效的一條途徑,降稅不一定就代表著政府的稅收會減少,降稅的同時勢必會提高市場的活力,減少企業的成本,提高企業積極的創新能力,往往會提高市場中企業的數量,稅收一定會降低。所以說與其把錢送給別人去創新,還不如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能創新、想創新的人去創新。


與財為伴


錢貶值幕後推手,經濟學有個有趣的稱呼看不見的手,它就是通貨膨脹。經濟增長通脹是不可避免的話題,適當的通脹對經濟是有利的,可以推動經濟,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任由通脹走高,也是高風險隱患。

通脹是怎麼讓錢貶值呢?貨幣是國家財富的價值體現,理論上也就是說財富價值和貨幣價值是對應的,但是事實由於多種原因,貨幣超發是常態,而這些貨幣通過基建,地產等項目投入市場,給工廠提供更多訂單,工廠再把這些錢通過薪資給職工,職工拿到錢再去消費,從而推動通脹。

那麼物價為什麼會提高呢?在社會財富本身不增加,通過需要房產價格,人工價格,這就是泡沫,超發的貨幣應對泡沫價值,適當的泡泡是好的,過大則是隱患,在價值不變情況下超發貨幣,標的價值虛高,就會稀釋貨幣本身價值,購買力就會下降,讓我們手裡的錢變相貶值。物價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薪資提高,看似錢多了,實則購買力下降了。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因為物價在上漲,貨幣量在增加,30年前1塊錢約可以買到一斤豬肉,現在一斤豬肉要十幾塊。這些主要是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導致的。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全世界今年貨幣總量只有1000元,總共有1000個蘋果,每個蘋果價格是1塊錢。明年政府發行貨幣,全世界的貨幣量增加到4000元,蘋果的產量增加到2000個,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那蘋果的價格漲到2塊一個,上漲了100%,我們手上的錢去年可以買到1個蘋果,今年可能只能買到半個。

1、過去20年,CPI年平均漲幅1.99%

2、過去20年,貨幣量M2年平均漲幅15.38%


互金圈


錢為何越來越貶值。原因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十年都會遇到一次大的通貨膨脹,五年會遇一次小的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貨幣的超發,可是世界各國每當經濟出現問題後,解決經濟難題的方法就是增加貨幣發行量,2008年金融風暴過後,美國九年的時間貨幣增加了三倍,而世界各國都跟著美國增發貨幣,我國近十年的貨幣發行量也增加了三倍。最近十年我國的M2的增速每年都超過8%。

而從2008年到2018年世界各國增加了貨幣的發行量,經濟還是沒有出現大幅增長,只是大部分國家的經濟是穩定的,既然世界各國這十年都在增加貨幣發行量,經濟又沒有在投放大量資金的情況下發展得非常好,那麼,世界各國的央行就不會縮表,也不可能把這十年增加的貨幣收回,能夠做到現在減少貨幣發行量的增加就不錯了,何況新興國家經濟沒有起來,還在繼續增加貨幣發行量,想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這種通過增加貨幣發行量來擴大經濟發展的模式就會為下一個五年,下一個十的通貨膨脹留下難題。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錢越來越不值錢。

貨幣的貶值是增加貨幣發行量發展經濟的結果,不增加貨幣發行經濟無法維持增長,就業問題無法解決,經濟的問題就更麻煩。因此,世界各國都會選擇增加貨幣發行量,當然是適量的增加貨幣發行量來維持經濟的增長,讓錢越來越不值錢,這就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長遠看,紙幣永遠會貶值。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p.s.有很多人問加頭條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麼加入圈子?

答:我現在只在圈子裡回答粉絲的提問,加入皓脈投融資聯盟,為你解決投資難題和融資難題。為個人解決投資賺錢的問題,為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資本運作和產業升級問題,建立企業融資平臺。

加入圈子的方法:直接點擊這篇文章的下方“所屬圈子”即可加入。或者首先點擊到我的首頁,在導航條中最後一個是:圈子,點擊加入即可。加入後,你每天可以在“我的書架“查看更新,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問,我都將免費為您解答。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為什麼錢越來越貶值,最為關鍵的原因無非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遠遠高於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所致。30年前,30元可以過一個月,現在的30元連一天都過得不容易,這就是物貨幣超發導致貶值,從而使得物價上漲。

一個地區一定時間內,其財富總量是固定的,比如我們假設A國2018年全國的財富總量折算為1萬臺手機,如果這時候A國發行1000萬元的貨幣,那麼1臺手機就是1000元,假設A國發行5000萬元的貨幣,那麼1臺手機就變為5000元了。因為社會的財富沒有變化,發行的紙幣越多,那麼其價值就越低。

社會財富與M2

一個地區或者國家,一定時間內的社會總財富可以用GDP來表示,GDP在增長,相應的貨幣也要增長,如果兩者一直相等,那麼物價就會一直保持平穩,但是當貨幣的增長量超過GDP增長時,就會出現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情況。

貨幣的發行量我們可以用M2來表示,M2俗稱為廣義的貨幣供應量,它是用來反映社會上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

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截止2017年末,我國的M2數量已經超過GDP的一倍以上了,也就是說我們實際僅需要82.71萬億的貨幣量,但是現實中卻發發行了167.68萬億的貨幣量。最近幾年M2的每年的增加額都高於GDP的增加額,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到物價一直在上漲,貨幣不斷在減值。

以最新的2018年為例,根據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M2餘額182.67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14.99萬億;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GDP總額為總值90.03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7.32萬億元。

也就是說2018年,我國的社會新創造出來的總財富僅僅增加了7.32萬億,但是我國新發行的貨幣量卻達到了14.99萬億元,貨幣發行量比財富多了7.67萬億元,因此貨幣肯定貶值,而物價不斷上漲。


鯉行者


在遠古時期,人類的活動是以群居為主,沒有物物交換、沒有貨幣。一群人外出打獵,回來以後將食物平均分配。

但是,平均分配的制度並沒有維持很長時間,一位有的人出力多,有的人出力少,明顯不公平。所以開始按照多勞多得的方式進行分配打獵回來的食物。

有的人“戰鬥力”顯著,分到的食物特別多。隨著部落與部落之間的聯繫,有的部落會打魚,有的部落會養殖,有的部落會種植。那麼,這時打獵回來多的食物,吃不完,就有了物物交換的發生。

一隻羊可以換五把斧頭,一把斧頭可以換一隻雞,一隻雞可以換二十斤米,十斤米能夠換一個竹筐。

在這種物物交換的情況下,如果有一隻羊,應該如何換成大米或者竹筐呢?會是很麻煩的流程,先換成斧頭,再換成雞,然後才能夠換成大米與竹筐。

在物物交換逐漸頻繁的過程中,開始有了固定物物交換載體的意識。一時間又找不到什麼好物物交換的載體,貝殼、烏龜殼等成為了計價媒介。

但是,貝殼、烏龜殼,到處都是的,一些投機倒把的人,去海邊、河邊撿來就能夠交換商品。因為這個東西太多了,一些人可以不用做任何的勞動就能夠換得食物、商品。

人們發現這個東西實在是太廉價了,所以也在拒絕使用。這時銅、白銀、黃金出現了。

由於製作工藝複雜,一時間不能被大量的被開採出來。所以,銅、白銀、黃金成為了古代最主要的貨幣,擔任起了物物交換的媒介。

隨著人口的增加,銅、白銀、黃金的數量也在增加,但是人口的增長速度、各類資源、商品的增長速度與黃金、白銀、銅的增長速度呈現著一致性。所以,黃金在同比增長相同的基礎上,沒有貶值。

進入近現代社會,印刷技術的提升,世界開始廣泛使用紙幣進行結算。

加上世界存在戰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各國為了更好的阻止黃金外流,所以通過紙幣兌換黃金的方式,將紙幣推向國內、推向世界。

在這裡就形成了紙幣代替黃金、白銀、銅成為市場主要貨幣的呈現。

黃金是資源,而紙幣則不是,紙幣可以通過印鈔機進行印刷,並沒有數量上的限制。

最開始大範圍流通紙幣的階段,通常使用的為“金本位”制度,也就是說貨幣掛鉤黃金,多少的貨幣等於多少計量的黃金,能夠兌換多少黃金。

當時,國際貿易的加深,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加速了這種關係的宣佈結束。目的則是,遏制黃金外流。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確定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也是以黃金作為基礎,紙幣計量黃金的方式。

最終,仍舊是宣佈結束。

之所以為什麼結束?就是因為,貨幣與黃金的不等量關係。

黃金是資源,在一定程度、一定時間內具有不可能能巨幅增長性。但是,貨幣則不同,貨幣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通過印鈔機加速流動於市場。並且,進入21世紀以後,電子化、信息化的推進,甚至說達到了“無現金”化時代,不需要“印鈔機”都能夠將貨幣流通於市場。

貨幣,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增加,而黃金則不行,市場中的商品、資源也不行。

既然貨幣能夠增加,對應著的資源、商品、黃金並不能同比增加,那麼資源、商品、黃金的價格就會上漲。貨幣呈現的則就是貶值。


厚金說


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的貨幣都是在貶值。以2017年為例,在統計的181個國家中,居民消費價格年度通貨膨漲率大於0的國家有175個,只有6個國家沒有通脹。即,貨幣貶值覆蓋面高達96.7%。

及時是物價控制得相當強穩定的發達國家也出現了通脹,在2017年美日德英法的通脹率分別是2.13%、0.47%、1.73%、2.56%和1.03%。至於市場體系不健全的國家,通脹率超過10%的有很多,比如津巴布韋、委內瑞拉、南蘇丹、海地、尼日利亞、埃及等等。

那麼為什麼通貨膨脹或者貨幣貶值會在世界各國存在呢?主要原因是貨幣當局會可以維持一個相對溫和的通脹率。為什麼要維持溫和通脹。有兩個原因。

第一,維持溫和通脹有利於刺激經濟發展。有了通脹的預期,企業和居民就會用動力去創造更多的財富。什麼是抵禦通脹的最好辦法?就是努力創造新財富。但至於政府有沒有能力維持溫和通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旦把握不準,惡性通脹就來了。

第二,通貨緊縮會抑制經濟發展。通貨緊縮意味著只要把錢放在抽屜裡就能增值,不需要幹什麼財富就能增加。有這麼好的事,誰還會努力地去工作。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以來,長期陷於通縮泥潭。1995年至2018年,日本有13個年份處於通貨緊縮狀態。伴隨著通縮,日本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過去23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只有25%左右,年均增速不足1%。


財經知識局


南門小吃街10年前炒飯四五元一份,現在漲到十多元一份,價格怎麼越來越高呢,覺得這錢越來越不值錢。錢怎麼貶值的那麼厲害?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分析考慮。

第一,通貨膨脹。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的錢越印越多,造成一定通貨膨脹。那麼錢印多了必定會導致物價上漲。從經濟學角度來講,貨幣通脹對經濟的發展有一定好處,通貨膨脹如果超出合理範圍將會引發很大經濟風險。

第二,貨幣超發。1990年,中國的GDP總量18667.8億元;M2是15293.4億元。M2/GDP=0.81。2000年,GDP是99214.6億元;M2是134610.3億元。M2/GDP=1.35。

2010年,GDO是401512.8億元,M2是725851億元。M2/GDP=1.80。2017年,GDP是827122.0億元,M2是1676800億元。M2/GDP=2.02。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家從1990年開始,貨幣量發行量呈上升趨勢,在2017年貨幣發行量是GDP的兩倍多。這導致貨幣貶值很厲害。

第三,房地產泡沫。因為這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是由房地產行業推動的,大量的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房地產開發導致房價越來越高,但實際價值並沒有那麼多,導致房價虛高。貨幣量是增加,物價各方面也都變得很高,人老百姓的工資並沒有明顯提高,收入和物價不成比例,那麼很容易感覺到物價增高,收入越來越少,購買力下降,錢越來越不值錢,生活水平並沒有明顯提高。

第四,貨幣政策。現在中國經濟處於下行壓力,採取的是貨幣寬鬆政策,政府央行注入市場更多的資金,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加快企業創新發展。這是政府宏觀調控導致貨幣增加,對經濟的穩定發展有一定好處。

總之,錢貶值越來越快,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做好理財保值是不錯的選擇。
歡迎各位小夥伴留言評論,我們一起交流,喜歡的點個贊哈!



財e有道


錢為何越來越貶值,黑板經濟學家不動腦子的歸於貨幣超發,不明白收入也是物價。收入增長了,物價沒有辦法不漲,因為社會進步和發展不是齊頭並進,總是有差異的,許多工作勞動生產率不增長或者增長緩慢,它有一個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會推動物價上漲,物價變動實際上是社會收入分配調整需要的東西。例如,勞動力是服務業最主要成本,但是服務業並不能夠簡單的增長勞動生產率,理髮師傅能夠通過增加理髮服務數量增加收入嗎?他不能。如果社會其它工作通過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增長增加了收入,理髮師傅難道會讓社會拉大自己的收入?我們幹服務工作的都是比照別人收入要他服務的價格,上至高端的律師、醫生,下至低端的補鞋匠,小販和提供早餐小面的蒼蠅館子莫不是,他們不能夠增加或者實質增加多少服務內容和質量,但是他們提供的東西一直在漲價,漲價。

你可能說服務漲的對物價影響有限,可是你不知道我們的GDP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服務產業帶來的,服務是誰給它增加的產出和收入?是消費者啊。收入和支出結構比例是對應的,國家百分之五十以上收入是服務業帶來的,或者說社會百分之五十的錢是花在服務上的,你說它的價格對物價影響大不大。

而且,消費者為服務支出的比例是多於百分之五十的,為什麼這麼說?國家收入分三塊,資本收入,國家財政收入,這以後才是勞動收入,勞動收入是消費者的主要收入。在支出上,資本和財政用於服務支出的除了金融這一塊,其他的很少。支撐起國家經濟產出佔大多數產值的服務業的是消費者,所以,服務業價格變動消費者最有感覺。

我們買的商品實際上除了用工成本比較高的農產品漲價的並不多,許多東西都是跌價的。例如,四十年前21吋的彩色電視一千多,三十年以前一臺BB機三千多,現在多少錢?你感覺到降價帶來的福利沒有?沒有,這些東西是耐用品,不經常買,經常買的是參雜了服務內容的東西,所以漲價被誇大。

有經濟學家講過,通貨膨脹實際上最容易被誇大,因為你沒有感覺商品增加的質量。再有一個就是你消費的服務或者包含了太多服務成本的東西最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