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唐代三大詩人,可白居易的這首詩,李白和杜甫都寫不出來

李白,杜甫,白居易號稱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杜甫和白居易詩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唐朝那個盛世年代,他們都用自己無與倫比的藝術天賦在詩歌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筆。而今天小睡想要介紹的詩叫做《花非花》,是一首“朦朧詩”,詩風別具一格,算得上是開了此詩風之先河,李白和杜甫沒寫過類似的詩詞,快來跟小睡一起看看吧。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同為唐代三大詩人,可白居易的這首詩,李白和杜甫都寫不出來

全詩採用博喻的手法,描述真實的事物,卻又隱晦地表達,朦朧中又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表達對人生如夢如幻,如霧亦如電的感慨。詩的大意淺顯易懂:說是花又不是花,說是霧又不是霧。夜半時分到來,天亮之後就走了。來的時候像春夢一樣能有多少時間?去時又好像朝雲散盡無處尋覓。

同為唐代三大詩人,可白居易的這首詩,李白和杜甫都寫不出來

作者一上來連用四個小短句,“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說的是像花一樣美好的卻又像霧一樣迷濛的事物,這種東西在半夜到來天明就走,非常短暫,乍一看彷彿是在寫“夢”,各個特徵都非常吻合。可是緊接著作者寫到“來如春夢幾多時”,卻又用“夢”在做比喻,那麼說明前面說描寫之物並非為夢,但此句還是在說此事物的夢幻和短暫。最後“去似朝雲無覓處”說的是此事物消散之後就無影無蹤了。整首詩用了連續的幾個比喻,每一個都熨帖妥當,雖然從字面意思無法猜出作者到底在寫什麼,但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美感。

那麼這首詩到底寫的是什麼事物呢?

同為唐代三大詩人,可白居易的這首詩,李白和杜甫都寫不出來

此詩詩意我們可以從作者其他的一些詩作中來推斷,這首詩被作者編在集中“感傷”之部,同部還有情調接近的作品。比如《真娘墓》中有“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這樣的句子。再比如《簡簡吟》中有“二月繁霜殺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和“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這樣的句子。舉的這兩個例子都是悼亡詩,並且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銷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雲”,與此詩末二句的比喻幾乎一模一樣,連音情都逼肖的,它們都同樣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詩在集中緊編在《簡簡吟》之後,可以說明此詩與《簡簡吟》的詩意應該是差不多的。這首詩就說到這裡吧,你喜歡白居易這首詩嗎?

讀靈性的詩句,寫有用的文章,小睡堅持原創。感謝您能收藏分享給身邊的人,也感謝您能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