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祕書局最新發文!“最多跑一次”有了“長三角版”

2019-04-08 16:4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攀

国办秘书局最新发文!“最多跑一次”有了“长三角版”

一項涉及整個長三角的試點正在推行。

今天,已閱君關注到一則重磅消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印發的《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敬老卡申請、新版社保卡申領、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等23項個人服務事項,2019年將在長三角實現異地辦理。

也就是說,那些本來要乘飛機高鐵汽車,跨地去辦的事,在家門口大都“最多跑一次”就能直接搞定。

成立工作專班 三步走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根據《試點方案》,此次試點明確了三個目標,實現時間和範圍各有不同。

第一個目標,2019年4月10日前,以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區)“一網通辦”工作機制為基礎進行試點。九城(區)分別是,浙江的杭州市、嘉興市、湖州市、金華市,上海的松江區,江蘇的蘇州市,以及安徽的合肥市、蕪湖市和宣城市。

第二個目標,2019年4月至12月,推動一批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線上“一地認證,全網通辦”,線下“收受分離、異地可辦”,應用電子證照在長三角地區城市群實現辦事材料免交、異地發證。

該目標實施範圍明確的有26個城市,即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劃定的長三角城市群範圍,還包括若干個有基礎、有意願加入的城市,共“26+X”個城市。

事項範圍首批有23項個人服務事項,包括跨省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新版社保卡申領等。該清單將每個季度更新。

第三個目標,到2020年底前,推進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業務流程標準化,實現區域統一受理、長三角地區全覆蓋,每季度更新事項範圍。

從這三步走策略中,可見三省一市以先易後難、高頻優先的原則推進試點。此外,《工作方案》也提出,要成立工作專班,長三角三省一市要各自選派業務骨幹和技術骨幹,集中辦公,全力攻堅克難。

破除最難的“行政壁壘”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社會各界關注度持續升溫。

有專家指出實現長三角一體化最關鍵的,也是最難的在於破除“行政壁壘”。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在優化政務服務方面有過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浙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江蘇推行的“不見面審批”,上海推行的“一網通辦”等,都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但問題在於,各地的審批結果目前尚未實現互認,這就給那些跨省市經營的企業和需要跨省市辦事的群眾帶來困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長三角的代表委員們就圍繞著深度“破壁”開了一場又一場 “圓桌會”。

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副主席謝雙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由於“行政壁壘的存在,不同城市的辦事流程、材料要求不盡相同,企業跨省市投資審批辦理,常常要面臨辦手續需要異地跑多次等‘中梗阻’問題,給企業跨區域經營帶來一定阻礙。

他結合杭州打造“移動辦事之城”的經驗,建議要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通過資源共享、數據互通、服務協同,實現辦事事項標準化、內容數字化和信息一體化,讓一網通辦、異地可辦成為三省一市政府服務企業實實在在的承諾。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也呼籲: “我們有一小時、兩小時經濟圈,時間成本縮短了,但物流成本和人員出行成本依然較高,公共服務整體性有待提升。”

他們的建議在這次的《試點方案》裡都得到了相應的回應。

已閱君注意到,根據《試點方案》,將建立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身份認證體系。具體來說,各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對接,依託後者統一身份認證系統進行信任傳遞,實現自然人用戶和法人用戶的跨區域身份認證。《試點方案》還明確,將推動長三角地區電子證照共享互認和應用。

此外,三省一市將依託線下專窗提供兜底服務,只要是納入清單內的事項,均可在相應實施範圍內異地收件,由業務屬地部門完成辦理,通過物流遞送紙質結果或網絡送達辦理結果。

“跨界”合作的探索不斷擴大

事實上,早在《試點方案》印發前,長三角的政務服務早已開始“跨界”合作。

去年9月,滬蘇浙皖開始實施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浙江確定省本級、寧波全市、嘉興市本級、嘉善縣作為全省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首批試點,同時確定了省內11家試點醫院。

據省醫保中心統計,截至去年12月中旬,全省參保人員跨省備案20.44萬人,跨省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累計8.12萬人次,費用21.04億元;外省參保人員備案在浙江的有10.91萬人,跨省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累計3.19萬人次,費用5.92億元。

“跨界”不僅方便了群眾,也方便了企業。同樣是在去年9月,嘉興市舉行的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一網通辦”開通暨第一批異地證照發放儀式上,上海撰猛貿易商行負責人王曉冬就率先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紅利。去年9月26日,他到南湖區行政審批局“一網通辦”綜合服務窗口提交材料,松江區“一網通辦”綜合服務窗口收到材料後及時審核辦理。第二天,南湖區窗口收到松江區簽發的營業執照。王曉冬感嘆:“我平時工作生活在嘉興,原本以為要跑去松江辦,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辦成,省時省力。”

就在今天,《浙江日報》也刊發了一則消息——《嘉善青浦吳江三地設立“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在嘉善可辦上海營業執照》。文章介紹,今年3月,浙江嘉善、上海青浦、蘇州吳江分別在青浦、嘉善舉辦了部門工作商討會、市場主體准入一體化機制懇談會,針對市場主體准入標準、審批模式及辦理期限、服務舉措等方面,在推行登記許可“證照聯辦”、企業註冊許可跨區通辦等12項內容上達成了共識。

眼下,嘉善、青浦、吳江均已設立“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落實專人負責,並建立了三地聯絡小組,為實現跨區通辦搭建了有效平臺。同時,三地在准入一體化的基礎上,通過跨區通辦模式,探索為區域內企業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實現企業常態化開辦一日辦結。

有理由相信,隨著每季度越來越多政務事項的公佈,長三角“跨界”合作的邊際還將不斷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