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跟大家分享的第一本書,是錢穆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愛上歷史之後,難免會找一些歷史名家的書來讀,錢穆是與陳寅恪、呂思勉、陳桓齊名的“史學四大家”。這四位大家的著作略有涉獵,陳寅恪先生的著作史料豐富、分析深刻,但文言文對從小生長在白話文語境下的我們而言,未免有些詰屈聱牙;呂思勉的史學功底也頗為深厚,只是他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常常發表一些莫名其妙、充滿個人感情色彩的議論,有失歷史學家該有的客觀和冷靜。“史學四大家”之中,最喜歡的是錢穆。因為他中正平和,他本人和他的學術研究,都傳統得很徹底。

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首先,錢穆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儒,讀他的著作可以感受到儒者的平和沖淡,“心態決定命運”的道理同樣適用於學術研究,學者的出發點往往決定了學術的境界和眼界。

其次,他是真正的國學大家,俗話說文史不分家,現在有很多搞古典文學的不懂歷史,搞歷史的不懂文學,沒有幾個文化人能以打通文史為己任。錢穆先生是真正熟讀經史子集的學者,他的作品沒有盛氣凌人的說教,他的闡述總是帶著娓娓道來的溫和,但是於知識汲取、學術享受上,讀者處處都能感受到“一覽眾山小”的喜悅。

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最後,也是最最難得的,他是純粹的中國歷史學家,有一顆純粹中國心。他所生長的時代西學東漸,不少學者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舉起了犀利的批判大旗,彷彿全盤否定就能迎接新生。其實這是非常愚蠢的,唯有像錢穆先生這樣潛心研究過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大家,才懂得中國古代社會的制度,不應當只承受膚淺愚昧的批判;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應該遭遇暴殄天物般的否定。

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讀《中國政治歷代政治的得失》有一把鑰匙,就是錢穆在自序裡面提到的幾段話:“辛亥前後,由於革命宣傳,把秦以後的政治傳統,用‘專制黑暗’四字一筆抹殺。因為對傳統政治之忽視,而加深對傳統文化之誤解。”

“再則我認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使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合和媾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長成。換言之,制度必須與人事相配合。”

“我們不該單憑我們當前的時代意見來一筆抹殺歷史,認為從有歷史以來,便不該有一個皇帝;皇帝總是要不得,一切歷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個皇帝,便是壞政治。”

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共分五講,錢穆點評了漢、唐、宋、明、清的政治體制。很薄的一本小書,但很有看頭。微言大義,把中國歷史上有統一政府後的幾個王朝的政府組織制度、人才選拔制度、經濟制度、兵役制度一一闡述清楚,末了還附上當朝制度的得失評議。讀了這本書,諸君就會明白,中國古代王朝的政府組織制度,各有獨到之處。聰明如中國人,早在兩千年前,就創造了皇權、相權分立的施政體系。

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此外,還有歷朝歷代制度的相關介紹。比如以漢朝為例,中央政府組織以“三公九卿”的架構為支撐。“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掌監察,是副丞相。

“九卿”是:“太嘗”“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最有意思的是錢穆先生解釋“九卿”的來歷,這些官職原本都是天子的家務官,多多少少帶著家國一體封建時代家臣的影子。比如“宰相”在封建時代,貴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時最重要事在宰殺牲牛。象徵這一意義,當時替天子諸侯乃及一切貴族公卿管家的都稱“宰”。到了秦漢統一,由封建轉為郡縣,古人稱“化家為國”,一切貴族家庭都倒下,只有一個家卻變成了“國家”。於是他家裡的家宰,也就變成了國家的政治領袖。

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文化大家就是有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本事,把深奧的知識講解得淺顯易懂。對大多數熱愛中國歷史、又苦於沒有機會接受專業訓練的普通人來說,能把中國曆代統一王朝制度講透徹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是本相當不錯的入門讀物。

國學大師錢穆告別杏壇前最後一堂課,對他學生講的最後一句話,“記住,你是個中國人。”

從字面上這句話並不難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聽懂真正含義,以及這句話背後錢穆先生的良苦用心。他在抗日戰爭爆發後輾轉艱難之中寫成《國史大綱》,以期保留文化火種,防止亡國滅種的悲劇發生。他一生之中述著頗豐,從歷史到文化全方位地傳承真正的中國。自從五四以來,對傳統的制度和古典文化諸多批判,似乎中國的制度都是黑暗落後的,中國的文化都是腐朽陳舊的。久而久之國人就失去了文化自信,什麼都是“舶來”的好。

錢穆眼中的王朝興衰密碼——《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其實,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多半是對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知之甚淺,因為中國歷史太厚重,文化博大精深,學力尚淺的人體會不到它們的精妙,耐不下性子研究的人無法領略其中奧妙。只有像錢穆先生這般學貫古今、勤懇本分的學者,真正明白中國文化的份量。

“記住,你是個中國人。”是想要告訴你,無論何時何地,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身為中國人,不要輕易否定五千年厚重文明史。這是一筆無比龐大而寶貴的遺產,擁有這讓全世界都羨慕的家底,永遠毋需自卑毋需低頭,只要不輕易懷疑和拋棄,我們就是這世界上最令人羨慕的族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