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武术除了太极拳都是外家拳,那么“练传统武术不如练散打简单直接”这句话对吗?

禅宗太极


“练传统武术不如练散打简单直接”这句话对。

武术的技术层而言,由于拳家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不同,分为三层;最为内层为最简单实用的原始技术层,各国区别不大,中国功夫亦然;

第二层,则为一定场景下的招法技术层,传统武术中许多拳家的技术大都在这一层面;

第三层则是从审美角度创编的演练,属于技术拓展层。但这三个层次本质都是技击内容。

每一个区域环境,宗师的思想,文化不同,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社会,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拳法,以我们南方为例,过去都是丛林山区,交通非常不便,所以我们南方的拳术有非常多种类,并且技术风格相差很多,而北方的拳术有很多都是相似的,少林拳,查拳,太极在发力上都相近。

散打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产物,虽然是标榜中国武术的一种,实质上它更多的理论来自于西方体育学,离开了现代的竞技体育理论,散打就是一个空壳子。

现代散打运动并不局限于对中国武术中传统的徒手格斗术进行单纯的继承和表现,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和提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把传统中只主意“招法”的观念发展成为把体能、智能与技能结合起来,进而突出了它的综合应用的能力.现在开展的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现代散打运动技术包括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和防守反击技术三大类.它与中国传统技击术的关系,应该说有些继承的成分,但更多的则是经过整合而有所发展.所谓整合,是指具有不同文化特质的技击术,经过相互吸引、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的过程.整合后的散打技术更加符合竞技体育项目的特征,是中国传统技击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的典型表现.现代散打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适应于竞技的新的技击技术体系,它有别于传统的“点到为止”,也不同于“一招制敌”的实用技击技术.


福州禅武


张三丰创太极拳,一是以拳演道、以拳证道,二是延年益寿,三才是技击。

幸亏张三丰说在先,否则,现在为太极拳站台,说牵强附会的更多。

古人认为道多重要,用一生去探索都不为过,现在那些不重道遵道的人,无论是哪样的武者,必定是不入流的。

练散打只为上擂台,本无可厚非。但我想,练散打的岁数大了、机能衰退了,还有啥?是不是还要从头开始练太极拳?

就算散打力量威猛,就可以不需要太极拳存在了吗?就象导弹是厉害,就不必配枪了吗?就不需要战士练体能了吗?


太极拳玄机


内家拳不仅仅只有太极拳。

八卦,形意,大成拳等等都属内家拳,包括各种硬气功,甚至真正的少林拳法也是有内功的,只是各种内家拳的内功练法亦有很大区别,就连太极拳业内不是也分陈杨吴孙武五大派,道家也分武当,青城,全真派,更别说还有其他众多的派别练法。内功的理法不同,目的不同,练出的结果也不会相同,此为因果关系,何况有的太极拳只有外形套路,而没有内功,练者甚至不知何为内功,比如广场上的太极队。

至于练传统武术,不如练散打简单直接的说法,个人看法倒是颇为赞成。如果练者的目的是为强身健体,练传武沒什么不妥,练的好还能拿个奖牌段位什么的。如果是想学一门搏击技能,必要时能击敌卫己,那就不如直接学散打了。

原因如下: 当下传武与散打的最大区别在于,传武侧重于套路表演,套路创新,而不重视实战的研究与实践,这方面几乎没有创新与进步,反而较过去大为退步,这一点在传武内部,及传武与散打的各种赛事上的实际表现可以得到印证,无论什么传武套路,上擂台全是以散打对散打,本门的招式一个也表现不出来,甚至远不如散打,所谓报个XX拳也只是挂个虚名而已,再者国际奥运会的规定搏击项目中,沒有一项是中国传武的,对此国人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

而散打完全讲究搏击实效,没有任何花哨的东西,所有的训练方法都奔着一个目标:即打赢对手,制服对手。其训练方式方法简洁有效,只要练者肯吃苦,短期内可以速成。

相比传武与散打两者的实战效能,散打远远优于传武,付出同样的时间精力和经济代价,练者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上善若水125944379


内家拳外家拳各有侧重,在过去练拳的结果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技击水平,击败对手!



但是今天来讲练习传统武术尤其是太极拳更多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仅仅是为了实战技击,比如,有的是为了健身养生延年益寿,有的是为了修身养性,有的是为了以拳入道,有的是为了艺术表现,有的是为了竞技比赛等等!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练习武术带来的价值早已不只是打斗和技击实战功效了!所以你说的练传统武术不如散打简单直接是在一定条件下说的!就是,如果从实战技击角度不如练习散打效果更快!

这么说没毛病,因为散打是从传统武术中提取的实战技击精华,很显然散打从技击角度来讲就是简单直接!这就像我门上学一样,你可以初中毕业就可以上个职业中专,学一门实用性强,可以直接步入社会工作的职业!当然,你也可以考入大学,学习更多的知识设计更多领域,甚至成为博士后研究生等等!



也就是说散打是专科,武术是综合学科!这么举例子你就明白它俩本质的区别了吧!

但是作为一名武者,你修炼的不仅仅是技击,你还要修身养性,武德品质,尤其是作为一个传统武术的传承人,你需要学习更多,具备更多修为涵养!


九五太极养生


首先,所谓的内家拳并非只有太极,八卦掌也是内家拳。而所谓的内家外家之分,其实是一种故弄玄虚。习武之人并非各个都筋骨强健,体魄过人。有些人天生身形矮小纤弱,对于硬桥硬马大开大合的拳法修习起来较为吃亏,于是就有了所谓内家拳之说。内家拳号称以技巧取胜,注重内气培养,调动人体全身力量来发力出击,以弥补体型弱势。用气不用力,斗智不斗勇,以巧取胜等等花里胡哨的说法包装下,让内家拳显得更加高大尚。其实这都是扯淡的。拳无内外之分,任何拳法,都是一些技术动作和格斗理念的组合而已,不要弄的复杂了,此为其一。再者,从打的角度来说,修习散打确实是比传武效率高的多的。从格斗的基本理念来看,如何快速有效,节约体能的前提下给予对手更多伤害是格斗的根本。有人说散打是从传武中选出的动作,这点并不否认。但是正因为散打是传武动作的提炼,去掉无意义的花哨,提取最有效的打击技术动作,才使得散打不论打击效率还是格斗理念都大大超越传武。传统武术套路的缺点就是太多无意义的动作,还有死板的僵化的套招。并且传统武术拳法套路本身,好多都只是枪拳,实际并没有多久的历史。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是械斗,是兵刃,而拳法很多都是在清朝,清廷收天下兵器,为了造反,而创造的枪拳。名为练拳,实际是练枪法。很多拳法你觉得很奇怪的时候,手上拿上一杆枪,你就觉得大有道理了。所以这也注定了传统武术套路很多拳种格斗效率低下。传武大开大合的动作,不但会露出更多的破绽,减慢自己攻击的速度,还会大量消耗不必要的体能。与现代散打对比,没有任何优势,本身就是非常不科学的。虽说以前也有很多比较厉害的武者,但是如果真是去打,绝对不会是按套路去打的。真正的传统武术,能按照套路来打的,除了中国跤,应该就只有咏春了。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武术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坚持传武能打。把传武说成是杀人技,战场技,现在打不过是因为不能杀人。我觉得这是非常可笑的说法。踢裆叉眼锁喉,难道散打就不能做这些吗?若是抛开擂台规则,允许这些的话算散打只会踢得更狠,插的更深。另外战场技能就更不谈,战场杀敌,力大刀快者胜。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还有时间给你翻个跟头,摆个弓步?早就被人砍成肉泥了。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搏击也是如此。传武作为中国的文化被保留是可以的,当然作为辅助修习是可以的,毕竟武术套路对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都是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但是如果真的论打,传武真的可以休息了。


Neglect2175486526


最初练功,是为了让人生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使精神与人格得到成长与滋养,不至于虚无缥缈地在人海中浮沉,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随着练功的进展,渐渐地发现,练功能够使人的经络通畅、五脏六腑得到调养,身体慢慢恢复健康,继而积累元气,使大脑得到滋养与开发,慢慢地,人变得聪明睿智。内家拳的内功练出来的是意识与虚空结合,使原始混元气获得人的信息,使之与人的混元气具有同一性从而更好地为人所利用;就是意识与弥漫在身体周围的自身的混元气结合,使之得到强化,扩大自身混元气范围,同时裹挟外面的混元气进入身体内部;就是意识与体表的通透性相结合从而强化皮肤内气外放外气内收的功能。

从人事未涉到人事已涉,丹经武学伴随着我,度过这急速转换的时期。这个时期,曾经想要逃离,曾经为了理想而热烈追求、果敢放弃,曾经无数的期待与想象,在脑海中打转。最终得到一句回答:“人间正道是沧桑。”

当真正走进人事的时候,在不断的磨炼与煎熬当中,渐渐发现:人事并非那么的可怕,渐渐懂得与理解,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有存在的原因与理由,每一个人因为思想内在的不同而活在不同的世界。

练功,不断地给了我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方法与智慧。


我是夜深青寒


看到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但还是忍不住进来了。

所谓莫名其妙,是这个问题问的方式,就好比“既然除了鸡之外都不是下蛋的,那么吃鹌鹑蛋不如鸭蛋有营养价值?”这样的问话方式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诸如此类的感受。让人对提出这样高见的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感觉到实在是“高深莫测”。


之所以“忍不住”想来回答。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反应了一些对于搏斗搏击方面的误解。因此借着回答的机会,把一些观点阐述一下。那么就直接分别来阐述。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传统武术除了太极拳都是外家拳。这显然就是不正确的。首先从历史形成外家拳,内家拳这种说法区别的时候,划定为内家拳的也是公认包括太极,形意,八卦三大类拳法在内。而后来也有说法是源自道家思想体系的拳叫做“内家拳”,而传承自少林拳派系的拳法,叫做“外家拳”。但同时还有完全相反的说法,说是源自佛教思想体系的拳才叫做内家拳,而佛教拳法之外的叫做“外家拳”。为什么会这样说,主要是依据是佛法修行讲究重内不重外。比如佛教将不依本心而为的“法”叫做外道,或者“有为法”,那么为了区别所谓“外道”,自然就标榜佛法体系出来的叫做“内家”了。然而上面举出来这么多内外的区别只是为了说明一个现象以及道理。那就是其实所谓的内外区别,其实是正反说来都有理,而其实实际上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也许是出于一些功利还是说“优越感”的思维。好多种类的拳都想把自己标榜成为“内家”而把别的划分成“外家”。好像挂了个外字,就好像成为“外行”,“门外汉”诸如此类的意思在里面了。但实际上从全面的客观的角度去看,我觉得,虽然内家外家这样的说法是历史形成,而且的确有一些区别和标识的含义,甚至说现在在语言层面去指代说明来区别不同武术的特点,这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实际上需要清楚,所谓的内家外家,本质上,也就是说从搏击,攻防格斗的核心思路理念上,其实是一致的。因为任何武术形式,针对的都是同样的人作为对手目标,所以以战胜人为根本目的的不同武术形式,最终的最高境界和根本思想,肯定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去说,没有所谓内家外家,天下武术就是一家。

因为所谓的内家拳同样需要注重外在身体的强化。而标志着外家拳“外练筋骨皮”的拳种体系。同样会有“内炼一口气”的内在修为。同样甚至包括现在的散打搏击无限制格斗等等当今流行的搏击运动,从训练体系来说,除了身体锻炼同样有注重精神,心理,心态等等层面的训练提高的科目。实际上这些从本质上来说,和传统“内家”武术里面提倡的那些比较玄虚高深的东西。都是本质一体的。只不过用现代比较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去诠释演绎出来了。

那么从这个角度去说,所谓的除了太极拳其他都是外家拳。这种说法,是毫无意义的。实战当中体现不出来效果,再怎么标榜所谓“内家”“内行”。其实就是一句废话。

那么接下来第二句。“练传统武术不如练散打简单直接”。这句话对吗?对。也不对。因为这其中是有着客观条件来限制和约束的。

首先说对。因为现实大部分情况来看,从实战效果来说,是这么回事。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学的散打。其实不仅仅是散打,而是现代一切主流的搏击赛事当中所采用的格斗。和传统武术来比,最大的情况就是,对于身体的锻炼,以及技术的运用。都具有很大的实力上面的优势。一般一个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和一个专业搏击运动员相对一亮相基本上也就看出高下了。身体素质上面的差别太明显。然而这个差距其实是实际的训练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等等方面造成的现实差距。简单一言蔽之,传统武术到今天,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战机会可言,同样就无从谈起实战经验积累。

那么反过来说“不对”实际上也简单容易理解。假如世界上一切的争斗方式,都是在擂台上,并且是一对一,徒手,有裁判仲裁,有规则约束。这样的争斗。那么自然而言说散打搏击等格斗方式是最简单直接的。因为这种搏斗就是专门为了这个条件而存在的。自然没有比这个更“简单直接”的形式。

然而世界上真正的搏斗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有单挑,有群殴,有持械,有徒手。有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规则,不同的限制。那么实际上,没有可能说某种格斗方式在任何环境条件之下都是最“简单直接”的。且不说所谓什么传统武术。散打运动员到柔道的擂台之上就没办法发挥作用。因为是必须遵循柔道的规则。就算是无限制格斗,因为规定了一对一徒手还有一些技术动作的限制,其实仍然也不能说是完全彻底的“无限制”,那么相应的也必然会有专门针对这样的条件所形成的技术体系。从现在比较流行的MMA赛事来看,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特点和结论。

所以其实以上想要总结的就是。这个问题的描述实在是太空泛而又太武断了。因为从世界上流传到今天的多种格斗搏击形式这样的现状,实际上就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种多类的搏击体系,是因为有多种多类的搏击条件和环境造成的。每一种搏斗形式,都是针对它形成时候所需要去针对的不同环境与条件。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搏击武术方式,是无从去有高下强弱来进行简单论断的。


剑客浪心2019


中国的传统武术分为两大类,一练内的,二练外的。练内通过掌握意念心法去做,从注意内部内气运行起练,外部肢体一切运作引导内,气怎样走那里起,那里止,有明确规定。到达一定程度和火候后,才进行内外结合,(即有了内功后再进行有強度的外部支体训练)才称为内家功夫。练外的开始进行强度的肢体动作(技法动作,強烈的动作只适合年青人)功夫达到什么,強到那里,到达一定程度后,也要外内统一,统一后称外家拳。散打是外家拳一种练法,直接简结,快速击中对手的手段,花架子去掉,成简单,直接了段,有观尝性,一般大众喜欢,且练拳时间短就出成效。但过程艰苦。一切练武的都要爱好,时间,艰苦付出为条件。一个人功夫好还要一定比其他付出多,并且身体条件好,还要是练武天才(领悟力高)。


梁錦成


所谓的内家外家的说法是到近代才有的,内家以太极为代表,外家以少林为代表。多看点武侠小说或者影视剧都知道,内外家大概是这个套路。传统的说法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皮筋骨”,但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养生和表演的东西,在实战技击层面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那么“练传统武术不如练散打简单直接”基本上没什么问题的,因为从实用角度看,散打无疑是比传统武术要好很多的。毕竟一个是与时俱进发展的适合现代人学习和运用的,一个是僵化的老旧的抱残守缺的。

其实传统武术的精髓不在于拳腿,而是兵器。这个观点在徐晧峰的电影《师父》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古代人练拳腿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真正用上的是兵器技术。到了现代,在大环境背景下,兵器技术只能越来越走向表演,能演示出实战意义的,个人印象中只有于承惠等少数几个武术家。

至于传统武术中的拳种之类的,多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目前为止还没有跌下神台的大概仅有八极拳了,但也还没有足够说服力的实战证明,练好了打小混混应该问题不大,如果遇到散打高手恐怕也会输。咏春丁浩已经被徐晓冬打趴下,证明多数咏春习练者是打不过散打选手的。

散打是中国的习武者从传统武术中吸取了踢打摔的基本技术,逐步实验形成的现代擂台搏击术。在训练方法,格斗理念上是更加先进的,是适合时代发展的一个体育项目。在这种可以比赛,人人都能看明白,技术运用简单直接等特点,明显更能推广,更容易接受,当然也就更能出人才。

所以现代环境下,包括散打在内的现代搏击术是更加适应现代人需求的。传统武术,最好就是像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那样,转型成一种武道,有基本的技术规范、级别、礼仪、哲学、文化等要素。

综上,散打和传统武术已经走向不同的方向,想要简单直接有效的就是练散打。目前的传统武术是不经打的,需要转型。


格斗老兵


太极拳有吗?它的内家拳实践在哪?它的理论也是这搬哪搬的,也没自已的独立性和系统性。靠吹牛妙作,狡辩维持太极拳产业链,喂肥了一大批人!有良知有意思吗?姑且不说拳本无内外之分,但光凭近代公认的,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之说,也不只是太极拳一家为内家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