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为了入道还是为了搏击?

国学智慧研究


太极拳是道,不是术。道中包含着术,道比术大。何为道,大到自然规律,小到日常生活,凡合乎天地人间规律的为道。太极拳之道即太极拳的练法和用法,合乎它的练法和用法即为得道(太极拳的道)。同于道者道亦得之。

那么,其它拳也是可以称为道,茶也可称道,好多东西都可称道了。是阿,但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它必须符合大道(道德经上描述的道)的特性,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条件是,用法也要与大道相随。不能背道而行。

太极拳的练法。就是以拳在练气功。练拳和练气功预备式完全相同,顶天立地,舌抵上腭,意守丹田,全身放松,入静(专一练拳即入静,以一代万)。其它拳,或者除内家拳之外的拳有放松练的吗?放松入静与道同体。这样练,是不是以拳悟道。不要一提道就认为神秘,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如果用气功这个名词代替道的说法,是否好理解了。但是气功又不等同于古人讲的道,因此,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太极拳的用法。舍己从人,顺劲走劲,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太极拳的用法与人的生理应激反应相反。功夫正练,用时反着用。用法与古人讲的道也相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与太极拳都是,从反,从弱。如果你在用法上不是舍己从人,而是硬挡,以力制人,就不符合太极拳的用法原则。能完全舍己从人,借力打力,不是同于道了吗,同于道也就得道了啊。

太极拳的目的。"祥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显然是以养生,修身,养性为主要目标。太极拳的灵魂是什么?"意气君来骨肉臣"。气功是灵魂,是一国之君。那么,太极拳是不是武术,它其中包含着武术,它是道,包含着修身,涵养道德,气功(内功),养生,防身术。

太极拳是得道后创编的,还是以拳修道悟道而后才得道的?我认为创编之前三丰祖师己得道了。可能是他为了使大道至简,看到自然界蛇鸟相争,创编了太极拳。得道之人,怎么动都合道。以使后来人只要按照要求练拳,用拳即可得道。不用再搞那么玄之又玄的道了。

三丰祖师想搞大道至简。可是后来人(一部分)又把太极拳向玄之又玄的方向拉。不是以拳作为工具和载体,而是以道述拳,使简单的拳道变成了道拳。

如何利用太极拳。太极拳只是一个工具,如何用,我认为要各取所需,各自发展,互不干涉。太极拳包含的内容较多,它不是单一之术。就如自行车,它是工具,你学会骑车了就是得道了(掌握骑着不倒的规律了,按交通规则会骑用了),如果非要争论车子是上班用的,比赛用的,健身用的就没必要了,想怎么用都行。太极拳也是这样,健身,悟道,练拳(当拳练),练气功(当气功练),击技(当散打),游戏,,,。

因此。太极拳即是拳,又是气功的动功,练拳的同时也就把气功练了,练气功的同时也把拳练了。如果你把拳当作修道,那么击技(防身)是其末技,是修道的副产品,击技肯定不是其灵魂了。如果你把拳作为武术,专注击技,那么你就把击技作为灵魂吧。但是有那位击技学者练习十年不出门的,还是直接学散打来的快。

太极拳是利用了阴阳相互转化的原理,只是合乎道的规律而已,它是通往道的工具,它本身不是道,它是车,船,是渡人渡已的工具。

按自己的理解,瞎说一通,多多指正。


明月松间照妖精无处逃


以太极拳入道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道"与拳根本就是两回事,太极拳是一种高级养生术,搏击术。而"道"是宇宙之本源,生命之真谛,是当今科学界的终极问题,两者绝不是一个档次。

如果说能以拳入道,那其他技艺皆可入道,比如音乐,书法,美术,钳工,电工,数理化知识,高科技的电脑,手机,工业制造等等,但事实并非如此,谁见过以此类技艺入道的人?假如在这些名词前面再加上太极两个字,是否也能悟道?知当今有一太极药业,其老板及员工皆能悟道?

历史上能悟道者唯道释两家,古往今来,其修者多如牛毛,而成者凤毛麟角,著名成功人物也就老子,庄子,释迦牟尼,五祖六祖,憨山大师等,然而他们都不会任何拳术。太极拳创编问世,流传至今仅四百余年,从没听说过以太极拳成功悟道者。脱离红尘,出家修道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世俗中人!故以拳入道,实不敢想像。

太极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宇宙观,《道德经》对道的描述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何物,强字之曰道"。

太极拳仅是以太极哲理将养生与搏击和谐统一起来,不再顾此失彼,可以只取养生之效,亦可两者兼顾,练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当今之练者,连拳理都悟不出来,何谈入"道"?能把拳悟出来,那就是太极业内相当了不起的人!:


上善若水125944379


太极拳既不是为了入道,也不是为了搏击,而是为了养生。

所谓的道,往往跟冥想联系在一起;而冥想,却又是跟打坐连在一起的。因此,入道,实际上是一种修性;而这种修性,跟佛教或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我们在影视中常常看到的僧人或道士打坐,就是入道的一种修行方式。

说太极拳是为了搏击那就更相去甚远了,太极为我国南宋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所创,距今已有近八百年了;而搏击是近几十年才创办的一项运动。太极流传年代久远,受众广泛,目前国内太极习练者至少有数百万之众。在国内正规的自由搏击比赛当中,目前还不见太极大师的踪影;而且,太极也没有像泰拳,柔道,跆拳道一样进入国际重大赛事。由于太极运动的轻柔舒缓,且注重意念和呼吸,所以它才为广泛中老年健身爱好者所喜爱,这也是其受众广泛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知,太极拳既不是为了入道,也不是为了搏击,而是为了养生。至于影视作品中描述的太极拳是如何如何的厉害,大极高手又是如何如何的神奇,那仅仅是影视作品而已,真实的太极拳在历史上的技击表现,谁也不知。所以要了解太极,还是以目前的太极功用为准--养生。


海哥观世事


一部分中国人没有学过太极也在跟着瞎扯,学过的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也瞎喷,难免有一些人不起好作用,跟着瞎起哄!制造武林内乱,当然还有一些坑蒙拐骗“大师”级别的,本事没有就是靠嘴“杀人”的,靠嘴能打败人的!都他妈吃饱了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嚎?生活安逸了嚎?寻求精神刺激来了!呸呸呸。


仅此而已159597840


个人认为:习练太极拳是一个感知自我、认知自我、找寻自我的过程。也是感知天地、认知天地、找寻天地的过程。所以说是为了“入道”亦不为过。

至于说到“搏击”,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身体练强悍了,那举手投足间都可做搏击……所谓“武”,不过都是手舞足蹈的技巧罢了!无所谓门派拳种。正如,一个“百炼成钢”的身体,难道“削铁“还不“如泥“!……

地球是个“圆”,宇宙广阔无垠。所以“人“的思想不要局限在针尖屁大的地方,自己执念的不出来啊……


北野六一


太极拳是以拳证道,不是入道。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是为了让身体达到极柔,极虚,极空,极灵。才能至刚,至阳,至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只有身体归零,才能无极生太极,太极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生六十四卦应运而生。练太极拳要有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现代人往往不舍得,放不下,越是放不下越是得不到。舍得之道在太极拳推手中最能体现到。


悟虚而治无欲则刚


太极拳是入道的过程,因为太极拳习过程会出现道现象,例如道德经描述那种,出现日损现象,为道日损,损之日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现象,例如一般练太极者会手上力劲,越练\\,越小,,,,,,。


1138617430


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辩证的思考看待太极拳。太极拳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矗立在那里,至于你是抱着什么目的去研究它,练习它,取决于个体,你可以深入研究,上升到道的层面,也可以玩玩,活动活动筋骨,不求甚解,这样的人公园里不是大把的嘛。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这样,你用心了,思考了,都可上升到哲学层面,渴了,泡茶饮茶就是喝水,思考了,研究了,理论系统化就可以上升为茶道。

太极拳能不能搏击,很多人质疑,我想问一句,你批判之前,你研究过吗?思考过吗?你研究的对象是正确的太极拳载体吗?太极本来就是用于养生的?那指裆捶,双峰贯耳这些式子当初为什么要设立保留?


不怼不舒服斯基


首先太极拳就是出自于中国道家,作为一种修道、修身的手段而产生的东西,太极拳古人描述的很清楚,小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大可入道。有人怎么能说成是将老子学说牵强附会呢?你了解过学过太极拳吗?你懂太极拳吗?你对修道又了解多少呢?


虚无97381136


何谓之道?有太极拳的时候还没所谓搏击呢!那时候说技击,技击可不同于搏击。技击是古时战场搏杀升华而来。搏击不过是游戏尔。练太极拳能入道,入道是搏杀升华的必要因素。当代太极失真已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