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華夏和中華之源是華山?

夢M芝


《山海探幽》(12):西嶽華山是上古華夏文明的人文座標

《山海經》記錄了許多確切的上古華夏文明發展的地理座標。

“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2.1)錢來山因無地理座標比照,已不可查考。

其後第二座山為“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2.1),這座山有個地理座標可供參照,就是“濩水出焉,北流注於渭”。這個濩水又叫灌水,現名潼河。

查潼河有兩條:

一條是潼關縣的潼河,源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潼峪,經安樂、青雲灣、五虎張、蘇家村、穿潼關縣老縣城注入黃河。

一條是臨潼區的潼河,為臨河支流,發源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原臨潼縣)驪山鎮峰王溝,在縣城北匯入臨河。與其幹流臨河是臨潼地名的由來。

因時代的變遷,地下的河流已蹤影全無,只有靠歷史記錄來辨察了。

潼關縣與臨潼區(原臨潼縣)兩地相距直線約一百多公里,中間相隔著華山,按西山一經是按從東往西的順序排列的,即使古人在“荒”外的地域上方向感有些模糊,但是在“中土”近“畿”腳下,方位應該是不會錯亂的。所以,《山海經》所指的濩水(潼河)應該是潼關縣的潼河,發源地潼峪應該就是古之“松果山”所在。至於這條潼河為什麼是從潼關古城流入黃河而不是原著所記載的“北流注於渭”,是歷史改道的原因罷了,四五千年前的《山海經》時代潼河入渭或者說入河又入渭都是完全可能的。

松果山和古濩水之源

松果山和古濩水之源

松果山位於錢來之山的西45裡,而松果山又西60裡到達太華山,則根據比例關係,則錢來山約為潼峪(松果山)之東的盧佳家山、亞武山一帶,是為合適了。

錢來之山位置考

西山一經的第三座山是“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2.3),就是西嶽華山了,第四座山是“小華之山”(2.4)。古華山是華夏文明的人文座標。

華山

往下第五座符禺之山、第六座石脆之山、第七座英山皆無確切座標可考。

第八座竹山,有明確的參照地理座標,其山“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丹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洛水”(2.8)。這裡有四條河流,渭水、洛水是相對穩定的地理座標。陝西省洛水有兩條河流,以渭水為界,渭水之南的那條稱為南洛水、渭河以北的稱為北洛水。此處有“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則是南洛水了。

“竹山”者,因其山脊多長箭竹,所以名為竹山,又名箭峪嶺。箭峪嶺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最南端,處於藍田縣、華州區、臨渭區三地交界之處,海拔2449米,是渭南市臨渭區境內最高峰。清雍正十年嶽冠華《渭南縣誌》載:“諸山之峪,為箭峪大,南通商洛諸山,又東南通武關,故其北有獨孤莊鎮,蓋縣之東南地險也”。站在嶺頂之巔一腳踏三地、雞鳴喚三地之晨民。嶺的北麓為箭峪,其峪屬於本地最長的峪道。向北緩下,直貫穿到臨渭區橋南鎮境內;南麓正對藍田縣、霸源鎮、青岡坪村,山勢陡而較短;南麓偏東緩入華縣、華臺子轄內。嶺北水源匯入赤水河是赤水河的源頭之一;嶺南水源流入灞河,屬灞河源頭之一。這也是其南麓轄區小鎮,霸源鎮名字的由來。

箭峪嶺(竹山)

竹山(秦嶺)

竹山洛源

竹山灞水發源

竹山為洛水、灞水之源

因此,竹山就是箭峪嶺(藍田縣霸源鎮以北、臨渭區橋南鎮以南,藍田猿人遺址東北部位的秦嶺山脈)。

其餘第五座符禺之山、第六座石脆之山、第七座英山約在小華山與竹山之間的一片秦嶺山系之中,相距應該甚近,

西山前八峰

《西山一經》前八山,確切地標有兩處——華山主峰和小華山;經考證確切地標有二處——松果山和竹三;其餘4山均為參考範圍(不確切)的山峰。


一夫之


因為古華山,是指河南嵩山


《爾雅·釋山》雲“河南華,(華陰山。)河西嶽,(吳嶽。)河東岱,(岱宗,泰山。)河北恆,(北嶽恆山。)江南衡。(衡山,南嶽。)

[疏]“河南華”至“江南衡”。○釋曰:篇首載此五山者,以為中國之名山也。案《周禮•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正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正北曰幷州,其山鎮曰恆山。”“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

鄭注云:“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為五嶽,知者,案鄭注《大司樂》雲:“五嶽,岱在兗州,衡在荊州,華在豫州,嶽在雍州,恆在幷州。”

河南華,若指華陰或華山,應說河西,方位不對。

2,若真的指華陰或華山,就不會再說河西嶽(吳嶽)了,因為二者都屬雍州,有些多餘。此處河西嶽當指華山早期的稱呼西嶽或嶽。

3,此處言“河南華,河西嶽”,後面註疏又言“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若說河南山鎮是華山(古嵩山),河西山鎮是嶽山(古華山),則都說的通了。

華,當說的嵩山山脈。夏后氏起於嵩山一帶。西周時亦有封國華,位於嵩山之陽,其都曰華陽。以華指早期夏后氏之所居,也才是華夏一詞早期所指。

古有言“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華與夏同義。其後有,諸華、諸夏之說,慢慢才代指全國。

今天,我們口耳相傳的三皇五帝傳說都集中分佈在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也即分佈在嵩山(古華山)周圍。而且考古學學上大遺址分佈也是集中在嵩山周圍。

所以說華夏文明起源於古華山(今嵩山)所在的河洛地區,這與中國歷史進程都是一脈相連的!


雲星午夜


華山是華夏之源、民族之根,是有考古依據的,是有歷史傳承的,是正確的!

我們都知道,仰韶文化是黃河中上游華夏文明的源頭(黃河下游屬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發源於華山腳下,華山所在的關中陝西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遺址已發現5000多處,其中陝西2040處,甘晉豫各1000處。學者總結關中渭水、山西汾水和豫西洛水所處的地域,為黃土高原金三角,是最初的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而關中是華夏文明的基因庫,晉南豫西兩翼是擴散器!這個觀點得到了考古驗證,更得到歷史發展的支持。按照《國語》記載,炎黃髮源於關中涇渭流域,而後世的夏周秦漢隋唐都發源於這一地區,這應該不是偶然的,這就是歷史傳承!

所以說華山是華夏之源,民族之根!


至樂無如讀書


眾所周知,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決定了西安從商周起只有三千年歷史。

上下五千年,四川有三星堆,浙江河姆渡遺址7000年,陝西7000年以上的遺址一個也找不到。

如果從猿人角度,陝西藍田猿人的歷史,又比不上雲南元謀縣。

遺址排名角度(不完全統計):

南越國遺址:廣東廣州市(越秀區),2000年曆史。

三星堆遺址:四川廣漢市,3000-5000年曆史。

半坡遺址:陝西西安市,6000-6700年曆史。

紅山遺址:內蒙赤峰市,5000-6700年曆史。

良渚遺址:浙江杭州市,4000-5300年曆史。

田螺山遺址:浙江餘姚市,6000-6500年曆史;

河姆渡遺址:浙江餘姚市,5000-7000年曆史。

太陽人遺址:重慶三峽,7000年曆史。

仰韶遺址:河南三門峽澠池縣城,6000-7000年曆史。

裴李崗遺址:河南鄭州新鄭縣城,6900-7500年曆史。

馬家窯遺址:甘肅定西臨洮縣城,4000-5000年曆史。

大地灣遺址:甘肅天水秦安縣城,5000年-8000年曆史。

不難看出,排名靠前的省份分別是:河南、甘肅、浙江、四川(重慶),該數據與我國黃河長江的走向也是一致的。

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西安連前五都進不了。

至於華山,華山位於渭南市華陰縣。

渭南古屬弘農郡,治所今河南靈寶。

弘農,郡名,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轄境約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陝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晉以後,弘農郡的轄境逐漸縮小,但從陝西華山到河南三門峽一線,始終是弘農郡令人矚目的地區。


用戶67724358697


啥都不說上圖



神都長安


誰說的?他是怎麼論證的?估計是拍腦門子想出來的。

華山 ,就現在而言,它是個看景色的好去處。但就遠古而言,絕對是個 窮山惡水 之處。到處都是絕壁,人可艱難的活著,可動物怎麼活,動物吃什麼啊。人沒肉食來源,部落就不可能,開花散葉,繁衍生息,所以我認為,大的部落不會選那種山勢居住,我不看好華山。


九州明月天津


大家,學問大家早有定論。

可以有新的、不同的說法。

但華夏起源於中原,且重心中心在河洛一帶,主體範圍黃河中下游,這個是主流觀點,毋庸置疑吧!



198084715


眾所周知,黃河干流上的水不能直接飲用,而且經常氾濫成災,因此,黃河文明主要在支流上,不在幹流。西安所在的渭河流域是黃河上的第一大支流,就在華山腳下,正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而鄭州看起來好象在黃河干流上,實際上是一個吃裡扒外的叛徒,它對黃河只有索取沒有奉獻,僅有的一點水通過淮河流向長江入海。要說河南人真有福氣,陝西人的屎尿進入黃河全叫河南人吃光喝淨了,到不了山東黃河就經常斷流。


樂在其中161669388


這裡的華山非西嶽華山,而是古華山,古華山是指河南嵩山

《爾雅·釋山》雲“河南華,(華陰山。)河西嶽,(吳嶽。)河東岱,(岱宗,泰山。)河北恆,(北嶽恆山。)江南衡。(衡山,南嶽。)

[疏]“河南華”至“江南衡”。○釋曰:篇首載此五山者,以為中國之名山也。案《周禮•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正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正北曰幷州,其山鎮曰恆山。”“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

鄭注云:“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為五嶽,知者,案鄭注《大司樂》雲:“五嶽,岱在兗州,衡在荊州,華在豫州,嶽在雍州,恆在幷州。”

河南華,若指華陰或華山,應說河西,方位不對。

2,若真的指華陰或華山,就不會再說河西嶽(吳嶽)了,因為二者都屬雍州,有些多餘。此處河西嶽當指華山早期的稱呼西嶽或嶽。

3,此處言“河南華,河西嶽”,後面註疏又言“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若說河南山鎮是華山(古嵩山),河西山鎮是嶽山(古華山),則都說的通了。

華,當說的嵩山山脈。夏后氏起於嵩山一帶。西周時亦有封國華,位於嵩山之陽,其都曰華陽。以華指早期夏后氏之所居,也才是華夏一詞早期所指。

古有言“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華與夏同義。其後有,諸華、諸夏之說,慢慢才代指全國。

今天,我們口耳相傳的三皇五帝傳說都集中分佈在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也即分佈在嵩山(古華山)周圍。而且考古學學上大遺址分佈也是集中在嵩山周圍。

所以說華夏文明起源於古華山(今嵩山)所在的河洛地區,這與中國歷史進程都是一脈相連的!




輝狼開車去旅行


從來就沒有什麼依據說明華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沒有史料記載華山是什麼文化之源,就知道在那裡發生過指鹿為馬的典故,如果就因為金先生杜撰的華山論賤就要搞箇中華之源,那麼好吧!你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