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一直不喜歡俄羅斯,兩國到底有什麼解不開的樑子?

雲石君


土耳其的歷史,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中世紀末期,奧斯曼土耳其攻佔君士坦丁堡,建立起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世界級大國。實力之強,一度讓歐洲都瑟瑟發抖。

但這都是陳年往事了。現在的土耳其,已經不過一個二三流國家,土地也就小亞細亞半島和伊斯坦布爾一隅,在中東或許還算號人物,但放到全球,實在沒有太大分量。

那麼,土耳其是怎麼從一個超級大國,衰落至今的呢?這當然拜歐洲所賜。近代以來,歐洲用了幾百年時間,生生將土耳其拆解到今天這個地步。而在拆解土耳其的狂潮中,俄羅斯可謂居功至偉。正是它幾百年如一日的努力,才有了今日之格局。而這個過程中,俄羅斯也踏著土耳其的屍體,成長為超級大國。

這樣的結果,想想真的覺得是很不合理的。畢竟俄土博弈之初,俄羅斯不過是一個蝸居東歐的弱小公國,與土耳其相比可謂不值一提。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俄羅斯又是如何逆襲成功的呢?

在大部分人看來,土耳其的失敗是因為自身無法快速的由農耕向工業化轉型,而俄羅斯因工業獲得實力的增長。

其實,這種認識有偏差。俄土兩國在前期以及中期的對抗,還未爆發工業革命。此時,工業對文明發展的促進作用並不強。僅憑此因素,俄羅斯在俄土對抗中並無戰略優勢。

而工業時代來臨後,直到蘇聯的興起前,俄羅斯的工業水平也僅是二流末端。而土耳其因與基督教文明地緣關係密切,吸收到非常多的西方先進技術成果。由此,土耳其因龐大的體量,即使在文明上稍遜於俄羅斯,也不至於這麼迅速被俄羅斯打垮。

那還有什麼原因,使得俄土兩國對抗的戰局發生了逆轉呢?

雲石君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內在實力的此消彼長

在古代,俄羅斯所在的東歐板塊是寒冷邊緣草原,遠離文明核心。那是的人類文明發展水平還不足以對此地進行開發。

中世紀中後期,隨著農耕文明千年成果的積累,農業生產技術已初步能在較寒冷地區開展農耕。

當然,僅具備農業開發能力還不夠。畢竟,東歐地勢平坦,遊牧勢力的侵襲會嚴重威脅農耕國家。換句話說,東歐草原的主宰依舊是遊牧勢力。

即使遊牧政權的武力值強大,但若東歐一直保持這種形態,其實土耳其並不懼怕。因為遊牧形態的生產方式較為落後,其只知燒殺搶掠的對外擴張方式,並無一個長期戰略規劃。這也就說明一點,即使土耳其在戰場上一時失敗,但其國力原強於遊牧勢力,能夠維持持久戰,因此遊牧實力根本不可能有大舉攻佔的企圖。

不過,熱兵器時代的到來,一切發生了改變。熱兵器極大的抵消了遊牧騎兵在武力上的優勢。同時,製造熱兵器需大量且豐富的物質作為支撐,這就使得創造力更高的農耕政治勢力,憑藉熱兵器的加持,取得東歐的主導權。其體現就是,俄羅斯系莫斯科公國的興起,蒙古系金帳汗國的沒落和消亡,以及建立起以農業為基礎的俄羅斯帝國。

完成了由遊牧到農耕文明轉型的東歐將給土耳其帶來巨大的麻煩。沒有遊牧勢力侵擾的東歐,其寬廣的待開發土地,因農耕文明覆蓋範圍的擴大,其物質基礎也大幅增長,這為東歐的戰略擴張提供了保障。其戰略思維的變化由曾經的燒殺搶奪式擴張轉變為佔領土地,納為己有。

同時,轉型後的東歐,其戰略思維的另一個變化是開始謀求對商業路徑的控制。一方面是,物質財富因為農耕生產模式而得到大量的積累,這帶動了商業交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物質財富的積累,讓俄羅斯有能力打造、供養商船、軍艦的開銷。同時農耕文明的高技術為船隻的製造以及維護提供了技術。既然俄羅斯具備以上的這些能力,那麼開展海上貿易,控制黑海——地中海這條關鍵航線也就成為俄羅斯的需求。那麼,俄土衝突也就不可避免。

總而言之,轉型後的東歐文明,不僅增強了打擊土耳其的能力,還激發了自身打擊土耳其的慾望。這樣的情形下,土耳其面對東歐遊牧文明薄弱的物質基礎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其體現是,俄羅斯奪得了黑海北半部海岸線附近的原土耳其領土,並開始向巴爾幹地區滲透。

領土的丟失對土耳其的影響巨大,這不僅是雙方實力的此消彼長,更代表著土耳其失去了對黑海——地中海貿易的絕對主導權。

雖然土耳其能憑藉伊斯坦布爾的地緣優勢繼續鉗制俄羅斯。但俄羅斯進駐黑海後對土耳其的壓力使得土耳其不得不考慮俄羅斯的感受,這就使得伊斯坦布爾的戰略價值相對下降。

土耳其如果不想與俄羅斯全面開戰,就只能放棄對黑海——地中海貿易線路的絕對主導權,變為土耳其和俄羅斯共同主導。

而俄羅斯挺近黑海也打破了土耳其完整的地緣結構。土耳其為了維護本部核心區——以伊斯坦布爾為核心的黑海至愛琴海沿線的安全,必然要掌握黑海和東地中海沿線的土地。

暫不說東地中海,僅談黑海。土耳其為了構築伊斯坦布爾核心區的防線,必須佔領黑海周邊海岸線。可是俄羅斯已進駐黑海北半部海岸線並站穩腳跟,黑海已非土耳其獨有。那麼,黑海也就失去了作為伊斯坦布爾北方地緣屏障的功能。

土耳其出於維護本部核心區安全的目的,只能被動擴軍,加大黑海沿岸城市的武裝佈防,希望通過武力的增長減少國家的安全隱患。但這意味著,土耳其的大量國力將被這種無意義的防禦式武裝佈防消耗。

在俄羅斯的地緣實力不斷提升時,土耳其的國力卻在不斷減弱,二者的強弱對比逐漸改變。

第二,勢力範圍的增益減損。

國家和文明體系的壯大,不僅需要內部實力的強大,同時還需要勢力範圍的擴展。而勢力範圍的擴展與內在因素以及外部地緣政治環境有很大關係。

就這一點來說,土耳其的地緣政治環境並不好。土耳其位於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交界,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地緣中樞,是西方、伊斯蘭世界的戰略中樞。周邊大規模開發的優質地緣板塊為土耳其提供貿易條件,使土耳其獲得了豐厚的財富。

但,已大規模開發的優質板塊也代表著當地勢力實力較強,土耳其沒有向四周拓展的戰略空間。

與之對比的俄羅斯則不同,其西、南方向雖同土耳其一樣要面對成熟的文明體系,但在東方面對的卻只是蒙古落伍於時代的突厥系遊牧部族文明。這意味著,俄羅斯只需要花費較少的代價——以熱武器壓制遊牧騎兵,就能收穫蒙古廣闊的土地。

雖然這片土地因地理環境而開發程度較低,但隨著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開發這片土地對俄羅斯而言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俄羅斯作為一個單一且龐大的政治勢力,對這些區域的開發發展規劃會更加合理,同時能在減少彼此衝突損失的情況下,將收益最大程度的轉化為國力。

雖然北亞、中亞因為惡劣的地理環境,其開發價值遠不及歐洲和地中海,但其龐大的體量,加上開發技術的不斷進步,俄羅斯收穫的資源量也是異常豐厚的。

土耳其因地緣環境很難開疆拓土,而俄羅斯卻收穫北亞、中亞的廣闊領土進而轉化到現實國力的提升。這也成為俄土戰爭中俄羅斯力壓土耳其的根本原因。

第三,國土地緣結構的規整程度。

國土的規整性與國家安全環境息息相關。俄羅斯的國土還是相對規整,其早期侷限於歐洲呈塊狀佈局,後來不斷突破呈矩狀結構。這種結構在有利於俄羅斯進行內部整合的同時,還讓俄羅斯與外部的接觸面減少,降低了外部對俄羅斯的壓力。

不過,俄羅斯的地緣結構也有較大的問題,具體表現是西重東輕,亞洲部分的開發程度不高。不過,那時的亞洲鄰邦均深陷農耕泥沼,其威脅程度對俄羅斯而言並不大,因此,俄羅斯在地緣結構上存在的問題並不明顯。

反觀土耳其。土耳其的國土零散,且大片國土都位於海岸線的狹長地區,結構極其不規範。在大航海時代,這樣的結構為海權國家提供了侵略土耳其的通道

當然,土耳其也強盛過。不過隨著歐洲國家的海上實力發展壯大並壓制土耳其的海權,使得土耳其很難完全掌握其在地中海、印度洋、黑海等海域周邊的領土。換句話說,土耳其有大片的領土,但卻無力對這些領土進行整合形成合力。

最後,是貿易路線的變化。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歐洲國家可以繞過好望角、合恩腳,經印度洋、太平洋直接航行至亞洲,還可以開發蘇伊士運河突破中東陸地的阻礙。甚至,俄羅斯開發的亞歐大陸北部也成為東西方的一個交流通道。這一切都徹底的改變了伊斯坦布爾在歐亞貿易線路中的中樞地位。

伊斯坦布爾在黑海——地中海航線中的絕對地位被俄羅斯打破;在歐亞貿易線路中的中樞地位被歐洲國家用其他方式代替,這都註定了土耳其的沒落。

當然,對此,土耳其是不服氣的。所以,它也想盡辦法,希望重塑奧斯曼榮光。而土耳其的這一想法,對中東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今日埃爾多安的作為,也跟這一土耳其中興思路密切相關。

那麼,埃爾多安究竟是如何中興土耳其,重塑奧斯曼的?他的這條路,能走得通嗎?尤其是現在土耳其正在經歷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埃爾多安能不能挺過去?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68——土耳其之第三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起碼超過三分之二現在屬俄羅斯,這理由夠麼?包括現今俄烏爭的克里米亞,歷史上俄土起碼爭了上百年,大小戰爭無數次,中間幾度易手,最終沙俄用幾十萬士兵的生命,上百年的時間,還是搶到手了。


中外雜談


題目不對……說的好像除了土耳其,有哪個國家喜歡俄羅斯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