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卸任後當志願者,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編者按:與院長單霽翔探討故宮如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感受故宮人和故宮文化的魅力。

單霽翔:卸任後當志願者,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記者黃維在故宮採訪單霽翔

最欣慰的一件事:讓觀眾有尊嚴地參觀紫禁城

記者:在過去的一年,您認為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麼?有沒有留下什麼遺憾?

單霽翔:最欣慰的就是對端門、午門廣場的整治。過去觀眾進故宮買票要排隊1個多小時,買完票後還要驗票、存包、安檢,往往需要1–2個小時才能進入故宮。現在經過整治後,廣場上一字拉開30多個售票窗口,90%的觀眾一年四季都能在5分鐘之內買上票。即使在暑期,觀眾也可以很快進入紫禁城。這時候人們腳步是輕鬆的,臉上洋溢著一種旅遊應該有的享受的笑容。我覺得這是我最欣慰的一件事情。

最遺憾的事情就是觀眾進入故宮博物院以後,目不斜視地往前走,不往兩側走。其實我們在兩側辦了很多展覽。今年五一前,我們對整個故宮博物院的標識進行了系統整理,希望更多觀眾感到他們來到的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旅遊景點。

記者:把更多故宮的故事帶給觀眾。

單霽翔:當然,我們還有另一種開放,除了擴大開放區域,再有就是通過微信、網站進行開發。今年我們還加強對青少年的網站建設。我們每年的點擊率都超過100萬,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博物館網站之一,但還不能滿足於此,還需要繼續加強。現在人人都有手機,手機的傳播功能非常強大,所以今年我們推行微信,故宮的微信公眾號,已經有很多粉絲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在關注。我想,這對故宮文化的傳播,也非常重要。

故宮掌門人的除夕:和員工一起吃餃子過年

記者:快到春節了,您在故宮裡怎樣度過歲末年關呢?

單霽翔:我們會和員工一起度過,因為故宮是一個開放單位,越到節假日,觀眾就越多,一線員工每到節假日就會更加精神抖擻地工作。所以,我會和他們一起送走一批觀眾,再迎接一批新的觀眾。

記者:大年三十晚上,您也會在那裡嗎?

單霽翔:大年除夕有一次夜查,之後我們和值夜班的一起吃盤餃子過個年,因為他們值班也很辛苦。再有就是新年的前一天夜裡,12月31號,我們有一次清場,一百多人拉網式地按程序清場,一道一道的院門、宮門都關齊了,我們做一下點評,慰問大家辛苦了,這一年就結束了。第二天,1月1號開館前,一定是院領導站在門口迎接第一批觀眾,我們每年都這樣。已經三年了,這是一種責任感。

記者:這是春節第二天的傳統嗎?

單霽翔:不是一天,是每天。我們節假日,比如五一、十一,員工節假日最忙的時候,我們領導都會來。去年十一是八天,我們就沒有離開故宮,只要節假日,就一直在故宮待著,在家裡也不踏實。

記者:責任心太強了。

單霽翔:我們免費逛故宮。

愛“微服”巡訪: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

記者:我們知道,您經常在故宮裡巡訪,瞭解各區域工作進展情況,甚至“微服”走在如織的遊客中,瞭解觀眾參觀狀態。您喜歡什麼樣的路線呢?比如在大年三十關門那一刻開始,會從哪個門走到哪個門?

單霽翔:五點半關門前會進行清理工作,觀眾最後撤出的時候,所有工作人員也一起撤出。100多名值班人員進行清場,按固定路線,到一些節點還會有結束器,表明這個地方已經清理了。一道道院門、宮門關掉以後,最後清理到神武門,整個紅牆內就封閉起來了,沒有人了,所有的攝像頭都會全部啟動監控。這時候,我們會巡視四周,包括城牆上面都會巡視。因為紫禁城裡面三分之二用地是紅牆,紅牆外還有很廣闊的地方。

記者:您剛才說,很多觀眾進故宮後走直線參觀,不看旁邊的館。您自己比較愛去,或者您特別嚮往的一些角落是哪些?

單霽翔:我現在經常去的是正在實施平安故宮工程的工地,比如南庫地區、熙和院地區、中控室,這些正在施工的區域,看看他們的進度,和在實施過程中有什麼問題,還有我們的庫房,當然這些是觀眾不去的地方。

記者:我聽故宮的人說,“朝陽升起、夕陽西下,靜靜守護故宮的美”。您在逛或者看這座城的時候,您心裡是怎樣一種感受呢?

單霽翔:每當朝霞滿天,或是夕陽西下的時候,站在午門城樓下,望著修復好的雁翅樓,那種無言之美和獨特的韻味真是讓人看不夠。可以說,我們故宮人有一種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

故宮情結:挑戰與幸福並存的工作崗位

記者:您之前對故宮就有感情,來之後對故宮感情越來越深了。

單霽翔:我教過中國建築史,故宮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我關注的課題。1989年,我兒子5歲。那會兒我愛人在外國上學,平時由岳父母照看小孩,一到星期天,孩子歸我管。他問上哪兒啊,我說帶你玩去,看皇帝住的地方,就把他帶到故宮。第二個星期天,又帶他去。等到第三個星期天,他已經不怎麼樂意來了。一連5個星期天,我都是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把故宮的很多細節都拍了,仔細研究。現在存了很多那時候的幻燈片,對故宮還是挺有感情的。

記者:說到故宮情結,您的故宮情結是怎樣的呢?

單霽翔:我的故宮情結其實來自兩方面,我大學學的建築學,後來一直在建築部門、文物部門之間多次調動工作,後來當了一名文物工作者,做過北京文物局局長,文物工作是我終身的一個職業。我最後到了故宮博物院工作,故宮恰恰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古建築群,是建築專業研究的對象。而且它還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保留中國文物最多、最集中的一個博物館。我特別希望能把學到的建築知識、文物保護知識相融合,為故宮發展盡微薄之力。一個人一生肯定會有多次工作調整,每到一個工作崗位,都是自己所喜愛的,我覺得這是讓人非常幸福的,故宮就是這樣一個崗位。

記者:具有挑戰性,但覺得守護它很幸福?

單霽翔:是的。我們希望故宮永遠平安,特別希望在故宮整體修繕工作和平安故宮工程結束的時候,能夠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卸任後當志願者,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記者:相信在您的帶領下,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個壯美的紫禁城。但是,事業是沒有止境的,您卻有卸任的那一天,到那一天您會去哪兒?

單霽翔:我會當一個志願者,我們故宮人不會離開故宮博物院的。比如鄭欣淼院長,不當故宮博物院院長,現在是故宮研究院的院長。我們故宮人應該為故宮終身奮鬥。所以到我退下來的那一天,我會精神抖擻地到展廳當一名志願者。

記者:做一名義務的講解志願者。

單霽翔:是的,地點我都選好了。

記者:在哪裡?

單霽翔:在端門的數字博物館。在數字沙盤展示區前,當人們點擊到一個地方,我就會介紹這個地方它的歷史、它的今天、它的未來。

記者:為什麼選擇那個地方呢?

單霽翔:因為那個地方是人們進入故宮博物院的第一站。

記者:要把最好的東西留給第一站。

單霽翔:讓他們進去的時候更加心中有數地、有目的地參觀。

記者:謝謝單院長,我們和您一起期待600年壯美的紫禁城。


節選自《獨家對話——做客名人之家》,黃維主編。

單霽翔:卸任後當志願者,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