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近于无敌,到了后期表现却不行,这是因为什么?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明朝吴承恩在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故事,以及相关话本和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其中的主角,他机智勇敢,勇武过人,尊师重道,深受人民大众的喜欢。

但是在书里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孙悟空前期学艺归来之后,能上穷碧落下黄泉,号称齐天大圣,一个人跟十万天兵天将对战都不落下风。甚至冲上了凌霄宝殿,逼得玉皇大帝不得不向西方佛祖求援,才被镇压在五指山下。可是到了后来,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时,却远不如人前,随便碰到一个天庭的有力大将,或神仙菩萨的手下得力妖怪,都不得不到处救援,这是不是很古怪?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近于无敌,到了后期表现却不行,这是因为什么?

有的人说是孙悟空因为被压在五指山上五百年,没有修炼,别人都在进步,他因为营养不足,反而退步了,这是一种解释。但是如果了解《西游记》的本质,就会知道吴承恩的这段故事是以修真为喻。其实《西游记》是一本修真小说,里面的故事隐藏着很多修行的奥秘,且让我一一道来。

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得封弼马瘟,加上自己是猴子,是喻心猿意马也!常人心神平时多是为外物所牵引,并不觉得如何烦乱。但是一旦清静下来如何,就会觉得思绪烦多,不得安静,此正是心猿意马之故。如想踏上修行之路,就得降服心猿意马,所以《西游记》第四章节名为“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意思就是心思乱了,神意不得安宁。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近于无敌,到了后期表现却不行,这是因为什么?

这种心猿意马很厉害啊,能大闹天宫(天宫喻指头脑),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与天齐了都不满足,是为“名注齐天意未宁”。就像我们有时看完小说,看完电影,自己进入幻想,在这想像里面,自己无所畏惧,自己就是天,就是地,就是万能的神灵。但是这只是在想象里厉害,回到现实里却是没什么作用的。

想象得多了,反而会消耗了元气。有些人妄想多了,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以为自己真的无所不能。这不是开玩笑,是真的有这样的人。比如一些所谓的传统武术大师、掌门,习练了所谓的武术,就跟习练散打、拳击的人上了擂台,结果三几下就被人打趴了,这就是认清不了真实与虚幻。自己有没有本事,自己都不清楚了。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近于无敌,到了后期表现却不行,这是因为什么?

那么如何降服心猿意马呢?《西游记》里面第七章写了““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要在五行山下修行。这个五行山在修真里面是喻为五脏六腑,分为五行。传统里面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说法,说的是一种境界。三花是指人体的“精、气、神”三种精华,圆满后,自然上升到头顶,高深的甚至能冲出头顶,汇于空中。五气归元则是指道教修炼之法,言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克制化,朝归于丹田之处,叫五气朝元。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修行了五百年,慢慢地降服了心猿意马,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真实本事是怎么样的。所以到后来西天取经之时,孙悟空碰到很多妖怪,感觉自己没那么厉害了,这是因为他从虚幻中走到了现实,开始一步步的真修实干了。这才是他真正的修习正果的开始,所以孙悟空又名行者。也只有这样的实修真练,才有了后来的斗战胜佛。如果他一直放纵自己的心猿意马,那就一生休矣。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